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妃作為一個女人問這些話倒是合情合理,而且也讓人挑不出來什麼毛病。
畢竟大家彼此心知肚明,燕王感激韓王的幫助,可韓王也不能把全部的身家性命都壓在燕王這,若真是有個什麼事,燕王逼着以家人逼着朱松,讓朱松放了兵權那可怎麼辦?那豈不是駱駝和朱權朱直一個下場。
所以對於燕王妃的問詢,朱松也答得有模有樣,絲毫讓人挑不出來毛病。
「四嫂啊,誰不想着媳婦孩子熱炕頭呢?可如今啊,作為親王的我們都活不下去了,沒辦法了,只能腦袋別在褲子上,除了給自己給家裏面人謀一份出路,還我大明一個,朗朗乾坤啊。」
「咱們對外說是奉天靖難,請的是依着皇明祖訓的準則來行動的,可是咱們究竟幹了什麼?天下明白的人都看得出來,這麼大的事,我怎麼能把妙親還有沖煜一起帶過來呢?」
燕王妃聽了之後心中瞭然。
就在這時,燕王接過話茬。
「沖煜,真是個好名字。」
朱松聽了之後苦笑一聲:「為了這個字,我可以說是查遍了諸位兄弟們兒子的名字,也不是沒有重名的,不過還好中間放了個沖字這就不錯。」
朱棣倒是體會不到朱松這樣的心態,因為他的兒子的名字,老爹活着的時候就給取好了。
那個時候朱松還不處處十一歲就去了遼東,說是他自己想去,但其實要是老爺子真的心疼自己的兒子,也就不會讓兒子年僅十一就去遼東落藩去了。
朱棣可不會在這個時候說什麼我的兒子的名字都是老爺子給取的,這何止是氣人啊,簡直是傷了人的心。
更何況這可是天底下那麼多兄弟之中唯一一個敢跳出來幫自己的,雖然也是為了找自己的活路,但找活路有很多種方法,他偏偏選了最危險的一條。
雖說朱松選擇最危險的一條路,也可能是為了高風險高回報,可是跟着自己的這些將士們,當年起義的那些義軍,當年的那些功臣們一開始的時候除了活不下去,當義軍討個生路以外,誰不希望能成為開國功臣,名垂青史。
從今以後正式鯉魚躍龍門成為貴人呢?人想求點東西簡單,不過這也讓一向喜歡想遠處的朱棣犯了難,按理來說,自己這個弟弟已經是親王了,自己到時候如果真的成功了,能賞他些什麼?
一頓飯在家常之中這就便吃完了,燕王妃很識趣的去後院照看從戰場上下來的孫子。
朱高煦沒跟着朱松一起前來,朱高煦打下廣寧城之後,朱松便一直把朱高煦留在了廣寧城,為的是要讓他好好練一練、整頓一下廣寧城的兵,然後帶三萬人再從後趕上,留下二萬人,已經練出的精兵留守廣寧,這樣一來,廣寧也安全了,否則若廣寧失陷,即便大寧不失陷,開原也是被廣寧逼死了。
所以今日陪着叔父的就只剩下世子和老三了。
尤其今天朱松得知,朱高熾在北平城西,為了提升士氣,把自己的兒子都豁了出來,綁在了胸口,更是驚得半晌說不出來話。
因為他也是當爹的人,設身處地的想了一下自己,如果要提升士氣的話,怕是做不到像朱高熾這種程度,但又沒有身臨其境,也不知自己的心境到了那個時候會不會發生改變。
朱松看着朱高熾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樣的!」
得了叔父的誇讚,朱高熾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拱手欠身。
朱松是懂得一碗水端平的,誇了世子自然也不能不夸保護得了大哥和侄子的朱高燧,也同樣拍了拍朱高燧的肩膀。
「你也是好樣的,你大哥的這個身子骨要是沒有你這麼一個強健的弟弟在旁邊保護的話,只怕他們父子可能也堅持不了這麼長時間。」
燕王聽了之後,心中甚是歡喜,當父親的誰不希望別人多誇誇自己的兒子?
燕王其實心裏還有一個疑問,那就是除了老二十以外老十七和老十五都哪去了?一直也沒看到他們倆呀,但也正因為朱棣知道這兩個貨是絕對不會跟着自己一起奉天靖難,所以也一直沒問二十弟。
朱松看出了四哥的疑惑,等到兩個侄子離開了之後,朱松這才給燕王解惑。
「四哥,我知道你問的什麼,十五哥,十七哥沒有被我領到你這來,他們現在都在我的軍營之內。」
「十五哥治下的軍的軍隊簡直弱的像是跟紙糊的一樣,他偏偏還在我和十七哥的藩地正中間,不管是草原上的那些遊牧民族從哪兒來都到不了他的廣寧城,倒是讓他撿了個便宜。」
「對朝廷說自己麾下十幾萬大軍,其實本身只有五萬多人,剩下的竟吃了一半還多的空餉?至於十七哥,他怪我騙了他手底下的軍隊,此刻正在與我生悶氣,逮着機會就對我陰陽怪氣,我實在不願意看他們兩個就沒領過來。」
朱棣聽了之後哈哈一笑。
「要是我,我也不待見你,明明好好的待着,硬生生被你帶着一起造了反,四哥問你也別多想,四哥想的是既然都是兄弟,終究是我對不起他們,我想既然已經來到了北平,兄弟之間最短也得有個五六年沒見過面兒的,這是個好機會,想着到底是手足,彼此走得近一些。」
「可四哥又想了想,他們兩個未必恨我,但他們兩個一定恨你,你是為了我才招致他們倆的怨恨,我要是這個時候再跳出來當好人,那豈不是讓你寒了心?不見!」
朱松聽了之後點了點頭,隨後做出了一個讓朱棣妄想想不到的動作。
只見朱松從懷裏拿出了遼東十多萬兵馬的兵符,遞給了朱棣,朱棣一愣詢問。
「老二十,你這是幹什麼?」
朱松說道:「一軍不能有兩位主帥,四哥戍邊北平多年,立下不世戰功,軍威赫赫,弟弟自愧不如,所以便將弟弟手下的將士兵馬全部拿出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