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封建近親化的軍隊管理層結構!
「明日開始,由宋學良副指揮負責,在雲谷地區開始徵兵。此次徵兵,逐村推進。凡是年滿十六、年齡不過四十、身體健全者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皆需參與選募。第一輪選出千名左右的預備兵額。然後依據父兄最好只留一名正兵的原則進行裁汰,留六百名作為正兵入軍中效力。待雲谷徵兵工作完成後,對五營地域進行二輪徵兵,再征兩百左右兵丁。此輪徵兵後,軍中兵丁總數當在一千五百左右。」靖歷四年二月,雲谷軍召開了新年第一次軍務會議,會上宋應奎當先說出了徵兵擴軍計劃。
人丁統計的數目遠超此前的預估,根據名冊數據,目前管治地域內,十六到四十之間的適齡兵源在五千左右。青壯分為三份,三分之一參軍、三分之一進行工商業生產、三分之一務農,這個結構應該不算太過畸形,社會尚能保持穩定。
除了青壯勞力外,婦女和老弱是能分擔一部分農業和工業生產任務的。等紡織業推廣開來後,整個雲谷軍勢力範圍,將是一個勞動力利用率比目前時代大部分地域都高的工農兵複合性利益集團。地盤與人口都不足的情況下,唯有走這條路,才能在複雜和險惡的環境中生存下去。
也是萬幸,幸虧有土豆這個相對高產的作物可用,不然就西北邊地這樣的農業條件,想要維持內部糧食供應穩定就是不現實的。
話說回來,只靠土豆也不是穩妥的法子,還得想辦法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按後世的標準,人均年糧食消耗量怎麼着也要過三百公斤才算是整體解決溫飽。而目前雲谷和五營產的所有糧食加在一起,平攤到每個人身上也就是一百五十公斤左右,也就是如今的大多數人其實是處於饑饉狀態。
穿越之前,宋應奎偶然之間看過一個報告,說直到雙壟地膜玉米的廣泛普及,與現下自己所處的地域差不多的省份才實現完全的主糧自給。一想到這話,就讓人感覺有些力不從心。也就是說,要有地膜、高產玉米、以及化肥的加持,才能讓所有人真正吃上飽飯?這難度也太大了一點。
地膜、高產玉米、化肥,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穿越之前好歹也是在化肥廠上過班,宋應奎是見過豬跑的,再怎麼攀科技樹,也是沒法弄出化肥來的。若是有能力量產化肥,怎麼着也得有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科技水平積累。塑料地膜也是化工產品,同樣是搞不出來的。就着現有的條件,想要大規模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好像很難!
慢慢來吧,大家都餓着肚子,不一樣還是在生存和繁衍嗎?培育良種、總結和推廣現階段的最優農業技術、對農具進行適度的改進、在有條件的地方完善水利設施,再就是將祁家大灘的泥灘作為化肥的替代品在民間推廣,應該是當前最現實增加糧食產量的方向。即使是增加不了糧產,也要在一定意義上提高農業生產的勞動效率,儘可能的多解放一些勞動力出來。
改善農業生產現狀,是一個緩慢而長期的工程,同時前提是要有一個穩定的生產環境,說一千道一萬,當務之急是要將軍隊建設的事先搞清楚。
「在徵兵工作開展的同時,軍中也要相應的進行整編。本將酌定,全軍將規整為三個守備大隊、兩個主戰營、一個槍炮大隊、以及一個城主府警衛中隊。
守備大隊分為一個三十人的弩刀中隊、一個三十人的刀盾中隊,一個三十人的長槍中隊。另外配兩門重炮、兩具床弩、三門小炮、十杆火槍,四十名士卒組成城防火器中隊。再配一個小隊的伙夫雜物隊,以及加上正副大隊長、勤務官、傳令兵、哨馬兵在內共有十人組成的大隊機關小隊。核員共計一百五十人,分駐沿川、狼關和雲谷三地,為我軍把守門戶。
兩個主戰營,分別為步兵主戰營和騎兵主戰營。步兵主戰營,有三個百人步兵大隊,兩個炮兵小隊,兩個火槍小隊,一個哨騎傳令小隊,一個機關伙夫雜務小隊和一個機關小隊組成核員三百六十人。其中三個步兵大隊分別為一個長槍大隊、一個刀盾大隊和一個弩刀大隊。騎兵主戰營,由藩騎、常規騎兵、火槍騎兵三個大隊,加一個四十人的營屬混編中隊組成,核員三百四十人。藩騎隊和常規騎兵的裝備一樣,皆是弩刀具裝配加火雷!
槍炮大隊,分為兩個五十人組成的炮兵中隊,兩個四十組成的火槍中隊,和一個大隊直屬的機關中隊,核員兩百一十人!城主府警衛中隊核編五十人,由宋應孝出任中隊長兼本將勤務秘書。下邊、咱們議一議相關建制的主要軍官人選。」
安排了徵兵工作後,宋應奎隨即一口氣說出了,軍隊整編計劃。人馬擴編到了一千五百名左右,之前所用編制自然是不能用了。公佈的新編制,要比之前的編法更有層級,同時也更正規。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設置了守備大隊、主戰營和專業的火器大隊。主戰營和火器大隊是作為機動兵力來用,守備大隊是關防駐囤軍。
當天的軍議會中,議定楊順安和宋學良兩人分別兼任騎兵和步兵主戰營營長,宋應慶等人出任三個守備大隊的隊長,而槍炮大隊則是由宋應奎親兼大隊長,日常事務由二弟宋應芳這個副大隊長來主持。
從人事搭配來說,雲谷軍就是一個赤裸裸的以宋家人為主,楊家堡、柳家營和沿川莊原有的頭人為基幹的子弟鄉老把持的軍隊。像五營其它地方的人,以及往後要補進來的雲谷兵,在這個體系中,只能充當基礎。與政務系統相比,軍隊系統的更封建近親化。
這樣的結構肯定是有問題的,但是沒辦法啊,既想着要集權、原來的人跟自己的時間又長,不用他們還能用誰?先這麼着吧,等這輪徵兵和整編完成後,再有意的加強基層軍官的素質建設,適當的提拔一些別的人出來,逐步改善這種沒臉看的情況吧!
喜歡絲路大梟雄,從農家種田郎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