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煉精神力?難道是像傳說中的氣功之類的東西嗎?」、
夏瞪大了眼睛,滿臉好奇地問道。
聽到這話,靈反倒露出一副驚訝的神情,像是看外星人一樣看着方夏,反問道:
「你們人類歷經幾千年,發明出了如此之多的方法來鍛煉精神力,你竟然對此一無所知?」
這下子,方夏不禁感到有些難為情了。
要知道,在前世的時候,他可是個不折不扣的肌肉棒子理工男,而且還是一個堅定不移的唯物主義者。對於精神力這種玄之又玄的概念,他向來嗤之以鼻,認為其只不過是無稽之談而已,更別提去相信會有專門用來鍛煉精神力的法門了。
然而如今,就連自己這個人都能莫名其妙地穿越到這個世界裏來了,那還有什麼事情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呢?
看到方夏沉默不語,靈呵呵一笑,開始耐心地解釋起來:
「要說氣功嘛,倒也可以算作是鍛煉精神力的一種法門,但它所注重的要點主要在於通過滋養身體,從而反過來哺育大腦,並進一步滋養精神力。」
接着,靈頓了頓,繼續說道:
「而真正直接針對精神力進行鍛煉的方法,在咱們藍星上主要有三種,並且這些方法都已經流傳了數千年之久了,按道理說,你應該多多少少有所耳聞才對啊!」
方夏聽後,突然靈光一閃,恍然大悟般地說道:
「哦?!我明白了,你所說的莫非就是儒家、釋家(也就是佛教)和道家這三家吧?」
「哈哈哈哈……」靈聞言大笑起來,然後擺了擺手說道,「嗯,可以這麼說吧,不過只能算你答對了一半喲!」
「儒者向來對怪力亂神之事避而不談,唯有涵養浩然正氣能與之沾上些許邊兒,但發展至後期,為了迎合所謂的主流觀念,已然變得面目全非、失去本真了。」
方夏聽聞此言,猶如醍醐灌頂一般,瞬間恍然大悟。
他暗自思忖道:若要論及精神之力,那麼首要之務自然應當是篤信那個『神』字啊!
想到此處,方夏不禁脫口而出:
「我明白了,原來如此,那定然就是各類教派無疑了!」
「沒錯。」
靈見方夏在這些方面宛如一張白紙般懵懂無知,索性不再拐彎抹角,直截了當地講述起來。
「先說這道家吧,其精髓在於極度放鬆身心,讓精神完全擺脫束縛與桎梏。他們追求通過所謂的天人合一之境去體悟大道真諦,從而使得自身的精神力量得以自然而然地不斷增長。」
靈稍稍停頓片刻,接着說道:「至於釋家嘛,則強調有無相融一體,通過徹底摒棄所有因感官所產生的虛幻表象,僅憑純粹的精神直接去領悟世界的本原實質,進而達成精神力的提升與增強。」
靈輕咳一聲,繼續解釋道:「而其他形形色色的眾多教派呢,它們無一不是要求信徒們保持絕對的虔誠專一。信徒們需全心全意地信奉教義,藉助這種堅定不移的信仰來促使自己進入一種精神高度專注的境界。越是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其精神力量也就越發強大。」
說到這裏,靈引用了一句釋迦牟尼所言:「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不同。」
這句話,便是對上述種種教派修行之道的最佳詮釋。
方夏微微皺起眉頭,臉上露出一絲疑惑和不解,他猶豫了一下,然後緩緩開口問道:
「既然數量如此之多,為何您會斷言人類始終未能踏上精神文明建設發展的正確軌道呢?」
靈聽到這話後,不禁深深嘆息一聲,無奈地搖了搖頭說道:
「哎,這其中的緣由說來話長啊!其實,每一次眼看就要成功突破的時候,總是差那麼最後的臨門一腳。而造成這種局面的關鍵原因,便是人們心中難以割捨的執念所致啊!你看那些釋家子弟,一心只想着能夠修成正果、立地成佛;道家信徒則成天幻想着白日飛升、位列仙班;還有各種教派的信眾們,心心念念着能奔到他們所信仰的主身旁,從而獲得永生。然而,這些無一不是源自於人們內心深處的虛妄念想罷了。也正因如此,他們逐漸忘卻了最初進行精神力鍛煉的初衷與本意。」
說到這裏,靈稍稍停頓片刻,接着又繼續感慨道:
「原本科學這一事物,如果沿着物質文明建設的路徑前行,並秉持着對萬事萬物皆持懷疑態度的本心去探索研究,同樣是有可能抵達精神力修煉的至高境界的。可惜的是,偏偏有那麼一群人,非要將其強行扭曲成為所謂的唯物主義。他們動不動就搬出『科學』或者『不科學』這樣的論調作為衡量標準,死死抱住這種執念不放,結果反倒讓真正的科學變得不再科學起來!甚至就連用以認知世間萬物的主體本身——意識,他們都堅決不肯承認其存在性。口口聲聲宣稱自己遵循科學,卻連這樣一個基本事實都予以否認,這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哈哈哈!」
說完這番話,靈忍不住放聲大笑起來,笑聲中充滿了無盡的嘲諷與悲哀。
聽到這裏,方夏不禁神往起來,道:「那就是說我如果努力修煉,可以超過他們的境界了是吧?」
靈肯定的回答道:「那當然,而且是必須超越,你才可能救這個世界啊!」
……
方夏宛如一座雕塑般靜靜地佇立在院子中央,仿佛與整個世界融為一體。
時間似乎在這一刻凝固,他那挺拔的身姿猶如歷經歲月滄桑卻依然屹立不倒的古老石柱,給人一種亘古不變的存在感。
此刻,方夏心中的思緒如潮水般洶湧澎湃。他終於恍然大悟,想要征服這個廣袤無垠的世界,並不僅僅依靠強大的武力就能實現。
武力固然能夠帶來短暫的屈服和恐懼,但真正深入人心、長治久安的統治,還需要精神層面的建設。只有通過思想的引領、文化的傳承以及道德的塑造,才能讓人們從內心深處認同並追隨自己的理念。
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並非一蹴而就之事。
正如教育孩子一樣,需要循序漸進地引導他們成長。
我們不能奢望剛剛踏入幼兒園的小朋友們立刻理解高深莫測的微積分知識;同樣,試圖僅僅憑藉言語去教導一隻狗狗懂得文明禮貌也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教化眾生亦是如此,必須根據不同人群的特點和認知水平,因材施教,逐步開啟他們心靈的智慧之門。
……
喜歡不當球長就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