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第5章 伊達政宗:獨眼龍的傳奇,日本最後的戰國大名

    一、少年失明

    伊達政宗的早年經歷充滿了戲劇性和挑戰。他的母親最上義姬是奧羽地區大名最上義守的女兒,同時也是最上義光的妹妹。伊達家為了加強與最上家的關係,派有反叛之心的中野宗時作為使者前往最上家提親。中野宗時與最上義守和義姬密謀,表面上同意聯姻,但在與伊達輝宗生下一子後,殺死了伊達輝宗,並帶着兒子回到了最上家的山形城。然而,這段歷史記載的真實性仍有爭議,更多的是後世的傳說。

    永祿十年(1567年)八月三日,伊達政宗出生於出羽國置賜郡(今山形縣米澤市)的米澤城。據說在他出生之前,有人傳言他是獨眼神僧萬海上人的轉世。這一吉瑞之夢使得義姬懷孕,並最終生下了伊達政宗。因此,伊達輝宗將政宗的幼名定為「梵天丸」。

    永祿十一年(1568年),伊達輝宗從岩城聘請了儒者田康安擔任梵天丸的老師。同年,政宗的弟弟竺丸(小次郎政道)出生。元龜二年(1571年),五歲的梵天丸不幸患上了當時最為致命的天花。伊達輝宗非常重視這個長子,日日夜夜命人在梵天丸的病榻前祈禱,其中包括曾預言「梵天丸必遭一大劫」的法印和尚。雖然梵天丸最終逃過了這場大劫,但右眼永久失明,從此被人稱為「獨眼龍」。

    元龜三年(1572年),伊達輝宗聘請了臨濟宗的虎哉宗乙禪師為梵天丸的老師,居住於慈雲山資福寺,開始了嚴格的教育,並學習漢學。天正三年(1575年),伊達輝宗挑選了片倉小十郎(片倉景綱)擔任梵天丸的側近(侍童),進一步培養他的軍事和領導才能。

    天正五年(1577年),梵天丸正式元服,改名為「藤次郎政宗」。這個名字與伊達氏第九代家督同名,寓意着政宗能夠像先祖一樣做出一番偉大的事業。天正七年(1579年),十二歲的伊達政宗在父親伊達輝宗的安排下,與同屬陸奧國大名、三春城城主田村清顯的獨生女愛姬成婚。這樁聯姻不僅是兩家之間的聯姻,更是一次重要的政治結盟。

    田村氏與伊達氏之間的關係複雜。相馬氏頻繁騷擾伊達氏的邊境,並聯合其他大名侵犯田村氏的領地。田村清顯是陸奧田村氏的代表,據傳田村氏是古代遠征奧羽的坂上田村麻呂的後代。相馬顯胤是伊達輝宗的祖父稙宗的女婿,因此與伊達家有一定的親戚關係。然而,自從天文之亂後,兩家的關係一直交惡。

    二、繼任家督

    伊達政宗繼任家督後,面對的局勢異常複雜。伊達氏東面的主要對手是相馬氏,雙方長期處於交戰狀態。天正九年(1582年),15歲的伊達政宗在片倉小十郎景綱和伊達藤五郎成實的陪同下,首次領軍作戰。他先是攻下了大森城,隨後又攻克了金津城,最終於七月九日凱旋返回米澤。這次初戰告捷,不僅展示了政宗的軍事才能,也為他在家族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礎。

    天正十二年(1584年),伊達輝宗為了防止家內因繼承人問題而分裂,決定讓18歲的伊達政宗正式繼任為伊達家第17代家督。雖然輝宗宣佈退位,但實際上他仍然是新家督的堅強後盾。這一決策不僅平息了家內的紛爭,也確保了伊達家的穩定。

    繼位後,伊達政宗採取了積極的對外政策,決心向周邊的敵對大名發起挑戰。首先,他試圖迫使在諸大名間立場反覆不定的大內氏投降。大內氏的當主大內定綱在陸奧霸主蘆名氏的支持下,拒絕了伊達政宗的威脅。於是,伊達政宗大舉進攻大內定綱,最終導致了小手森城的屠城事件。這一事件不僅嚴重打擊了大內氏,也對大內氏的親族二本松畠山氏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深感危機的二本松義繼(畠山義繼)為了自保,於天正十三年(1585年)前往拜見退隱的伊達輝宗。然而,二本松義繼在見面後突然發難,挾持了伊達輝宗,威逼伊達家讓步。雙方勢力陷入僵持,伊達政宗下令向義繼的部隊射擊。結果,二本松義繼和伊達輝宗在鐵炮射擊下雙雙身亡,這就是着名的栗之巢之變。

    然而,根據《大日本史料第十一編之二十一》中的《貞山公治家記錄》、《白石家戰陣略記》、《伊達成實記》等史料記錄,栗之巢之變的實際過程有所不同。事發當天,即十月八日,伊達政宗正在小濱放鷹,並不在現場。聽到伊達輝宗被害的消息後,政宗急忙趕赴高田原,但為時已晚。這些史料明確指出,政宗有不在場的證據,真正主導這一事件並下令開槍的是伊達家臣留守政景和伊達成實。

    栗之巢之變後,伊達政宗迅速鎮壓了叛變的大內定綱。與此同時,以會津的蘆名義廣、水戶的佐竹義重為首的奧羽南部和常陸大名,如岩城常隆、石川昭光、白川義親、相馬盛胤、二階堂盛義等反伊達的軍隊也開始向伊達家發動進攻。戰場從觀音堂轉戰到人取橋,戰鬥異常慘烈,甚至伊達政宗本人也不得不親自投入白刃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儘管戰鬥常常呈現膠着狀態,但伊達政宗採取了靈活的戰略。他聯絡北條氏派軍攻擊佐竹領,同時佐竹義重的本營又受到反佐竹的江戶重通的入侵。這一系列行動迫使反伊達的陣線在一夜之間撤軍。伊達政宗最終贏得了這場關鍵的勝利,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七十三歲的老部將鬼庭左月入道良直為了保護伊達軍免於崩潰,殿後作戰,最終在人取橋附近奮戰而死。

    三、初步擴張

    天正十三年(1585年),伊達政宗的父親伊達輝宗在栗之巢之變中遇害,這對政宗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然而,政宗並沒有因此而消沉,反而迅速採取行動,試圖鞏固自己的地位。輝宗去世僅七天後,政宗便率軍一萬三千人,討伐二本松畠山氏。這一舉動不僅顯示了政宗的決心,也反映了他急於在動盪的局勢中樹立權威。

    然而,這次軍事行動並不順利。佐竹、蘆名等勢力應援二本松,聯軍人數達到了三萬。天正十三年十一月十七日,雙方在阿武隈川邊展開了激烈的戰鬥,這就是着名的「人取橋合戰」。在這場戰鬥中,伊達政宗以少敵多,形勢極為不利。老將鬼庭左月良直戰死,政宗本人也險些被擒。戰鬥進行得異常慘烈,伊達軍一度瀕臨全軍崩潰的邊緣。

    然而,激戰竟日,最終迎來了夜晚。佐竹軍因為聽到「水戶氏準備進攻佐竹領」的傳聞,同時擔任軍師職務的佐竹義政被家僕暗殺,不得不主動撤退,脫離戰場。聯軍因此崩潰,伊達方將領片倉景綱、伊達成實等趁機追擊,斬獲頗豐。這場勝利不僅為伊達政宗贏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也為他日後的擴張奠定了基礎。

    伊達政宗最為依賴的兩位重臣是片倉景綱和伊達成實。伊達成實通稱藤五郎,是伊達稙宗之子實元的兒子,按輩分算政宗的叔父,但實際上比政宗小一歲。成實是伊達政宗的左右臂膀,也是武勇威震奧羽的名將。然而,1595年,成實因為某種不明確的原因離開了伊達家,出奔高野山。此後,成實曾一度出仕德川家康,上杉景勝也想以五萬石的待遇招募他,但遭到拒絕。伊達政宗對成實的出奔感到憤怒,發兵討伐成實治下的角田城,成實的妻兒被迫自殺。然而,五年後,通過片倉景綱和留守政景等人的斡旋,成實又回歸伊達家,並且竭盡忠誠,直到七十九歲高齡去世。成實晚年曾受邀前往德川幕府,擔任「戰話」的講師,還完成後世藉以研究奧州伊達氏的重要史料《成實記》。成實的盔飾據說是一隻毛蟲的前立,以宣示「絕不後退」的信念。

    片倉景綱通稱小十郎,後世稱其與上杉家的直江兼續並為「天下二大陪臣」。景綱本是米澤八幡神社的神職人員,家系不明,受伊達輝宗的重臣遠藤基信推舉,成為幼年伊達政宗的侍衛。他的姐姐(一說母親)於喜多是政宗的乳母,政宗因此以兄事之,對他言聽計從。傳說,政宗幼年時罹患皰瘡,右目失明並且鼓出,非常醜陋,打擊了他的自尊心。景綱因此揮起小刀,一刀割去政宗右目,並教導伊達政宗要振作起來。人取橋之戰中,片倉景綱在最危急的時候,大呼「我是伊達政宗」,吸引了敵軍主力,從而挽救了伊達政宗的性命。

    人取橋合戰後,政宗接受了教訓,開始穩步擴展自己的領土。此時,豐臣秀吉已成天下人,即將出陣關東。政宗意識到,必須儘快統一奧州,以準備好與秀吉對戰或談判的資本。人取橋合戰後的第二年(1586年),政宗攻克了二本松領。第三年(1587年),他討伐了內通羽州最上氏的家臣鯰貝宗信,並接受了大內定綱的歸降。為了援助妻子的娘家田村氏,政宗又與相馬氏展開了激戰。

    四、對外征伐

    伊達政宗在鞏固內部權力後,迅速展開了對外征伐,以擴大伊達氏的勢力範圍。他的岳父田村清顯是一位豪勇的名將,曾與會津葦名氏同盟,在東白川郡的寺山城擊破過北侵的佐竹軍。然而,天正十四年(1586年)十月,田村清顯突然暴斃,未指定繼承人,導致田村家內部分裂。田村月齋等支持清顯的侄子顯賴,而田村梅雪齋等則支持顯基,新當主的人選久議不決。伊達政宗抓住這個機會,拉攏月齋,壓制梅雪齋及其後台相馬夫人(清顯的後妻)。最終,相馬夫人退隱到船越城,伊達政宗進入田村氏主城三春,立清顯的侄子宗顯為新家督。從此,田村氏失去了自主性,成為伊達氏的屬臣。

    接下來,伊達政宗將目光轉向了蘆名氏。天正三年(1575年),蘆名盛興病死,其子尚幼,於是由盛興的父親蘆名盛氏作主,將盛興的妻子伊達御前改嫁給自己的養子盛隆,並由盛隆繼任家督。盛氏的本意是繼續維持與伊達氏和二階堂氏的和平友好關係,但這種做法引起了家族內部的不滿。五年後,蘆名盛氏去世,蘆名氏的動亂隨之爆發。

    蘆名盛氏去世後,蘆名氏家主盛隆及其子、三歲的龜若丸被家臣刺殺,宗家家系斷絕。家族開始分裂,佐竹派推舉佐竹義重的次子義廣,伊達派則推舉伊達政宗的幼弟小次郎竺丸。最終,佐竹派佔了上風,迎佐竹義廣為蘆名氏當主,改名為蘆名盛重,時年十三歲。伊達政宗對此結果極為不滿,煽動蘆名氏家臣造反。蘆名盛重心慌之下,急忙跑去參覲豐臣秀吉,尋求支持,並將家中事務交給重臣金上盛備。然而,秀吉的寶刀尚未指向關東,遙遠的靠山根本不起作用,伊達政宗的攻勢已經迫在眉睫。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天正十七年(1589年),蘆名盛重再度出兵須賀川,正當惡戰之時,突然重臣豬苗代盛國謀叛,引導伊達軍直插主城黑川。盛重急忙揮兵趕回,六月五日,他在磐梯山的摺上原撞上伊達軍,於是展開大戰——這就是着名的摺上原合戰,乃是繼人取橋合戰後,伊達政宗一生中的第二場關鍵性戰役。

    摺上原合戰中,參戰的蘆名軍約七千人,伊達軍則為五千人。戰鬥首先在蘆名方大將富田將監和剛投順伊達方的豬苗代盛國之間展開。惡戰良久,因為蘆名軍背着西風朝前猛衝,豬苗代盛國大敗後退,伊達方二番隊片倉景綱急往支援,依然處於下風。就在危急關頭,風向突然反轉,東風強烈,吹得蘆名軍士卒難以睜開雙眼,伊達政宗趁機親率鐵炮隊從側面射擊,挽回了敗局。蘆名軍中一部分不滿主家倒向常陸佐竹氏的部隊首先敗走,最終導致全面崩潰。

    此戰,蘆名氏死傷兩千五百人,當主盛重帶着十三騎逃回本城會津黑川城,並於十日晚又逃出黑川城,往佐竹氏控制的常陸國遁走。次日,伊達政宗進入黑川城,獲得了戰役的最後勝利。南陸奧百年強藩蘆名氏就此滅亡。如果蘆名盛重能再多抵抗一陣子,或許還能使家族苟延殘喘下去,但歷史沒有如果。

    五、家族分裂

    伊達政宗在摺上原合戰中擊敗蘆名氏後,雖然鞏固了在奧州的統治地位,但也引發了更大的危機。蘆名氏的滅亡觸怒了其背後的總後台豐臣秀吉。天正十九年(1590年),秀吉向上杉和佐竹等東國大名下達了討伐伊達氏的命令。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伊達政宗採取了兩面策略:一方面派使者上京,解釋說並無與關白為敵之意,滅亡蘆名氏只是為了報父仇;另一方面則暗中聯絡小田原的北條氏,準備先攻破常陸佐竹氏,再謀求更大的發展。

    然而,伊達政宗的猶豫不決導致了伊達家中的分裂。政宗的母親保春院一直不喜歡長子政宗,卻偏愛次子小次郎竺丸。此外,政宗的舅舅最上義光也將政宗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最上義光對伊達氏早有吞併之心,更重要的是,在最上義守和義光的爭鬥中,政宗站在義守一邊。義守失敗後,最上義光繼承了家督之位,對政宗的仇恨更深,暗中攛掇其妹發動政變,廢黜政宗的家督之位。

    豐臣秀吉的關東攻略成為保春院和政宗間矛盾激化的導火索。政宗的猶豫不決讓保春院認為他會毀了伊達家,甚至可能牽累到舅家最上氏。因此,保春院計劃暗殺政宗,代之以次子竺丸。

    天正十七年(1589年)六月,伊達政宗進入會津黑川城,並準備將居城從米澤移至此處,表現出向南大舉侵攻的勢頭。隨後,他又臣服了白河、石川、岩城等豪族,滅亡了二階堂氏,勢力繼續膨脹。十一月,豐臣秀吉發佈小田原征伐令。

    天正十八年(1590年)元月,豐臣秀吉命令奧羽諸侯小田原參陣,意圖在掃蕩關東的同時,一舉平定東北地區。伊達政宗雖然口頭答應,但一再拖延動身的時間,這自然引起了保春院的擔憂。三、四月間,保春院以送行為名,帶着竺丸從米澤城來到黑川城,居住在西館中。四月五日,政宗來到西館向母親辭行,準備次日動身前往覲見秀吉。然而,由於家中分裂,政宗的行程一再耽擱,直到五月九日才離開黑川城。

    此時,關東各地正在激戰,伊達政宗被迫繞道越後、信濃,兜了一個大圈子,才在六月五日來到小田原附近的秀吉本陣中。此時,後北條氏的河越、江戶諸城已降,缽形、八王子等城也即將陷落,勝負大勢已定。在這種情況下,政宗的到來顯得過於遲緩,引起了秀吉的極大不滿。秀吉認為政宗有意拖延,準備殺掉政宗,並在滅亡小田原北條氏後揮師北上,徹底吞併伊達領地。

    然而,伊達政宗的聰明才智和政治手腕在此關鍵時刻發揮了作用。他通過各種手段向秀吉表明了自己的忠誠,並承諾全力支持豐臣政權。最終,秀吉接受了政宗的效忠,沒有立即採取極端措施。伊達政宗的這一舉動不僅保住了伊達家的領地,也為他日後的發展留下了空間。

    這次危機雖然暫時化解,但伊達家內部的分裂問題並未完全解決。政宗的母親保春院和弟弟竺丸的反對聲音依然存在,這也促使政宗在後續的治理中更加謹慎,努力平衡各方利益,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

    六、臣服豐臣

    天正十九年(1590年)二月,伊達政宗剛剛回到米澤城不久,豐臣秀吉就攻滅了後北條氏,開始對奧羽地區的領國勢力進行重新分配。未能及時參陣的大崎、葛西等大名的領土被剝奪,這引發了這些家族遺臣的不滿。同年十月,這些家族的遺臣發動了一揆(民眾起義)。次年年初,討伐軍總大將蒲生氏鄉向秀吉密報,一揆中有人使用了政宗的旗幟和指物,並且他還搜獲了一封政宗煽動一揆的書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面對這一嚴重指控,伊達政宗採取了極為謹慎和智慧的應對策略。他將塗以金箔的磔刑柱置於隊列之首,自己再次穿上象徵死刑犯的服裝,上洛向秀吉申訴,表明自己與這一事件毫無關係。政宗的理由是,雖然那封書信上的筆跡與他的親筆頗為相似,但花押完全不同,顯然是偽造的。通過這種方式,政宗不僅表明了自己的忠誠,還展示了對秀吉的敬畏和尊重。

    此次事件後,伊達政宗開始採取更為陰柔的策略,周旋於豐臣秀吉及其他圖謀天下的勢力之間。儘管「獨眼龍」政宗有統一日本的雄心壯志,但他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缺乏掃平天下的能力和時機。時勢造英雄,沒有合適的時勢,一個人想在亂世中開闢一片天地幾乎是不可能的。政宗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及時看清了形勢,甘居下位,從而保住了自己的威名和家族的領地。否則,他可能會像北條氏政那樣走向毀滅。

    天正二十年(1591年),伊達政宗協助蒲生氏鄉平定了葛西大崎一揆。然而,蒲生氏鄉卻指責政宗與一揆軍內通。政宗為了澄清這一指控,再次上京解釋,並成功證明那封書信是偽造的。最終,秀吉決定改封政宗至岩出山城58萬石,但米澤等地被沒收,因此實際上是減遷。

    文祿元年(1592年),伊達政宗受豐臣秀吉之命,派遣三千兵出征朝鮮。三月,政宗的軍隊抵達征明(中國當時為明朝)之地名護屋。文祿四年(1595年),政宗獲准返回日本。雖然他沒有直接參與慶長之役,但通過與德川家康的聯姻,政宗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地位。慶長四年(1599年),政宗將自己的嫡女五郎八姬許配給松平忠輝,從而與德川家康建立了密切的關係。

    七、仙台藩主

    秀吉過世後,伊達政宗迅速調整策略,投靠了新興的權力中心德川家康。這一決策不僅確保了伊達家的生存,還為政宗帶來了更多的機遇。政宗隨家康參加了會津合戰和關原大戰,表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在會津合戰中,他攻下了上杉家的白石城,並預先發現和鎮壓了奧州一揆起義,這些行動為他贏得了德川家康的信任和支持。

    關原大戰後,由於德川軍取得了勝利,政宗的領地得以保留。家康原計劃將政宗封為100萬石的大名,但由於被揭發煽動和賀宗親對南部氏進行一揆,最終政宗的領地只能由原來的57萬石增封為62萬石。儘管如此,政宗仍然成為了仙台藩的藩祖,隨後立即着手築起仙台城及城下町。當時仙台城仍為山城,政宗在山下設立了城下町,以促進經濟發展。政宗心中仍有統一天下的雄心,但這一夢想在他死後改建仙台城為平山城時逐漸淡去。

    在德川家康的領導下,政宗參與了對豐臣氏的大阪冬之陣和大阪夏之陣。在大阪夏之陣的道明寺之戰中,政宗的部隊與真田信繁的部隊激戰,顯示了他卓越的指揮能力。在天王寺·岡山之戰中,政宗的部隊曾經向德川方的神保相茂部隊攻擊,導致神保相茂部隊全滅。這一事件引發了爭議,政宗不得不向德川家康作出解釋,最終得到了諒解。

    除了軍事上的成就,政宗在政治和經濟方面也展現了非凡的才能。他派遣家臣支倉常長到羅馬與羅馬教廷使節會面,成功開展了國際貿易。這一舉措不僅提升了伊達家的國際地位,還促進了仙台一帶的經濟發展。政宗成功將仙台打造為經濟的重心,使其成為東北地區的重要城市。

    德川幕府成立後,政宗多次擔任將軍的上京供奉,進一步鞏固了與德川家的關係。他的政治手腕和軍事才能使他成為德川幕府的重要盟友,為伊達家的繁榮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後世粉絲評價政宗為「早生二十年,成就如信長公霸業」。儘管政宗有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但時勢的限制使他難以實現這一目標。1636年5月24日,已隱居的政宗在江戶病逝,享年70歲。臨終前,德川幕府三代將軍德川家光親自探望,幾日後政宗離世。政宗的法名瑞岩寺殿貞山禪剎大居士,墓所在瑞鳳殿,家臣15人及陪臣5人殉死

    喜歡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第5章 伊達政宗:獨眼龍的傳奇,日本最後的戰國大名  
相關:    冒牌女科學家  不滅武尊  韓娛之崛起  養鬼為禍  特拉福買家俱樂部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古代歷史着名人物第5章 伊達政宗:獨眼龍的傳奇,日本最後的戰國大名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44s 4.0663MB

搜"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360搜"古代歷史着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