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是要幹什麼?」,李文淵一副不敢置信看着江下。
此時,李文淵等幾位學子也聚集在一起。
「他好像要給這些將士講兵法」,王博遠有些不確定回答道。
「他還懂兵法?」李文淵遲疑道。
「人家可是先達,又被冠為天下師,懂一些兵法也不奇怪。」一旁,劉彥冷聲道。
「一會別貽笑大方就好」,趙雲逸有些幸災樂禍道,「這些將士可非一般人,就怕這位先達班門弄斧。」
「人力終有盡!」,又有一位學子開口道,「江下詩詞一絕,策論推恩令可安天下,但若說他還涉足兵法,擅排兵佈陣,我卻是不信。」
「沒錯」,劉彥附和道,「他就是從娘胎裏面開始學,觀其年紀也不過二十,怎麼可能涉足這麼多領域?」
其餘學子聞言紛紛點頭,所謂人力終有盡,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誰也不可能樣樣精通!
不過玉嬋娟卻沒有理會這些人,直接朝着江下走去。
她對江下有種莫名自信,既然江下要講,那一定會語出驚人!
因為迄今為止,江下從來沒有讓人失望過。
慕辰見江下如此說,心中也頗有些期待,「坐」,慕辰下令道。
「呼啦」,一聲,數千將士立刻齊齊蹲下,動作整齊劃一。
「這樣一支軍紀嚴明之師,江下又能給人家講出些什麼......」劉彥看着這一幕,又忍不住低聲道。
其餘人也默默點頭,顯然也如此認為。
江下現在可不知道眾人此時所想,即便知道,他也不在乎。
而且,江下決定給這些將士講述兵法,也並非一時衝動。
軍政、軍紀、軍令......前日與張先生對話,江下茅塞頓開。
為什麼自己要局限於詩詞文章呢?
自己的詩詞文章,受眾大多是讀書人。
但是這世上可不止讀書人......
就比如,眼前的軍人!
又比如,那些不愛詩詞文章之人!
寒門證道是江下在走的路,但是江下清楚,自己莫名其妙又多走了一條路。
這條路,也許就是張先生口中所說的聖人之路。
這條路具體怎麼走,有什麼要求,江下一無所知。
但是從《推恩令》到《師說》,再到「分餅而食」,江下猜測這條路可能與新的思想,理念有關!
「既然存在不同的受眾,那我何不放開一些?」,江下看着眼前數千將士在心中默念道。
雖說眾口難調,但江下自信,自己能拿出與之匹配的東西!
「諸位」,江下終是開口,「今日,我先講謀攻!」
在場所有人聞言眼前一亮,他還真的要講!
江下緩緩開口,「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慕辰聽到此處,神色微微一變。
不戰而屈人之兵!自是上上之策,只是又該如何做到?
「呵」,李文淵突然笑道,「詭辯罷了,說的容易,關鍵是如何能做到?」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他們自然聽懂了江下這句話的意思。
全國投誠為上策,攻破一個國家為下策,全軍投誠為上策,攻破一軍為下策...........
但是如何敵人投誠,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這卻難上加難。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江下繼續講道。
眾人聞言,都陷入了沉思。
江下的話雖然簡單,但其中蘊含的深意卻令人回味無窮。
謀攻之道,首重伐謀,即運用智謀瓦解敵人;
次重伐交,即通過外交手段使敵人分化;
最後才是伐兵、攻城。
攻城被江下視為不得已為之,這其中的智慧,豈是一般人所能理解?
眾將士也陷入了沉思,那些看似勇猛無畏的衝鋒陷陣,在江下眼中卻是下下策!
江下的話像是一股清流,沖刷着眾人心中原有理念。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
「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江下的話音落下,場中一片寂靜。
片刻後,
「皆是一些理論罷了。」劉彥突然開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他聲音雖然不大,但是卻清晰傳到眾人耳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江下卻只是淡淡瞥了他一眼,懶得搭理這種貨色。
劉彥見自己被無視,頓時有些惱羞成怒,大聲道,「江下,你所講謀攻,華而不實,虛無縹緲,根本沒有任何實用性!」
不少文宮弟子暗中點頭,在他們看來,也是如此。
一輛車輦內,文宮宮主卻露出吃驚之色,他沒有想到,江下竟然有如此見解!
文宮宮主一直在暗中觀察江下,原本他也認為江下不可能真的懂什麼用兵之道,可能會憑藉自身的文采,說一些華而不實的理論。
但是現在江下講完謀攻後,文宮宮主卻有些震驚。
也只有像文宮宮主這樣的存在,才能真正明白謀攻的價值!
江下講完看着一眾沉默不語的將士,微微一笑,「此乃謀攻篇,適合將帥。」
慕辰聞言眼前一亮,江下如此說,豈不是意味着他還要講其他內容?
果然,江下繼續說道,「我有兵法三十六策,共六套,分為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
江下繼續說道,「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亦稱兵法三十六計!」
「由剛柔、奇正、攻防、彼己、虛實等對立關係相互轉化推演而成................」
江下說完看向眼前一眾將士,又環顧了一下文宮弟子和劉彥等幾位學子,淡淡道,「這三十六計,今日傳與在場諸位......」
喜歡我在文道世界,開百家講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