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研究院回來沒多久,黃平等一眾領導人全都回了山腳村,因為山腳村的老支書,那個帶領山腳村走上公社化的老人逝世了。
他對北溟的貢獻,自然毋庸置疑。
當年我們黨被迫走入太行,是他主張收留了黨的主力,並且全力支持山腳村的村民參與融合。
支持黃平的社會調查,通過實踐培養了無數合格的黨員,在根據地大融合的時候,主動放棄了手中的權力,安心做後勤支持。
更是在北溟發展遇到重要問題的時候,以八十高齡,重新出山,鎮壓了山腳村的錯誤分子,為北溟廣大農村發展和城市民主管理進程,提供了一條切實可行的實踐道路。
不論是於公於私,黃平都要趕去弔唁,感謝老人對北溟的貢獻,和對自己的關愛。
守靈三日,黃平親自抬棺將老支書葬到了他生前選的那個墓穴,讓他看着山腳村,然後才離開了山腳村,和陶志傑一起去了渤海市。
這三年,北溟內部郡縣已經開始慢慢從軍事管理向民政管理轉變,隨着商貿往來,政事服務人員的豐富,很多郡已經改郡為市。
黃平去渤海,是又一次開始他的北溟考察,他始終相信不去實地看,很多問題是看不到的。
當然,北溟有問題,其他諸侯一樣有問題。
還是那句話,矛盾是一直存在的,它只會轉化不會消失。
董卓利用大漢詔書,將諸侯與他的矛盾轉化成了諸侯之間相互的矛盾。
而北溟的息戰,徹底將整個天下的矛盾變成了三個區域的內部矛盾。
現在的大漢分成了三個區域,西北西南的董卓等人,南部諸侯區域,北溟區域。
兩年來,曹操帶着何太后母子寄居陳留,遲遲不去日南就封,並且以護日南王就封的名義在陳留大肆招兵買馬,這讓張邈手下群臣極度不爽,多次上言張邈。
起初,張邈以曹操是自己好友,怒斥手下文臣武將。
北溟即將攻佔琅琊時,在琅琊躲避戰火的曹氏夏侯氏的兩族,扶老攜幼地就跟其他世家一樣,紛紛西逃。
最先到的自然是徐州陶謙的地盤,不過陶謙身子骨不行,從在郯縣敗於北溟軍之後,就臥床不起,他手下的文臣武將擁護他長子陶商,與劉關張的蘭陵派斗得不亦樂乎。
陶謙死後,兩方爭鬥更加白熱化,劉備三兄弟苦於沒個腦子,一直處於下風,但也得了彭城,徐州因此被事實上一分為三。
琅琊避禍的世家組隊西遷,劉備還去沛國附近的彭城治下的廣戚,當道求賢了一次,不過過往世家子弟瞄都不瞄他一眼,但他也不是毫無收穫,他的求賢舉動,招來了一個叫單福的俠客。
「也許這就是他們說的黃天弄人吧,劉備可能不知道他的丞相也在逃亡的世家隊伍里。」這是黃平當時知道劉備舉動之後的感嘆。
因為逃亡部隊十分龐大,逃亡之人地位也不低,剪徑強人,零散土匪都不敢碰這一行人,還有劉備勢力屏障,自然就沒有陶謙部下見財起意的破事。
曹家人安全到了陳留,對曹操來說既是好事又是壞事。
張邈對於曹操父親曹嵩的到來自然是設宴熱烈歡迎,但是宴會上看到曹家夏侯家那豐富的文臣武將,他心裏動搖了,不再堅信和曹操之間的感情。
「長兄,超有一言,不知可當言之。」當夜,張邈的親弟弟張超就求見了張邈。
「你我兄弟血親,大膽言之。」張邈,扶起行禮的弟弟,讓他大膽說。
「弟向知,兄與曹孟德親厚,然今曹氏兄弟親族百十人至陳留,天長日久,彼且無二心,其親族之人,亦無二心乎?」
張超再次說起曹操等人一直留在陳留不妥,恐生不軌之心。
噠~噠~噠~
聽聞此言,張邈沉默,在房間裏慢慢踱步,遲疑思考起來。
疑心產生,他和曹操之間的交往自然不再那麼親密,曹操何其精明不要忘了月旦評對他的評論。
感受到張邈的疏遠,曹操自然開始疑心,兩人間的嫌隙隨着猜疑越來越大,手下人也把兩人的不經意偏袒,認為二人是故意放縱。
於是從小矛盾鬧成大矛盾,從矛盾到衝突,逐級加劇。
投奔張邈的大名士邊讓在酒樓指桑罵槐,數落曹操知恩不圖報,枉做小人,與禽獸無異,正好被夏侯淵聽見。
於是找他理論,但是邊讓此人雖為名士,實為狂生,能看得起夏侯淵,不僅拒不認錯,還說:
「吾言實叱天下無忠無義之人,數典忘祖之徒,知恩不報之小人,孰駁,孰是也!」
此言一出,不說夏侯淵忍不住,但凡是個不善言辭的人都忍不住動手,於是夏侯淵揍了邊讓一頓。
結果,邊讓死不服氣,一邊被揍,一邊大罵夏侯淵。
夏侯淵拳頭越重,邊讓罵得越狠,夏侯淵拳頭越狠……
看熱鬧的人試圖勸架,但是,沒用,兩頭犟牛都不肯低頭,眼見要搞出人命,眾人只能派人向曹操張邈報信。
等二人到來,邊讓早已進氣少出氣多,眼看要不行了,夏侯淵站在旁邊氣鼓鼓的瞪着邊讓,看來他還挺講究,邊讓沒力氣罵了,他就停手了。
「拿下!」張邈看了一下邊讓的情況,確定沒救了,怒聲喊士兵拿下夏侯淵。
張邈士兵齊齊上前,就要抓夏侯淵。
「誰敢!」跟着曹操的夏侯惇自然不能任由自己弟弟被捉,大吼一聲,帶兵阻攔。
雙方劍拔弩張,就要衝突,曹操上前一步,一揖到底。
「孟卓兄,以命換命,此乃吾弟之過,孝悌有序,合該吾代弟受過,今吾以發代首,賠文禮一命!」
言罷,曹操解冠,拔劍割發,頭上那令現代人羨慕的秀髮(曹操時年39),隨之齊髻而落。
「哼!」張邈冷哼一聲,不過對此也算默認了,領兵抬着邊讓的屍首離去。
兩方的矛盾因此越發尖銳,張邈部下開始四處造謠曹操道德敗壞,要強取陳留。
荀彧等人對謠言也沒辦法,看來他們知道造謠兩張嘴,闢謠跑斷腿的道理,只能進策以不變應萬變。
上面有理智,下面可不然,最終不知道誰先打起來,陳留終是爆發了內戰,張超與夏侯惇在陳留市場街領兵衝鋒,張超死亡,張邈與曹操全面開戰。
張邈敗亡,曹操接管了張邈後院。
喜歡歲在甲子,諸侯爭霸我插黃巾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