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孝騫漸漸明白了,老趙家出才子這件事,其實已不是自己的事了。
它關乎整個趙氏皇族的臉面。
所以趙煦和趙顥一搭一唱吹捧,絲毫不覺得臉紅,因為這是家族的需要。
趙孝騫的意見不重要,哪怕他是「趙半闕」本闕,也要配合家族的宣傳。
主要是趙孝騫昨夜吟誦的那幾首半闕詞,含金量實在太高了。
能被前世的趙孝騫記住的詞句,必然是經過無數前人的品鑑,一致認同都是千古佳作,必須閱讀且背誦全文的,肯定是經典中的經典。
放在這個時代,一旦面世便驚艷天下。
才子之名,不認也得認。
而趙顥之所以屁顛顛配合趙煦吹捧,則是因為「宗親才子」這個名頭,是兒子未來的一道護身符。
以後趙孝騫不管犯了天大的錯,有了這個名頭,趙煦至少是不會殺他的,充其量跟蘇軾一樣貶謫千里,說不定什麼時候一句「才華難得」,便解套了。
於是,趙孝騫的眼神不再清澈了。
「沒錯,我真的很有才!」趙孝騫認真地夸自己,表情很誠懇,語氣很堅定。
趙煦和趙顥滿意地笑了。
在他們看來,這句真的是大實話,家族宣傳是其次,主要是他們確實相信趙孝騫的才華。
沒才華的人能寫出「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如此打動人心的句子?
皇帝登門,招待規格必須最高。
趙煦很隨和,順勢便留在王府用膳。
經過趙孝騫的調教後,王府的廚子已改頭換面,一道道聞所未聞的美食佳肴端上來,趙煦嘗過後又驚又喜,誇讚不已。
一頓飯吃完,趙煦的表情仍然不可思議,然後開始反省,自己這些年在宮裏吃的都是些啥!
宮裏的御廚大抵是用不得了,作為官家,吃得總不能比臣子還差吧?
於是趙煦理所當然地開口了,王府的廚子給朕勻兩個,朕帶回宮裏。
趙顥二話不說答應了,他喜歡趙煦這種理所當然的語氣,這代表他不再把楚王一脈當外人,想要什麼就自己張嘴要。
因為大家是親人。
招待之後,趙煦心滿意足,心情非常愉悅,順便在王府下了一道旨。
擢趙孝騫為朝奉郎。
趙孝騫滿頭霧水,還在琢磨這是個啥官兒,趙顥卻已拉着他跪拜謝恩了。
朝奉郎,正六品文散官。
官兒不大,也沒什麼實權,象徵意義比較大。
然而,趙煦這道封官旨意並沒有那麼單純。
朝奉郎屬於文官,而且可以參政。以後趙孝騫想議論國事,可以理直氣壯地上奏疏,沒人再敢參劾宗親妄議國政了。
這大約也跟昨夜的那幾首詞有關。
趙煦有了底氣,不怕朝臣們問訐,更重要的是,既然早已打破了祖宗成法,任用了宗親,那麼再往前試探一下朝臣的態度。
反正他已決定重用趙孝騫了,不可能一直讓他當皇城司的勾當公事。
將來趙孝騫可是要走進朝堂的,那麼,「朝奉郎」這個文散官職,便可看看朝臣們是何反應。
「子安,朕難得出宮一回,稍停你帶朕在汴京城裏四處走走,朕也看看治下江山是何風景。」趙煦含笑道。
「臣遵旨。」
汴京城的風景不好說,反正給趙孝騫的印象就是擁擠。
因為商業太過繁華,於是顯得城中道路人山人海,處處擁堵。
趙孝騫帶着趙煦出門,二人皆是尋常富貴公子打扮。
當然,不可能只有他們二人,事實上二人四周佈滿了禁軍和暗衛,二人在大街上走得愜意,是因為禁軍默默地負重前行。
他們把周圍的行人連打帶嚇踹跑了,兩位富家公子方圓三丈內被清空,他們才會覺得如此愜意,一點也不擁堵。
趙煦滿臉新奇,像剛進城的土鱉,對什麼都感到好奇。
趙煦十年前登基,朝政一直被太皇太后掌握,從那年起,趙煦基本沒出過宮了,宮外的世界與他暌違了十年,今日出宮可以說是恍如隔世。
剛在王府吃過飯,但趙孝騫還是把他帶到了第一樓。
灌湯包必須嘗一嘗,主要是趙孝騫自己想吃了。
熱氣騰騰的包子咬一口滿嘴流湯,趙煦被燙得吱哇亂叫,但表情驚艷且滿足,顯然宮裏沒有這道美味。
「好吃!吃好!世上怎有如此神奇的美食,」趙煦樂得眉開眼笑:「這家店的廚子勻朕兩個」
話沒說完,趙孝騫及時摁住了他的手。
「趙秀兒,你坐下。」
嘆了口氣,趙孝騫低聲道:「官家,莫禍禍人了,人家是開店求生計的,你把人家的廚子帶走,跟砸了人飯碗有何區別?」
趙煦這才醒過神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朕以後多微服出宮幾次,來關照他的生意便是。」
扭頭四顧,看着街上人來人往,趙煦嘆了口氣,道:「外面比宮裏好玩多了,沒有看不完的奏疏,也沒有朝臣們各種鬥心眼耍嘴皮」
「而朕,每天睜眼醒來第一件事,便是琢磨如何推行新法,如何制衡朝局,如何與朝臣們鬥智鬥勇」
「朕這一輩子,幾乎全要耗在這朝堂上了,此生若不能做出一點功績,一生耗盡,死後或許還會被後人上個惡諡,吃力不討好。」
趙煦黯然嘆息,神情漸漸消沉下來。
趙孝騫明白了,最近一段日子推行新法,排擠舊黨,趙煦其實也面臨着巨大的壓力。
再加上內憂外患,國庫空虛,可以說,偌大的帝國其實已現頹勢,此時稍微一點外力,或是內部爆發一場民變造反,都會令朝廷焦頭爛額。
看着愁容難消的趙煦,趙孝騫突然有點慶幸自己投胎技術高。
若是投了個皇帝胎,說不準現在發愁的就是他了,人生雖然尊貴至極,但毫無質量可言。
與妃子行房大約都懶得自己動,讓妃子騎上來自己動。
朝堂事不想摻和,新法舊法什麼的,趙孝騫更不願多嘴。
「官家有暇,不妨多出宮走走看看,體察一下民情,了解百姓們的疾苦,對官家推行新法未嘗沒有裨益。」趙孝騫建議道。
趙煦點頭:「確實要多走走多看看,很多事情在奏疏里是看不到的,下面的人瞞着,宰相們遮着,奏疏遞到朕面前,朕還以為天下太平,人人安居樂業呢。」
趙孝騫笑了,這位皇帝挺清醒的,史書里的評價也不低,顯然算是一位明君了。
「子安,今日出來還有一事,稍後朕與你去一趟城南龍衛營。」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