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楊國忠府邸里暗藏着那位堪稱絕品少婦黃苗苗一事,還有楊國忠特意安排李隆基與她私下相會的事情。
還有不惜耗費巨資來修築那座金碧輝煌、美輪美奐的元氣宮。
李隆基身着衣物之上所增添的那些所謂元氣圖案等等諸般事宜。
裴徽心裏跟明鏡兒似的,可謂是了如指掌。
對於李隆基被楊國忠找來的那個號稱來自西域的大法師給忽悠得暈頭轉向這件事,裴徽經過近來一番細緻地打探,其實摸得門清。
然而,面對這一系列錯綜複雜的情況,裴徽在反覆斟酌、深思熟慮之後,最終還是毅然決然地做出了一個決定——全程佯作一無所知!
此時此刻的他,壓根就沒動過要去提醒李隆基的心思。
只因為他深深地明白,現如今的李隆基已然陷入到對自身壽命和元氣的極度痴迷之中無法自拔。
在這種情形之下,無論是誰好心好意地前去提醒他,都無異於對牛彈琴,非但起不到半點作用,反倒極有可能會惹得龍顏大怒,招來李隆基的深深厭惡。
此時,裴徽聽到李隆基的話後,不敢有絲毫怠慢,急忙再次恭恭敬敬地彎下腰,深深鞠躬行禮,並以謙卑的口吻回應道:「微臣告退。」
話音剛落,裴徽這才敢稍稍直起身軀,但動作依然輕柔緩慢,仿佛生怕自己的任何一個細微舉動都會引起李隆基的不滿或懷疑。他努力控制着自己內心因得到許可而產生的興奮情緒,不讓其表露分毫。
然後,他緩緩轉身,每一步都走得極為穩重和謹慎,如同腳下踩着薄冰一般。
就這樣,他一步步向着宮殿大門的方向移動而去,整個身影漸漸消失在了遠處。
待就在裴徽漸行漸遠、身影即將完全消失不見的時候,一直端坐在御榻上的李隆基卻仍舊一動未動。
只見他那雙原本就深邃無比的眼眸此刻更是閃爍着令人心悸的光芒,宛如兩把鋒利的劍刃直直地刺向遠方。
他的目光緊緊追隨着裴徽離去的背影,毫不放鬆,仿佛要將那個年輕人的一舉一動都盡收眼底。
那目光熾熱如火,又冷冽似霜,仿佛能夠穿透重重空氣的阻隔,精準無誤地鎖定住那個正逐漸遠去的年輕而又充滿活力的身影。
此刻,一種無法用言語準確描述的疲倦感宛如洶湧澎湃的潮水一般,毫無徵兆地猛然湧上了李隆基的心頭。
這種感覺來得如此迅猛,以至於讓他不禁有些猝不及防。
在這股突如其來的疲憊感的衝擊之下,李隆基不由自主地開始在內心深處暗自思忖起來。
回想起剛才與裴徽交談時的種種細節,李隆基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疑慮。
他暗自思忖着,自己賦予裴徽的權力,似乎已然越過了不良府乃至不良帥理應掌控的範疇。
這究竟是出於對其能力的充分信任,還是不經意間造成的權力失衡呢?
緊接着,李隆基的思緒又飄到了另一件事上——此次向天工之城增派的五千人馬。
這個決定是否有些過於輕率了?
這些疑問如同一團亂麻般在他腦海中糾纏不休,使得他原本舒展的眉頭漸漸緊蹙起來,最終在額頭上刻畫出一道淺淺的溝壑。
五千名旅賁軍加入天工之城後,天工之城的駐軍總數已然飆升至令人矚目的八千五百人。
如此龐大的軍力集結一處,無疑是有些不妥的。
不過,儘管存在諸多疑慮和擔憂,但李隆基對於裴徽的忠誠卻是深信不疑。
畢竟,一直以來,裴徽始終對他忠心耿耿,從未有過半分二心。
裴徽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讓他感到無比的滿意。
更為重要的是,李隆基心裏非常清楚,自從安祿山事件爆發以後,皇城失去了安祿山每季按時獻上的巨額供奉,財政狀況更是一度陷入困境。
而正是在這個關鍵時刻,裴徽的天工之城挺身而出,每個月都源源不斷地向內庫輸送着海量的財富,成功填補了因安祿山離去而留下的巨大空缺。
正因如此,李隆基仍然選擇相信裴徽。
說白了,裴徽這個人以及那座規模越來越龐大天工之城,乃是當下他得以享受這般奢靡生活的基石所在。
僅僅就這一個緣由,便完全有足夠充分的理由派遣如此龐大數量的兵力來鎮守和防衛這座天工之城。
然而,由於李隆基目前所處的特殊性格狀態以及獨特的思想狀況,一種難以言喻且無法名狀的猜疑與憂慮情緒,還是宛如洶湧澎湃的潮水一般,不受控制地源源不斷地湧上了他的心頭。
一時間,他絞盡腦汁也想不明白,究竟是什麼緣故致使自己對裴徽產生了這種猜疑和擔憂之感。
只見他微微皺起眉頭,雙唇緊閉,沉默得如同雕塑一般,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就這樣,過了好長一段時間之後,李隆基才緩緩地轉動身體,將目光投向一直靜靜地站立在身旁的高力士身上。
緊接着,他刻意壓低了嗓音,面色顯得格外凝重嚴肅,同時小心翼翼地向高力士囑咐道:「高將軍啊,近期你務必要想方設法從一眾宦官當中精心挑選出一位絕對忠誠可靠、擁有獨擋一面之卓越才能的合適人選來。」
「然後,安排這位宦官長期駐守在這天工之城這裏。」
「切記,所選拔出來的這個人必須要能夠遊刃有餘地妥善處理各種錯綜複雜的艱難局面才行。」
頓了一下之後,李隆基微微眯起雙眸,臉色變得凝重起來,他加重了語氣,一字一句地繼續說道:「此人不僅要替朕對天工之城中的炒茶署、琉璃署以及肥皂署等諸多繁雜事務予以嚴密監察,更要時刻保持警覺,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尤其是對於這些部門的盈利狀況,必須要做到心中有數,明察秋毫!」
說到此處,李隆基停頓片刻,似乎想到了什麼關鍵之處,緊接着又補充道:「還有最為重要的一點,那便是這八千五百名金吾衛。」
……
……
喜歡安史之亂:我為大唐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