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王莽向眾人詳細闡述了自己思考了一生施政綱領。
「予在前朝從黃門郎一步步升至攝皇帝,」
在這期間,予兢兢業業,盡心竭力為國家付出。
然而,眼睜睜地看着大漢江山日漸衰敗,予深感痛心疾首。
經過長時間的深思熟慮,予認為土地兼併和奴婢問題是前朝的兩大頑疾。
新朝若不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便只是換湯不換藥,徒有虛名而已。」
他頓了一頓,繼續說道:「因此,予決定效法周朝的井田制,推行新的土地政策以遏制土地兼併的歪風邪氣。
同時,予將禁止買賣奴婢,讓百姓免受骨肉分離之苦。
此外,整頓吏治、明確百官職責也是刻不容緩的任務。
予將重新設計官職名稱和職能,以徹底消除前朝舊制的弊端。
貨幣和貿易制度也亟待改革以適應新朝的發展需求。
至於那些仍擔任諸侯王之位的劉氏宗族成員,予也會設法妥善安置以絕後患。
諸多事務擺在眼前,予又怎能因初登帝位就貪圖清閒呢?
如果那樣做的話,予寧可讓賢於他人。」
王莽這番慷慨激昂的陳詞,令在場的眾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紛紛點頭表示贊同並支持新朝的施政方針。
大殿內的氣氛也隨之變得活躍起來,眾人圍繞新朝的未來發展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第二日清晨,朝霞初升,王莽便繼續召集了以劉歆、揚雄、桓譚等為首的一眾儒生,於朝堂之上繼續深入探討新朝的改制大計。
他們的身影在晨光中顯得格外莊重,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對新朝未來的期望與責任。
然而,王莽此刻並未意識到,他所創立的這個國號為「新」的朝代,正悄然揭開了一個全新階層登上歷史舞台的序幕。
這個階層便是「豪族」,他們歷經時間的考驗與磨礪,在自我醞釀與演化中逐漸嶄露頭角。
這些權勢滔天的超級大戶家族,其中亦包括劉氏宗親。
他們在民間擁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掌握着大量的土地和財富,更擁有着難以估量的影響力。
其中更有甚者,財富可與國家相匹敵,關鍵時刻甚至能夠左右時局的發展。
而即便是那些水平一般的豪族成員,也同樣是當地不可小覷的勢力。
他們手中掌握着大量可調動的人力、物力、財力,足以在關鍵時刻扭轉乾坤。
回首過往,曾經佔據豪族地位的乃是「貴族」。
然而,豪族與貴族之間卻有着本質的不同。
貴族的地位往往源自於皇權的恩賜,他們如同空中樓閣般脆弱而不堪一擊。
一旦皇權更迭或衰敗,貴族的榮耀與地位便會隨之煙消雲散。
相比之下,豪族則顯得更加堅韌和頑強,他們的生命力與皇權並非休戚相關,而是深深紮根於社會的土壤之中,歷經風雨而屹立不倒。
外戚集團,無疑是貴族階層中最具代表性的存在。
他們的榮辱興衰,往往與家中那位身份顯赫的女子緊密相連,仿佛是一場盛大的賭局,輸贏皆在一念之間。
當家中出了個美貌動人的女子,得到了皇室的寵愛,整個家族便得到了升天的機緣。
一夜之間,就可以從默默無聞的平民,搖身一變成為權勢滔天的貴族。
然而,這種榮耀與地位卻並非穩固如山。
一旦這位女子在宮中失寵,或者出現了另一位更為得寵的女子,整個家族便會迅速陷入衰敗的境地。
這種鳳凰變土雞的戲劇性轉變,讓人不禁感嘆命運的無常與殘酷。
分封至各地的王爺,也是貴族階層中,確實顯赫一時。
然而在皇權之下,他們如同棋子,隨時可能被操縱、被廢棄。
就拿劉備先祖,中山靖王來說,在武帝的威武之下,就因一時的小聰明而痛失王位,從此家族榮光黯淡。
縱觀歷史長河,貴族這個群體往往缺乏持久的根基。
他們的榮華富貴來得迅猛,去得也匆匆,如同夜空中綻放的煙花,絢爛卻短暫。
相比之下,豪族則顯得更為堅韌頑強。
他們早已悄然崛起,只是此刻終於迎來了屬於他們的舞台。
而這一切,還是要歸功於他們的宿敵兼恩人——漢武大帝。
正是武帝的好大喜功,造就大量流民,從而轉化為人口紅利,為豪族的崛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豪族的勢力範圍內,幾乎掌控了所有的生活要素:
農耕、畜牧、絲綢紡織、手工藝無所不包,無所不有。
不僅擁有廣袤的土地和豐厚的財富,更有着豐富的人才儲備。
在這個時代,人才的選拔機制也尚未完善。
儒家學說雖然開始滲透入官僚體系,但更多的還是作為權貴階層的敲門磚。
由於紙張尚未發明,文化傳播的成本高昂,普通人難以觸及。
即便紙張問世,也需要經歷降低成本、印刷技術革新等...
漫長過程下來,才能真正實現信息的廣泛傳播。
因此,在這個時期,能夠讀書識字的人往往都出身於富裕之家。
而豪族,正是這些富裕之家的典型代表。
他們憑藉雄厚的財力,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傑出人才,為家族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談及武力,時至現在的新朝,豪族勢力版圖內已築起自衛的「塢堡」。
農林牧工一應俱全,而遇災年則成為抵禦流民或匪盜的堅固堡壘。
那些家奴們平日裏忙於耕作與手藝。
一旦主人遭遇紛爭,便即刻化身為私人武裝,唯主人之命是從。
甚至有些富有遠見的豪族還會定期組織軍事操練。
這種私人武裝的規模往往達到成千上萬之眾。
在地方上,稍有文化的人幾乎都出身於富貴之家。
而豪族們也在不遺餘力地用自己的影響力來滋養和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
不僅在朝廷中有人脈,而且地方官員也逐漸變成了他們的「點頭之交」。
新官上任,若得不到地頭蛇的支持,那麼官職也形同虛設。
因為稅收難以徵收,罪案也難以了結。
這讓在位的皇帝逐漸察覺到豪族的勢力日益壯大,
為了避免階層固化,他試圖通過「察舉」制度來發掘民間的賢才。
皇帝心懷美好願景,期望能見到一些新面孔。
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
那些真正有才華卻讀不起書的人往往被忽視,負責察舉的官員們都是出自豪族。
最終,通過察舉選拔出的所謂「賢才」往往也都是豪族的子弟。
人才上升的通道逐漸被豪族所壟斷,而且壟斷的層級越來越高,大有壟斷「三公九卿」之勢。
社會階層逐漸固化,貧富差距日益擴大,這一趨勢似乎變得堅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