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期經歷
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間,有一位官員以其豐富的仕途經歷見證了帝國的盛世與變革。他出身察哈爾博羅特鄂托克人,自幼便展現出非凡的才學與潛力。康熙五十六年,他作為官學生被選拔入朝,初授內閣中書之職,正式步入仕途。次年,憑藉其勤勉與才能,他迅速升遷,先後擔任欽天監五官正、理藩院堂主事,及至內閣侍讀,每一步都穩健而紮實。
康熙末年,他的仕途更是如日中天,於六十一年晉升為內閣侍讀學士,成為皇帝近臣,參與機要。進入雍正朝後,他更是備受重用,雍正二年即擢升為內閣學士,地位顯赫。雍正三年,為鞏固邊疆,他受命與副都統、宗室鄂齊一同前往西藏,宣佈朝廷對四川、雲南與西藏邊界的新劃定,有效促進了地區穩定與民族團結。
然而,仕途並非一帆風順。雍正五年,因辦理政務中有所不協,他一度被降職,但在內閣學士的位置上仍繼續效力,體現了其堅韌不拔的品性。雍正九年,他因功被賜孔雀翎,象徵着皇家的恩寵與榮耀。次年,他又擔任翻譯鄉試正考官,選拔人才,為國育才。
至雍正十一年,他更是被委以重任,進入軍機處行走,成為國家最高決策層的一員,參與處理國家大事。雍正十三年,他署理工部侍郎,並擔任世宗憲皇帝實錄副總裁,負責編纂皇帝實錄,記錄歷史,功在千秋。
乾隆元年,他再次調任署理兵部侍郎,併兼任經筵講官,為皇帝及皇子們講授經史,傳承文化,其影響力跨越兩朝,為清朝的繁榮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嶄露頭角
乾隆三年,這位官員的仕途達到了新的高峰,被正式任命為兵部侍郎,掌管國家軍事要務,其能力與威望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充分認可。次年六月,他更是身兼數職,除兵部侍郎外,還兼任理藩院侍郎,並外放為湖廣總督,負責治理這片廣袤而複雜的地區。面對鎮筸、永綏一帶的苗民叛亂,他果斷決策,與巡撫馮光裕等人緊密合作,僅用兩個月的時間便平息了叛亂,展現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領導能力,深得皇上嘉許。
然而,乾隆五年,他因母親去世而按例丁憂回京,暫時離開了政壇中心,但這份突如其來的家庭變故並未影響他在朝廷中的地位。乾隆六年,皇帝特命他繼續在軍機處行走,同時授予他兵部尚書兼議政大臣的重職,足見對其能力與忠誠的高度信任。
隨着時間的推移,他的職責範圍進一步擴大。乾隆八年,他又被委任兼管理藩院事務,成為處理邊疆民族事務的關鍵人物。到了乾隆十一年,他的仕途再次迎來重要轉折,先是署理山西巡撫,後又因準噶爾部遣使進貢,班第回京供職,他被委以正藍旗滿洲都統的重任,進一步鞏固了他在滿清貴族與官僚體系中的地位。
乾隆十二年,他更是被任命為會典館正總裁,負責編纂國家大典,這是一項極為榮耀且艱巨的任務,不僅要求深厚的學識與才華,更需具備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協調能力。
三、邊疆平叛
乾隆十三年(1748年),班第被授予內大臣的職務,參與征討大小金川的戰役。在此期間,他被派去監督軍需物資的供應,並且加封為太子少保。同年六月,班第前往前線監督對昔嶺的攻擊行動。然而,僅僅一個月後,他就被派遣去調查四川巡撫紀山是否存在濫用職權的情況。調查結果屬實後,紀山被解除職務,班第隨即被任命為四川巡撫的代理。八月,由於訥親和張廣泗的軍隊長期未能取得顯着成果,乾隆皇帝向班第諮詢意見。班第在回答時僅指出了張廣泗的過失而未涉及訥親,因此被認為有偏袒之嫌,導致他被降職為兵部侍郎。
次年(1749年),班第雖然因之前事件受罰,但仍舊得到了重用,被給予副都統的身份前往青海處理事務。到了乾隆十五年(1750年),班第再次被調動,這次是前往西藏。當時,西藏郡王珠爾默特那木札勒表現出反叛的跡象,駐藏大臣傅清和左都御史拉布敦向朝廷報告了這一情況。在班第還未到達西藏之前,珠爾默特那木札勒的叛變計劃愈發緊迫,傅清和拉布敦決定先發制人,將其召至官邸處決。隨後,珠爾默特那木札勒的同夥羅卜藏扎什等人發動了叛亂,導致傅清和拉布敦遇害。十二月,班第抵達西藏,迅速平息了叛亂,並處置了羅卜藏扎什等人。乾隆皇帝認為給予藏族首領的爵位過高,命令班第將珠爾默特那木札勒的繼承人降為公爵,並負責管理宗教事務。班第還揭露了珠爾默特那木札勒與準噶爾之間勾結圖謀叛亂的事實,皇帝因此下令處死珠爾默特那木札勒的妻子。四川總督策楞等人率軍抵達後,與班第共同商議西藏的後續治理措施,使西藏恢復了穩定。
此後,班第繼續在軍機處擔任要職,並在乾隆十八年(1753年)被派往兩廣總督署理政務。在那裏,他成功緝拿了增城、東莞一帶的不法分子王亮臣等人。第二年,班第被召回京城,並被重新任命為兵部尚書,同時還被指定為定邊左副將軍,準備出兵北路。當時,準噶爾內部發生了動亂,許多部落的首領紛紛歸順清朝。班第在準備進軍的過程中展現了出色的軍事才能,他建議在扎布堪等地設立牧場,以確保軍隊的補給。此外,他還指揮軍隊抓獲了一些敵對勢力的首領,並收編了大量的民眾和牲畜。乾隆皇帝對此表示讚賞,並授予班第子爵的爵位以及一系列的榮譽和賞賜。同年十二月,班第被正式任命為定北將軍,皇帝召他回京討論具體的作戰策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四、征討準噶爾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廷決定大舉征討準噶爾部,班第被任命為北路軍的統帥,阿睦爾撒納被授予定邊左副將軍之職作為副手,另有額駙色布騰巴勒珠爾、郡王品級成衰扎布、內大臣瑪木特、奉天將軍阿蘭泰等人為參贊。西路則由永常擔任定西將軍,薩喇爾為定邊右副將軍,輔佐者包括郡王班珠爾、貝勒品級扎拉豐阿、內大臣鄂容安等人。班第與阿睦爾撒納商議後決定於二月出兵。阿睦爾撒納帶領六千人先行,班第則率兩千人隨後跟進。班第行至齊齊克淖爾時,因為馬匹不足,留下五百人等待馬匹補充後再行前進。
四月,清軍抵達博羅塔拉,發現達瓦齊派遣的徵兵使者,得知伊犁缺乏防備。班第與西路軍商議後決定迅速進攻。五月,清軍成功攻克伊犁。達瓦齊率領一萬士兵保衛格登山,但在清軍侍衛阿玉錫帶領的二十多名騎兵的突擊下,達瓦齊被迫逃走。乾隆皇帝對班第的功績給予了高度評價,封他為一等誠勇公,並賜予寶石頂、四團龍補服、金黃絛朝珠等物。
班第考慮到伊犁地區厄魯特人的生活條件艱苦,難以支持大軍長期駐紮,於是在六月上書請求留下少量察哈爾和喀爾喀士兵移駐伊犁河北尼楚袞處理事務,其餘軍隊則陸續遣返。同月,達瓦齊被俘,押解至京師獻俘。
戰爭初期,乾隆皇帝察覺到阿睦爾撒納有異心,命令班第嚴格約束阿睦爾撒納的行為。伊犁平定後,乾隆決定讓和碩特四部各置一汗,並打算任命阿睦爾撒納為輝特汗。然而,阿睦爾撒納希望統一領導四部,對此安排不滿。他拒絕使用副將軍印,而是使用舊準噶爾台吉噶爾丹策零的小印發佈命令,並隱瞞自己投降的事實,聲稱是以中國軍隊平定叛亂,顯示出叛逆的跡象。乾隆皇帝召見阿睦爾撒納,並令其與其他部汗一同接受冊封。但阿睦爾撒納希望獲得四部的領導權,希望在七月得到答覆。
然而,當阿睦爾撒納前往熱河時,班第被乾隆指示如果阿睦爾撒納有叛變跡象,應當立即採取行動。但由於諭令到達時阿睦爾撒納已出發,班第未能執行命令。乾隆又命鄂容安等人逮捕阿睦爾撒納。八月,阿睦爾撒納行至烏隴古時,交還了副將軍印,並逃往額爾齊斯河方向,最終叛逃。伊犁的道路因此受阻,阿睦爾撒納的黨羽們趁機作亂。班第與鄂容安率五百人抵抗,從固勒札赴空格斯,輾轉戰鬥至烏蘭庫圖勒,但最終被叛軍包圍。在絕望之際,班第選擇自刎殉國,鄂容安也一同犧牲。
乾隆皇帝最初聽說班第等人陷入敵手,命令參贊大臣策楞傳達指令不要輕易犧牲。然而,當得知班第等人已經為國捐軀後,乾隆皇帝親自前往致祭,並下令在京師為班第建立祠堂,稱「雙忠」。班第的遺體被送回京師後,乾隆皇帝親自參加葬禮,並將班第與傅清、拉布敦一樣對待,追封為「義烈」,併入祀昭忠祠。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班第的畫像被命繪製並懸掛在紫光閣中,乾隆皇帝親自題詞,表彰了他的忠誠與勇敢。
五、結語
班第的一生,是對清朝忠心耿耿的寫照,他不僅在文治方面有所建樹,在武略上更是成就斐然。儘管他的生命終結在了戰場之上,但他留給後人的,卻是一個忠誠、勇敢、無私的形象。
喜歡古代歷史着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