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兒滾呀:
吾乃京營提督張世康,你那大侄兒就是本伯的手下敗將啦。
聽說你抓了孫承宗一家人,想用這老頭兒交換你那大侄兒?
想多了吧,你那大侄兒老能打了,生龍活虎的,以後不知還要殺我大明多少將士。
不若你我見上一面,當面談判如何?
你不談也成,你那大侄兒太能吃了,留在軍營里浪費糧食,我打算直接烹了給將士們嘗嘗味兒。
野豬皮在下頭也有個伴兒了不是嗎?
哦,到時我會着人給代善送信,就說是你不想談,他兒子才被烹的,嘿嘿。
非本伯不會咬文嚼字,實在是擔心寫的太文糾糾,爾等蠻夷看不明白,唉,本伯可真是煞費苦心了。
京營提督張世康。」
那漢臣讀完了大明軍營的回信,手都是哆嗦的,他額頭冒着汗珠,悄摸的瞄了一眼睿親王多爾滾,生怕他會殺了自己。
他不知道這張世康究竟是何人,但這信實在是不堪入目,不僅錯字滿篇,將多爾袞寫作多兒滾,還都是用的大白話。
明明是這人粗鄙不堪沒有文采,偏偏卻要說是擔心親王殿下看不懂,實在是臉皮夠厚。
莫說是親王殿下,就是他看了也氣的不輕。
「殿下,此子竟敢侮辱我大清,實可恨也!」這人為了撇清關係,趕緊跪倒在地道。
多爾袞雖然才二十六七歲,但已經南征北戰將近十年,征蒙古諸部、征朝鮮、征大明,因功被他的兄長皇太極敕封為睿親王,世襲罔替。
他目光銳利城府極深,看着那漢臣的眼神也充滿了不屑。
那封信他當然也很生氣,但他卻不會跟他那些兄弟一般動輒怒不可遏。
憤怒會讓人失去理智,這是他父皇臨終前對所有人的忠告,但能真正記在心裏的,並沒有多少人。
岳托的戰鬥力並不弱,他手下的重騎兵在大清八旗里,也能排進前五。
能將岳托正面擊敗,這個叫張世康的人並不簡單。
多爾袞當然明白,張世康的這封信,就是想讓他憤怒的,甚至多爾袞猜到此信未必沒有逼他決戰的意味在裏頭。
但即便知道張世康是故意氣他,多爾袞還是差點沒忍住怒火,稱呼他為多兒也就罷了,竟然還侮辱他的父皇。
野豬皮這個稱謂確實是滿語努爾哈赤的意譯,在滿人的觀念里,野豬是很兇悍的猛獸,取野豬皮為名,寓意是像野豬皮一樣堅韌。
這就跟大明漢人喜歡給孩子取名狗剩、鐵蛋一樣,只是討個吉利。
張世康在信里口口聲聲稱呼野豬皮,完全就是侮辱了,就跟『告訴你爹狗剩云云』一樣。
努爾哈赤可是大清太祖皇帝,你叫人狗剩、鐵蛋,多爾袞又如何能忍?
這次入關,岳托接連遭遇敗績,多爾袞早就對此不滿。
大清是個慕強的新生政權,在鑲紅旗的精銳重騎兵保住的情況下,對於岳托的死活,多爾袞大抵上是不太在意的。
但張世康的威脅並非毫無作用,他自己在不在乎不重要,可一旦讓他的兄長代善知曉,就是另一回事了。
他奇襲高陽俘虜那孫承宗,其實就是為了換那岳托,奈何這個叫張世康的明將似乎並不怎麼在意孫承宗的死活。
這倒是令他很是意外,在他的印象里,明廷是最顧及面子的,雖然他本人對此嗤之以鼻。
「殿下,剛剛接到陛下口諭,若事不可為,陛下教我等有序撤兵。」
正思量間,參領烏納海進來稟報道。
多爾袞得知消息後皺起了眉頭。
這次入關一開始還是挺順利的,一連攻破了大明十數座城池,光是錢糧都虜獲了不少。
但自打知道了張世康這個人的名字後,戰局似乎就變的撲朔迷離起來。
聽聞當時岳托馬上就要擊潰那盧象升了,只要拿下巨鹿,他們進可入明廷的山東,退可入明廷京畿,戰果定然能擴大。
然而卻突然蹦出來個張世康,這人此前名不見經傳,竟然一戰就將岳托給擊潰,着實讓多爾袞大吃一驚。
他當然明白陛下的意思,這次雖然也有收穫,但跟岳托部戰死的那數千族人相比,已然是得不償失了。
八旗的勇士雖然悍不畏死,可跟明廷相比,人數還是太少了。
如今明廷的楊嗣昌糾集了十數萬大軍,一直對他十分警惕,此人用兵謹慎,如同烏龜一般,但他卻拿這楊嗣昌沒辦法。
明廷耗不起,他更耗不起。
明廷耗不起是因為錢糧,他耗不起是因為不想損失太多的精銳,他們這次本來就是入關打秋風的。
如今除了楊嗣昌外,又多出個張世康,真是有點騎虎難下了。
可即便如此,多爾袞還是有些不甘心。
「知道了,告訴陛下,本王打算再試探一番,若十月盡仍沒有機會,本王自會回返。」
權衡利弊之後,多爾袞對烏納海道。
烏納海領命而去,多爾袞在大帳內逡巡了一會兒,最終決定還是要見一見這張世康。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把岳托換回來很重要,但多爾袞更想看看這個叫張世康的明將,到底是何方神聖。
高陽距離真定府不過一日半的路程,倘若快馬只需五六個時辰,多爾袞就將談判的地點定在了高陽和真定中間的祁州城外。
並約定好雙方大軍不得靠近祁州,至少要在十里外,談判雙方最多只能帶三百人,且不得攜帶火器。
畢竟算是高級將領之間的會面,安全肯定是要考慮的,多爾袞甚至帶着惡趣味的想,張世康別因此嚇破了膽不敢前來。
畢竟他八旗的三百猛士,又豈是如同綿羊般的漢人能比的。
倘若他不守信義,讓他那三百親衛衝殺對方,多爾袞完全有信心在敵軍大部隊趕來之前,將那張世康殺掉。
不過究竟要不要這麼做,還得到時候看看那張世康值不值得。
十月十四這天,張世康收到了多爾袞的回信。
盧象升、王承恩都反對張世康去赴約,覺得實在太過危險。
王承恩都快急哭了,倘若張世康出個意外,他真不知道如何向皇爺交代。
盧象升甚至想代替張世康前去談判,他早已將生死看淡,並認為相比自己,張世康對朝廷、對天下百姓更加重要。
就連楊嗣昌也不建議張世康去,他雖然討厭張世康,但也覺得這多爾袞恐怕沒安好心。
「還是我去吧。」張世康十分篤定的道,為了讓大伙兒都放心,他又道:
「不過這三百人可以好好挑挑,找些能打的人出來。
就算真的談不攏打起來,都是兩個肩膀扛一個腦袋,誰怕誰呀?」
喜歡大明第一攪屎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