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姬昌的理論,就算是妖族,只要有德行也一樣可以受到天命保佑,以後天命就不是看血統、種族,只看有德無德:有德有天命,無德無天命。
哪怕是妖族,也一樣可以有德行,而不是說妖族就一定是旁門左道。
姬昌沉默了一會兒,突然腦海閃過一道靈光。他意識到這正是人類最關鍵的時刻,以前仙人之間也是看血統的,妖仙就是旁門左道,受到歧視。
眼下如果人族真的能突破血統論,不只可以打敗殷商,團結諸多諸侯,甚至能團結那些因為血統受到歧視的妖族。人族和妖族團結在一起就可以變強,可能從棋子變成棋手。
人很弱小,仙人可以輕易地毀滅人族。人族之所以還存在,就是少數仙人對人族抱有同情。
但人族不可能依靠同情立足於三界之中,人族必須靠自己去團結可以團結的力量。
他看向蘇妲己,這是千年九尾妖狐,她來拜師肯定是因為在修仙界受到歧視。她無法改變自己的血統,只能尋求德行的支持。自己可以團結她,那麼其他被血統束縛卻想改變自己的妖族一樣可以被凡人團結。
想到這裏,姬昌不再閃躲,說道:「你說的對,天命隨着德行的變化而變化,而非血統固定。你既有心改變,我就收你為徒,只望以後你要用心贖罪,切不可怠慢。若是舊病復發,本性難移,我定會將你逐出師門。」
「拜見師父,我一定好好表現,爭取天命所歸。」蘇妲己誠心地說道。
「起來吧。」姬昌說道:「既拜我為師,我就傳你《易》,日後好生修煉,約束自己,切莫殘害生靈。」
「弟子一定用心學。」蘇妲己就是來拜師的,就是要學學怎麼溝通天地,怎麼自強不息。
「那我就先教你伏羲之易,再教你連山易、歸藏易,最後教你為師的心得。」姬昌說道。
「這麼多?」蘇妲己還以為自己只要學一個《周易》。
「易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演化,不同的易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如果只教你我的心得,你又怎麼知道為師如何推倒出六十四卦?怎麼知道為師從上古繼承了什麼,反對了什麼,有創新了什麼?易和人族,不,應該說易和萬物都息息相關,乃是生命、天地的經驗和總結、思索和開創,都是一脈相承的,並非無根之水。為師的心得也是在伏羲易、連山易、歸藏易的基礎上才建立的,所以學習易的歷史非常有必要。」姬昌說道。
「請老師上課。」蘇妲己受教地說道:「對了,老師以後我只能晚上來上課,明日弟子帶些丹藥,也免得老師精神不足。」
「無妨。」姬昌說道:「我既然收你做弟子,自會安排時間。」他也知道蘇妲己白天要上朝,只有晚上有時間。
「多謝師父。」
「上課吧。」姬昌和蘇妲己說起了伏羲的時代,說道:「伏羲觀察星象,總結四季,記錄時辰,見證天地萬物生長凋謝,經歷風起雨落霜降雪藏,當時只有卦象,沒有卦辭、爻辭。連山易、歸藏易乃是先祖對經驗的再次升華,對卦象進行了思考和開創,才有了卦爻,總結出三爻一卦,一卦一辭的八卦。是對天地的總結,對生命的思索」
姬昌雖是大局中的一枚棋子,但他並沒有自暴自棄,而是不斷思索,開創自己的理論。
有了理論,才能更好地反抗。
蘇妲己通過學習也了解了易的核心就是用陰陽理論去領悟空間、時間、生命、規則
陰陽消長,萬物變化。
她將妖氣轉化為清氣,其實就是調整了陰陽比例。妖氣就是妖族的一種陰陽比例,而清氣就是修士的一種陰陽比例。
陰陽如白晝和黑夜,合在一起才是整體。比例不同,效果也不同。
修仙到極致,陰陽比例隨心所欲,體內就有產生陽氣的心臟,產生陰氣的腎臟,最後心臟可以陽極生陰,腎臟可以陰極生陽,變化莫測,操控陰陽,法力無邊,不受干擾。
《大品天仙決》《八九玄功》屬於應用,學了就可以鍛煉身體煉化陰陽。但沒有解釋原理,也沒說為什麼修煉陰陽可以成仙。
姬昌雖然不會修仙,但鑽研理論。理論就是萬物都有陰陽,萬物的不同就是陰陽比例的不同,自成規律。
易就是用來解釋萬物的陰陽規律。
蘇妲己心想難怪自己聽獄卒的隻言片語,法力就有了變化,其實就是陰陽在根據《周易》進行微調。
「《大品天仙決》《八九玄功》都是長生妙法,但也並非完美無缺,還可以通過《周易》查漏補缺。」蘇妲己心想如果自己的陰陽二氣調整到最完美的比例,肯定可以彌補缺陷,不用擔心三災。
不過姬昌畢竟是人族,追求的是人族的最高境界,不一定適合妖族。
蘇妲己也不擔心,一法通萬法通,多學知識肯定沒錯。如果人族的陰陽比例不適合妖族也沒關係,到時候繼續微調好了。
既然姬昌收了徒,也是把自己的心得全部傳授給蘇妲己,一共六十四卦,道盡陰陽變化。他也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反商的理論建設,西岐滅商不只是破壞,更是建設。破壞了殷商天命之後,還要構建一套可以落實德行的規則。
但姬昌知道自己年紀大了,不可能完成所有任務,這些只能交給自己的兒子以及弟子。
三大伯候被關押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各自的領地,伯邑考非常着急,但他記得父親說過:不要去朝歌,只等七年災滿,自然可以回來。
但伯邑考還是擔心,也不只是擔心父親,還有擔心流言蜚語。西岐已經實踐嫡長子繼承制度了,伯邑考作為長子就有繼承父親遺產的資格。
於是就有流言蜚語了,說伯邑考故意不救姬昌,就等着繼承財產。這些留言對伯邑考而言,也是相當有壓力。
特別是很多人依舊希望兄死弟及,伯邑考繼承了爵位,他一死,弟弟就能繼承一切。
這是繼承江山,誘惑太大。
所以流言蜚語對伯邑考非常不利,甚至更有人懷疑嫡長子繼承制度會催生出大量的兒子噬父的悲劇。更是質疑西岐推動『嫡長子繼承制度』的合理性。
西岐很弱,在殷商人看來是西戎,在西戎看來是商人,夾在西戎和殷商之間兩頭不討好。所以為了變強,積極地吸收新的事物,比如嫡長子制度,嘗試讓長子繼承財產,迅速武裝長子形成戰力來抵擋西戎。
危機之下,西岐必須選擇最高效的方法才能生存。隨着生產力的發展,人的壽命也增加了,嫡長子繼承的優勢就出現了。
不過作為一個新的制度,還沒有一件讓大家無可辯駁的大事件使得大家接受它。大家的質疑還很多,比如殷商就是兄終弟及,為什麼還那麼強大?
西岐也完全可以繼續兄終弟及,根本不用什麼嫡長子繼承制度,嫡長子繼承制度只會滋生弒父的事件。
各種難聽的流言讓伯邑考寢食難安。他自己被罵也就算了,更危險的是有人質疑西岐的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