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冥之境,南部天邊,英靈與魔族大軍對立而峙,猶如天地兩端的雷霆碰撞。
「那位,唐地僧侶玄奘?」襲滅天魔王審視着披白袍,持佛教法牒的玄奘,眼中閃爍着異樣的歡愉。
「玄奘拜會同門。」玄奘低誦佛經,回應挑釁。
「神聖旅者,你可相信命運?」襲滅天魔王魔氣滾滾,背後魔像浮起,即大黑天魔佛。
「信!」玄奘斬釘截鐵道。
「如若是毀滅一切之天命,聖者何以對?」魔音四溢,襲滅天魔王的質疑直刺玄奘的佛心。
玄奘坦然抬頭,毫不懼色:「若毀Hope即為天數,那吾必破繭逆天!」
「妙哉,玄奘,此非如來的路。」襲滅天魔王狂喜大笑。
「你選的這條路,艱難無邊。」魔影環繞中,他輕嘆。
「落入無間,我不悔。」背後法牒佛光隱隱,如有神兵震鳴。
「比丘殺人,有何意?」襲滅天魔王魔音激盪,意圖瓦解玄奘。
玄奘心佛堅定,無有動搖:「辯否,無需辯。」
「世人只識魔佛同源,未解佛自魔中生,我誓保這片土地,玄奘。」
「菩薩地藏說:除非地獄空,否則不成佛;而我,願在無盡中,只一人獨自前行。」
佛法疼痛,因無力普渡蒼生!世界總充滿邪魔歪道。地藏菩薩誓願:若非地獄空無,絕不成佛!
佛劍分說身披佛衣,執佛法牒,誓言赴黑暗:「為拯救世事,我將踏入混沌,斬業而非斬生!世事如磨,唯有悲憫為基。」
如同孟子的良善信念,荀子則論世間惡,各有其道理。然而人之心性千變萬化,古至今來爭議不休。不論善惡如何,人的情感深不可測,皆認同對待方式各有異。
人各有志,行為只需利於社會,遵循公正公平。楊朱寧願割捨小我成就天下,墨子則提倡如彼自我般愛他人,縱然付出一切也在所不惜,與仙佛聖愚、貧富高低無涉,關鍵在信念堅定,初心不渝,方顯英雄本色。
佛陀以慈憫度人,然慈心不立定,難除世間之惡。萬千生靈,佛陀救贖有緣者。善報善緣,惡行惡果。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只為人間公正,償付塵埃因果。出鞘的法牒,為公不為私。極惡之舉,顯正氣根本,舍我道行、名聲、福祉,踏入無間,方見大慈悲之境,惟智者方達此境界。
佛陀悲天憫人,劍士凌冽,二者兼具,實乃世間奇珍。
佛劍分說持佛家威嚴,斬紅塵磨難。心若止水,身處風煙之中。法牒所指,生死皆在其中。苦海如糖,血路從容。拯救蒼生,肩扛世界。不解的石頭,無悔的江湖。頂天立地,胸有浩氣,打破執着,德行如山。
頌歌贊曰:世間戰神,莫不仰止!
「過往之邪惡我原該遺忘,奈何眾生多苦,人間多淚,今日,佛劍分說重返。」 魔修涌動體內魔元,手揮神掌,天動地搖,威壓滔天。
此刻,佛劍如龍躍,劍鞘佛光流轉,劍端鐫刻金色的佛陀和真言密咒。劍柄熾如青銅火焰,寶石紅潤如晨曦,劍身雕刻複雜紋飾,宣告斬斷命運之力。
當劍破鞘時,佛芒幻化為彩霞,直刺天際,迎戰襲來的魔氣。
「看樣子,修行之人皆有不凡力量。」咕噠子見狀,不禁驚嘆。
「修行之人?本就異於常人,說到這,我對他們素來沒有好感。」伊修塔爾出現,宛如貴族少女,隱約有遠坂凜的風采,三分似,七分形,甚是微妙。
「僧侶的確討人厭。」兩儀式的冷漠裏透出對過往的陰影。
「來自東土的和尚?也能立業興家,看來佛教已大為不同啊。」阿難道出感嘆。
「你倒也不像佛門之輩?」咕噠子戲謔道。
「確是如此,貧僧不過佛祖弟子,非佛門門徒。可類比道教與道家,我們是先進修行的典範(笑!),宗教卻往往落後。」
「夠了!阿難,與我之戰還未終結!」吞佛童子手持魔焰,沖向阿難。
「何需這般急迫?」阿難淡然護着咕噠子,重上戰場,對決吞佛。
大戰烽火再起! 第IX十二章 初次衝突·迦勒底之役
英靈與魔修的激鬥,撼動天地。
生與死之間,義無反顧,戰的本質便如此!
「呵!」赦生童子周身紫雷繚繞,迦爾納雙眼金光灼熱。
烏髮披散,執銳矛,騎狼馳騁,目以符咒封禁,無語而沉默決絕。兩顆搏殺之心同樣剛烈如鐵,赦生面對的,同樣是迦爾納般的鬥士。
出身卑賤,神子流離人間,身為吠舍的他被剝奪戰者之譽。
無言之間,雙方感知到熊熊鬥志,他們是卓越的戰士,以劍為語,以戰為崇高的致敬。
紫光電索神暉,生命與死亡的交鋒點燃。
「帷幕已拉開,絕不讓他勝過我。」雖出身婆羅門,但膚色黑沉;相反,迦爾納的吠捨出身卻更接近外族白膚。
作為Archer,手執巨弓,他在戰場追逐榮光的神射手。勤勞正直,品行無可指責。
古印地詩篇《摩訶婆羅多》中的大英雄,即便《摩訶婆羅多》集印度眾英雄,尊他為核心並不為過。
他的神弓甘狄拔,源自火神的恩賜。
迦爾納擁有的正是他渴求,卻嫉妒迦爾納的英勇。最終戰役中,他卑鄙地趁車輪陷入爛泥而射殺了迦爾納。
成為英靈,糾葛未止。
櫻花
喜歡在異世當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