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山,看着農部送來的統計數據,劉學勤愁眉緊鎖。
「有什麼問題嗎?」
陳秘書蹲在旁邊,輕聲問道。
「沒,只是還差的很遠。」
劉學勤語焉不詳,去年甘肅省肉類總產量噸,按全省170萬人口計算,人均一年也就能吃到20公斤,還不到後世的一半。
要知道塞國的甘肅省可是包括了大片青海省的,總面積已經接近60萬平方公里,比四川大了近一半。
當然,耕地面積和土地質量那是沒法比。
但作為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又最先推動玉米等高產作物種植,還有圈地數十萬畝的豐收農業,甘肅目前的情況是令人不滿的。
要拉上全國一平均,那數字還得縮水幾倍。
肅南府、隴東三府,這些地方大的沒邊,可惜幾乎不產糧食,是需要不斷從產糧區往過輸血的。
想要發展工業,農業是基礎,是保障。
今年劉學勤不想再大動刀兵,雲南的軍事進攻在拿下麓川後,就基本停了下來。
三月份,軍部一紙命令,雲南的主力部隊陸續開回成都休整。
同時也是一次整編,各部要求年滿三十歲的老兵退伍,有些傷兵可以提前到二十八歲。
軍士都可以領到軍功職田,哪怕最低級的下士都能分到30畝地。
鞏祥福、鞏祥根兩兄弟都干到了什長,每人可以分到一百畝。
哥倆一合計,決定要甘肅青海府那邊的軍功職田,去那邊的話,他倆一人能分到二百畝。
鞏祥福聽到些小道消息,四川這邊的田普遍位置偏遠,好些的地都給大官們挑走了。這種事在哪裏都一樣,塞國強點兒有限。
即便這樣,大多數人還是選擇四川。這邊啥環境啊?關鍵妹子也很漂亮啊,這是甘肅那邊沒法比的。
但鞏家兄弟另有打算。
有不少袍澤願意低價轉讓軍功職田,兌換一筆銀子,然後去城裏打工,也是時下很流行的一種選擇。
鞏家兄弟用這些年攢下來的餉銀和外快(搶來的),以兩塊五一畝的低價,從幾個相熟的底層軍官手裏轉了六百畝地,總共湊了一千畝,算是大地主了。
「可惜沒錢了,要不真想多收點兒!」
兄弟二人對視,都有些不甘心,然後就給老家寫信。
老家是隴西伏羌(甘谷),也不是啥好地方。鞏家在村裏有四十幾戶,二百多人,一個太爺爺傳下來的,還是很抱團的。
全家一合計,窮了好幾代人了,窮則思變。鞏家最有出息的後生就是祥福、祥根兩個娃兒了,那就按他們的意思辦唄。
於是就賣了老家的田地,房子,又拿出全部的積蓄,湊了2500塊錢,通過銀行匯了出去,然後舉族遷往青海府。
好在如今塞音銀行網點已經覆蓋甘肅所有的縣城,四川則覆蓋到州府一級,是可以通過驛站寄送匯票,實現通存通匯的。
拿到這錢,鞏家兄弟又買了一千畝地,共計兩千畝。
之後兩人馬不停蹄趕到自己的軍功職田所在地,海東府湟源縣。此地位於青海湖以東,毗鄰西寧府,是着名的河湟谷地,這裏森林茂密,土地肥沃,而且是通往烏斯藏的咽喉要地。
在縣衙核驗身份無誤,兩人用地票換成地契,又跟吏員去自家地里打了界碑,立了木樁。還可以拉鐵絲網,不過需要自費,哥倆囊中羞澀,只得作罷。
了解完這邊情況,鞏家兄弟心裏就開始打鼓。
首先這地是未開墾的荒地,而且很多地塊都不靠水源。虧得他家土地面積大,才給從河邊到山坡劃了一片細長條,大概是400米X3500米的長方形地塊。
其次這些地不能用作宅基地,當然你可以蓋倉庫、農具儲藏室、休息室之類與農作相關的配套設施。
最後是要保證有不少於5%的綠化面積,種植喬木或者灌木都行,說是防止水土流失。
那麼人來了住哪裏呢?放心,官府早已經計劃好了,說是建設新農村,一律住在鎮子上。
房子都是房地產開發商統一蓋的,清一色的水泥小二樓,三棟一組,呈品字形排列。
樓下有水房、食堂、公共廁所,要是洗澡的話就得去鎮子裏的公共浴室。
這房子可不白給你住,一間屋子(約50㎡)一年租金三塊,買的話要三十塊錢。
因為鞏家是軍屬,官府可以給一塊錢的租房補貼,為期十年。不過僅限於軍人的直系親屬,根本是杯水車薪。
這哥倆倒還好,等老家那些人來後,見是如此局面,一些沒見識的婆娘當即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就跟天塌了似的。
可不是嘛,這會兒農村的房子才值幾個錢?老鞏家幾十戶人的房子最後才賣了一百塊!那還是因為其中有幾家蓋了磚瓦房。
大部分人住的土坯房還沒花百文錢,折如今鈔票也就一毛錢。
那地主家頂好的磚瓦房,一院子房也就值三五十塊,你這一間房就敢賣三十塊,對沒怎麼出過門的農民來說,簡直就是天文數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好在如今甘肅的地價炒得老高,家家戶戶都覺得自己家土裏埋着石油,打井時都要拜老仙,希望能噴出油來。否則他們家砸鍋賣鐵,也不可能湊到那兩千多塊啊。
「五嬸、三姑奶奶,你們別鬧了,我們已經拿地到銀行做了抵押,貸了五百塊錢,這一兩天就能下來,肯定不會讓大伙兒睡大街的。」
鞏祥福上前勸了一句,幾個女人聽說還沒怎麼着,又落下官府的饑荒,頓時哭得更大聲了。
最後還是鞏家兄弟押上軍功章和銀行貸款憑條,才跟房東賒賬,把族人們安頓住下。
一下就花出去了小一百塊。
將來還要租耕牛,租抽水機,還有吃飯等日常開銷。議事的時候幾個族老都悶聲吸着旱煙,不肯說話,心裏還是有些埋怨,這哥倆步子邁的太大,這回是真扯着蛋了啊。
好消息自然也有,這邊的人口比伏羌農村可密集的多。
一個鎮子少說人口上萬,多的有兩三萬,比隴東一些縣城的人口還多!
可別小看河湟谷地,後世的青海省差不多60萬平方公里,全省四分三的人口都集中在河湟地區。
人多的好處就是掙錢機會多,鎮子裏掙錢的活計好找。工地上搬磚、曬沙子,在飯館當服務員,給人洗衣服,澡堂子搓澡,一個月隨便能掙個兩三塊錢。
要是能進工廠做工,那就更爽了。
待遇最好的要數玉米油加工廠,那邊的工人工錢能給到四五塊錢,要是能當個小組長之類的,那就更不得了了。
聽到這些情況,眾人的眉頭才有些舒展。
接着說地里的事,這裏雖是軍功職田,可很早官府就在開發了,算是一個樣板。
如今規模化、公司化運作是趨勢,散戶一般待不住,因為各種不方便,最後不得不賣地走人。
河湟基本不種細糧,就以玉米、土豆等粗糧為主。每個農場的玉米種植面積不得少於一半,其它就以經濟作物為主,適合河湟種植的主要是膠菊和棉花,還有少量油料作物。
主要得益於玉米胚芽提取技術的突破,這還是河州軍事工程學院搞出來的一套機械設備。如今每個鎮子上都有玉米油加工廠和磨粉廠。
縣農業局和河州軍事工程學院農學院有合作,在不斷篩選高產玉米種子。可比以為河軍工只搞武器,人家對後勤這塊也很重視,加上周邊幾府是甘肅省最重要的農牧業產區,學科建設自然要向農業方向傾斜的。
如今河湟這邊的農場,玉米畝產穩過400斤(市斤),畝產值差不多五塊來錢。
況且現在玉米、土豆套種技術也算成熟了,只要把種植時間錯開,提前一個月種土豆就行。
不過和後世動輒五六千斤的產量沒法比,現在土豆畝產也就兩三百斤。這在當時也很厲害了,畢竟是套種額外得的,平時也不需要怎麼侍弄。
膠菊和棉花的產值就要高一些,能達到六到八塊錢。
兩千畝地,一年的基本收入就差不多有一萬塊!
這還不算,幾乎每家農場都養豬、雞、鴨等,每年產的肉、蛋等就能覆蓋掉一半的種地成本。
「嘶,那這不錯呀,比在老家那頭強多了!」
族老們磕滅煙頭,一個個挺直了腰板。
因為甘肅基本上廢除了徭役,所以農民負擔比大明輕了許多。但鞏家這些人也不是家家有地的,各房頭情況差的很多,其中有一半其實都是租人家田種的佃戶。
「但我有言在先,咱們雖是一個老祖,但也是各房頭分家另過的。到了這邊,也得入鄉隨俗,跟人家這邊的章程走,那就是根據每戶的出資比例,成立鞏氏農場公司,按照公司化正規管理和運作。」
鞏祥福見氣氛烘托的差不多,才說出和兄弟反覆商量的辦法。眾人聞言,頓時臉上陰晴不定起來。
喜歡塞音老仙鬧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