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慶,試一試這個弩好使着沒?」宋應奎將一把剛做好的單射弩交到了在旁邊幫工的陽屲里宋家的堂弟宋應慶手裏,讓他感覺一下能不能上手。
莊上的人基本上都沒用過弓,讓他們用弓射箭沒多大意義。弩要比弓更好上手一點,所以宋應奎選擇了做弩。
宋應慶將弩弦扯開扣到了扳機上,然後在弩槽里放了一支箭,瞄着眼前的一顆樹扣動了扳機,嗖的一聲箭插在了樹幹上。
「奎哥,還是你能行,居然做出好弓來了。楊家人癟的很,有幾張弓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現在咱們也有了弓,看他們能得意到什麼時候。」宋應慶一邊用手撫摸着手中的鋼弩,一邊誇起了遠房堂哥宋應奎。
「這不是弓這是弩,用起來比弓容易的多,不過沒有弓攜帶方便。」連弓和弩都分不清楚,你胡說什麼哪。
從測試的情況來看,做出來的這把弩威力還行,應該是有一定的實戰價值。在這個時代做出彈簧鋼來實在是太不容易,宋應奎用坩堝熔了好幾次鐵水,才得到了一鍋含碳量合適的鋼水。能弄出來這麼一鍋鋼來,除了技術以外還得憑點運氣。
弩的骨架是用硬木做的,就是在弩背箍了兩片彈簧鋼板作彈力,從結構上來說與正常的古代弩沒什麼區別。本來是可以考慮用後世複合弓的理念做弩的,但時間倉促只能先用簡單的方式做出能頂用的再說。
熔出來的這一爐彈簧鋼,最多也就夠做三張弩,而且已經沒有剩餘的原料再做這東西了。眼下能倚仗的武器差不多都做了出來,兩桿火槍、十杆長矛、六柄刀、幾把長斧、再加上正在做的三張弩,以及百十來支箭,這就是能用來抵禦蕃民作亂的所有武器。
靠着這點裝備,能扛過這次大亂嗎?誰心裏都沒底。就這可能已經是附近幾個莊子,裝備最好的存在了。
「奎哥、你擦擦汗,這是我給你涼的開水,喝起來正好,趕緊喝一口。」讓人拿着做好的弩去熟悉怎麼使用的同時,宋應奎趕緊抓緊將剩餘的兩把弩往出來做。丁玉梅端着水跑過來,勸着讓喝口水。
自全家跑到宋家的窯里來避難後,丁玉梅這丫頭就毫不避人的天天圍着宋應奎轉。丁得榮兩口子雖然意見很大,可也沒法直說。這般時候的宋應奎,是全莊人心中的頂樑柱,不敢輕易得罪。
「玉梅,你說邊亂之後你爹娘會答應把你嫁給我嗎?」端起丁玉梅遞過來的涼開水猛喝了一口後,宋應奎動起了閒心,關心起自己和丁玉梅的前途來。
本來丁玉梅家人的那種態度,讓宋應奎都做好了提起褲子不認賬的心理準備。誰成想,鬧了邊亂後,自己和丁玉梅又有了攪和在一起的機會。
最近幾天這丫頭見天在自己面前轉悠,別說、越看還越順眼,將這丫頭子娶成老婆也還不錯?
「我不管我大和娘怎麼想,反正我就是要成你婆娘,成不了你婆娘,我就死去!」拿着毛巾給宋應奎一邊擦汗,丁玉梅一邊說起了狠話。
「說什麼死不死的你放心,等亂子消停了,我就把你娶進門,你大和娘不同意也不成!」身邊有個噓寒問暖還非自己不嫁的女人,其實挺不錯的,宋應奎被這種從為體會過的溫暖整得有些衝動,隨口就說起了豪言。
兒女情長總是短暫的,如今的亂局,那還有太多的閒情來關注男男女女的事?做好了弩之後,宋應奎趕緊帶着莊上的人一起合練守窯的事,順便訓練三叔學會怎麼用火繩槍。
守窯力量主要分為兩塊,三叔帶着莊上最精裝的十來個人負責守底下的窯口,宋應奎帶着其他人在二層窯向崖面上開的幾個洞口上負責支援和策應。
所謂的支援和策應最主要的就是向下扔石頭,砸着亂兵不要靠近洞口。弓弩和燧發槍也佈置在二層的洞口,目的和砸石頭一樣,都是阻擊敵人不要靠近。
底層的洞口等敵人來了後,會用大圓木做的門把口子封死,只留一個小射擊孔,三叔用裝了散彈的火繩槍頂在射擊孔上。若是有敵人躲過了二層的阻擊衝到了洞口,就開火繩槍將其轟出去。裝散彈的火繩槍近距離射擊的話,威力還是很可以的。
將火繩槍交給三叔來守洞口,就是因為這玩意關鍵時刻比燧發槍更靠譜。
「三爹,火槍你還得繼續往熟練里用,現在裝藥的速度太慢了,我害怕敵人攻的急,會來不及打第二槍。」三叔這幾天都在練怎麼用火繩槍,現在已經基本掌握了使用方式,只是操作上還有點不太連慣,讓宋應奎有些擔憂。
「有這玩意,我看着多凶的蕃子都攻不進咱們的窯,槍一響嚇都能把他們嚇死。我第一次開槍的時候,都嚇的不輕。這幾天打了幾槍後,膽子才大起來。這玩意射出去的細珠子,只要挨上人我看着不死都不成。」三叔用了幾次火繩槍後,就愛上這玩意,現在眼裏全是火槍,拔都拔不出來,天天晚上抱着槍一起睡,除了宋應奎不讓任何人碰他的槍。
希望像三叔說的那樣,敵人近不了窯口吧。人生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接觸戰爭,宋應奎心裏很沒有底,但又不能表現出來,還要成天裝的信心滿滿,胸有成竹。
這天中午,莊上人正在宋應奎家的周圍吃着午飯。突然、山頭上望風的人敲起了鑼,發出了凌厲的呼喊聲。
聽到聲音,宋應奎趕緊放下飯碗,大聲的喊話讓莊上人趕緊往窯里跑。
不一會功夫,望風的幾個人騎着騾子奔馳到了窯口。
「蕃子們從柳家營這邊的山路上奔着我們莊來了。」跑回來的望風的,一邊牽着騾子往窯里趕一邊說出了他們看到的情形。(挖出來的窯,底層宋應奎讓改成了牲口圈,主要用來安置牛騾等值錢大牲口,蕃子們過來是啥都會搶,豬和雞是沒有那個條件安置,牛騾最好還是不要讓搶走。)
「來的蕃子大概有多少?」宋應奎抓住一個望風的趕緊問起具體敵情。
「沒數過來,從牛家溝出來的蕃子看着怕是有好幾百人,他們都騎着馬,出了溝口後分成了兩幫,一幫朝着柳家營莊子上去了,還有一幫就朝着我們莊上來了!」
喜歡絲路大梟雄,從農家種田郎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