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仙逝了。
宅豬昨晚看到這個新聞時還有些懷疑,因為早幾年前便有謠言,好幾次造謠說金庸仙逝,然而後來的新聞越來越多,宅豬這才相信,金庸先生真的仙逝了。
金庸先生是武俠小說里程碑的人物,也是巔峰。
宅豬喜歡看小說,特別是武俠小說,也看過言情小說。
我的文學素養入門,也是從武俠小說中來的。
小時候讀書不求甚解,沒有什麼文學素養,那時候書籍也不像現在這麼多,隨手就可以閱讀到文學經典。
我小時候讀書,都是讀語文書。家裏幾個姐姐上學比我早,語文課本也有好幾版,小學的,初中的,高中的,我小學和初中的時候便翻爛了幾個姐姐的高中語文。
初中時,我接觸到語文課本之外的書籍,武俠小說就是其中之一。
我還記得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文學素養。
那是我在去初中的路上,讀古龍的小說,歡樂英雄。
突然間,我感受到古龍的文字中蘊藏着像是跳動的音符一樣的韻律,感受到閱讀時口齒余香的感覺,感受到書中的人物清晰的生命。
這一刻,我覺得我像是入門了,能夠看懂書里的文字。
第二次有這種感覺,是讀金庸的小說。我看懂古龍小說後,其實有一段時間是覺得古龍的文學水平是在金庸之上的,直到有一天我閱讀了倚天屠龍記,讀到這一句話,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唯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讀到這裏,結合書中的情境,我突然哭得一塌糊塗。
這一刻,仿佛又打開了一扇門。
我再看金庸先生的小說,突然間感受到了文字中蘊藏的力量,語言中潛藏的情感和精神。
古龍寫的是故事,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性格,文字優美如散文詩,朗朗上口。然而在文字的情感上,他的文字流於表面,比金庸的文字中蘊藏的情感和精神弱了許多。
金庸文字中的情感和精神是深藏的,這也是他在武俠文學上位列古龍之上的原因之一。
明白了這一點後,我再讀其他的書,終於明白了文章的優劣到底在何處,這是欣賞水平的提升。
後來再讀余秋雨的散文,再讀魯迅先生的雜文,再讀紅樓水滸,我終於可以欣賞到書中的優美的情境,書中蘊藏的情感,書中人物的生命。
慢慢的,我也走上文學創作這條路。
金庸先生的書對我影響很大,是我的啟蒙者,我在高三語文的考試中,第一篇滿分作文寫的就是短篇武俠。
金庸先生仙逝了,心中充滿了惆悵,曾經,我把他老人家當成文學上的偶像,模仿着他的文筆,用筆頭在紙張上寫着自己的武俠夢。
那是一座高山,我用筆為步,在山下攀登,抬頭向上望去,山依舊在那裏。
他仙逝了,山還在那裏,我還在山下。
我很喜歡他的文字,他塑造的人物和情景,他書中的精神。
牧神記中有一段文字,「在下父女牛家村人,路經貴地,一不求名,二不為利,只為小女年已及笄,尚未許得婆家,因此比武招親,願尋得個武藝超群的好漢……」
是摘自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原文,出現了兩遍。
悼念,追思,不能顯得尊敬,只有祭這個字,才能表達我對金庸先生的尊崇。
祭金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