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特別旅行
臨風亭中,山長和李雲相對而坐,書院裏一片安靜。
學子們在照常上課,只有書院東側的竹林中,時不時傳來一聲竹子倒下的噼啪聲。
李雲問道:「松溪公,此次萬松書院十一名學子同登皇榜,真乃文華盛事,書院也不慶祝一番嗎?」
唐綸不在意的說道:「萬松書院教書育人,不能單以科舉成績論勝敗。
再說上榜之人也不在,又何必耗費時間慶祝呢。」
李雲嘆道:「松溪公之氣度見識,下官欽佩之至。
我不日即將啟程赴京面聖,以後恐怕不能再聆聽松溪公教誨了。」
唐綸笑道:「李提學此次能得聖上召見,想來必是要委以重任了,老朽先恭喜大人了。」
李雲拱手說道:「我此次能得聖上召見,多賴萬松書院教化之功。
此次進京面聖,我定會將書院教化之功面奏皇上,為書院請功。」
唐綸不在意說道:「書院本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倒也不求什麼功,大人也不必太過費心。」
李雲擺手道:「松溪公此言差矣,書院為朝廷育才,朝廷理應嘉獎。
而且書院名氣越響,越能吸引有天分的學子前來,才能培養更多良才。」
唐綸笑道:「李大人說的是,那老夫就先行謝過了。」
李雲又問道:「我聽聞今年萬松書院要參加書院講會,地點是在湖南。
不知萬松書院這次準備派何人帶隊,何時啟程?」
唐綸道:「距離太遠了,我這把老骨頭可折騰不起。
此次由沈恆峰帶隊,月底就要出發了。」
李雲笑道:「萬松書院第一次參加講會,有賈瓊在,肯定是要一鳴驚人了。
《從楊都督征河套》一詩之後,他可是已經許久未有新作流傳了。
想當年攬月亭詩會,賈瓊四詩一詞震驚天下,贏得小詩仙之美名。
這一次不知又會有何等驚艷之作問世,真是令人心嚮往之啊。」
唐綸笑道:「呵呵,這可不好說。
我這學生其實更喜經世致用之學,對詩詞一道卻是不怎麼熱衷的。」
三月末,賈瓊一行辭別送行的書院眾人,按照預定計劃出發了。
書院為每人都準備了一匹健馬,除了沈岩以外,十名學子都是攜弓帶劍,斗笠勁裝。
此時正是春光燦爛的時節,鳥語花香,氣候宜人。
學子們難得有這種遠行的機會,各個都是異常興奮。
春風得意馬蹄疾,眾人一口氣就跑出了百十里路。
在荒郊野外,不時就能遇見一些山雞野兔。
大家爭相用半吊子的騎射功夫出手,他們人多勢眾,亂箭齊發,倒也獵到了幾隻。
長時間騎馬也是很辛苦的,行了大半日,大家已經感到又累又餓了,不過沈岩卻沒有什麼表示。
公孫月湊到賈瓊旁邊兒說:「玉京,大夥都已經餓了。」
賈瓊點點頭,四處望了望,正好看到遠處有炊煙升起。
他對沈岩說道:「外公,天色不早了,大家也都餓了。
南邊應該有個村子,咱們去那裏吃點東西,歇一夜再走吧。」
沈岩說道:「出發前說過了,這一路的衣食住行都由你們安排,不需要問我。」
賈瓊點點頭,對眾人說道:「咱們去南邊的村子借宿一晚,討些吃食。」
「好。」
「我早就餓了。」
眾人調轉馬頭向南奔去。
徐鳳年問道:「玉京,咱們身無分文,能要到吃的嗎?」
賈瓊拍拍馬脖子上掛着的兩隻山雞,一隻野兔說道:「這些野味足夠換一頓粗茶淡飯了,借宿一晚應該也沒什麼問題。」
南行二三里,果然見到一處只有幾十戶人家的小村子。
賈瓊讓大家在村外停下,自己和徐鳳年先進村,但很快被幾個青壯攔下。
領頭的壯年人見他們人人都騎着馬,帶着兵器,所以很是警惕。
他攔住兩人問道:「你們是什麼人,來我們村幹什麼?」
賈瓊抱拳說道「這位大哥,我等是萬松書院的學子。
路過貴村,大家都有點餓了,想來村里討些吃食。」
聽到他們是學子,舉止也有禮,中年人戒備心降低了許多。
領着書院眾人進了村,帶他們找到里正家中。
里正算是村里最有見識的人了,知道他們是萬松書院的學子,表現的非常熱情。
拿出村里最好的吃食招待他們,還幫大家安排了住處。
莫道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大家吃了一頓飽飯,被領到各家去留宿。
賈瓊去的這戶人家算是村里比較富裕的人家了,家裏有五間土坯房。
通過交談賈瓊得知,這家主人還不到四十歲,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
兩個女兒都已經出嫁,大兒子也已經成親,在家裏務農。
二兒子去服兵役了,還有兩年才能回來。
三兒子在附近的鎮子上當夥計,農忙時才回來幫忙。
了解到這些情況,賈瓊主動提出幫他們給二兒子寫一封家書,主人家高興的連連道謝。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村裏有一些人上過蒙學,但是也就是認識幾個字的程度,家裏更不會備有筆墨紙硯。
所以他們要想寫信,都要去鎮上找書匠,每次都要花上幾十文錢。
賈瓊他們在村里住了一晚,幫村民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幫他們修修房子,寫寫信,還給一個剛出生的小娃娃取了個好聽的名字。
他們分散在各家,通過跟村民接觸,了解他們的生活。
深入百姓,才能更加清楚的感受到民生多艱。
第二天重新上路時,沈岩讓大家把昨天了解到的情況互相分享。
這個村子離杭州不遠,在錢塘江流域,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
這幾年收成都還不錯,但是村里家家戶戶卻也沒有多少積蓄。
大楚的田賦的統一標準是十稅一,看起來收的不算多。
但是除此之外,朝廷缺錢時,還會不定期徵收各種雜稅。
比如打仗時要收戰爭稅,其他地區發生水災時,會在未受災的地區收治河稅等等。
這樣算下來,平均一年稅賦就要達到十稅三了。
單單這樣也還好,百姓們最怕的還是徭役。
普通的徭役,比如修河修路這樣的還好說,無非是辛苦一些,總能扛過去。
但萬一要是攤上運送漕糧這樣的差事,運氣好了搭上幾年的積蓄能夠順利交差。
運氣不好,那就得傾家蕩產,家破人亡。
去年村里就有兩戶人家,不幸的被委派了押送漕糧進京的差事。
這個村里都是一姓同宗,為了幫這兩家渡過難關,全村都給他們湊錢,為此村里各家的積蓄都被花去了不少。
學院的這群學子,家中大部分都是富貴人家,很難真正了解民間疾苦。
即使像宋勉這樣家境算差的,家裏也是有着上百畝地的富農,要不然也供不起他千里迢迢出來求學。
真正的普通農民家裏,想供養個童生出來都是很難的,能讓孩子上兩年學,認識幾個字就算好的了。
大家以前只是通過書本了解百姓生活,深入之後卻能真切的體會到百姓之苦,寫出的文章自然更加言之有物。
就這樣,書院一行人一邊遊歷,一邊了解各地民情。
大楚的繁華盛世之下隱藏着的各種弊端和百姓疾苦,也一一展現在他們面前。
賈瓊他們不但要完成沈岩佈置的各種功課,還要想辦法自己解決吃飯問題,這趟旅行真的是非常鍛煉人。
喜歡紅樓之賈玉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