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第273章 洪秀全:從落第書生到太平天國的天王

    一、屢試不第

    洪秀全生於1814年,正值清朝嘉慶年間,成長在一個典型的客家農民家庭。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7歲時便開始在村中的私塾學習,熟讀儒家經典《四書五經》以及其他古籍,展現出了超出同齡人的聰慧與勤奮。他的家庭寄希望於他能夠通過科舉考試,改變家族的命運,光宗耀祖。

    1827年,即道光七年,14歲的洪秀全首次參加了縣試,並且成績優異,名列前茅。這一成績讓他信心倍增,繼續努力準備接下來更為關鍵的府試。然而,當他在次年前往廣州參加府試時,卻遭遇了失敗。這次落第不僅讓洪秀全感到沮喪,還使得家裏的經濟狀況更加緊張。為了幫助家庭,他不得不一邊參與農業生產,一邊自學,以此來彌補未能通過府試的遺憾。

    1829年,洪秀全受到同學的邀請,到鷲嶺古寺附近的私塾伴讀。這段時間裏,他不僅繼續深化自己的學問,還廣泛涉獵了各種書籍,包括歷史和一些被認為是奇談怪論的書籍。這些閱讀經歷無疑豐富了他的思想,也為他後來的思想轉變埋下了伏筆。

    到了1830年,即道光十年,洪秀全因其出色的學識被聘請為本村的塾師,開始了他的教書生涯。在這個過程中,他不僅傳授知識,還逐漸樹立了自己的威信。然而,就在村民們對他寄予厚望的時候,洪秀全在接下來的幾年裏接連三次在廣州的院試中落榜。特別是第三次落榜時,他已經25歲,這對於當時的士人來說是一個不小的年齡。連續的失敗給了他巨大的心理壓力,以至於他在落第後返回家鄉,因為過度的失望和壓力而病倒。

    在這次病中,洪秀全經歷了他生命中的一次重要轉折。他陷入昏迷狀態,並在夢中或幻覺中見到了一位老人,這位老人告訴他,他是奉上天之命來到人間斬妖除魔的。這個夢境或者幻覺成為了洪秀全日後行為和思想轉變的關鍵。從那以後,他的言行舉止變得異常!

    二、創上帝教

    洪秀全的宗教觀念轉變始於1836年,即道光十六年,他在廣州應試時收到了一本由基督徒梁發所着的《勸世良言》。然而,當時他並沒有對此書給予太多關注。直到次年,洪秀全在廣州府試中再次失利,遭受挫折的他回到家鄉後,因心情抑鬱而大病一場。病中,洪秀全聲稱自己經歷了一個奇特的夢境,夢中他遇見了皇上帝,並被賦予了斬妖除魔的使命。這次夢境成為他後來信仰轉變的重要契機。

    1843年,洪秀全在又一次科舉考試失敗後,心情十分低落,甚至說出「等我自己來開科取天下士吧」這樣的自我安慰之言。這時,他的遠房親戚李敬芳建議他閱讀之前得到的《勸世良言》。經過仔細閱讀,洪秀全認為書中內容與他六年前的夢境相符,於是他開始去除傳統儒家信仰的象徵,比如在私塾中撤掉了孔子的牌位,並在家裏供奉起了上帝的牌位。儘管他並未真正研讀過《聖經》,洪秀全卻堅信自己是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的弟弟,並開始傳播他所謂的「拜上帝教」。

    1844年春天,洪秀全與馮雲山等人開始「出遊天下」,在各地傳播他們的宗教信仰。起初,他們的活動收效甚微,但在進入廣西貴縣後,情況有所改善。馮雲山在紫荊山區進行了艱苦的傳教工作,發展了一批信徒。同年晚些時候,洪秀全返回家鄉,並撰寫了《原道救世歌》和《原道醒世訓》等文章,試圖將基督教的神與中國的傳統宗教相結合,提出上帝是唯一的真神,並倡導一種新的道德觀念和社會理想。

    1847年,洪秀全前往廣州,從美國浸禮會傳教士羅孝全那裏學習基督教的教義和儀式。雖然他請求受洗,但由於對教義理解不夠深入而遭到拒絕。這促使洪秀全自行施洗,並繼續發展他的拜上帝教。馮雲山在廣西建立拜上帝會組織,並設總部於紫荊山,洪秀全則被尊為教主。拜上帝會的成立,標誌着洪秀全的宗教運動進入了實質性的組織階段。

    隨着時間的推移,拜上帝會在廣西地區的影響力不斷擴大。1850年,該組織與當地的敵對力量之間的衝突愈發激烈。洪秀全的母親及家人也被轉移到了廣西。同年9月,為了避免清軍的圍捕,洪秀全在「天兄」的命令下隱匿起來。各地的拜上帝會成員因受到壓迫而紛紛聚集,準備起義。12月,金田會眾在思旺圩擊敗清軍,成功護衛洪秀全回到金田,為即將到來的大規模起義做好了準備。

    三、稱王立業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發動起義,宣告成立太平天國,並自稱為天王。這場起義迅速引起了清廷的注意,並派遣了欽差大臣李星沅前往廣西進行鎮壓。面對清軍的圍剿,洪秀全領導的起義軍迅速行動,佔領了重要的商業中心江口,並在那裏與清軍展開戰鬥,最終迫使清軍採取圍堵戰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1851年2月至3月間,由於糧食短缺,洪秀全率領部隊撤離江口,轉向武宣東鄉。在此期間,他開始着手構建新的軍事指揮結構,分封五軍主將,加強了軍隊的組織性和戰鬥力。4月,廣西巡撫周天爵與向榮聯合進攻太平軍,但被洪秀全親自督戰擊敗。清廷意識到局勢的嚴重性,派遣了賽尚阿為欽差大臣,並增派兵力,試圖徹底消滅太平軍。然而,在一系列的戰鬥中,太平軍再次取得勝利,並於6月擊敗了烏蘭泰的部隊。

    面對清軍的強大壓力,洪秀全決定改變戰略方向,於7月向南突圍,返回紫荊山。在紫荊山,洪秀全將部隊分為前後兩部分,以應對清軍的進攻。然而,8月,清軍偷襲成功,導致太平軍失去了一些重要據點。在這樣的情況下,洪秀全下令突圍,於9月成功從新圩突圍,並在官村嶺擊敗了尾隨的清軍。

    9月25日,太平軍攻佔了永安州城,並在此停留了半年多,進行政權建設和整頓。然而,由於糧食和彈藥的耗盡,太平軍不得不在1852年4月突圍。在突圍過程中,太平軍遭受了一定的損失,特別是在蓑衣渡之戰中,馮雲山不幸犧牲,這對洪秀全來說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儘管如此,洪秀全仍然率領太平軍繼續前進,於1852年底佔領了道州。在此之後,楊秀清提出了進軍兩湖、東取南京的戰略構想。太平軍繼續向北推進,攻佔了多個城市,並於1853年1月12日攻克了武昌。2月,太平軍沿長江東進,相繼佔領了九江、安慶等重要城市。

    3月19日,太平軍攻克了南京,洪秀全於29日入城,並將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太平天國的首都。在此之後,太平軍分兵東征,攻克了鎮江和揚州,進一步鞏固了太平天國的勢力範圍。定都天京後,洪秀全致力於政權建設,頒佈了《天朝田畝制度》,試圖實現一個沒有剝削的理想社會。

    然而,隨着政權的穩定,內部權力鬥爭也開始顯現。洪秀全主張廢除四書五經,但這一提議遭到了楊秀清的反對。在「天父下凡」的事件中,楊秀清藉機迫使洪秀全妥協,但即便如此,《四書五經》的修訂和刊印也未能完成。


    四、天京事變

    天京事變是太平天國運動中最為重要的轉折點之一,發生在1856年,對太平天國的命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關於天京事變的具體原因,歷史學家們有不同的看法,但大致可以歸納為兩種主要的說法。

    按照第一種說法,1856年6月,太平軍攻破了清軍向榮的江南大營,解除了天京長達三年的圍困。向榮於8月去世,其死訊很快傳到天京。此時,東王楊秀清看到太平天國形勢一片大好,野心膨脹,企圖進一步擴大自己的權力。他利用「天父下凡」的宗教儀式,迫使洪秀全封他為「萬歲」,這使得洪秀全與楊秀清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

    與此同時,北王韋昌輝對楊秀清掌控國事心懷不滿,表面上對楊秀清畢恭畢敬,但實際上卻暗藏殺機。洪秀全意識到北王、翼王石達開及燕王秦日綱等人都對東王不滿,於是密詔韋昌輝返回天京誅殺楊秀清(也有說法認為並無密詔)。楊秀清及其家人被殺,這一事件史稱「天京事變」。

    石達開聞訊後趕到天京,指責韋昌輝濫殺無辜,兩人因此發生衝突。韋昌輝進一步擴大事態,殺害了石達開的家人。石達開從安慶起兵,聲討韋昌輝。面對眾怒,洪秀全最終下令將韋昌輝處死,並將其首級送交石達開,以平息事端。

    事變後,洪秀全追封楊秀清為「傳天父上主皇上帝真神」,並將自己的第五子過繼給楊秀清,將楊秀清被害的日子定為「東王升天節」,要求臣民們永遠銘記。

    第二種說法則認為,1856年,楊秀清派遣韋昌輝去江西督師,但韋昌輝在戰場上屢戰屢敗,害怕受到懲罰,便擅自率兵返回天京,並前往天王府求情。洪秀全斥責韋昌輝擅自回京,威脅要嚴懲他。走投無路之下,韋昌輝決定孤注一擲,率軍突襲東王府,殺死了楊秀清及其部下兩萬餘人。石達開返回天京後,指責韋昌輝濫殺無辜,但韋昌輝卻欲進一步加害石達開。石達開逃到天王府,韋昌輝則帶兵攻打天王府。石達開連夜逃出,韋昌輝隨後殺害了他的家人。石達開逃到武昌後,集結四萬大軍討伐韋昌輝。

    五、大勢傾頹

    從1858年開始,太平天國面臨着日益嚴峻的外部壓力。清軍不斷加強對天京的包圍,並頻繁發動攻勢,試圖一舉摧毀太平天國的中樞。然而,在陳玉成和李秀成等年輕將領的頑強抵抗下,太平軍在接下來的幾年裏成功抵擋住了清軍的多次進攻,使得天京暫時得以保全。

    1859年,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抵達天京。洪仁玕曾在海外留學,熟悉西方文明,被洪秀全視為重振太平天國的重要人才。洪秀全高興地封洪仁玕為軍師、干王,並任命他總理天國朝政。然而,由於洪仁玕在當時並未立下顯赫戰功便獲封王位,引起了其他將領的不滿。為了平息眾議,洪秀全開始分封其他異姓王,並逐漸開始濫封王爵,導致權力分散,進一步削弱了太平天國的凝聚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1861年,英國海軍提督何伯與參贊巴夏禮訪問天京,提出了以協助太平天國打敗清政府為條件,要求事後平分中國領土。面對這一要求,洪秀全態度堅決,拒絕了英國人的提議,表明了他在維護國家主權方面的立場。然而,這一拒絕也意味着太平天國失去了可能獲得的外部援助。英國人見無法從太平天國那裏獲得利益,轉而支持清政府,使太平天國的處境更加艱難。

    到了1862年,隨着陳玉成的英勇就義,太平天國失去了另一位重要的軍事領袖。與此同時,曾國荃率領的湘軍再次逼近天京城外的雨花台,對南京城形成了嚴密的包圍。隨着天京城外的據點一個個落入清軍之手,太平天國的形勢急轉直下。面對如此危急的局面,李秀成建議放棄天京,轉戰中原,以尋求新的生存空間。然而,洪秀全卻拒絕了這一建議,堅持固守天京。

    晚年的洪秀全思想趨於保守,越來越依賴宗教迷信。在天京面臨重重危機之時,他並未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反而向將士們宣稱會有天兵下凡相助,驅趕清軍。這種脫離實際的做法不僅未能提振士氣,反而進一步加劇了太平軍內部的悲觀情緒。

    六、因病逝世

    到了1863年冬天,太平天國已經處於極其危險的境地。清軍的圍困使得天京城內的物資供應日益緊張,糧食匱乏,外援斷絕。在這種情況下,李秀成多次建議洪秀全放棄天京,突圍而出,尋找新的立足之地。然而,洪秀全拒絕了這一建議,他固守天京,寄希望於上帝能夠降下奇蹟,幫助太平天國擊敗清軍。

    洪秀全此時身體狀況已經非常糟糕,他患上了重病,但仍然堅持留在天京城內,不願離開。他相信只要堅持下去,就會有轉機。然而,隨着天京城外的防禦工事被一一攻破,洪秀全的希望逐漸破滅。

    1864年6月1日(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日),洪秀全在天京病逝,享年51歲。他的去世對太平天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洪秀全的去世並未立即公開,他的臣屬用錦繡綢緞包裹他的遺體,將其秘密安置在宮內,以防消息泄露引發更大的混亂。直到十多天後,才正式對外宣佈洪秀全的死訊。

    洪秀全去世後,其子洪天貴福繼承了天王的位置,但此時的太平天國已經無力回天。1864年7月19日(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清軍終於攻破了天京城池,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今南京)陷落,標誌着太平天國運動的終結。

    結語

    洪秀全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既是農民起義的領袖,也是宗教改革的先驅。然而,其奉行的一些政策如盲目排外以及後期個人生活的腐化,也給太平天國帶來了負面影響。無論如何,洪秀全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無可替代,他所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農民起義之一。

    喜歡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相關:    奧特時空傳奇  帶着農場混異界  校花的貼身高手  特拉福買家俱樂部  養鬼為禍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古代歷史着名人物第273章 洪秀全:從落第書生到太平天國的天王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3s 4.0411MB

搜"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360搜"古代歷史着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