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魚河南岸的土磚窯仍在日夜不停地燒制着磚塊。只不過最近一段時間燒的已經不是普通紅磚了,而是耐火磚。鑑於接下來將要上馬的諸如煉鐵廠、煉鋼廠等項目巨大的耐火磚需求,執委會決定在土磚窯旁邊新建一座20門的輪窯。
輪窯是一種連續生產的磚窯,其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煙氣可以預熱前面的磚坯。一座20門的輪窯生產時,4門在焙燒,7門在預熱,5門在冷卻,剩下的4門已經在出磚了。隨着火焰在窯門間的移動,可以做到連續生產,效率比小土窯不知道高了多少倍。
為此,現在許多需要用磚的項目,除了少數幾個得到執委會特批的,大部分都暫停了,為輪窯建造讓路。
大魚河上自從建起了堤壩後,水力資源的利用便提上了議事日程。
首先是水泥廠使用的水力碾磨機。這種碾磨機結構很簡單,下面是一個圓磨盤,磨盤中心有一中軸。。磨盤上方有一橫軸,橫軸兩端帶着滾輪。由下方的水輪帶動中軸,進而驅動橫軸上的滾輪做滑動摩擦,將原料碾細。水泥廠在堤壩下游一溜建了好幾個這種水力碾磨機,一天一夜可以碾磨粉料2噸,勞動效率大大提高。,…,
接下來是工業局下屬的機械設計處設計了一個古老的水力鍛錘。這個水力鍛錘在水輪受水流驅動後,通過曲柄將水輪的圓周運動轉化為連杆的直線運動,將鍛錘從低處提升到高處,然後再將鍛錘往下擊打,擊打的頻率可以通過齒輪組來進行調節。
來自荷爾施泰因的資深木匠布勞恩·貝克帶着一幫穿越眾二把刀木匠們製作了整套設備,水輪、傳動軸、偏心輪、曲柄連杆、齒輪組全部是用硬木製作,至於鍛錘本身則是馬甲從駁船廢鋼里找來的一個報廢舊錘。
自從水利鍛錘被製造出來以後。水泥廠和石灰廠的工人們就被大批地解放了出來,它粉碎起石灰石來效率實在是太高了。不過這玩意兒使用起來雖然方便,故障卻也不少。最突出的問題就是齒輪的材料強度不夠,木質的齒輪受限於材質,推動力有限,無法將太重的鍛錘推上高處,而且還經常容易損壞。當然了,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你只需要把現在木質的齒輪換成鐵製的乃至鋼製的就可以了。,…,
說到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提正在試圖製作石墨坩堝煉鋼的馬甲了。自動有了石墨以後,馬甲就一直琢磨着做個石墨坩堝,好把那一船廢鋼煉了。他按照找到的資料列出了幾種常見的坩堝配方,仔細考慮後,選了一種冶煉高碳鋼的配方,其中石墨佔50%~55%、耐火粘土佔38%~40%、骨料佔5%~15%。
配方選定後就開始做模具。模具做了內外兩層,用木頭製成。馬甲準備製作的是50#大小的坩堝,這種坩堝一次能熔煉鐵43千克。模具做完後,接着就是加水將石墨、耐火粘土和骨料混合起來做成泥料。然後先將外層模具的底部用泥料鋪好,再放入內層模具,接着將兩層模具間空隙填滿料,壓實,這樣一個坩堝坯就完成了。
坩堝坯完成後,需要用慢火進行烘乾,然後再送到窯裏面燒制。馬甲一口氣製作了整整5個石墨坩堝,烘乾後在外表刷了一層防止氧化的釉層,就送進窯里燒制了。
在等待坩堝燒制的時間裏,馬甲又和手下一幫二把刀設計師們仔細考慮了熔煉爐的設計。計劃中的熔煉爐由耐火磚製成,底部設火塘,大小差不多一次能放下6-10個坩堝,採用無煙煤燃燒加熱。燃燒產生的廢氣從煙道進入同樣由耐火磚製成的網格狀蓄熱室,將蓄熱室中的耐火磚加熱到數百度乃至上千度,然後經由出氣管道從煙囪排出。…,
,…,
其實使用石墨坩堝煉鋼,完全可以考慮不用建造蓄熱室。因為石墨坩堝的特殊性,很容易使坩堝內部溫度在加熱時超過1600度的鋼熔化溫度。不過考慮到降低能耗的要求以及將來可能上馬的平爐煉鋼項目,馬甲在設計時還是將蓄熱室考慮了進來。
這種設計需要建甲、乙兩個蓄熱室。兩個蓄熱室分別一頭連接熔煉爐,用厚磚製成;一頭經甲乙兩根管道與煙囪直通。在兩根管道之間,再砌一根丙管道使甲乙之間互相連通。而丙管道又與水力鼓風機相連,且其與鼓風機連接處裝一個閥門,使其可以被人工控制向任意一個管道鼓風。
當新鮮空氣由鼓風機向甲管道鼓入時,空氣進入熔煉爐助燃,爐內燃燒、反應產生的高溫廢氣進入乙蓄熱室,加熱蓄熱室內的密集網格狀耐火磚後。。再經乙管道由煙囪排出;當乙蓄熱室內的耐火磚溫度加熱得差不多時,再轉換閥門,開始向乙管道鼓入新鮮空氣,此時冷空氣經乙蓄熱室預熱後進入熔煉爐助燃,能大大提高爐內溫度,然後產生的高溫廢氣再進入甲蓄熱室,加熱耐火磚後經甲管道由煙囪排出。如此,可以循環往復,使進入爐內的溫度經過充分預熱,大大提高了熔煉爐的溫度,使得熔化鋼水成為了可能。,…,
由於這個項目需要大量的耐火磚和普通紅磚,於是馬甲在執委會進行了大量的遊說,重點是向各位委員們描繪了煉出鋼後的美妙圖景。最後在得到了馬乾祖的支持後好容易才在執委會通過。
正在輪窯場施工的建築隊新分出來30人,執委會又另撥了60名瑞士移民。組成了煉鋼項目施工隊,這支90人的隊伍第二天就開進了煉鋼車間開工建設。煉鋼車間建在大魚河北岸邊,便於利用大魚河豐富的水力資源。廠房目前還是原始的木結構茅草棚,不過現在條件艱苦,資源要優先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等將來物資沒那麼緊缺後再想辦法改建為鋼筋水泥廠房吧。
來自瑞士的皮埃爾鐵匠在馬甲的要求下,先用簡易粘土坩堝,熔煉了一部分廢鐵,開始打造一些穿越眾急需的各類工具,如鋸子、斧子、銼刀、箭頭、農具、鐵釺、勺子、坩堝鉗等等。
工業方面熱火朝天,農業方面同樣在緊鑼密鼓。
金科拉在新搭建的馬棚、牛棚、羊圈、豬圈面前流連忘返,看着那些牲畜的眼神溫柔地仿佛在看着親人,讓跟在他身後的鄭斌有些不寒而慄。現在已經是南美的秋季。只要再過半年,到了10、11月份,這些牲畜就會進入發情期,開始繁殖後代。以烏拉圭草原這邊優越的氣候與自然條件,這些牲畜種群會如滾雪球般地壯大。,…,
這次執委會分配了大約二十多個瑞士移民給新成立的畜牧局,大多是婦女,每天的工作就是幫忙照料牲畜棚里的牲畜,同時定時打掃衛生。牲畜棚的糞便每天都要清理,一是為了保持衛生,另外這些糞便本身也是寶貴的肥料,對農業生產大有用處。
「樹苗準備好了麼?明天就組織人手去栽種。」金科拉隨口問道,「這邊的土壤有機質高,土壤中還有豐富的鉀,連肥都不用施。可惜那幫荷蘭人不會保存樹苗,蘋果樹、梨樹、桃樹、葡萄苗活着的加起來還不到一百株,可惜了,真的可惜了。」
「金委員,那些小麥種子怎麼辦?什麼時候種啊?」鄭斌問。…,
「什么小麥種子,狗屁!那荷蘭佬忽悠咱呢,明明就是隨便買了一堆小麥過來而已,算不得種子。才那麼一千斤不到的小麥,也就夠播個六七十畝。算了,今年好好把這些小麥田伺候伺候,爭取選些優種出來,明年再擴大種植。」金科拉嘆了口氣,又說道:「之前菜田種下的青菜、韭菜差不多可以移栽了,記得多施些肥,到時候產量上來能穩定供應餐桌後。。咱們農業部門就一炮打響了。」,…,
「好的,我下午就和同學們過去移栽。」鄭斌興奮地說道。穿越前,他和他們班一共60名師生正好搭乘運盛一號集體旅遊,結果萬分幸運或者不幸地穿越了過來。這些學生已經是高二年級了,大部分學生被分配去做一些諸如衛生防疫、捕魚、磚坯製作等非重體力活。少部分被分配到農業部門。負責澆水、施肥、除草等農活。經過幾個月的鍛煉,這些學生們干起活來已經像模像樣很多了。
「對了,這次那些荷蘭佬還帶了一些土豆來。我昨天看了下,大部分都出芽了,你們把那些帶芽的部分用刀切下來,然後種到地里,就西邊那幾畝已經平整好的地。別弄錯了。這可是高產植物,這時代的很多歐洲人可就指着這個活命呢。」金科拉又吩咐道,「再等半個多月大豆就可以收割了,畝產差不多能達到五六十斤的樣子。」
對比現代大豆平均畝產150-200公斤的高產量,穿越眾種植的這一千畝大豆產量簡直若弱爆了。不過考慮到穿越眾沒有化肥、農藥,又是第一年種植,能有這種產量已經很不錯了,充分說明土壤還是很肥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