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第39章 貝多芬:音樂之巔的巨人與不屈的靈魂

    一、早年經歷

    1770年12月16日或17日,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出生於德國波恩。這個日期的不確定性源於當時的一種習俗,即孩子出生後應儘快接受洗禮,通常是在出生當天或第二天。貝多芬的洗禮記錄顯示,他是在1770年12月17日接受洗禮的,因此他的確切出生日期可能是12月16日或17日。

    貝多芬的童年並不幸福。他的父親約翰·范·貝多芬是一位宮廷歌手,性格嚴厲且酗酒。為了將貝多芬培養成像莫扎特那樣的音樂神童,約翰從小就開始對貝多芬進行嚴格的音樂訓練。4歲的貝多芬被迫每天長時間練習鋼琴和小提琴,經常在父親的監督下忍受嚴苛的訓練。這種強制性的教育方式不僅沒有摧毀貝多芬的音樂天賦,反而激發了他的反抗精神和獨立性格。

    1778年,8歲的貝多芬師從宮廷老管風琴師H·伊登學習音樂基礎理論及管風琴。同年8月26日,貝多芬首次登台演出,展示了他的音樂才華。這次演出雖然規模不大,但為他贏得了初步的認可。1781年,11歲的貝多芬輟學,進入波恩劇院樂隊擔任小樂師。在這裏,他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音樂作品和演奏技巧,並師從選帝侯宮廷管風琴師、指揮家和作曲家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布·聶弗。聶弗不僅是貝多芬的老師,也是他的良師益友,對貝多芬的音樂生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聶弗是一位啟蒙運動的參與者,他的思想和理念對貝多芬的音樂創作和人格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783年,13歲的貝多芬在宮廷樂隊中擔任古鋼琴獨奏與伴奏,儘管沒有薪俸,但他已經展現出了出色的音樂才能。同年,貝多芬根據德雷斯勒的進行曲改編了《鋼琴變奏曲》(woO63),這是他正式發表的第一首作品,由德國音樂出版家J·M·格茨予以出版。這一作品的發表標誌着貝多芬作為作曲家的初步成功。

    1785年至1786年,貝多芬轉向弗蘭茲·安東·里斯學習小提琴。在這段時間裏,他完成了《三首鋼琴奏鳴曲》(woO36),進一步展示了他在作曲方面的才華。1787年春天,17歲的貝多芬第一次訪問維也納,見到了當時已31歲的莫扎特。貝多芬的彈奏技術受到了莫扎特的高度評價,這次會面對貝多芬的音樂生涯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同年,貝多芬結識了比自己大9歲的華爾斯坦伯爵,後者成為貝多芬在藝術事業與經濟上的重要支持者。

    1790年,作曲家海頓在前往倫敦的途中途經波恩,貝多芬藉此機會結識了海頓。同年,貝多芬受委託完成了兩部清唱劇:《為約瑟夫二世逝世所作的悼念清唱劇》(woO87)和《為利奧波德二世登基而作的清唱劇》(woO88)。這兩部作品不僅是貝多芬早期的重要創作,也是他首次涉足政治題材的音樂作品,顯示了他在音樂創作上的多樣性和成熟度。

    1792年11月,22歲的貝多芬在海頓等人的鼓勵和支持下,離開故鄉波恩,前往維也納定居。

    二、維也納初期

    1793年,貝多芬在維也納的音樂學習進入了新的階段。他改向莫扎特的摯友、作曲家與教師J·B·申克學習對位法及音樂理論。申克的教學嚴謹而系統,幫助貝多芬在音樂理論和作曲技巧上打下了更加堅實的基礎。1794年,貝多芬又開始師從聖斯蒂芬大教堂的阿爾布萊茲貝格學習對位法,並向宮廷音樂總監安東尼奧·薩列里免費學習作曲。薩列里的教學使貝多芬在旋律和和聲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

    然而,貝多芬與海頓的關係卻逐漸出現了裂痕。海頓因忙於準備第二次赴英演出的創作,無法給予貝多芬足夠的指導。此外,兩人在性格和音樂思想上存在較大差異,最終導致他們的師生關係在1794年終止。儘管如此,貝多芬仍然從海頓那裏學到了很多寶貴的經驗,這對他的音樂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796年8月,貝多芬在《維也納雜誌》上發表了贈送給海頓的三首鋼琴奏鳴曲(Op.2),這標誌着他在作曲領域的初步成功。然而,就在這一年,貝多芬開始出現耳聾現象,這對他的音樂生涯帶來了巨大的打擊。儘管如此,貝多芬並沒有放棄,而是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創作中。

    1796至1797年,貝多芬創作完成了《C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Op.15),並在1798年於捷克布拉格首演。這部作品展示了貝多芬在鋼琴協奏曲領域的才華,受到了觀眾和評論家的高度評價。1799年底,霍夫敏斯托將貝多芬的《c小調第八(悲愴)鋼琴奏鳴曲》(Op.13)予以出版,這部作品以其深情的旋律和複雜的結構,成為貝多芬早期鋼琴奏鳴曲的代表作。

    1800年4月,貝多芬的《第一交響曲》(Op.21)和《降E大調七重奏》(Op.20)在維也納皇家宮廷音樂會上首演。這兩部作品的演出非常成功,進一步鞏固了貝多芬在維也納音樂界的地位。1801年,貝多芬創作完成了《升c小調第十四(月光)鋼琴奏鳴曲》(Op.27 no.2),並題獻給朱麗塔·吉米爾茨伯爵夫人。這部作品以其獨特的旋律和情感表達,成為了貝多芬最着名的作品之一。同年,他還完成了《弦樂五重奏》(Op.29)和《弦樂四重奏》(Op.18),進一步豐富了他的室內樂作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1802年,貝多芬的聽力問題愈發嚴重,他不得不暫時離開維也納,到海利根施塔特度假。在那裏,貝多芬經歷了激烈的內心掙扎,寫下了着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遺囑》。在這封遺書中,貝多芬表達了他對未來生活的悲觀情緒和對聽力喪失的絕望。然而,經過一番思想鬥爭,貝多芬最終決定不向命運低頭,他完成了《第二交響曲》,並重返維也納。

    三、成熟時期

    1803年,貝多芬的創作進入了成熟時期。這一年,他完成了多部重要作品,其中包括神劇《基督在橄欖山》和《A大調克魯采小提琴奏鳴曲》的首演。《基督在橄欖山》是一部充滿戲劇性和宗教情感的作品,展示了貝多芬在大型聲樂作品方面的才能。《A大調克魯采小提琴奏鳴曲》則以其複雜的技術要求和深刻的情感表達,成為小提琴文獻中的經典之作。同年,貝多芬還完成了《第三鋼琴協奏曲》,這部作品在技術和表現上都達到了新的高度,進一步鞏固了他在鋼琴協奏曲領域的地位。

    1805年4月,貝多芬的《第三(英雄)交響曲》在維也納首演,貝多芬親自擔任指揮。這部作品原計劃獻給拿破崙,但因拿破崙稱帝,貝多芬憤怒地撕掉了題詞頁,改為《英雄交響曲》。《第三交響曲》以其宏大的結構和深邃的內涵,標誌着貝多芬創作進入成熟階段,成為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同年11月20日,貝多芬的歌劇《費德里奧》在維也納皇家劇院首演。這部歌劇以拯救主題為核心,展現了貝多芬對自由和正義的追求,儘管首演並不成功,但經過修改後,最終成為貝多芬唯一的歌劇傑作。

    1806年,貝多芬的創作進入了高峰期。這一年,他完成了《拉茲莫夫斯基弦樂四重奏》、《第四鋼琴協奏曲》、《第四交響曲》以及小提琴協奏曲。《拉茲莫夫斯基弦樂四重奏》以其豐富的和聲和複雜的結構,成為貝多芬室內樂作品中的傑作。《第四鋼琴協奏曲》和《第四交響曲》則以其優雅和抒情的風格,展現了貝多芬在不同體裁中的多面性。小提琴協奏曲更是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協奏曲,以其優美的旋律和高超的技術要求,成為小提琴文獻中的經典之作。

    1808年12月,《第六(田園)交響曲》在維也納劇院舉行了首演。這部作品以自然風光為背景,通過音樂描繪了鄉村生活的寧靜與美好,展現了貝多芬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讚美。1809年,貝多芬的創作繼續取得突破,《科里奧蘭序曲》、《第五(命運)交響曲》和《C大調彌撒》相繼問世。《科里奧蘭序曲》以其戲劇性和緊張感,成為貝多芬序曲作品中的代表作。《第五交響曲》更是貝多芬最着名的作品之一,其開頭的「命運敲門」動機深入人心,整部作品以其緊湊的結構和強烈的情感表達,成為交響樂史上的里程碑。

    1810年11月,《第五鋼琴協奏曲》在萊比錫首演並取得了巨大成功。這部作品以其宏偉的氣勢和複雜的技巧,被譽為「皇帝」協奏曲,成為貝多芬鋼琴協奏曲中的巔峰之作。此時,貝多芬的耳聾問題已經非常嚴重,他與許多親友疏遠,但他的創作熱情並未減退。

    1812年,貝多芬創作完成了《第七交響曲》與《第八交響曲》。《第七交響曲》以其歡快的節奏和熱烈的氣氛,成為貝多芬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第八交響曲》則以其簡潔明快的風格,展現了貝多芬在交響曲創作中的另一面。翌年夏天,貝多芬又創作完成了《戰爭交響曲》,這部作品反映了當時歐洲的政治局勢,展現了貝多芬對時事的關注和思考。

    四、創作晚期

    1814年2月至3月,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曲》和《戰爭交響曲》在維也納再度上演,引發了轟動。這兩部作品的演出成為了維也納音樂界的一件盛事,吸引了大量的觀眾。《第七交響曲》以其歡快的節奏和熱烈的氣氛,贏得了觀眾的熱烈掌聲;而《戰爭交響曲》則以其宏大的敘事和強烈的愛國情感,觸動了人們的心靈。這場演出不僅鞏固了貝多芬在維也納的地位,也進一步提升了他在整個歐洲的聲譽。

    大約從1819年開始,貝多芬的聽力完全喪失,這對他的生活和創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儘管如此,貝多芬並沒有放棄,他通過讀譜和記憶繼續創作,表現出驚人的毅力和才華。這段時間,貝多芬的作品更加內省和深刻,展現了他對人性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1824至1825年,貝多芬完成了他一生中最偉大的作品之一——《第九交響曲》。這部作品不僅在音樂上達到了巔峰,更在精神層面上展現了人類對自由、平等和博愛的追求。《第九交響曲》首次公演時,貝多芬親自擔任指揮,但由於他已經完全失聰,無法聽到樂隊的演奏。演出結束後,觀眾的熱烈掌聲持續了很長時間,直到一位女演員將貝多芬轉向觀眾,他才意識到自己的作品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同年,貝多芬還創作完成了《莊嚴彌撒曲》,這部作品以其宏偉的結構和深刻的宗教情感,成為他宗教音樂的傑作。

    1826年,貝多芬的《降B大調弦樂四重奏》完成並公演,這部作品以其複雜的技術和深邃的情感,成為貝多芬晚期弦樂四重奏的代表作。同年,歌劇《費德里奧》的最後版本得以發行,這部歌劇經過多次修改和完善,最終成為貝多芬唯一的歌劇傑作,展現了他對自由和正義的堅定信念。

    1827年,貝多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他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經濟狀況也十分拮据。然而,就在這一年,倫敦愛樂樂團贈予貝多芬100英鎊,邀請他為樂團譜寫《第十交響曲》。這一邀請給了貝多芬極大的鼓舞,他開始着手創作這部新作品。遺憾的是,貝多芬未能完成《第十交響曲》,於同年3月26日在維也納逝世,終年57歲。

    喜歡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第39章 貝多芬:音樂之巔的巨人與不屈的靈魂  
相關:    最強升級系統  劫天運  掛了99次之後  網遊之菜鳥很瘋狂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古代歷史着名人物第39章 貝多芬:音樂之巔的巨人與不屈的靈魂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5992s 5.3879MB

搜"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360搜"古代歷史着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