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年仕途
孫士毅的早年仕途充滿了曲折與機遇。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他通過科舉考試,成為一名進士,開始了他的官宦生涯。起初,孫士毅以知縣的身份等待授官,然而他的才華很快就引起了皇帝的注意。第二年,即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帝南巡期間,特別召見孫士毅並讓他參加考試。這次機會對孫士毅來說至關重要,因為他憑藉優異的表現被授予內閣中書一職,並且很快又升遷為軍機章京,隨後又被提拔為侍讀。這一系列快速的晉升,顯示了孫士毅不僅具備出色的行政能力,而且在學術上也有很高的造詣。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當大學士傅恆率領大軍遠征緬甸時,孫士毅因其出色的文書處理能力和對政務的深刻理解,被委派掌管章奏,負責處理前線與朝廷之間的文書往來。戰爭結束後,由於他在軍中的出色表現,孫士毅得到了應有的表彰,先是被任命為戶部郎中,不久之後又晉升為大理寺少卿。這個時期,孫士毅的職業生涯達到了一個小高峰,他不僅在中央政府中擔任重要職位,而且還被派遣到地方任職,擔任廣西布政使,隨後更是被提拔為雲南巡撫。
然而,好景不長。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雲貴總督李侍堯因貪污腐敗被揭發罷官,孫士毅因未能及時檢舉李侍堯的不法行為而受到牽連,導致他被解除了雲南巡撫的職務,並被發配至伊犁,家產也被抄沒,生活陷入困頓。這段經歷對孫士毅來說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幸運的是,乾隆帝後來認識到孫士毅為官清廉,並對其過往的貢獻給予了肯定。為了彌補之前的錯誤,乾隆帝決定給予孫士毅新的機會,任命他為《四庫全書》的編纂者之一,並授予他翰林院編修的職位。在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中,孫士毅展現出了極大的敬業精神和學問深度。書成之後,他被提升為太常寺少卿,這標誌着他的官職得到了恢復。
之後,孫士毅再次被委以重任,先後擔任山東布政使和廣西巡撫。當他遷任廣東巡撫時,面對廣東複雜的治安環境,孫士毅立即向朝廷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強調只有保持個人的廉潔,並嚴格管理下屬,才能有效地治理地方。乾隆帝對此表示讚賞,並鼓勵他學習前任廣東巡撫李湖那種雷厲風行的作風。
二、總督兩廣
不久之後,孫士毅被任命為代理兩廣總督。在這個職位上,他面臨着一系列挑戰,包括如何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和改善地方治理。陝甘總督福康安提出加強軍隊訓練的建議後,乾隆帝命令包括雲南、貴州、四川、兩廣、福建在內的多個省份參照執行。孫士毅積極響應這一號召,向朝廷提議在廣東訓練水陸士兵共計28,532人,在廣西訓練士兵11,296人。他主張選拔身體健壯、技藝熟練的人進行訓練,並要求各地的督撫提鎮切實履行訓練職責,同時制定了嚴格的規章制度來改變長期存在的不良習慣。乾隆帝對於孫士毅的提議表示贊同,認為這些措施可以逐步實施,但必須確保效果。
在擔任兩廣總督期間,孫士毅面對的另一個重大問題是廣東地區的民風彪悍和大量未繳納的賦稅。一些地方官員要麼向上級報告,要麼用自己的私財來填補缺口,但這些方法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孫士毅深入調查後,派遣精明能幹的官員前往欠稅最嚴重的地區,依據當地的賬目進行核查,並將核查到的款項用來償還那些自掏腰包的官員。這種做法既解決了欠稅問題,又保護了基層官員的利益,贏得了乾隆帝的高度評價。
在處理地方治安方面,孫士毅同樣表現出色。茭塘地區聚集了許多盜賊,他們不僅反抗官軍,還傷害官員。孫士毅果斷採取行動,捕獲了叛亂頭目,並公開處決,以此震懾犯罪分子。乾隆帝對此十分滿意,獎勵了孫士毅頂戴花翎的榮譽。
此外,孫士毅還處理了前任兩廣總督富勒渾的僕人貪污事件。他按照法律程序處理了這些違法行為,並促使富勒渾因此被罷官。乾隆帝鑑於孫士毅公正無私的態度,正式任命他為兩廣總督。面對前任提出的關於廣東鹽務改革的問題,孫士毅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包括調整運船數量、恢復原有的稅收制度以及逐步恢復部分商埠。這些措施得到了朝廷的認可並得以實施。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台灣發生了林爽文領導的起義,孫士毅親自前往潮州指揮防務。在支援平叛的過程中,他不僅派遣部隊協助剿滅叛軍,還迅速安排了牲畜飼料和武器裝備。清廷對孫士毅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認可,授予他太子太保的頭銜,並賜予他雙眼花翎和一等輕車都尉的世襲職位。
三、用兵安南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孫士毅因平定台灣林爽文起義的功績,其畫像被懸掛於紫光閣,以表彰他的貢獻。同年,安南(今越南北部)發生內亂,國王黎維祁被權臣阮惠驅逐,黎維祁的妻子、母親及家族成員共二百餘人,在幾位忠臣的護衛下,逃往廣西太平府龍州斗奧隘對岸,尋求援助。孫士毅得知消息後,立即派兵前往龍州,加強對鎮南關的防禦,並做好隨時支援的準備。乾隆帝對此表示讚賞,並命令孫士毅率軍自廣西進入安南,同時派遣雲南提督烏大經從蒙自方向進軍支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阮惠得知清軍即將進入的消息後,立刻派遣軍隊在壽昌江一帶阻擊清軍。孫士毅率領的大軍抵達後,迅速擊敗了阮惠的抵抗力量,並順利渡過壽昌江,繼續推進至市球江。在此過程中,孫士毅巧妙地運用戰術,表面上在市球江下游架設浮橋,製造出要從此處渡江的假象,實際上卻秘密派遣總兵張朝龍從上游過江,攻擊敵軍後方。這一計策使得安南軍隊陷入混亂,孫士毅隨即率軍乘筏渡過大江,迫使安南軍隊倉皇潰退。
隨後,孫士毅繼續帶領清軍前進至富良江。這裏南岸即是黎城,阮惠集結了所有戰艦在南岸防禦。孫士毅命令士兵使用木筏渡江,並派遣提督許世亨率二百人於夜間渡江,奪取阮惠的船隻。次日清晨,已有兩千多清軍成功渡江。阮惠的軍隊慌忙棄船逃跑,張純率軍追擊,焚燒敵船,清軍順勢攻入黎城,阮惠敗走富春。孫士毅迎接黎維祁返回軍中,並按照乾隆帝的旨意,正式冊封黎維祁為安南國王。孫士毅因此功績被封為一等謀勇公,並獲賜紅寶石頂。但他本人謙遜,請求辭去這些榮譽,但未獲批准。
然而,好景不長。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阮惠重新集結力量,再度攻打黎城,迫使黎維祁再次逃亡。此時,孫士毅已率軍北上,渡過市球江,在江北駐紮。阮惠的軍隊緊隨其後,清軍總兵李化龍在斷後過程中不幸落水身亡,而浮橋被破壞,導致提督許世亨等人戰死。孫士毅被迫退回鎮南關,並將黎維祁及其家人安置在南寧。乾隆帝認為孫士毅未能遵循詔令及時撤軍,導致了此次失利,遂罷免了他的爵位,並收回了之前授予的紅寶石頂和雙眼花翎,解除其總督職務,改由福康安接替。
在這之後,阮惠追擊清軍至富良江附近。孫士毅意圖再次渡江與阮惠決戰,但遭到許世亨的勸阻,認為此舉有損大清國威。孫士毅最終選擇撤軍,並上書自我檢討。清廷令他繼續駐紮鎮南關處理事務。不久,阮惠派遣使者請求歸附大清,福康安到達後,與孫士毅一同嚴厲斥責阮惠的使臣。孫士毅認為黎維祁無力維持統治,建議冊封阮惠為安南國王,乾隆帝接受了這一建議。
不久後,孫士毅被召回京師,被任命為兵部尚書,並充任軍機大臣,入值南書房。同年冬天,他又被派往四川代行總督職務。然而,一年後,他被免去了總督之職。不久,因兩江總督書麟因高郵書吏偽造印章非法收稅而被治罪,清廷任命孫士毅接替他,並指示他嚴肅處理此事。孫士毅在江南地區認真履職,繼續為朝廷服務。
四、遠征後藏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孫士毅因在平定台灣林爽文起義和處理安南事務中的傑出表現,被清廷授予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的高位。這一年,廓爾喀(今尼泊爾)入侵西藏,威脅到了清廷在西南邊疆的穩定。面對這一緊急情況,清廷迅速作出了反應,任命孫士毅暫時代理四川總督一職,負責監督大軍的軍餉供給。
孫士毅深知此次任務的重要性,他從打箭爐出發,一路向西,駐紮在察木多。在那裏,他不僅需要確保軍需物資的供應,還要密切關注前方戰局的變化。隨着清軍進入後藏地區,孫士毅親自前往前藏,親自監督軍餉的運輸情況,確保前線將士能夠得到充足的後勤支持。由於他在這一過程中表現出色,清廷再次對他進行了表彰,賞賜雙眼花翎,以示嘉獎。
次年,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在孫士毅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廓爾喀的入侵被成功平定。為了表彰孫士毅在此戰役中的貢獻,清廷將他的畫像再次懸掛於紫光閣,作為對他的榮譽象徵。此外,他還被任命為文淵閣大學士,併兼任禮部尚書。與此同時,孫士毅與福康安、和琳共同駐紮在前藏地區,商討戰後的各項善後事宜,以確保西藏地區的長期穩定。
在此期間,福康安率領金川土司覲見乾隆帝,孫士毅被再次任命為四川總督,繼續負責相關事務。不久之後,福康安調任雲貴總督,由和琳接替其職務。乾隆帝命令孫士毅留在四川,處理與廓爾喀戰役相關的軍需奏銷事宜。孫士毅意識到福康安和和琳在前線的重要性,上奏請求允許二人繼續留任,但乾隆帝並未批准此請求。
五、剿亂病死
乾隆六十年(1795年),湖南地區爆發了苗族起義,叛亂勢力甚至滲透到了四川秀山境內。面對這一緊急情況,孫士毅被委以重任,率軍前往當地平叛。他迅速組織兵力,駐守關鍵地點,有效地遏制了叛軍的進一步擴散。孫士毅不僅親自指揮作戰,還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了地方的治安管控,穩固了局勢。
嘉慶元年(1796年),湖北的白蓮教起義愈演愈烈,並蔓延至四川的酉陽地區。孫士毅再次臨危受命,迅速調整戰略部署,將部隊轉移至來鳳地區,積極展開對白蓮教叛軍的清剿行動。在他的指揮下,清軍取得了多次勝利,孫士毅也因此功勳被封為三等男。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在一次戰鬥中,白蓮教叛軍退守至茶園溪,連續的暴雨使得叛軍放鬆了警惕。孫士毅敏銳地察覺到這一時機,決定發起夜襲。他精心策劃,挑選精銳部隊,在深夜時分對叛軍營地發起了突襲。清軍手持短兵器,勇敢地與叛軍展開近身搏鬥。千總張超更是身先士卒,手持長矛衝鋒在前,一舉突破了叛軍的防線,斬殺了叛軍首領,並追擊四十餘里,徹底擊潰了叛軍主力。
儘管取得了這場戰鬥的勝利,但孫士毅並未放鬆警惕。他深知叛軍可能會再次集結力量,便率軍繼續追擊,直至叛軍退至旗鼓寨。孫士毅指揮部隊緊隨其後,對叛軍殘部進行圍剿。在這一系列戰鬥中,孫士毅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堅定的決心。
然而,長期的征戰與勞累對孫士毅的身體造成了巨大的負擔。在嘉慶元年(1796年)六月,孫士毅因病逝世於軍中,享年七十七歲。他的去世對清廷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孫士毅一生致力於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安定,尤其是在平叛過程中所展現出的英勇與智慧,贏得了朝廷和百姓的高度讚揚。
清廷為了表彰孫士毅的功績,追贈他為公爵,並賜予他「文靖」的諡號,以紀念他為國家所做的貢獻。
結語
孫士毅不僅在政壇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文學領域也有着不小的成就。他一生着有《百一山房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詩歌和賦作,這些作品往往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狀以及普通百姓的生活狀況。
喜歡古代歷史着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