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院!
江朝民也來了興趣。
這是個什麼機構?
大漢貌似從沒有出現過這種機構。
秦贏道:「父皇,百官貪污之事,已不得不查,漢朝的經濟就是被這群人做空吃淨。」
「現在的朝廷內憂外患,當以治吏為主,而非治民,監察院的設立必能清除一大群吸血蟲,保我朝廷興盛。」
這話,使得漢帝陷入深深的觸動和沉思。
江朝民沒有說話。
他雖然對監察院很感興趣,但並未說什麼,因為他知道,這個辦法有一個極大的缺點。
果然。
漢帝接下來的話,便是直戳痛處。
「贏兒,一個貪官我們可以殺。」
「十個貪官可以抓。」
「但,一百個貪官呢?你要抓要殺,朝廷上下還有人可用嗎?」
「朝野上下,貪腐之風朕不是看不見,可常言道法不責眾,朕殺不完,也不敢殺。」
江朝民微微點頭,表示贊同。
貪污腐敗之所以屢禁不止,就是因為他們早已結成一張大網,朝堂之中凡是清流,要麼被迫害辭官。
要麼,就是發配到偏遠之地,一輩子都沒辦法再回朝廷。
剩下的,就都是這張大網之上的蜘蛛。
每個人都互相庇護,一旦動刀,那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要麼都殺了,要麼一個都殺不動。
江朝民憂思重重,只看着秦贏不說話,他想要看看,這位打仗常勝的九皇子,在治國之策上,是否有什麼高見。
他既提出要治貪污腐敗,還要專門設立監察院,那應該也想到了法不責眾這一點。
倘若能解決這條問題,還真可令搖搖欲墜的朝廷,起死回生。
秦贏抬頭看了漢帝一眼,道:「父皇,請看兒臣的第二封奏摺。」
說完,曹公公便遞上了第二封摺子。
漢帝皺着眉,緩緩翻閱。
只過了三秒,他竟倒吸一口涼氣,「你……你要朕改革科舉,新增武舉?」
「還要朕廢除推薦制,只留科舉制。」
這話猶如雷霆一般,在養心殿中炸開。
江朝民老臉猛然抬起,遍佈驚駭。
廢……廢除推薦制!
只留科舉制!
要知道,推薦制和科舉制,這是大漢的基本國策,任何一位帝王都不能動搖。
這是刻在宗廟之中的鐵律。
江朝民整個人都猶如雷擊,渾身震顫,縱然他知道秦贏膽大包天,也沒想過他居然要對老祖宗的鐵律下手。
「這……贏兒,你這是認真的?」
漢帝臉色凝沉,「你這是要朕,違背老祖宗的鐵律?倘若朕批准,那朕秦穆,可就是將漢朝之前的三十七位帝王盡數否決。」
「三十七位先帝,都沒有動搖過推薦制,你讓朕去動?這豈不是要讓文武百官罵朕不仁,讓老祖宗罵朕不孝。」
漢帝字字凝重,使人如雷貫耳。
推薦制已存在了幾百年。
突然要廢除。
第一個反應最大的不是文武百官,也不是天下人,而是他,漢帝秦穆。
這意味着,他要否決老祖宗立下的規定。
秦贏明白,古人對祖先是有着十分沉重的情節,讓他們違背祖宗,這是比死都難。
廢除推薦制的阻力,可想而知。
「父皇!這聖旨你一下,文武百官會腹誹你,老祖宗也許也會在九泉之下痛罵你。」
「但,天下百姓會敬你如敬神。」
「大漢六百年的基業,也會從你這一代開始,再度走向輝煌,子孫後代將會為你樹碑立傳,傳頌你的英明。」
秦贏聲音真摯而激動,
「固步自封只能等死。」
「緬懷先人是沒錯,但與時俱進才能長久。」
「先人當年定下推薦制,也是因時而興。」
「現在歷經六百年風雨,推薦制早已腐朽,不再適合當今大漢,此時不廢,更待何時!」
秦贏的每一句話話,都仿若一道落雷。
轟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之上,激盪而起的浪花,何止百丈高。
漢帝心神不定,信念動搖。
他的心境,此刻便是猶如這驚濤駭浪。
「朕……朕……」漢帝語氣凝噎,嘴唇都在哆嗦着。
他下意識看向江朝民,「江老,江老你怎麼看?」
人在不知所措的時候,就會下意識的去求助別人,更何況江朝民曾經是他的老師。
江朝民此刻,也驚訝到不行。
他深吸一口氣,道:「陛下!臣認為,可行!」
「推薦制原先是高祖皇帝,為了安撫有功之臣的措舉,後來便沿襲至今,可如今的大漢朝廷,貪官橫行,污吏遍地,百姓民不聊生啊。」
「很大原因,就是這推薦制所害,各部大臣將自家的親信推薦入朝為官,這些人的能力,還不如普通老百姓,只會伸手向朝廷拿錢,卻什麼事都不會做。」
「壯士斷腕,只求生存。」
「您是皇帝,國家之命脈繫於一身,更該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來。」
江朝民說完,重重拜倒在地。
秦贏也是跟着,單膝下跪。
「父皇,我與江老一心為國。」
「您就別猶豫了!」
漢帝面色糾結,他心裏正在天人交戰。
秦贏提出的措舉,的確是為了朝廷好。
可……門閥那邊怎麼交代?
廢除推薦制,就是砍掉了門閥伸進朝廷的手腳,他們不會善罷甘休的。
漢帝深深呼吸,老臉漲紅,「好!」
「設立監察院,廢除推薦制!朕准了!」
話音落下。
秦贏臉上露出笑容,如釋重負。
監察院只要一設立,他這把刀就算磨成了。
接下來,就是見血。
江朝民也是鬆了口氣,看向秦贏不免有些責怪,這麼大的事,居然不事先與他商量。
漢帝做出了這決定,已經好似也鬆弛了不少,便接着問道:「你說的改革科舉,新增武舉是什麼意思?」
秦贏解釋道:「廢除了推薦制,那就要設立另一項制度填補空缺,這武舉制就是填補推薦制。」
說着,他覺得不夠具體,又繼續道:「現在的科舉制,只有文舉,並且開科取士的範圍,也是寒門和貴族。」
「兒臣認為,將範圍擴大,讓庶民,寒門,貴族都可以參加科舉制,這就是所謂的改革。」
「而武舉也是如此。」
「既然有文狀元,也該有個武狀元。」
喜歡開局一首詩,震驚滿朝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