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筆閣 www.pinbige.com,最快更新帝國風雲最新章節!
如果羅斯福就這麼上當受騙,他就不是羅斯福,也不可能在一九四一年的大選中第三次當選美國總統。要知道,在羅斯福之前,還沒有任何一個人三次當選總統,更別說是連續三次了。
根據尼米茲回憶,在丘吉爾提出建議的時候,羅斯福就有所擔憂。
問題是,羅斯福不可能戳穿丘吉爾的謊言,因為這關係到美英關係,而這又是對美國最為重要的同盟關係。如果美英關係出現裂痕,不但英國的利益會受到嚴重損害,美國也別想得到半點好處。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英國,美國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憑一己之力打贏這場戰爭,頂多爭取到停戰的結果。
因為不能戳穿丘吉爾的謊言,所以羅斯福也就不能拒絕丘吉爾的提議。
只是,羅斯福也留了一手。
在與丘吉爾商量的時候,羅斯福明確提出,美軍堅守澳大利亞有一個前提條件,即丘吉爾必須在兩個月之內兌現承諾,關鍵就是向西南太平洋派遣遠征艦隊,不然美軍將從一九四三年一月初開始撤軍。
羅斯福這麼做,等於把難題交給了丘吉爾。
十一月二十二日,尼米茲回到珍珠港。
按照羅斯福的安排,在年底之前,美軍不得從澳大利亞撤退,如果丘吉爾兌現了承諾就得堅守澳大利亞。如此一來,美國海軍也就有了新的使命,即在年底之前,阻止中**隊進攻澳大利亞。而且到一九四三年初,必須得保證通往澳大利亞的航線不被切斷,以便在必要的時候從澳大利亞撤軍。
這看私簡單的任務,卻難住了尼米茲。
顯然,向西南太平洋派遣艦隊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尼米茲手裏也沒有可以用來奪回制海權的艦隊。即便把八艘小型航母都派過去,也不可能抗衡中國海軍的第五艦隊。甚至不夠中國艦隊打。
這樣一來,就只能設法在其他戰場上牽制住中國海軍了。
說白了,在攻佔了新喀里多尼亞之後,中**隊在什麼時候登陸澳洲,不是由陸軍與陸戰隊決定的,而是由海軍決定的。主要就是,在登陸澳洲的戰鬥中。海軍艦隊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別忘了,新喀里多尼亞距離澳洲大陸也有一千多公里呢。
雖然對重型與中型轟炸機來說,這個距離不算遠。部署在新喀里多尼亞的重型轟炸機可以轟炸澳大利亞東部地區的所有重要城鎮,中型轟炸機則能轟炸沿海地區的大城市。但是對戰術飛機來說,這個距離依然太遠了。問題是,在戰場上,重型與中型轟炸機不可能完全取代戰術飛機。別的不說,轟炸機就需要戰鬥機護航,而在中**隊中,只有雙發重型戰鬥機有這麼遠的作戰半徑。而重型戰鬥機並不適合在白天作戰,其主要活動時間在夜晚,適合在白天活動的戰術戰鬥機的作戰半徑都不到一千公里,也就無法為轟炸機提供全程掩護,使得轟炸機在白天的作戰效率不會高到哪裏去。
如此一來,艦載航空兵就不可否缺了。
可見。只有在中國海軍艦隊做好了準備的情況下。中**隊才會發起攻打澳洲的登陸作戰行動。
按照尼米茲的判斷,中國海軍肯定會把五艘艦隊航母留在西南太平洋戰場上。如果有必要,甚至會從第二艦隊抽調一艘艦隊航母,讓六艘艦隊航母組成兩支航母戰鬥群。輪番執行作戰任務。
事實上,這也是中國海軍能夠投入西南太平洋戰場的極限了。
要知道。不管怎麼樣,只要斯科特的第二印度洋艦隊還在孟買港里,哪怕是所有官兵都在岸上曬太陽,中國海軍就得在印度洋上保留一支以艦隊航母為核心的艦隊,而且至少需要一艘艦隊航母。
如果能夠迫使中國海軍向其他戰場上派遣艦隊航母,也就有望破壞中**隊攻打澳洲本土的作戰行動,至少能夠使中**隊推遲登陸作戰行動,而尼米茲需要的也就是這一點點時間。
在尼米茲做出決定之後,戰術上的麻煩就落到了斯普魯恩斯的肩膀上。
回到珍珠港之後,尼米茲就找到斯普魯恩斯,非常直接的問了一個問題,即依靠現有的幾艘小型航母,有沒有把握在一場戰術反擊中擊敗中國海軍,至少給予中國艦隊重創,讓中國海軍從西南太平洋上抽調兵力。
顯然,斯普魯恩斯非常驚訝。
要知道,當時可供他指揮的只有四艘小型航母,而中國海軍的第五艦隊裏也有四艘小型航母。
也就是說,雙方艦隊的規模相差不大。
在這種情況下,斯普魯恩斯只能保證把中國艦隊擋在夏威夷群島的大門之外。至於主動挑戰中國艦隊,在他看來完全是發瘋的舉動。
問題是,斯普魯恩斯也非常清楚,尼米茲絕對不是心血來潮才提出這個要求的。
在與尼米茲談過之後,斯普魯恩斯也知道,如果他不採取行動,尼米茲將別無選擇,只能任命一名新的艦隊司令官,因為這不是尼米茲部署的作戰任務,而是羅斯福總統直接下達的命令。
問題是,在美國海軍中,有誰能夠頂替斯普魯恩斯?
哈爾西還在第三艦隊,而且替斯普魯恩斯背下了新喀里多尼亞海戰戰敗的黑鍋,聲譽與地位都大不如前。弗萊徹早已離開艦隊,而且才能平庸,根本不適合在這個時候擔任艦隊指揮官。米切爾已經陣亡,而且就算沒死,他也不適合指揮航母戰鬥群。克拉克雖然有不錯的才能,但是從來沒有擔任過指揮官的職務,一直是艦隊的航空作戰參謀,且資歷等都沒有達到擔任指揮官所需的最低標準。
還有人選嗎?
沒有了,根本沒有人可以頂替斯普魯恩斯。
為了說服斯普魯恩斯,尼米茲甚至半開玩笑的提到,如果斯普魯恩斯不肯受命,他就得親自率領艦隊出征。
問題是,尼米茲也取代不了斯普魯恩斯。
要知道,尼米茲最初在潛艇部隊服役,然後在海軍部供職,到成為太平洋艦隊司令的時候都沒有擔任過艦隊指揮官。更重要的是,尼米茲的才能在戰略層面上,在戰術上,他根本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才幹。
事實上,也正是斯普魯恩斯擁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所以哈爾西才會心甘情願的替他背下黑鍋。
問題是,這並不表示斯普魯恩斯會迎難而上,或者說是會自尋死路。
戰後,斯普魯恩斯就在回憶錄中提到,尼米茲安排的任務,與讓他率領艦隊主動去送死沒有半點區別。
結果就是,斯普魯恩斯沒有立即答應下來。
當然,尼米茲也沒有強迫他立即做出決定。
不管怎麼說,就算斯普魯恩斯接受了這個任務,也無法立即率領艦隊出征,因此他有幾天的考慮時間。
也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戲劇性的事情。
這就是,哈爾西在十一月二十五日,正式向尼米茲提交了辭呈,要求辭去第三艦隊司令官的職務。
當然,哈爾西的辭職,與斯普魯恩斯遇到的難題沒有直接關係。
導致哈爾西辭職的直接原因是麥克阿瑟干預艦隊作戰,命令他派遣第三艦隊的所有戰艦掩護一支船隊前往新喀里多尼亞。更要命的是,這支船隊不是去把困在島上的美軍接回到澳大利亞,而是為島上的美軍送去作戰物資,即讓那些快要絕望的美軍官兵繼續在新喀里多尼亞抵抗中**隊。
如果是去把島上的美軍撤回來,哈爾西不會猶豫。
做為軍人,哈爾西有足夠強的責任感,為了拯救友軍,付出再大的代價也沒什麼,而且這對提升士氣有很大幫助。
問題是,麥克阿瑟根本就不想把島上的美軍撤回來。
其實,這也與羅斯福的決定有關,即為了阻止中**隊攻打澳洲大陸,得儘可能的在新喀里多尼亞給中**隊製造麻煩。如此一來,不但不能把島上的美軍撤出來,還得設法為其提供增援。
只是,哈爾西並不明白這個道理。
結果就是,哈爾西拒絕執行麥克阿瑟下達的命令,而且明確提出,他的直接上級是太平洋艦隊司令。
當然,哈爾西也沒有做錯,羅斯福早就明確了指揮關係。
可是,麥克阿瑟也不是省油的燈。
在哈爾西決絕執行他下達的命令之後,麥克阿瑟立即以戰區司令官的身份,強行命令布里斯班與悉尼的美軍戰艦出港,並且安排墨爾本的船隊前往塔斯曼海與艦隊會合。大概是擔心艦長不肯聽從他的命令,麥克阿瑟還安排戰區司令部的參謀前往各艘戰艦,直接向艦長下達命令。
要命的是,羅斯福這次沒有支持海軍,而是支持了麥克阿瑟。
對哈爾西來說,這顯然是莫大的恥辱。要知道,羅斯福之前已經明確了指揮關係,現在卻親自破壞了基本原則。在哈爾西看來,不但麥克阿瑟侮辱了他,總統也愚弄了他,根本沒有把他這個戰區艦隊司令放在眼裏。
結果就是,哈爾西直接交上了辭呈。
不管尼米茲怎麼想,哈爾西顯然不可能繼續留在西南太平洋戰場上了,因為這次哈爾西得罪的不僅僅是麥克阿瑟,還與總統對着幹。如果尼米茲不批准哈爾西遞交的辭呈,後果將更加嚴重。
哈爾西的回歸,給了尼米茲一個新的選擇。(未完待續……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