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第202章 達瓦齊:準噶爾末代大汗的興衰與終結

    一、取得汗位

    乾隆十年(1745年),隨着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策零的去世,這一地區陷入了權力真空的狀態。噶爾丹策零去世後,他的次子策妄多爾濟那木札勒繼承了汗位,然而他因治理不善,很快失去了民眾的支持,並最終被廢黜。這導致了準噶爾內部的一系列權力鬥爭。

    到了乾隆十五年(1750年),準噶爾部的貴族們選擇了噶爾丹策零的庶長子喇嘛達爾札作為新的首領。喇嘛達爾札在位期間,努力維持與清朝的關係,並且積極抵抗來自沙俄的侵略威脅。這段時間裏,喇嘛達爾札成為了阻止沙俄進一步南下的重要屏障。

    然而,在乾隆十七年(1752年),沙俄嘗試通過收買當地領袖的方式來削弱準噶爾的力量,進而實現對這一地區的控制。他們試圖通過收買輝特部的台吉阿睦爾撒納以及準噶爾部的大策凌敦多布之孫達瓦齊,讓他們推翻喇嘛達爾札,從而建立一個受沙俄控制的傀儡政權。然而,這個計劃並沒有成功,阿睦爾撒納和達瓦齊選擇了逃離,投奔了哈薩克。

    喇嘛達爾札得知兩人逃跑的消息後,派遣軍隊去追捕他們。但是,阿睦爾撒納並沒有束手就擒,反而策劃了一次反擊行動。他唆使達瓦齊秘密集結了一千五百名精銳士兵,並且選擇了一條經過達勒奇嶺的隱蔽山路,目的是要繞過喇嘛達爾札的防備,直搗黃龍。他們利用內部的背叛者作為內應,並且採取了突然襲擊的方式,最終在伊犁成功殺死了喇嘛達爾札,達瓦齊因此奪取了汗位。

    二、反目成仇

    在達瓦齊奪取汗位之後,他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給予阿睦爾撒納一定的獎賞,將塔爾巴哈台的牧地賜給了這位功臣。同時,對於清朝,達瓦齊採取了表面上的歸附姿態,試圖通過這種策略來穩定內外局勢。然而,達瓦齊的個人品行和治國方式並不令人滿意,他沉迷於享樂之中,忽視政務,甚至比前任喇嘛達爾札更加不得人心,導致準噶爾部內部出現了廣泛的不滿情緒。

    在這種背景下,一些不滿現狀的人開始尋求改變。其中一位名叫納默庫濟爾噶的歸降者便趁機發動了一場叛亂,意圖取代達瓦齊的位置。然而,這場叛亂在阿睦爾撒納的幫助下被迅速鎮壓,阿睦爾撒納不僅幫助達瓦齊平定了叛亂,還親手處決了叛亂的領導人。

    儘管阿睦爾撒納表面上忠於達瓦齊,但實際上他一直覬覦着汗位,但由於自己並非準噶爾的直系血統,難以得到貴族們的廣泛支持。因此,他採取了曲線救國的策略,通過擁立達瓦齊來積累自己的實力,並逐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和控制區域,為將來奪取汗位做準備。

    然而,雙方的關係並沒有因為阿睦爾撒納的幫助而變得親密。乾隆十八年(1753年),清朝皇帝乾隆帝派使者到達瓦齊處,提出了一個分配領土的方案,建議由清朝直接管理伊犁以北直到阿爾泰山的大片土地,而達瓦齊僅保留博羅塔拉以南的區域。這樣的安排顯然觸及了達瓦齊的利益底線,他斷然拒絕了這一提議。這標誌着達瓦齊與阿睦爾撒納之間的聯盟徹底破裂,雙方開始互相攻伐。

    到了乾隆十九年(1754年),達瓦齊親自率領大軍向阿睦爾撒納發動進攻,沿着額爾齊斯河展開軍事行動。面對強大的攻勢,阿睦爾撒納無力抵抗,形勢岌岌可危,最終被迫向清朝尋求庇護。

    三、眾叛親離

    乾隆年間,隨着準噶爾內部的混亂加劇,尤其是達瓦齊上台後實行的高壓政策,導致了該地區局勢日益緊張。由於達瓦齊的統治方式激化了與各部落之間的矛盾,天山南北的各民族紛紛選擇逃離或者反抗,有的則轉向了清朝尋求庇護。

    乾隆十五年(1750年),準噶爾宰桑薩喇爾對達瓦齊的統治不滿,率領約一千戶部眾脫離了準噶爾的控制,投奔清朝。這一舉動不僅是對達瓦齊統治的否定,也是對清朝強大國力的認可。


    到了乾隆十八年(1753年),杜爾伯特部的三位重要領袖——車凌、車凌烏巴什、車凌蒙克,面對準噶爾部的壓迫和排擠,意識到依附於這樣一個不穩定的政權並非長久之計,於是決定率部眾三千七百餘戶,總計一萬五千多人,離開準噶爾,歸附清朝。這一事件不僅展示了清朝對周邊少數民族的強大吸引力,同時也表明了準噶爾內部矛盾已經達到了無法調和的地步。

    同樣是在這一年八月,輝特部的阿睦爾撒納和其他宰桑、台吉,包括和碩特部的台吉班珠爾等人,也帶着他們的部眾前來歸順清朝。這一系列的事件,無疑是對準噶爾統治集團的重大打擊,不僅嚴重削弱了其軍事力量和社會基礎,也為清朝進一步了解準噶爾的情況提供了寶貴的機會。

    對於乾隆皇帝而言,這些部族的歸附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一方面,它標誌着準噶爾部多年來試圖維護的統一局面開始崩潰;另一方面,這些歸附的部族為清朝提供了一個了解準噶爾內部狀況的機會,使得乾隆帝能夠更好地制定針對準噶爾的戰略決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四、反叛失敗

    清朝經過數代的努力,已經基本實現了全國的統一,唯有西北邊疆地區仍處於準噶爾貴族的控制之下,這對清朝的統治構成了持續的威脅。面對這一挑戰,清朝政府一直在積極籌備,力求解決來自西北的隱患,以達到全面統一的目標。

    乾隆時期,厄魯特三車凌和阿睦爾撒納的歸附為清朝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通過這些部族的內附,清朝獲得了大量關於準噶爾內訌的信息,了解到達瓦齊統治下的準噶爾已經失去了民心,內部矛盾重重,各部落之間互相猜忌,達瓦齊本人更是失去了眾多部眾的支持。

    基於這一情況,乾隆帝決定趁此機會出兵準噶爾,完成統一西北的大業。阿睦爾撒納向乾隆建議,應當選擇春季作為出兵的最佳時機,因為此時達瓦齊準備不足,且無法遠逃。他還提出,清軍可以在額爾齊斯河附近屯田,以保障糧食供應,並建議派遣精銳部隊佔領有利地形。

    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親自起草了討伐準噶爾的檄文,明確了出兵的理由和目標。到了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清軍按照既定計劃,兵分兩路向準噶爾進軍。北路由班第擔任定北將軍,阿睦爾撒納為定邊左副將軍,從烏里雅蘇台出發;西路則由永常擔任定西將軍,薩喇爾為定邊右副將軍,從巴里坤向伊犁地區推進。

    清軍此次行動得到了天山南北各族人民的廣泛支持。長期以來,準噶爾貴族的統治不僅殘暴,而且內鬥不斷,使得各族人民深受其害。因此,當清軍進入準噶爾地區時,許多部落的領袖帶領部眾前來迎接,有的攜帶奶酪、羊馬等物資支援清軍,沒有出現任何抵抗的情況。這充分說明了當地人民對於清軍到來的態度,他們渴望結束混亂的局面,實現統一和安定。

    達瓦齊對於清軍的突然行動顯然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面對清軍的強大攻勢,他的部下紛紛倒戈投降,導致了整個局勢的迅速崩潰。最終,達瓦齊僅帶着少數親信逃往天山以南,企圖尋找避難之所。然而,他在烏什被當地的阿奇木伯克霍集斯抓獲,並被送交給了清軍。

    五、幸運結局

    達瓦齊被清軍俘虜並押解至北京後,按照清朝的傳統,在午門舉行了盛大的獻俘儀式。這是清朝用來展示其權威和勝利的一種方式,同時也是向國內外宣示其統治合法性的手段之一。在這樣的儀式中,被俘的敵人通常會被展示給公眾,以此彰顯朝廷的威嚴。

    然而,對於達瓦齊的命運,乾隆帝展現出了不同於尋常的寬宏大量。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農曆四月二十七日,正值乾隆帝為皇子嘉親王(後來的嘉慶帝)冊封副都統內務府總管和爾經額的女兒喜塔拉氏為福晉(正妻),舉國歡慶之際,乾隆帝宣佈了大赦天下的命令。在這個特殊的時刻,乾隆帝決定釋放達瓦齊,並且給予了他意想不到的榮耀。

    乾隆帝不僅赦免了達瓦齊的罪行,還封他為親王,並允許他加入滿洲旗籍,這是一項極高的榮譽。加入旗籍意味着達瓦齊將享有與滿洲貴族同等的地位,並且可以享受相應的待遇。此外,乾隆帝還賜予達瓦齊一塊位於京城的土地,供其居住。這一系列舉措充分體現了乾隆帝「懷柔遠人」的治國理念,即通過寬容和恩惠來贏得人心,鞏固國家的統一和穩定。

    喜歡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第202章 達瓦齊:準噶爾末代大汗的興衰與終結  
相關:    神話版三國  無敵升級王  魔門敗類  網遊之劍刃舞者  校花的貼身高手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古代歷史着名人物第202章 達瓦齊:準噶爾末代大汗的興衰與終結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3s 4.0418MB

搜"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360搜"古代歷史着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