眾人聽了李治的話以後紛紛露出了疑惑之色,不知道李治為何提出了這個與眾不同的想法。
李治繼續開口道:「父皇,宗教的過度發展於我大唐百害而無一利,萬萬不可再重回老路。」
李世民皺眉說道:「可是眼下天下眾口一致認為是朕的決策引來了天罰,若不如此又該如何應對?」
李治道:「百姓所知終歸有限,眼下之所以流言四起肯定是有心人到處挑撥。」
長孫無忌問道:「即便如此朝廷又該如何應對呢?如今輿論已成,再想阻止恐也是無能為力。」
李治道:「百姓的輿論不過是少數人的引導罷了,只需將這些人的目的公告天下自能讓百姓認清事實。」
李世民道:「朝廷一家之言怎可敵悠悠眾口?手無實證又如何進行公告?」
房玄齡也補充道:「朝中已發出多份邸報公佈了利民之策,然則這一切似乎毫無用處。」
李治道:「只是向百姓宣傳政策毫無用處,只有當他們的利益因為宗教而受損時才會有人相信朝廷。」
王珪問道:「宗教如何損害了百姓的利益?」
李治道:「宗教的田畝不用交稅,朝廷的損失由誰補足?」
王珪脫口道:「自然是百姓。」
說完這話他馬上反應了過來,於是他又一次開口道:「殿下的意思是將宗教對百姓的危害公之於眾?」
李治道:「宗教有害自然也有利,朝廷的目的並不是消滅宗教。」
魏徵道:「殿下有何想法還請明言。」
李治道:「將宗教的利害公之於眾並發起一場辯論,讓天下的百姓都能正確認識到宗教。」
長孫無忌驚訝地說道:「如此龐大的計劃如何在全國施行?」
李治道:「眼下科舉剛剛結束不久,許多考生尚未離開京城,辯論就在長安舉行,到時有了結果這些考生自然會傳播出去。」
李治的話頓時提醒了眾人。
百姓或許愚昧但文人卻是明理,只要他們認識到了宗教的利弊自然就能引導輿論的方向。
接下來眾人便認真討論起了舉行辯論的可行性以及主持辯論的人選。
到最後決定由房玄齡和魏徵二人共同主持辯論,時間和地點就定在兩日後的曲江池芙蓉園。
這是大唐建國以來第一次如此廣泛地針對一項國策進行辯論。
於是辯論的消息發出以後馬上就在長安城引起了轟動。
那些在背後製造輿論的人在聽到這個消息以後馬上就緊張了起來,他們趕緊四處尋找支持者企圖合力贏得這場辯論的勝利。
房玄齡和魏徵兩人也沒閒着,他們早早地就將宗教過度發展的弊端公佈了出去。
不但如此,兩人還廣發徵集令,讓所有支持朝廷決策的人都可以站到自己一邊。
到了辯論這天,芙蓉園的周圍站滿了前來看熱鬧的百姓。
這些人涇渭分明地分成了兩波,人數較少的一波站在了朝廷的一方,其中大部分都是文人。
人數較多的一方全都支持發展宗教,這些人大部分都是普通的百姓。
房玄齡和魏徵兩人自然是站在了朝廷一邊的最前面。
而他們的對面則是以清河崔氏,滎陽鄭氏的兩位家主領銜的一眾氏族和長安城內的富商。
令人奇怪的是這些人里竟然沒有一個出家人的身影。
辯論開始以後崔氏家主崔炎首先發起了攻勢。
他對房玄齡問道:「自去歲開始朝廷對宗教多有打壓,致使宗教發展緩慢,更因此造成天象異變百姓受災,此事何解?」
房玄齡捋着頜下的鬍鬚說道:「自前朝開始天下的寺廟就日漸增多,然天下災禍從未斷絕,先生何以認為如今的災禍與寺廟有關呢?」
崔炎被房玄齡懟得一愣。
他沒想到房玄齡居然不去為災禍辯解而是強調災禍與寺廟無關。
鄭氏家主鄭德連忙接口道:「自朝廷打壓宗教以來天下就災情不斷,這難道不足為證嗎?」
房玄齡道:「前朝寺廟興盛不輸大唐,還不是兵荒馬亂民不聊生?」
魏徵接口道:「以本官看來反倒是由於寺廟過多百姓只知一心向佛而不事生產才出現了災禍。」
魏徵這句話直接將辯論的焦點拉到了宗教問題的本質上。
如果繼續和對方糾纏災禍的問題將會非常被動。
對面又站出來一名富商開口道:「百姓連年遭災致使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當然要到寺廟祈求神明保佑。」
魏徵道:「前朝百姓求助神明的同樣不少,為何仍然十不存一?」
房玄齡道:「反倒是寺廟越開越多,廟裏的經濟也越來越好。」
兩人的話再一次讓對面沒了聲音。
房玄齡藉機反問道:「寺廟既然自詡清貧為何又要保留土地聚斂財富?」
崔炎回答道:「寺廟的糧食每年都會賑濟災民,所收財物不過是為了興修廟宇幫百姓祈福罷了。」
魏徵道:「朝廷向寺廟收稅也是為了興修水利,開挖溝渠為何寺廟又不肯付出呢?」
對面又一次被問得啞口無言,他們身後的百姓也開始小聲議論起來。
房玄齡藉此機會再次爆出了幾條對於寺廟不利的信息。
其中就包括由於寺廟的土地不用交稅因此便以高昂的租金租給佃戶,寺廟既不用從事生產又能得到糧食。
出家的僧侶不用參加勞役,因此就需要百姓們更多的付出。
百姓們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望而向寺廟捐贈了大量的財物,使得百姓越來越窮而寺廟越來越富。
隨着房玄齡的講述越來越多的百姓開始意識到其中的問題。
特別是當他們聽說自己的利益因為寺廟的發展而受損以後更是在心裏悄悄盤算了起來。
他們雖然不明白什麼大道理,但是事關自身利益的時候他們的腦子可一點都不慢。
房玄齡所說的這些完全與迷信無關全都是實打實的利益。
特別是當房玄齡提到有很多貴族富商都將自己的家人送到寺廟以避免賦稅和勞役的時候,更是直接引起了百姓與貴族之間的對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