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常州、蘇州進發的兵馬,正是由趙桓親自率領的新軍、劉光世的軍隊以及他新近招安的梁山軍。起初,童貫堅決反對趙桓親自統領一路兵馬,原因無他,方臘的軍隊絕非普通山賊可比。然而,當童貫親眼目睹梁山軍的雄壯軍容以及梁山軍將領們對趙桓的敬重之後,他終於同意了這個決定。
在出發前,趙桓成功地解決了梁紅玉父兄的問題。他們二人所犯的罪過其實並不嚴重,延誤戰機並非他們的過錯,但作戰失利卻無法推脫責任。
於是,趙桓免除了他們的死罪,將其貶為庶民。梁紅玉對此感激涕零,誓言今生今世願為趙桓做牛做馬,忠心耿耿地侍奉於他。對於這樣的承諾,趙桓自然不會有絲毫的拒絕之意,畢竟,又有誰能夠拒絕一個美麗動人的女子呢?
此刻鎮守常州的是方臘的樞密呂師囊,他麾下的兵力總計約有八萬餘人。然而,由於需要分兵駐守潤州和丹徒等多個地區,實際在丹徒的兵力卻有五萬餘人,其中包括來自其他地方的增援部隊。
趙桓即將面對的第一場戰鬥就在丹徒縣。
在丹徒縣城內,呂師囊坐在高位,下方依次坐着他的六位統制官以及前來支援的大將邢政。
呂師囊看着手中的情報,眉頭緊皺,憂心忡忡地說:「宋軍來勢洶洶,我們首戰失利,實在辜負了陛下對我們的期望。」
邢政聽後接過話頭:「樞密大人,我們只是暫時失利而已,不必過於擔憂。日前探子回報,大宋定王親自率領兩萬大軍正向丹徒進發。下官請求領軍抵禦這支軍隊,挫其銳氣,如果能一舉生擒那位王爺就更好了。」
呂師囊搖搖頭,神情嚴肅地說道:「刑將軍不可輕視,這定王威名赫赫,被趙佶稱為大宋第一勇士,想來必不是庸才,所以本官決定親自領兵四萬前去會會他,本官要一舉拿下對方揚我軍威。」
邢政聽到呂師囊都這麼說了,知道自己再多說無益,於是便沉默不語。
呂師囊看着眾人,眼神堅定地大聲下令:「聽令!城內留下一萬兵馬守城,其餘四萬兵馬立刻集結,隨本官去會會這位王爺。」
「得令。」六位統制官以及邢政紛紛起身聽令,隨後便整齊劃一地朝外走去。他們步伐穩健,目光堅毅,仿佛已經做好了戰鬥的準備。
呂師囊站起身來,緊緊握了握拳頭,然後邁着大步流星的步伐,朝着房間走去。每一步都充滿了力量和決心,展現出他對即將到來的戰鬥的信心和期待。
趙桓的軍隊士氣高昂,一路向着丹徒縣進發。他們的行動迅速而有序,斥候們早已被派往遠處,時刻保持警惕並及時回報前方的情況。
趙桓身旁聚集着一群傑出的謀士和將領,包括宋江、吳用、公孫勝、許貫忠和劉慧娘等。這些人都是智慧與勇氣的代表,他們將在這場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
隊伍行進間,許貫忠向趙桓詳細介紹了方臘麾下大將呂師囊的情況。據說,呂師囊自幼熟讀兵法,武藝高強,手中一把丈八蛇矛更是威震四方。此外,他還擁有一支由十二個統制官組成的精銳部隊,號稱「江南十二神」。
然而,對於這樣的對手,趙桓並未感到絲毫畏懼。他堅信,憑藉自己手下的大將之才,足以輕鬆戰勝呂師囊。當然,這裏所說的是那些真正的大將,至於普通的武將,則需要另行考慮。畢竟,戰爭的勝負往往取決於多方面的因素。
「報!啟稟王爺,前方發現敵軍,大約四萬人馬正朝着這邊殺來,打着呂字旗號。」一個斥候快步跑過來,單膝跪地,抱拳稟告道。
聽到這個消息,眾人神色一緊,目光紛紛投向趙桓。
許貫忠眉頭微皺,思考片刻後說道:「想來是呂師囊見是王爺來了,親自領兵前來,王爺咱們還是排兵佈陣以待敵軍吧。」
趙桓微微點頭,表示同意,「可,這次排兵佈陣便有許軍師來安排吧。」
「是。」許貫忠領命,然後立刻開始佈置起來。
隨着他一道道軍令發出,大軍迅速行動,朝着一座山坡行進。
趙桓的指揮中心位於山坡頂端,這裏地勢較高,可以俯瞰整個戰場,更好地觀察和指揮戰鬥。
前方正面是一萬多梁山軍組成的陣線,他們以鴛鴦陣為基礎,形成了幾百上千個鴛鴦陣。這些鴛鴦陣緊密相連,互相支援,形成一道堅固的防線。
稍後一些的位置,則是趙桓的三千新軍。他們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是趙桓手中的精銳力量。
左翼安排的是騎兵部隊,所有騎兵全部集中在一起,共計三千人。他們將作為突擊力量,隨時準備衝擊敵軍。
右翼是劉光世率領的大軍,他們負責保護側翼安全,並在必要時發起進攻。
整個軍隊的佈局嚴謹有序,各部分之間相互配合,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整體。
而趙桓身邊則是由兩千人馬護衛,包括護衛隊以及陷陣營士兵。
排兵佈陣完畢,整個大軍安靜下來,唯有風吹着旗幟呼呼的聲音,趙桓騎在馬上,遙望着遠方。他心中充滿了期待和緊張,畢竟這是他第一次面對如此龐大的戰場。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趙桓的心情愈發激動。他知道,戰爭即將來臨,而他將成為這場戰鬥的主角。
就在這時,遠處傳來了人聲鼎沸、戰馬嘶吼的聲音。趙桓精神一振,立刻集中注意力,凝視着前方。
很快,一支密密麻麻的大軍便出現在趙桓等人眼前。他們人擠人,人挨人,仿佛無窮無盡。這支大軍緩緩在趙桓的軍隊不遠處六百米左右停下,形成了一片黑壓壓的人海。
趙桓瞪大了眼睛,仔細觀察着敵軍。他發現敵軍的人數竟然比自己這邊多出一倍左右,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壓力。但他並沒有退縮,反而握緊了手中的韁繩,準備迎接挑戰。
趙桓並沒有打算趁敵軍立足未穩就立刻發動進攻,因為這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方臘倉促起兵,其軍隊存在諸多問題。
首先,方臘的兵士大多沒有配備足夠的甲冑和兵器,有的士兵甚至只能手持木棍上陣。
其次,這些兵士缺乏訓練,彼此之間毫無配合可言,甚至連基本的隊形都難以排列整齊。這樣的軍隊,其戰鬥力可想而知。
最主要的還是這些人都是他的子民,沒必要趕盡殺絕。
待敵軍佈陣完畢,對方前軍分出三千人往前挺近,來到趙桓軍前一箭之地左右停下,從中衝出一名大將來到陣前挑戰……
喜歡東京話事人,我就是這麼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