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從大業十二年開始 第一百五十六章 兩陣兄弟呼應克

    八月初三,也就是前時那場大雨停後的第三天。

    李淵率部出賈胡堡,經山腳小路,進向霍邑。

    起初,李淵擔心宋老生固守不出。李淵軍中沒有攻具,如果宋老生固守城中,那這仗就沒法打了。但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卻以為:「宋老生勇而無謀,我以輕騎挑之,他必會因怒而出。」

    李淵以為然,於是就與李建成、李世民兄弟率領前部騎兵數百,首先到達了霍邑城外。到達之後,李淵一邊帶着騎兵大隊,暫停於霍邑城東外數里,等待後續的主力步兵到達;一邊即使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將數十騎至城下,舉鞭指麾,若將圍城之狀,並且同時辱罵宋老生。

    一如李建成、李世民兄弟所料,宋老生果然被激怒,其乃引兵三萬,自東門、南門分道而出。

    見計得售,李建成、李世民兄弟馳還回到了李淵處。李淵已遣殷開山傳令後邊的主力步兵,令之加快行速,速速趕來。當主力步兵趕到戰場時,宋老生帶出的部隊才剛組成陣地。

    李淵打算先令軍士吃飯,吃飽後再進戰。李世民進言說:「時不可失!」

    宋老生部是三萬人,李淵帶來的兵馬也是三萬人,雙方在兵數上勢均力敵,但宋老生部的軍械裝備等,要比李淵部好,加上宋老生部後有城池可依,如果不立即展開進攻,而竟等宋老生部扎穩陣腳,再做進攻的話,勝敗就難說了。

    李淵立刻醒悟過來,便改變了主意,即自與李建成引一部兵,陣於城東;使李世民和他的女婿柴紹引一部兵,陣於城南高處。

    宋老生是員悍將,認準了李淵的所在位置,麾兵疾進,率先發起了進攻,先攻李淵、李建成陣。激戰中,李建成墜馬。宋老生趁勢加強攻擊。李淵、李建成陣抵抗不住,被迫後退。

    而就在此際,李世民率軍頭段志玄等,自城南高處引騎兵兩千馳下,衝擊宋老生陣。一舉將宋老生陣從中截斷,出其背。繼去鼠雀谷救援李淵的那一仗之後,李世民再次展現出了他的英武風姿,在沖戰的過程中,他手殺了數十敵人,兩刀皆缺,流血滿袖,灑之復戰。

    李淵兵藉此復振,因傳呼道:「已獲宋老生!」

    宋老生部的將士哪裏知道這是李淵的詐計?回顧望之,能見到的只有李世民及其部曲的來回衝殺,勢不可擋,便宋老生部將士,當真以為宋老生被俘了,由乃大敗。

    李淵部的將士搶在宋老生部之前,殺向霍邑的城門。霍邑城門因此緊急地放下了千斤閘。

    宋老生逃回城門下,引繩欲上,卻被劉弘基引兵追上,死在了劉弘基的刀下。

    主將死了,城門又關了,宋老生部逃潰無路,被淵兵追逐砍殺,戰死的將士陳屍數里。時已暮時,李淵趁勝,即命登城。如上所述,其軍中沒有攻具,將士皆是肉薄而登,遂克霍邑。

    太原送回的這道有關李淵大敗宋老生的情報,將李淵整一個擊敗宋老生、奪下霍邑的戰鬥經過,講述得相當詳細。並且除此以外,在這道情報的末尾,還提到了另一件與此相關的事。

    就是在前陣子的那場大雨期間,李淵曾因缺糧和當時又有個「突厥與劉武周將趁虛襲擊太原」的傳言在軍中流傳的緣故,一度起過還師太原的心思,但被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主要是李世民給勸住了。李世民那時為勸李淵不可還師太原,甚至於大雨中,跪在李淵的帳外大哭。

    情報的最末一句話,是對李淵此戰做的總結:淵之殲老生、拔霍邑,半悉建成、世民之功也。

    看完了這道情報,李善道喟然良久。

    于志寧問他說道:「明公,緣何感嘆?」

    「司馬,你看這則情報中所言,先是李淵欲退兵,而李世民勸之;又戰於霍邑城外時,進言李淵,『機不可失』,復值戰危之時,其又親引段志玄等騎軍部眾,居高臨下,沖斷宋老生陣,手刃數十敵。我聞李世民年不過弱冠,智勇及此,英傑可稱也!」

    于志寧說道:「世民之名,仆嘗有聞。與其兄建成,確俱可稱英傑。虎父無犬子,誠不虛言。」

    李善道瞧了他兩眼,摸着短髭,面帶笑意,故意問道:「司馬,你覺得世民與我比何如?」

    「自是不如明公。」

    李善道問道:「哦?此話怎講?」

    「霍邑此戰,唐公李淵是為主將,建成、世民兄弟皆從令而已,此一不足與明公比;激戰之際,建成墜馬、世民親引騎犯險,此皆匹夫勇耳,非為將者當為,此二不足與明公比也。」

    李善道問道:「司馬,還有三麼?」

    「明公,已兩不足,尚不足乎?」


    李善道哈哈大笑,掂着太原送來的這道情報,朝着于志寧點了兩點,顧與魏徵笑道:「玄成,司馬本與卿同,是耿直之士,今卻也會避重就輕了啊!」

    卻這于志寧找出的這兩個李世民不如李善道的地方,聽來有理,但不耐咂摸。

    不過李善道也能理解于志寧,李世民在霍邑這一戰中,表現得的確出彩,智、勇兩條都得到了很好的表現,縱慾貶壓他,也不好貶壓。

    于志寧正色說道:「敢稟明公,實非是仆避重就輕,而是明公此問,本就不當。」

    「不當?司馬這話何意,我問的哪裏不當了?」

    于志寧說道:「明公今是我一軍主將,已擁三郡之地,世民也者,從其父起兵而已,一為主、一為從,世民又怎能與明公比較?明公要比,也是與唐公比較!」

    「好,好,好,是我問錯了,司馬批評得對!」李善道怔了下後,必須得承認,于志寧的這番批評,批評得對,李世民再是盛名於後世,畢竟現在,他還沒有後世的盛名,在時人眼中,他目前暫還只是「虎父無犬子」,他們這部義軍的主將是李淵,也的確李善道要比的話,不能自落身份,去與李世民比,得與李淵相比,才是正論,他於是就從諫如流,笑着承認錯誤。

    將情報放下,李善道又默念了遍「李世民」的名字,不再說此事了,拿起王德仁的回書,沉吟稍頃,改而說起王德仁的這封回書,說道:「玄成、司馬,王德仁此封回書,你們怎麼看?」

    王德仁的回書,魏徵、于志寧等也都已經看過。

    回書的內容很簡單,概而言之,兩句話:第一句是李密命李善道攻魏郡這事兒,他知道了;第二句是詢問李善道打算怎麼執行李密的這道命令,準備怎麼攻魏郡。

    這兩句話之外,沒有別的話了。

    魏徵說道:「細察王德仁此封回書,似並無意違逆魏公命明公攻取魏郡此令,然實意思模糊。」

    于志寧贊同魏徵的判斷,說道:「不錯。他在這封回書中,只是說知道了魏公此令,然後又問明公打算怎麼攻打魏郡,而就他本人對『魏公令明公攻魏郡』這件事的態度到底如何,是願意協助明公,又或是不願意協助明公,卻一個字沒說。他的這封回書,和沒回復明公一樣。」

    「意思模糊。為何意思模糊?玄成、司馬,我看恐怕是被咱們料對了。」

    魏徵說道:「明公的意思是?」

    「王德仁只怕是不歡迎我軍入魏郡啊。」

    魏徵點頭說道:「是不排除這個可能,而且這個可能的可能性還很大。明公,則若他果是不歡迎我軍入魏郡,那魏郡,就不好打了。敢問明公,事若如此,意欲何以應對?」

    李善道正要問魏徵和于志寧的對策,魏徵先問出來了,便不答反問:「卿等可有對策?」

    于志寧在謀略上不很擅長。

    魏徵已經想到了兩個對策,說道:「敢稟明公,仆之愚見,不妨可以兩策應對。上書魏公,請魏公給王德仁下一道令旨,令王德仁協助我軍攻取魏郡,此一策也;再去一封書信與王德仁,在信中直言提出,將來打魏郡的時候,希望他能夠給與我軍協助,此二策也。」

    「司馬,你說呢?」

    于志寧想了想,答道:「回明公的話,長史的這兩策,如堂堂之陣,上策是也。」

    「說得好啊!『堂堂之陣』。我這人平生最是直爽,不好拐彎抹角。王德仁給我雲山霧罩,搞得咱們看他回書,像猜謎語,我卻沒閒心與他猜來猜去。便用長史此之兩策,上書魏公,請令王德仁協助我軍;我再親自給王德仁去封書信,就直接地問他,他歡不歡迎我軍入魏!」

    部隊的改編已經完成,再等視察過民情,以及新任的刺史、郡守等都上任以後,接下來,李善道就打算「遵奉」李密的命令,用兵魏郡了。猜來猜去的,徒然浪費他的時間!

    ——卻為何李善道這麼急於就打魏郡?

    兩個原因。「李密殺翟讓」此事,就像一塊大石頭,掛在頭頂,不知何時會掉下來,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塊石頭現已是越來越有掉下來的可能,必須得趕在這塊石頭掉下來以前,把自己的地盤儘量地擴大,這是第一。李淵已經消滅宋老生部,打下了霍邑,依照自己依稀的印象,他應該再用不了多久,就能兵進長安了,魏郡是塊戰略要地,不僅西可入河東道,南下且可進軍河內,從而再進兵弘農等郡,擋住或威脅關中東出的道路,這是第二。

    給王德仁的去書,李善道親自寫;給李密的上書,依舊由杜正倫代筆。

    數日後。

    洛陽城外,李密大營。

    李善道的上書到了李密的案上。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相關:  三國之最風流  即鹿  赤旗    魔門敗類  網遊之劍刃舞者  帶着農場混異界  天道天驕  百鍊飛升錄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天命:從大業十二年開始第一百五十六章 兩陣兄弟呼應克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4s 4.1171MB

搜"天命:從大業十二年開始"
360搜"天命:從大業十二年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