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為你提供的《》小說(作者:七七家d貓貓)正文,敬請欣賞!
今天第四更,求推薦,求訂閱!
沒有人預料到「一天」會是這樣一個結束,就如同沒有人預料到「一天」會有之前那樣一個開頭一般。與原著小說相比,「一天」的結尾顯然更加意味深長。準確來說,也許在電影的開始,那一片幽藍色光芒之中安妮-海瑟薇眉宇之間的沉重就讓觀眾有一種不好的預感,故事的最後也的確是以悲劇收場,但卻沒有觀眾想到,「一天」的最後卻是回到了艾瑪和德克斯特相見的第一天,兩個人熱情的擁吻,艾瑪邁着輕快的步伐轉身離開,德克斯特看着手裏的電話號碼意味深長。
1988年的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是開始,也是結束。
這種帶着強烈命運暗示的環形格局,為「一天」畫上了一個句點,同時也將整部電影那種震撼心靈的感動推向了巔峰。
看着那平緩到安靜的畫面在眼前緩緩落幕,那種窒息的感覺剎那間席捲而來,在自己能夠做出反應之前,淚水就突破了所有的防線,徹底決堤。即使有的觀眾在看到艾瑪意外去世時,還嘲諷着「又一次矯情的煽情戲碼」,認為這是埃文-貝爾導演生涯最大的一次敗筆,可是在此時卻無法再繼續淡定下去,他們只能看着沿路的街燈在艾瑪歡快的腳步中一盞一盞亮起,愛丁堡繚繞的迷霧模糊了視線,洶湧的情緒沒有給人們任何遲疑的空隙,就在大腦里掀起了一場情感風暴。
有沒有這樣一個人,你為其拒絕了自己、拒絕了世界,卻依舊傻傻地等候,即使你知道不管等多久他也依舊不會回頭;即使在想念他的每一分每一秒里都痛不欲生,可是你依舊學不會放手。你說,「我認了,從喜歡上他的那一刻我就認輸了。」深愛註定無法擁有時,包括你自己在內的許多人都說:放棄吧。真的不值得。但是只有自己內心明白,是真的放不下。如果能夠放下,早就已經放下了,誰還會畫地為牢困死自己。
這樣的人傻嗎?傻,愚蠢至極。他不知道自己傻嗎?不,他知道,而且比任何人還要清楚明白,只是依舊。依舊義無反顧依舊奮不顧身依舊飛蛾撲火。也許,這就是愛情。
艾瑪等待了自己深愛着的德克斯特,這讓「一天」充滿了童話般的色彩;但是一場車禍讓她沒有能夠和他走到生命的盡頭,這讓「一天」充滿了俗套的藝術色彩;可是,這一次等待的人換成了德克斯特,這是一場沒有盡頭的等待。卻成為了德克斯特繼續生活下去的唯一勇氣,這讓「一天」升華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最後,德克斯特回想到了自己和艾瑪認識的那一天,一切都那一天開始,其實也早就在那一天結束了,這讓「一天」的痛苦剎那之間席捲而來,如此童話如此現實如此藝術,如此矯情如此俗套如此低劣,卻如此美好。
她等待了他十七年。擁有了三年的幸福;他享受了二十年的美好,卻用自己的餘生繼續等待下去。
就是這樣一個最簡單最童話卻又最現實最殘酷的故事,如同閃電般狠狠地集中了觀眾,那種洶湧的悲傷和遺憾將所有空氣都抽光,窒息的感覺輕而易舉地就讓淚水和鼻涕狼狽地在臉上肆意橫流。
埃文-貝爾從來都不是煽情的,即使在「戀戀筆記本」那部賺了無數熱淚的電影之中,其實埃文-貝爾也是有意在控制電影的煽情指數,不過「戀戀筆記本」作為埃文-貝爾第一次導演的作品,其實還是算比較刻意比較煽情的了。緊隨其後的「神秘肌膚」就逐步將埃文-貝爾的風格建立起來。不刻意煽情不刻意說教不刻意矯情。更多的反思是在許多細節之中悄無聲息地瀰漫開來。
這一次,「一天」的故事本身就帶着一種矯情的文藝味道。使得電影整體風格略顯煽情,特別是在艾瑪遭遇車禍去世時,這種文藝的風格到達了巔峰,幾乎所有人都在疑惑着:埃文-貝爾這是怎麼了?這可不是埃文-貝爾的電影風格,包括「首映」的艾略特-卡特等記者在內則有些幸災樂禍——看來埃文-貝爾導演生涯終於是要出一次紕漏了,雖然說「一天」整體質量依舊不俗,但卻無法與埃文-貝爾之前那些優秀的作品相提並論。可是埃文-貝爾很快就給出了他的答案。
德克斯特壓抑到痛苦的沉悶,唯一的一次流淚也是悶在了拳頭裏,所有的發泄都被生活的重壓狠狠抑制在了胸膛里,而故事的最後還是回到了1988年的七月十五號,讓故事在開始的地方結束。無限的餘韻在那浪漫的擁抱、美好的親吻、歡快的腳步中悄然滿溢出來。
這讓人不得不流淚,讓人不得不震撼,讓人不得不信服,強大的反思漩渦,蠻橫而不講理地將所有人都拖入了自己的回憶之中。這個故事,絕對不僅僅只是那麼簡單的一個愛情故事而已,餘韻裊裊的反思在腦海里不斷迴蕩。
而對於進入首映式的媒體記者來說,他們卻是完完全全興奮了起來,哪怕此時淚流滿面的狼狽也沒有阻止他們嘴角微微上揚的笑容。當電影院燈光緩緩亮起來時,被電影結尾的餘韻震撼到無法思考的記者們卻忽然意識到:當看完電影,埃文-貝爾和安妮-海瑟薇再否認他們之間的火花,有人相信才怪!
這就好像當初「戀戀筆記本」一樣,瑞恩-高斯林和瑞秋-麥克亞當斯兩個人熱情似火的戀情,從大屏幕一直蔓延到了現實生活中,兩個人轟轟烈烈的熱戀了一場。這一次也是如此。
在「一天」的故事裏,艾瑪和德克斯特的眼神交流、笑容交換、觥籌交錯,折射在安妮-海瑟薇和埃文-貝爾身上,是如此的真實可信。艾瑪和德克斯特之間的故事,記者們更願意相信,這其實就是安妮-海瑟薇和埃文-貝爾之間的故事。
將近二十年的時間裏,兩個人內心深處都始終懷揣着對彼此的愛,而堅守着愛情的底線,但是雙方卻堅持「我不能以我尚未成熟的心去試探着和你在一起,因為你就是我生命里的獨一無二」,所以始終沒有能夠打破那一層窗戶紙。
在電影之中,德克斯特在游泳池裏半開玩笑地跟艾瑪表白的那部分,絕對是埃文-貝爾和安妮-海瑟薇最真實的寫照,他們彼此都互相有感覺,但是埃文-貝爾卻知道,如果他打破了青梅竹馬的友誼界限,那麼就沒有辦法收回來了,這段珍貴的感情恐怕也就告一段落了,在未來的幾次性.生活之後,兩個人就徹底告別。但是電影裏,德克斯特殘存的理智讓他堅持了下來。當他們經歷過人生最懵懂、最不成熟、最糟糕的那些歲月,回過頭來,發現還好身邊還有這樣一個人,不求回報的陪伴在自己身邊,無論輝煌與落魄,那將是怎樣的彌足珍貴。
埃文-貝爾和安妮-海瑟薇之間的眼波流轉是如此擁有說服力,讓人們甚至分不清楚大屏幕上上演的到底是虛構小說還是真實故事,他們之間的化學反應擁有一種讓人心醉的能量。不僅是記者們,就連觀眾們都更加願意相信,德克斯特和艾瑪的過去,就是埃文-貝爾和安妮-海瑟薇的過去,而現實生活里捅破彼此之間這一層窗戶紙的契機,正是「一天」這部電影,這也使得埃文-貝爾終於和安妮-海瑟薇走到了一起,兩個人的眼神、擁抱、親吻、微笑、問候、告別,都是如此的動人,美好得根本不像是現實。
「紐約客」針對「一天」的一篇評論就可以看出,現在關於埃文-貝爾和安妮-海瑟薇的緋聞已經不僅僅是記者們的胡思亂想了,更成為了所有觀眾們樂見其成的一個結果,不僅是八卦報刊雜誌,就連專業電影雜誌都開始針對這一段火花四射的屏幕戀情送上了屬於自己的祝福。
「當你喜歡我的時候,我不喜歡你;當你愛上我的時候,我喜歡上你;當你離開我的時候,我卻愛上你。是你走得太快,還是我跟不上你的腳步,我們錯過了諾亞方舟,錯過了泰坦尼克號,錯過了一切的驚險與不驚險,我們還要繼續錯過……但是請允許我說這樣自私的話,『多年後,我若未娶,你還未嫁,那,我們能不能在一起?」
「紐約客」無疑喊出了所有觀眾的心聲,在看過「一天」這部電影之後,呼籲埃文-貝爾和安妮-海瑟薇真正交往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顯然現在已經和緋聞無關,現在這已經成為2009年秋天最動人的屏幕愛情,讓觀眾無法自拔。
其實從這個角度來說,完全可以說「一天」是成功的,因為讓觀眾們無法分清電影和現實的界限,徹徹底底被電影所感動了,埃文-貝爾和安妮-海瑟薇之間的火花也是真實可信的。
看看「一天」首映式結束之後,燈光緩緩亮起時的場景就可見一斑了:全場觀眾集體起立,為劇組送上了最熱烈的掌聲!而經久不息的掌聲,在看到埃文-貝爾和安妮-海瑟薇一起出列表示感謝時,達到了一個全新的巔峰,現場那震耳欲聾的歡呼聲此起彼伏,「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今天加更哦,稍後還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