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活久見,前線的軍將居然在做生意!
從海石堡到寧西衛城要走三天路,這一路上沒有什麼能駐紮大隊人馬的場所,只有零零星星幾個小的無人常駐的小驛所。運糧隊每天走五六十里路,差不多能碰見這麼一個驛所。
將運糧車拉到院裏,大傢伙在車底下鋪開氈衣就地而睡。晚上寒風一吹,十分不好受。附近能揀來燒的柴火全被其它押糧隊給揀完了,想生篝火都沒辦法。硬撐着到了第二天早上,帶着隊伍走了半餉,感覺身上的寒氣才散去。
「這麼下去不是辦法,得想個辦法再多弄些毛氈,要給隊伍里配齊氈帳,如此晚上紮營的時候大家才會好過一些。」牽着馬與楊順安一起走在路上的時候,宋應奎說出了昨晚挨了一夜凍之後的感悟。
其實帶着隊伍往這邊趕的時候,大家也露宿了幾晚,可哪時候還想着到了地方後條件會好一些。誰能想到,到了地方後條件更差。往後露宿幾乎會成為常態,逼得人不得不想長久的解決之道。
現在的天氣至少沒下雪,走在路上遇到一場雪,哪還不把人凍死在這荒郊野嶺的?
「前線缺衣少物的,想湊夠供大家都能使的氈帳用料怕是不容易。再說,咱們的隊伍沒有軍餉,即使遇到氈,也沒錢買這玩意。」楊順安的臉被風吹的通紅,說這話的時候,通紅的臉上流露着愁字。他爺爺曾經說兵不好帶,這回正經經歷了軍旅生活後,感覺似乎比爺爺說的更難。
是啊,三百多人的隊伍哪,即使能買到氈,錢從哪兒來?這種自乾五的活,真不是人能幹的。穿越這才幾年時間?已經幹了兩回這活了,真是夠倒霉的。
再難也得想辦法解決,既然已經把隊伍帶了出來,哪就得保障大家都平平安安的回去。
架子車的車輪不給力,一個人要拖着三百多斤的東西趕路,一天下來消耗非常大。伙食除了糜面等粗糧,再無其它的東西,宋應奎算了一下,一人一天吃三斤糧都未必打住。照這個吃法,本來就比預算少的糧食,很可能更不夠吃。
隊伍里的消耗除了人吃的外,還有四十多匹騾馬,它們的消耗量更大,關鍵是還要佔人的口糧。不用騾馬更不行,行進過程中需要派出一定的哨探,以防西蕃游騎突然出現在路上,遇到陡坡還得用騾馬來牽車。
他們在陣前做生意?眼前發生的事,讓宋應奎大腦宕機了半天才想明白。誰TM能想到,白天打生打死的兩支隊伍,在晚上的時候居然像沒事人一樣做起了以貨換貨的生意?這還真是活久見!
高家就是甘州城的軍頭,他們家已經把持甘州有三四代人了。
「同意咱們安營的是哪裏來的隊伍?」哪怕是一晚上的鄰居,也得簡單的將根腳打聽清楚。
本來他以為前線大軍都會駐紮在城裏,但現場並非如此。寧西衛城外邊,扎了七八個鄭軍大營,起碼有一半的軍隊是駐紮在城外的。
果然汩沒兩成糧食是潛規則,收糧的軍官並沒有難為宋應奎,並將本身屬於運糧隊的結餘分文不少的留了下來。就這事來說,大家辦事還是講規矩的。
而西蕃大軍駐紮的地方,也在寧西衛城外邊,只不過離寧西城稍微遠一點。兩軍的駐地,有些地方甚至是近在咫尺、犬牙交錯。
就見高家軍營區走出來了一兩百背糧食的人,雙方在營前像商人一樣打起了招呼。最後高家軍放下了糧食,西蕃軍隊伍里的人趕過來了十來頭羊。還往地下扔了些其它東西後,就有人下馬將高家軍的糧食放到馬身上,牽着馬馱着糧食消失在了夜幕里。
後世的人再怎麼能吃,一天也吃不了三斤主糧。可在精神和體力高度消耗,又沒油水和其它輔食的前線,一天三斤糧未必夠吃,戰爭果然是個燒錢的事。
送到前線的六萬多斤糧食聽着很多,但八九千大軍吃用的話,吃不了幾天的。大鄭給前線作戰的隊伍定的伙食標準是一人每天三斤糧,六萬多斤糧食也就吃個兩三天而已。
運糧隊一出現在寧西城外,西蕃的游騎,大鄭的游騎都向這邊圍了過來。雙方繞着運糧隊,互相纏鬥起來,一路走到寧西城下,西蕃的游騎才散去。這段路走的宋應奎哪叫一個戰戰兢兢,生怕射過來的散箭傷着人。
大鄭軍還好說話一些,選了一處軍營派楊順安去商量,很快就給了答覆,同意五營義勇隊在他們軍營旁邊駐紮。
艱難的走了三天,總算是到了寧西衛城。到了寧西衛城的所見,又一次超出了宋應奎的想像。
到了寧西城下,交割了文書和關照後,負責後勤的軍官帶着人稱過糧,簽了回執,這趟活基本算完成了。
「今晚,我們的隊伍就找個軍營挨着紮營吧。現在天時已晚,趕路的話走不了多長,容易被西蕃兵輟在後邊,太過危險。」主力兵馬都不能完全駐紮進寧西城,運糧的義勇就更沒資格進城住。寧西城沒法完全堵住西蕃軍進入湟水谷地,一旦他們有幾十人咬住回返的義勇隊,哪就麻煩了。所以宋應奎決定靠着軍營住宿,白天的時候再往回趕。
怎麼回事?莫非他們還要搞夜襲不成?宋應奎趕緊讓義勇拿出武器備戰!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卻亮瞎了宋應奎的狗眼。
將運糧的空車圍成圈,側立起來頂風,義勇隊簡單的佈置了一個營區,此時天已經快黑了。就在這時,只見遠處來了數百西蕃的騎兵。
河西的情況比較特殊,四郡的軍政大權基本上全被將門世家給把持,在大鄭算是小蕃鎮般的存在。在大鄭,大蕃鎮基本上沒有,也就河西、一些北方邊地等特殊地域有幾個小的軍頭蕃鎮,相對來說中樞朝廷的權勢還是相當大的。
「他們是從河西甘州城過來的,是高家的兵馬。我爺爺當年從軍的時候,與高家的先祖有過袍澤之誼。剛盤了一下道,他們還能認這個交情。」楊順安不無自豪說出了他家在軍中的關係。
喜歡絲路大梟雄,從農家種田郎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