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之後,經過楊堅與李世民的精心籌謀,天子之名赫然頒佈,數十道詔書如雪花般灑向華夏四野,玉璽加印,封王拜侯之盛宴蔚為壯觀。
益州牧劉焉,以其雄才大略,榮膺蜀王之尊;涼州牧劉表,威震西陲,被封為涼王;幽州刺史劉和,則獨步北疆,被冊封為燕王;徐州刺史劉繇,亦不遑多讓,淮王之冕加於頭頂。
一時間,劉姓諸侯皆以國號封王,榮耀至極。
而此等榮耀,並非劉姓一族所獨享。
郡太守、國相等地方重臣,亦皆獲郡王之位,其中淮南太守劉備,更是以卓越之才,被擢升為淮南王,其威望與實力,可見一斑。
然而,非劉姓諸侯亦不乏佼佼者。
青州牧袁紹,智勇雙全,被冊封為趙王;兗州牧曹操,文韜武略,加冕魏王;冀州牧秦昊,更是雄才大略,秦王之號,實至名歸,改封雍州牧,丁原勇猛善戰,封晉王之爵。
這一系列冊封,無疑在天下間掀起了一場政治風暴,各方勢力暗流涌動。
再看那公爵、侯爵之封,亦是繁星點點。
遼東公秦政、北海公袁遺、豫公袁術、陳留公張邈、吳公孫堅、魯公陶謙、韓公洪秀全、遼西公公孫瓚、齊公趙匡胤、鄭公王莽、衛公李密、梁公李自成、明公朱元璋並封為冀州牧,溫侯呂布。
一連串顯赫之名,如同星辰般鑲嵌在歷史的天空。
而李世民與楊堅,則分別被尊為唐王與隋王,其麾下將領李元霸、楊雲等,亦皆獲封侯爵,只是這封侯並無實土,彰顯出楊堅與李世民對權力集中的堅定決心。
至此,大漢帝國名義上已被眾諸侯瓜分殆盡,一個嶄新的戰國時代悄然降臨。
然而,這看似平靜的洛陽城前,卻暗藏洶湧。
眾諸侯在得到分封的消息後,竟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拒絕。
他們深知,一旦接受分封,便意味着背叛聯盟,可能招致四面楚歌。
因此,在聯盟尚未解體之前,他們寧願保持現狀,靜待時機。
這種詭異的平衡,在聯軍中持續了十餘日之久。各諸侯表面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涌動,都在積極籌備脫離聯軍之策。
他們清楚,一旦有人率先接受分封,這脆弱的平衡便將被打破。
然而,誰也不願成為那隻出頭鳥,以免成為眾矢之的。
終於,益州牧劉焉的一紙書信,如同驚雷般炸響在聯軍之中。
他並未親自前來洛陽,而是派遣其子劉璋領兵前來。
劉璋在得知父親被封蜀王之後,與部將張任、嚴顏商議一番,便悄然將營寨移至聯軍最外圍。
隨後,他帶着人馬不告而別,向益州疾馳而去。
劉璋的離去,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
公孫瓚見狀,亦以領地受異族威脅為由,向劉御請辭。
有了這兩位諸侯的帶頭,其他諸侯也紛紛效仿,紛紛向劉御提出請辭。
一時間,聯軍內部人心惶惶,各懷鬼胎。
而袁術因對袁紹被封趙王而自己僅為豫公心生不滿,竟公然反叛。他自稱為「陳王」,並夜襲虎牢關,斬殺梁國太守孔伷,劫掠了大量糧食後向南逃逸。
這一舉動徹底打破了聯軍的平衡,也讓眾諸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失去了虎牢關的糧倉後,各諸侯自帶的糧食最多只能維持二十日之用。他們在大罵袁術的同時,也不禁鬆了一口氣。
因為這一變故為他們提供了脫離聯盟的最佳藉口。
畢竟,誰也不願成為第一個站出來的人,之前只能硬撐着繼續耗下去。
在這緊要關頭,劉御挺身而出。
他聲音低沉而有力地說道:「劉協、楊堅、李世民三人竟敢違背高祖所立『白馬之盟』異姓不得封王之規!此乃我漢室江山穩固之基石豈可輕易動搖!」他的話語如同重錘般敲擊着在場每一個人的心房讓他們無法再保持沉默。
「今楊堅、李世民身為臣子卻行此大不韙之事不僅自封為王更妄圖以天子之名分裂我漢室疆土此乃大逆不道天理難容!」劉御的話語中充滿了決絕與悲壯他深知此戰非同小可不僅是為了維護祖訓更是為了守護這片土地上無數百姓的安寧與希望。
「吾身為漢室子孫豈能坐視不理?當齊心協力共討國賊恢復漢室正統重振我大漢雄風!」劉御振臂高呼其聲激昂如同一股不可阻擋的力量瞬間點燃了在場所有人的熱血與鬥志。
眾將紛紛響應誓言旦旦誓要跟隨劉御討伐叛逆光復漢室。
一時間營帳內群情激昂戰意盎然仿佛連空氣中都瀰漫着濃烈的硝煙味。
然而劉御深知此路艱難非一日之功。
於是他迅速召集張良、劉伯溫、房玄齡、郭嘉、孫臏等謀士以及岳飛、公孫齊、陳慶之等大將商討對策。
燭光搖曳下謀士們圍坐一堂面色凝重而堅定。張良輕撫長須率先開口道:「主公所言極是然則諸侯各懷鬼胎聯盟已名存實亡。
我等需另闢蹊徑方能破局。」他的話語如同利劍般直指問題核心讓眾人豁然開朗。
劉伯溫接過話茬眼神深邃道:「楊堅、李世民之舉雖悖逆祖制卻也透露出天下大勢之變遷。
主公當以高瞻遠矚先穩軍心再圖長遠。」他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種超脫於世俗的智慧讓眾人深感敬佩。
房玄齡點頭贊同補充道:「可遣使節秘密聯絡尚未表態的諸侯曉以利害或可爭取部分盟友。」
他的建議切實可行為劉御提供了寶貴的戰略思路。
在眾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個全新的戰略計劃逐漸成形。
劉御深知只有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才能在這場亂世中立於不敗之地。
他決心以更加堅定的步伐邁向未來為漢室的復興而努力奮鬥。
「攜手共御楊、李之禍患,乃我等之誓願。」郭嘉唇邊泛起一抹淡笑,計策猶如流星划過夜空:「此外,主公可借袁術之亂,高舉正義之旗,聲討其惡行,非但彰顯天威,更可趁機消弭諸侯間之猜忌,為後續之策鋪就坦途。」
孫臏則沉思片刻,策略在胸:「於軍事層面,我軍需鞏固防線,同時遣精銳之師,埋伏於咽喉要道,以防諸侯乘虛而入,侵擾邊境。更需構建情報網絡,遍觀天下風雲,隨時準備應變之策。「
岳飛聞此,豪情萬丈,挺身而出,聲若洪鐘:「末將岳飛,願率精兵扼守虎牢關,誓以血肉之軀,捍衛糧倉周全,不使一粒米粟落入賊寇之手!「言語間,公孫齊、陳慶之等將領亦紛紛請纓,營帳之內,士氣如虹,戰意滔滔。
劉御目睹此景,心中寬慰,起身而立,目光堅定如炬:「諸卿所言,皆為良謀。
孤心意已決,全軍撤回南陽,子云與奉孝率領本部人馬回歸淮南,伺機征討袁術;鵬舉與公孫齊則鎮守南陽,並佈防伊闕、廣成二關,嚴防楊堅、李世民侵擾荊州之徑。「
「遵命!「眾將齊聲響應,聲震四野,猶如驚雷滾動。
隨着劉御一聲令下,一場針對聯盟瓦解後錯綜局勢的應對佈局悄然鋪展。
外交舞台上,劉御之使者穿梭於諸侯之間,以漢室正統之名,呼喚聯合禦敵,共謀復興漢室之輝煌;內政方面,則推出一系列安軍心、鼓士氣的舉措,使漢軍上下一心,同仇敵愾;軍事部署上,更是防禦與進攻並重,隨時準備應對萬變之局。
而此刻,諸侯離散,昔日聯盟已成過眼雲煙,一個新的戰國時代轟然開啟。
在這片古老而又暗流涌動的土地上,關於權力、忠誠與榮耀的激烈角逐,正悄無聲息地上演,歷史的車輪,將如何滾動,令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