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三十年(1904)對東三省百姓而言,是個難得的安平年。執政東北的東北軍,這一年根本沒發動任何軍事行動,似乎真的滿足於目前所佔領的區域。
只是有心觀察的人便知,這一年東北軍在專注於民生發展的同時,同樣沒放鬆對軍隊的擴張。那怕各城防部隊,看上去人數似乎沒什麼變化,正規軍規模卻擴大。
伴隨着劉興華主導的軍政分離正式實施,東北軍下轄三大軍區,軍一級的部隊就多達六個。按目前東北軍,每師一萬人左右的編制,每軍配屬四個師。
這樣算下來,拋開各城的城防軍不算,劉興華手中可動用的正規軍兵力,就超過二十萬。這二十萬精銳之師,很大一部分都經歷了實戰的洗禮。
就在所有人覺得,東北軍下一部有何計劃之時。三十一年春,由劉興華出資修建的長春至朝陽鐵路正式開通,這意味着東三省實行鐵路全覆蓋。
這條全長近六百公里的鐵路,只是劉興華主建鐵路的第一條。還有一條長達一千二百公里的鐵路,由哈城到漠河的鐵路,目前還未能全線修通。
相比漠河那邊的地質條件不太好,施工難度比較大。長春至朝陽這條鐵路,卻顯得相對快了不少。有了這條鐵路,盛京跟吉林百姓聯絡也更為快捷。
跟清廷在東北修建鐵路不一樣,劉興華在修建這條鐵路的時候,沒給洋人出讓一份鐵路股權。就連鐵軌,都全部採用東北鋼鐵廠生產的鐵軌。
真正跟洋人們採購的,則是在鐵路上行駛的火車。這對于洋人們而言,自然也是一個難得的大訂單。而很多人知道,這條鐵路修通,意味着東北軍調兵將更為快捷。
除了這條主鐵路修建完畢,東北三省的公路網,同樣令東北百姓真正感受到交通便利帶來的好處。原本活躍在北山黑水的鬍子們。如今在東北已經看不到多少。
一年多的發展時間,原本人煙稀少的東北,從中原陸續接收超過近百萬的移民。這些百姓的遷移,讓東北的人口也得到快速的增長。
只是若大一個東三省。多出這百萬左右的人口,在劉興華看來也不顯得多。單單晉昌負責的敦化地區,就消化了二三十萬遷居安置的百姓。
遷移來東北的百姓中,還是以山西、陝西跟河南來的百姓居多。隨着這些百姓的遷移,順帶連直隸省的百姓。也有不少遷移至東北定居。
根據遷移百姓的戶籍所在地,劉興華指示移民廳,將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百姓,陸續安置在管控區人煙相對稀少的地區生活。
在安置百姓前,道路房屋這兩項,是必須確保到位才能安置百姓過去。同樣鎮一級的民政機構,也必須提前佈置到位,確保百姓遷移後能確保吃住不成問題。
這樣優厚的移民方針政策,讓在東北行商的晉商們,也將這些消息擴散出去。順帶連安徽、山東也開始出現了百姓遷移東北的熱潮。
看着治下的村莊,很多出現人少田地荒廢的情況,各地的官員自然苦不堪言。可面對這種情況,清廷同樣無能為力。這年頭,樹挪死、人挪活的道理深入人心。
就算有些不舍故土的百姓,在陸續看到前往東北定居的百姓,一年之後回鄉省親時,一改逃荒時的景象,這些百姓都知道,去東北便能活命的道理。
如今鐵路修到了朝陽。甚至在盛京的支線鐵路計劃中,還有一條會直通修建到山海關外。清廷終於感受到了威脅,覺得這個時候,應該跟東北軍好好談談。
歷史上由袁世凱主持訓練的北洋六鎮。因為劉興華的橫空出世,這位依靠北洋新軍,最終在民國展露梟雄本色的袁大頭,如今統領北洋十鎮新軍。
這些新軍,都是袁世凱聘請德意志的軍官,下過苦力操練出來的新式陸軍。在面對京師周邊各省出現的大批移民情況。清廷最終下達了禁遷令。
在下達這個禁遷令的同時,袁世凱訓練的十鎮新軍,其中有六鎮陳兵於跟東北軍接壤的區域。他們的到來,連同前往東北行商的商人都無法進入東北。
看到這種情況,劉興華也知道,清廷看來是打算彰顯一下實力,讓東北軍取消遷移百姓的動作。可這對劉興華而言,正好多了一個搶地盤的藉口。
望着齊聚一團的六位軍長,劉興華跟身邊的副官道:「仁懷,正式發佈通電,警告清廷即刻撤走駐紮東北邊境的北洋新軍,恢復商民進出通道。
如若不然,東北軍三日後正式出兵。另外給北洋大臣袁世凱發電,新軍訓練不易,同室操戈只會讓各國取笑,讓他三思而後行。大戰一起,就別怪我東北下狠手了。」
『是,大帥!』
記錄好劉興華的命令,許仁懷很快就走出了會議室。而這個時候,齊聚一堂的東北軍中將們,卻顯得有些激動的道:「大帥,這次我們乾脆直接打到京師去吧?」
聽着資歷最淺的第六軍軍長馬雙槍,那一臉激動的樣子。劉興華笑罵道:「打下京師容易,只要把你第六軍調出來,配合山娃的獵豹師肯定能行。
那我問你,打下京師之後應該怎麼辦呢?清廷的皇帝,是殺還是不殺呢?要是沒了清廷,東南各省亂了,又應該怎麼辦呢?我們繼續打,直到收復統一嗎?」
面對劉興華的詢問,馬雙槍吭哧半天道:「打下京師,大帥稱帝不就可以嗎?反正沒了清廷,誰還會是我們的對手呢?東南那些清軍,一樣不是我們的對手。」
這是第一次有人,直言讓劉興華稱帝。看着其它幾個軍長,似乎都有所期待的眼神。劉興華終於認真的道:「鳳翔,你們也是這樣認為的嗎?」
對於劉興華的詢問,身為東北軍的參謀長,鳳翔只能道:「全憑大帥做主!」
皇帝夢,對於習慣了跪拜跟皇帝的人而言,無疑是最大的夢想。如果劉興華能夠稱帝,他們這些人都將成為封彊大吏,福蔭子孫的開國功臣啊!
有資格擔任東北軍六個軍軍長的將領,無疑都是劉興華手下嫡系的將領。在這些將領面前,劉興華覺得要好好跟他們談一下,未來國家的執政制度了。
『二葛子,你覺得我怎麼樣?能當皇帝嗎?』
看着劉興華詢問,已經有一個孩子的葛依乎,很直接的道:「當然能,大帥當皇帝,也是眾望所歸。至少在東三省,你當皇帝絕對沒人反對。」
『那我將來的兒子能當皇帝?』
拋出這樣一個假設,眾人都愣了一下。不知道應該怎麼回答!
見眾人愣住了,劉興華才道:「就算我兒子是個好皇帝,那我兒子的兒子呢?他會是個好皇帝嗎?再不濟,我孫子的兒子呢?他會是個好皇帝嗎?」
這有點繞口令的話,將眾人說的都有些懵懂。反倒是第二軍的軍長秦林直接道:「大帥,你的意思是,你不想稱帝嗎?」
『我知道,這段時間軍中跟民間,都有人勸我自封東北王。我能成為王爺的話,你們好歹也能撈個爵位福蔭子孫。可這樣,我們跟清廷又有何區別呢?
雖然我不太喜歡洋人們吹捧的民主制度,但封建制度同樣不適合民心開始思變的華夏。君主專制已經不適合時代的潮流,民主共和才是大趨勢,我們必須適應這個潮流。
只有百姓明白,這國不是一家之國,而是天下人之國,百姓才會真正體會到,翻身做主人的感覺。難道你們還希望將來,動不動給人磕頭下跪嗎?』
這話說出來之後,依興阿卻有些皺眉般道:「大帥,民主共和是不是跟南方的那些革命黨鼓吹的制度一樣啊?在我們國家實施民主共和,合適嗎?」
聽着依興阿的話,劉興華卻笑着道:「看來我們的依興阿,也開始關注政體了。只是有句話,我希望你們記住,這世上從來就沒有絕對的民主。
那怕我們將來,真能統一全國,民主共和這條路,同樣會充滿坎坷。我們很多百姓,還是習慣過有皇帝的日子。突然換個總統,他們或許會不習慣。
但也請你們記住,只有開放民智,我們這個國家跟民族才有希望。也許以我一人之力,沒辦法做到讓百姓接受這種延續千年的國家體制改變。
可我相信,等我們百年之後,我們的子孫後代,會記住我們做出的貢獻。只要百姓慢慢明白,他們同樣是國家主人的時候,我們才不會重蹈歷史的悲劇。
算了!關於這種事情,我突然覺得,我們是不是討論的太遙遠呢?要知道,目前我們只掌控東三省,治理起來尚且覺得棘手。如果是一個國家呢?
所以,此事暫且不議,還是開始商量,如何給清廷一個教訓的同時,好好敲打一下那些北洋新軍。讓他們明白,東北不是他們能來的地方呢?」
適當的提醒了手下這些心腹將領,讓他們知道自己無稱帝之意,相信他們也會明白。未來這天下,將不再是某家某姓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