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神閣 www.bishen8.cc,最快更新火熱的年代最新章節!
吳川對於日本的反通牒,讓日本政府極為憤怒,但此時的英國政府卻有些退縮了。此前因為歐洲大戰眼看開戰在即,時任英國海軍大臣的丘吉爾於是在1914年7月28日下令扣押奧斯曼海軍委託英國建造的兩艘戰艦,以補充皇家海軍的力量。
但是這兩艘戰艦的款項都是以奧斯曼帝國向國人發行的公債付清的,已經是屬於奧斯曼帝國的財產,英國的舉動頓時激起了奧斯曼帝國舉國的憤慨。奧斯曼帝國於是宣佈禁止協約國的軍艦通過海峽,並在8月10日收容了兩艘德國戰艦戈本號和布勒斯勞號進入達達尼爾海峽。
雖然英國對待奧斯曼帝國的態度依舊傲慢無比,奧斯曼帝國也沒有宣佈參戰,但是英國內部已經在討論為了兩艘戰艦將控制着海峽的奧斯曼帝國推向德國人,到底值不值得的問題了。
如果現在再因為山東問題,再把中國也推向德國的一邊,英國政府覺得自己好像已經抽不出更多的力量再去圍堵中國了。更何況,俄國的反應過於激烈了,在沒有得到俄國盟友的諒解之前,英國自然不會去支持日本發起這樣一場戰爭,對於現在的英國來說,俄國可比日本重要的多。
因此英國的外交大臣格雷向日本政府要求,暫時推後登陸山東的計劃,再次和北京政府進行協調。加藤高明外相主導的外務省雖然主張對華強硬,但還是立足於日英協調的外交基礎上的,在英國政府表現出強硬反對態度之後,加藤的態度就有所軟化了。
但是以參謀次長田中義一為首的陸軍強硬派卻不肯放過這個天賜的良機,在陸軍的策劃下派往朝鮮作戰的師團已經達到了4個,動員起來的人力超過了14萬人,這樣龐大的兵力自然不是為了僅僅對付北朝鮮的亂民。
革命委員會的表態在田中義一看來,正是陸軍跨過中朝邊界進入滿洲最好的藉口。因此陸軍以發佈作戰的詔命離開東京後就不應當停止,以防止打擊將士們的士氣為藉口,依舊決定按照計劃於9月2日在龍口登陸,正式實施山東作戰。當然,陸軍這麼做也是有先例的,西鄉從道入侵台灣時就是這麼拒絕東京令其停下出征的命令的。
而且,實施山東作戰的主力,正是亟欲洗刷滿洲戰敗恥辱的第五師團。經過了一年多時間的休養,這支部隊已經差不多恢復了元氣,陸軍希望第五師團能夠趁着這次機會挽回自己的名譽,才迫不及待的把它推了出來。
雖說陸軍正式登陸龍口的日子是9月2日,但實際上在8月28日日軍就有小股部隊試圖登陸龍口,預備先搶佔碼頭將之擴建成適合大部隊登陸的港口了。這一行動自然遭到了駐守龍口港的革命軍的攻擊,日軍雖然被擊退,但是鑑於當時日軍的登陸並沒有得到中國政府的同意,也沒有通知英國盟友,因此日軍壓下了這一事件。
不過隨着29日的空戰事件和30日同革命委員會的交涉失敗,陸軍決定不再有所顧忌,於是在30日晚強行佔據了長山島作為大軍的後勤基地。長山島被占的消息被刊登於報紙之後,國人對於日本的蠻橫舉止更為不滿,原先對於北京政府的批評,開始轉向對於日英聯軍,這倒是讓焦頭爛額的北京政府鬆了一口氣。
而這幾天裏,從彼得堡傳來的消息越發不妙了,第二集團軍幾乎肯定是完蛋了,司令官薩姆索諾夫已經自殺。現在彼得堡只能希望第二集團軍能夠多逃一些人回來,然後就是保住第二集團軍北面的第一集團軍,防止整個西北戰線完全崩潰。
俄國駐日大使和日本政府緊急磋商的結果,就是從日本這邊獲得了一批軍火,雖然日本人為自己更換下來的有阪三十年式步槍開出了45日元每支的天價,但俄國人不僅一口答應了下來,還表示數量有多少就要多少。
俄國人的舉動倒是把日本人給嚇到了,因為南滿戰爭的緣故,日本的庫存步槍已經從100萬支下降到了90萬支,其中還有近半是更為古老的村田式步槍。歐戰開啟之後,英國和俄國在大舉動員的同時,立刻就發現了槍械不足的問題,英國從24萬要擴充到100萬以上,俄國則是從134萬擴充到500萬,這對於兩國的庫存來說,都是個噩夢。
比如俄國在戰前擁有429萬餘只步槍,這已經超過了俄國自己的計劃數目,但是當真正動員起來之後,俄國陸軍部立刻就發覺自己制定的計劃出現了問題。因為俄國只計算了本國的需求,沒有把巴爾幹的盟國軍隊供應也計算進去,而顯然沒有俄國的武器支持,巴爾幹各盟國是無法組織起一支大軍抵抗奧匈帝國的進攻的。
英國也是同樣,不僅自身的陸軍擴張需要大量的裝備,其在亞、非等地的殖民地武裝也同樣需要大量的武器裝備。這種對於武器的龐大需求,使得像美國、日本這樣能夠自己生產軍事裝備的國家,成為了協約國首要的求助對象。
而對於協約國來說,先把中立國的武器裝備給買光了,也等於是斷絕了同盟國向外求購軍火的渠道。對於美國這樣的工業國來說,對於這樣的軍火訂單自然是多多益善,但是對於日本這樣的半工業國,心裏就有些發虛了。
先不說這場大戰將會擴大到什麼程度各國心裏都沒數,除了美國這樣擁有大規模生產能力,且有着兩洋作為防禦的工業國可以肆無忌憚的向外出售軍火外,其他國家無不在囤積軍火,唯恐戰火會燃燒到自己身上。
比如革命委員會就在歐戰爆發後禁止了武器外售,在日本向德國宣戰之後又宣佈禁止一切和軍需有關的物資向日本出口,包括大豆、油脂、豬鬃、汽油、羊毛、棉花、丙酮等。實際上按照革命委員會的審查方式,等於是向整個協約國禁運了。
雖然革命委員會的禁止令並不能干涉到南方各省,但是隨着山東問題被廣泛的宣傳,南方各省的反日情緒也在不斷的高漲。迫於輿論的壓力,一些商號開始宣佈聯合抵制日貨和響應對日本的軍需物資禁運運動,當然革命委員會花了不少資金購下了大部分的物資,也是促使這些商號響應號召的重要因素。
作為在長江流域深入耕耘了數十年的老牌殖民者,英國人還是有辦法繞過這種民間自發的抵制,比如把出口地改為香港。但是對於才成為列強不久的日本來說,面對這種商業上的抵制,除了一味向北京施壓之外,幾乎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辦法。
但也正因為如此,日本的政治精英們才急於想要幹掉革命委員會,以防止這個充滿了活力和組織性的地方政權成為中國的主心骨。偏居一隅的時候,革命委員會就已經爆發出了這樣驚人的政治控制力,一旦讓這個團體掌握了中國,那麼可想而知日本的在華利益將蕩然無存。
只是,在日本休養生息的這兩年中,革命委員會所爆發出來的建設速度,老實說是真的嚇住了不少日本精英的。青島的變化就暫且不提了,這座被日本人早就惦記上的城市雖然發展的極快,但日本人認為這主要還是德國人的功勞。
不過東三省的建設就無法再讓人迴避革命委員會所作出的傑出貢獻了,這是一個和滿清時代完全不同的政府,甚至於連日本人最自豪的維新之初政府也難以企及,雖然兩者都是在舊政權被推翻之後由革命者或維新志士組建的新政府。
但是在效率上,雙方簡直不可同日而語。明治初年的各維新志士雖然充滿了活力,可大家都不知道該如何去建設一個新的現代日本,因此只能一步步的從頭摸索,中間還是走了不少錯誤的彎路的,只有在日清戰爭之後,日本才算是慢慢摸到了一些如何建立一個工業國家的邊。
而革命委員會這個尚未掌握全國的地方政府,幾乎連戰爭的槍炮聲尚未停歇就開始迫不及待的投入到了建設當中去。一開始日本上層精英都認為,吳川雖然能夠帶領着共和黨建立了東三省的政權,但並不意味着能夠迅速的把東三省的統治帶入正規,辛亥革命之後民國政府和各地方政府的表現,無疑證明了這種這種判斷的正確。
可是東三省這兩年的變化卻粉碎了這個預言,革命委員會為東三省做出的規劃,不僅很好的解決了東三省開發所需的資本問題,還成功的把東三省的民眾組織了起來,並讓他們投入到了建設當中。清末東北一直根絕不掉的土匪和煙館,在革命委員會強大的統治力下,幾乎不到兩年就已經在東三省的核心區消失了,只能在一些邊緣地區存活着。
而佳木斯、哈爾濱、長春、吉林、撫順、營口、大石橋等城市的工業建設,就好像是南方一場雨後冒出的春筍一樣,稍不留神就已經茁壯成長了起來。日本此時看待東三省的心情,大約和德國看待俄國的心情差不多,再不動手估計就要打不動了。
可雖然決定了要趁着歐戰的機會收拾掉革命委員會,但日本也還真不敢說自己可以輕易的拿下革命委員會。因此在看到革命委員會拼命的擴充軍隊,似乎真要和自己來一場持久戰的時候,日本陸軍自然也就反對繼續向英、俄出售軍火了,他們得為戰事發展不利時留一些餘地。
歐洲戰場的不利,加上中日之間因為各自備戰導致的軍火禁售,就更讓彼得堡不樂於看到這場戰爭爆發了。俄國公使開始和法國、美國公使接觸,試圖阻止這場不理智的衝突。
法國政府的態度很是微妙,他既不能放棄俄國這個主要盟友,也不願意得罪英國這個盟友,前者決定着這場戰爭的最終勝負,後者則是當前法國最有力的保護者,因此法國人只能向中國方面施壓,希望中國政府作出讓步,以消彌雙方的戰爭風險。
至於美國公使芮恩施,雖然他從個人意願出發,是希望站在中國一邊遏制日本勢力擴張的,但是威爾遜總統及其顧問豪斯上校卻不願意在這個時候插手遠東的問題。因為現在的歐洲比遠東更為重要,總統並不希望因此激發英美之間的矛盾。
其次就是中國實在是太弱小了,美國如果站在中國的一邊,顯然要付出太多的代價,這有可能削弱美國在大西洋方面的力量,因此為了美國的安全只能暫時放棄對於中國的支持,當然在道義上美國政府還是對中國抱以同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