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此時的張家正處於一場風暴的前夕,而這一切還要從半年前說起。
那時,張老漢突然對張王氏說:「你看看二丫頭如今也到了適婚的年紀,你天天心裏到底在琢磨些什麼呢!還是趕快給她尋覓一個可靠的婆家吧。」
想當年,張王氏千挑萬選,給張春月找到的那個夫婿確實挺不錯的。
雖說年齡稍長,但這麼多年下來,小兩口一直本本分分地過日子,張老漢心裏別提多踏實了。
他對自家閨女沒啥特別要求,不圖她們能攀高枝兒,就盼着能找戶殷實些的好人家,等將來兒女成家立業後,有幾畝薄田、些許家業傍身,日子也能過得安穩自在些。
如今張高義杳無音信,怕是指望不上了,老兩口只能踏踏實實地繼續過活。
好在家裏還有高武這個懂事的孩子,未來仍充滿希望。
張王氏也將此事牢記心間,一心一意地替二女兒尋覓良人。
就在這段時間裏,白向陽的媳婦居然破天荒地登門拜訪了一次。
這可是自她與白向陽成婚後的頭一遭。張王氏見兒媳上門,自然禮數周全,盛情款待了一番。
自那之後張王氏又和自己的大兒子走動頻繁起來,但每次都是兒媳婦過來。
當她得知張王氏正在給張夏月尋找婆家時,她心裏便開始打起了小算盤。
如今張家的生活越來越好,過去還能從張王氏那裏撈到一些好處。
可現在張家的錢都由張老漢掌管着,張王氏已經沒辦法再弄到什麼好東西了,唯一的好處就是她每次帶孩子過來時能吃到一些好吃的。
如果張夏月能夠嫁到她娘家去,那么娘家豈不是也能跟着受益嗎?
於是從此以後,她每次來張家都會特別留意張夏月的狀況。
自從她發現張夏月深受張老漢和張王氏的喜愛後,更加堅定了內心的想法。
於是她裝作無意之間向張王氏提起娘家弟弟尚未定親之事。
對於她娘家的情況,張王氏自然是心知肚明,畢竟當年給白向陽找媳婦的時候就曾仔細打聽過。
她深知兒媳婦家中僅有一子,但上面卻有着四位姐姐,於是乎,張王氏將這個男孩銘記於心。
畢竟,在她內心深處,同樣存在着重男輕女的觀念。
自然而然地,她期望女兒出嫁後能夠心系娘家兄弟,並給予力所能及的援助。
推己及人,她堅信兒媳婦的娘家想必亦是如此。
這樣一來,待到夏月與那位男孩喜結連理之時,便會有多位姐姐相扶相持,他們未來的生活理應順遂無虞。
然而,張王氏卻疏忽了一點。
能夠將女兒許配給白向陽的家庭又豈能是良善之輩呢?至少絕不會比張家更為富裕殷實。
缺乏底蘊的家庭,其女兒所嫁之人恐怕也難稱佳偶。
因此,這純粹是她的兒媳對她進行的洗腦行徑。
例如,平日交談之際,她總會提及自家弟弟乃是一名建造房屋的大瓦匠,年收入頗為可觀。
但事實上,她的弟弟不過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學徒而已,甚至還是一個備受冷落的學徒,眼看着就要被大瓦匠逐出家門了
......
張王氏被說得心動不已,她私下裏悄悄地去瞧了瞧兒媳婦的弟弟。
嘿!這孩子長得還真不賴呢,起碼不像她兒媳婦那般矮小。
這麼一比下來,她心裏愈發滿意了幾分。
再加上兒媳婦對那孩子能力的誇讚之詞,她從未想過兒媳婦會欺騙她。
早些時候,她就將這個孩子的情況跟張老漢講了,原本張老漢聽她說起這孩子的條件時,還是頗為滿意的。
再加上有張春月和劉建才的先例擺在那裏,他便也沒再多想什麼,直接點頭表示同意了。
不僅如此,他還將此事告知了張夏月。
此刻的張夏月也深知自己的年齡已經不小了,確實到了該談婚論嫁的時候。
只是她內心所期望的是能夠嫁到縣城裏去。
畢竟連曾經與她不對付的陸紅果都能嫁到縣城,憑什麼她就不行?
因此,她心中有些不滿,並表示不願意接受這門親事。
張老漢可不傻,自然不會任由她繼續胡思亂想、痴心妄想下去,於是果斷地將她關在了家中。
然而,張老漢實在不忍心看着她如此胡鬧下去,便決定親自去打探一下這個孩子的具體情況。
於是,接下來的幾天裏,他都前往附近的村落兜售豆腐。
不得不說,能讓人印象深刻的家庭無非兩種極端:要麼極其富有,要麼窮困潦倒。
而這戶人家恰好屬於後者,加之家裏僅有一個獨生子,自然更容易被人記住。
因此,張老漢沒過多久就打聽到了這家的狀況。
當得知那個男孩並非那種踏實沉穩、專心做事之人時,他不禁有些惱怒。
他責備張王氏事先沒有打聽清楚,幸好兩家尚未溝通此事。
緊接着,他又聽聞他家的一個女兒嫁給了白向陽,至此,他才明白老婆子是被那個女人給矇騙了。
正當張老漢怒沖沖地往家趕時,正巧碰上白向陽的媳婦抱着孩子前來,而張王氏則在忙着給她們燉雞。
於是張老漢直截了當地將手推車放置妥當後,面色冷峻地對着白向陽的媳婦厲聲道:「這裏是張家,可不是你白家,這裏也不是你什麼親戚家,你日後切莫再來此處!若欲離去,此刻便速速滾!」
畢竟她懷中正抱着幼子,張老漢顧忌此點並未輕易動粗,否則早已手持掃帚將此人驅逐出門。
竟敢前來欺騙他的閨女,未將其置於死地已然是天大的恩賜了。
此時,正在廚房忙碌的張王氏聽聞聲響,匆匆自廚房趕出。
當她耳聞張老漢如此毫不留情地驅趕她兒媳婦時,心中亦頗為不悅。
她高聲叫嚷道:「你這話是什麼意思?這孩子難得來訪一趟,我宰只雞燉湯給她補補身子有何不妥?你怎會如此吝嗇小氣!」
張王氏誤以為張老漢是因她宰雞一事心生不滿,故而驅客逐人。
喜歡家長里短忙種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