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儒家文化徹底改造南贍部洲的各個原着民,順便把尼泊爾也納入大秦的版圖,那時佛教的發源地就成了大秦的本土宗教,道家雖好,但是只能當做個人精神世界修養的補充。
將佛教和道教置於大秦武力的保護之下,等到在巴爾幹半島上站穩腳跟,就可以在大秦官府的武力保護之下,以通商的名義在東羅馬帝國、薩姍波斯帝國還有匈人帝國、乃蠻帝國里傳教。
宗教有佛教、道教,文化上有儒家,在巴爾幹半島和歐巴羅洲就可以聚集基督教、伊斯蘭教、拜火教(瑣羅亞斯德教)、佛教、道教、儒教,一起競爭、-起傳教。
這麼多宗教聚集在兩大洲的交匯之處,想想就感到熱熱無比,誰優誰劣也可以見一個分曉,更可以吸取精華棄其糟粕,先苟着低調發展,坐看其他宗教狗咬狗,等戰局明郎後,就連弱除強幹掉威脅最大的宗教。
順便讓儒家體會一會與其他文明競爭的壓力,最後結果會怎麼樣?
如果儒家鬥不過那些宗教,最終不得不要大秦軍方出面撐場子,那儒家的「仁義」就會有新的解釋。
通過伊爾德蘭的介紹,他才知道西羅馬將他們佔領的地方叫歐巴羅洲,意思為西方日落的地方。
而波斯帝國崛起於東方,羅馬帝國在消滅波斯帝國時,就將波斯帝國的王城波斯波利斯佔領了,將東方稱為亞細亞,匈人帝國祖先來自東方的北匈奴。
羅馬人那時已經是話語權非常重的混合民族,將來自東方的威脅統稱為亞細亞的威脅。
離石本想重新給自己所在的陌生大陸起一個新名字,但異世界的山海經還沒挖掘出來,而且對世界的描述太於概念化,不像前世西方人描述的那樣精細化。
他想用前世漢文明的詞彙去形容,搜遍記憶海也沒找到相關的記憶,最後才想到西遊記里的對世界的劃分和稱呼。
稱呼就冠名權,誰給這個世界先起名字,能讓起的名字永遠傳承下去,往往也代表文明同樣也能流傳下去。
他從拜火教智慧長老費爾南德斯那裏了解到,異世界裏宗教幾乎有和前世一般發展胳絡,佛教在公元前6世紀開始誕生,釋迦牟尼佛有諸多經典着作。
例如《華嚴經》:釋迦牟尼佛在三十歲時,於菩提樹下證得正覺後所說。此經是佛教華嚴宗的重要經典,內容豐富、義理深奧,展現了宏大而深邃的佛法境界和宇宙觀。
《楞嚴經》:也是釋迦牟尼佛的重要言教,對佛教的教義、修行方法、心性的探討等都有詳盡且深刻的闡述,在佛教修行體系和理論研究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素有「開悟的楞嚴」之稱。
《法華經》:全稱《妙法蓮華經》,經文中以種種譬喻和生動的故事來闡釋佛法的要義,強調眾生皆可成佛,一乘佛法的究竟妙義,對佛教的發展和傳播產生了深遠影響。
《佛說大乘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中所說。主要是為憐憫未來世中的短命眾生,介紹了西方無量功德藏佛國的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及延壽咒語等,其咒語具有強大力量
《佛說入胎經》:詳細記錄了胎兒從形成到出生,每七天一個變化,歷經38個七天後降生的過程。
同時期誕生的就是瑣羅亞德斯教,信奉者整理有《阿維斯陀》經,阿維斯陀是祆教聖書。亦稱「波斯古經」。阿維斯陀意為「智識」、「經典」、「諭令」。
而費爾南德斯做為拜火教的學者,就靠研究這些知識,來寫他自己的傳記,而拜火教在身毒傳教,沒有讓拜火教壯大,還遭到了婆羅門教、佛教的共同打壓。
而費爾南德斯在南朝、羌秦傳教始終沒有形成規模,這才開始搜集拜火教教徒送來的佛教教義和婆羅門教義,撰寫他做為智慧長老傳記,為傳教掃平礙礙。
這兩個宗教的產生,對應的時間點正好是東周春秋晚期,而基督教誕生於公元一世紀,經典着作是《聖經》,伊斯蘭則誕生於公元七世紀左右,傳世經典是《古蘭經》。
而異世界的華夏文明傳承出現了暫時的斷裂,與主世界在一個節點上出現了改變,而離石就出現在這個拐點上。
他的出現雖然改變了五胡滅華的趨勢,可是重新續上華夏文明,就得像前世考古一樣,挖掘地下陪葬品,像歷朝歷代修史一樣,進行所謂的斷代史修復。
由於考古的順利進行,才讓他產生異樣的錯覺感,這讓他想起了佛教也應該算是本土宗教,而他在異世界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讓儒家走向異世,給野蠻人帶去漢人獨特的文明之光、漢人的禮儀。
喜歡離石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