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北大荒農機博覽園,在馬路對面就能看到了中國知青第一村的牌子,這是北大荒友誼農場精心打造的另外一個重要的窗口。
與天下第一場的北大荒農機博覽園相對應,這裏是中國知青第一村,與第一場一樣,第一村同樣令人期待。
60多年前,2萬多名知識青年響應***的號召,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從祖國的四面八方來到北大荒友誼農場,用汗水和熱血乃至生命譜寫了一首首青春之歌和北大荒墾荒傳奇。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荒初創。一九五五年五月初友誼農場開始開荒,到六月九日共開荒三十多萬畝,當年播種小麥五萬多畝,當時友誼農場下設五個分場,並實行總場、分場、生產隊三級管理,一九五六年基本建成。
到一九五七年已擁有耕地四十多萬畝,拖拉機上百台、聯合收割機百十台、汽車五六十台,職工二千多人人,人口五千多人。
五八年十月,將集賢縣的興隆、三道崗、七星、友林四個鄉和套河鄉的三個農業生產合作社並為友誼農場,成立友誼人民公社,實行社場合一管理體制。
六零年四月月,撤銷友誼公社,以友誼農場管理範圍設置友誼縣,實行縣場合一管理體制。六八年,組建瀋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將友誼農場編為第三師第十八團。
張雨冰所在的農場就在這個農場。
韓燕紅的父親韓松霖就是五分場的場長,推薦一個教師還是蠻可以的。
聽了韓燕紅的話,韓松霖立即阻止了她說下去。
張雨冰前世沒有活多大,沒有看到開放後農場職工的生活是多麼的富裕。
藺簫是知道那一段歷史的,就囑咐張雨冰在農場好好的干,十年後開放,農場就越來越好,種地能夠種出大錢。
確實這個時候的農場還是很好,就是糧食多吃得飽。
比哪兒的農場都富裕,人就是為了吃好吃飽奮鬥。
在這裏張雨冰還有了工作。
這裏的領導也是很好。
幾年下來張雨冰就喜歡上了農場。
她不在乎韓燕紅追着安平宇。
安平宇是她的鐵杆的伴侶了。
她已經在農場紮根,安平宇晉升提幹了也要轉業的,她不準備讓安平宇去哪個小單位當個小領導。
就來這個大大的農場是最好的選擇,廣闊的天地,是能夠讓人大有作為的。
在這裏指定比去哪裏都有出息。
張雨冰和安平宇的婚姻也要推遲了,晚婚。
男二十七,女二十五,還得拖兩年。
韓燕紅再也沒有給安平宇去信,原因安平宇一封信也不給他回。
得不到回信,還寄的什麼信?多麼能堅持的人也會氣餒。
從此往後二年倒是風平浪靜,程晗也沒有追求張雨冰,張雨冰躲着他,他也不是看不出來,人哪有不顧一點兒臉面的呢,還是都有些自尊的。
韓松霖對韓燕紅的警告很是嚴厲,韓燕紅也不敢明目張胆的對抗其父,事情就這樣淡了下來。
安平宇是要轉業的,在晚婚的號召下,他們大婚就再度的推遲,直到恢復高考的一年,張雨冰參加到了高考,安平宇也沒有落後,兩個人都考上了大學,一起分配到農場的中學當教師,安平宇任了教導主任。
倆人真的在這裏紮根了
。
他們自己過了而立之年,高中畢業等了十年才等到高考,安平宇就算退伍了。
幾次來農場,安平宇也是喜歡上了農場,張雨冰提出在農場落戶,安平宇就同意了。
這裏真是廣闊的天地,一望無際的稻田,望不盡邊際的大豆,連綿不絕的稻田,夏天收麥子,金秋收大豆
,跟着收稻子,北大荒成了北大倉。
看到曬麥場,小麥晶瑩剔透的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秋天金黃色的黃豆曬滿了打穀場。
遍野的稻子捆了,攢成堆,打稻穀機,被忙碌的人群圍着,就像過節一樣熱鬧,氣氛高漲。
人人都是興高采烈的。
在關里哪有見過這樣大的陣仗。
到了麥秋大秋的時候安平宇和張雨冰就去連隊幫忙。遍地都是收割機,眼看收割機吞噬稻穀和黃豆,嘩嘩的糧食被吐出來。
豐收的喜悅人人都洋溢在臉上。
張雨冰他們來到農場以後,就逐漸的開放了,農場是機械化,播種機收割機,職工只要能夠曬乾糧食就是勝利。
友誼農場,位於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友誼縣,由黑龍江農墾總局紅興隆分局管理。
友誼農場號稱中國第一農場,地處黑龍江省雙鴨山市東部,三江平原大片沼澤地邊緣,場西南有七星河環抱,與寶清縣為鄰。
西北有漂筏河、扁石河圍繞,與集賢、富錦市接壤,鍋盔山余脈零碎地坐落在西鄰,成為與雙鴨山市和集賢縣的天然屏障,三江系大片的原始荒原、長期積水的沼澤地,遙延撓力河谷和烏蘇里江畔。
場區東西長五十六公里,南北寬四十四公里,區域內總控面積一千八百多平方公里,全場轄區十一個農業分場,七個公司,一百多個農牧漁業生產連隊,總人口已經幾十萬人,從業人員一萬多人。
友誼農場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充足的能源。境內有耕地一百三十多萬畝,林地二十多萬畝,牧地草原十萬畝,葦塘十萬畝,水田十萬萬畝,可墾荒地三十萬畝,友誼地下蘊藏着石灰石、漢白玉、原煤等十幾種種礦藏,儲量大,品質高,開發前景廣闊。
早在一八零零年前,滿洲族人的祖先挹婁民族就生息繁衍在這塊黑土地上。在漫長的歲月中,先民們採集漁獵、拓荒農作,用勤勞的雙手譜寫了友誼大地的第一部拓荒史。
這裏有悠久的古文明,經過文物工作者的文物調查,友誼區域己發現各類文化遺存一百多處。其中:漢魏時期遺址一百多處,日軍侵華罪證點四處,古生物化石點三處,抗聯烈士墓1處。這些文物遺存分佈在:友誼鎮一處,興隆鎮五十多處,建設鄉四處,興盛鄉八處,慶豐鄉四處,成富鄉七處,風崗鎮二十處,友鄰鄉14、十幾處,新鎮鄉三處,龍山鎮十幾處。
這裏就是風水寶地,在這裏落戶讓張雨冰感到非常舒心,一到夏天是最美好的日子,天氣涼爽,人沒有罪受,冬天有的是柴草,燒火炕,滿屋的大熱氣,冬天一點也不挨凍。
就是物質豐富,不像關里連地里的豆根都要撿回家燒炕,聽說東北冷得害怕,實際這裏的人最不受罪。
這個時候關里連柴草戶還不得燒呢。
藺簫是知道幾十年都是電器化,哪裏也沒有人燒柴草了,秸稈直接扔地里,不讓燃燒,就是環保。
農業產業格局初步形成。
由於深化改革、調整結構,依靠科技,增加投入,初步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向市場農業轉變。
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
農場共有龍頭企業個,二十幾年後主要企業發展成處理六萬噸小麥等級麵粉;二十萬噸大豆浸油加工廠一座。
年生產千噸以上甘油。
六千噸澱粉廠一座,年生產一千噸糠醛廠一座。
年生產五萬噸水泥廠一座。年生產三千噸造紙廠一座。初步形成了產、加、銷一條農業產業化格局。
全場會建立起集貿、醫療衛生、種子倉儲處理、建築等十二個行業,這些行業容納了大量的勞動力,加快了職工再就業和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隨着時代的發展,高科技的技術也會進入中國現代化的農場。
雖然這都是以後的事,可是先知的機會也是讓人選擇的條件。
已經到了八四年。
說起東北風俗十大怪來,年輕人多半不知道是什麼。如今即便是上了些歲數的人也未必說得全。其實,那十大怪分別是:窗戶紙糊在外,大姑娘叼煙袋,養活孩子吊起來;嘎拉哈姑娘愛,火盆土炕烤爺太,百褶皮鞋腳上踹;吉祥喜慶粘豆包,不吃鮮菜吃酸菜;捉妖降魔神仙舞,煙囪砌在山牆外。
吉祥喜慶粘豆包。吃粘豆包主要來源於滿族人的飲食習俗。滿族喜愛吃粟米,如糜子、粘谷、稗子、穀子等。喜粘食,如大黃米乾飯、大黃米小豆乾飯、粘糕、油炸糕、粘火勺、粘豆包、豆面卷子、灑糕、蘇子葉餑餑等。
小米麵餑餑有牛舌餅、碗坨;苞米麵餑餑有黃菠蘿葉餅以柞木闊葉做皮,在皮上抹面,內加菜餡、苞米餑餑,金山發糕高粱米麵甜餑餑加上許黃豆磨水面蒸製。
形成了春做豆面餑餑,夏做蘇葉餑餑,秋冬做粘糕餑餑的慣俗。冬天到來,東北也沒有什麼新鮮、好吃的東西,人們就把大黃米磨成面,包上豆餡,上屜蒸熟,然後凍起來。以後隨時想吃,就從外面拿回來化開,熱一下吃。有條件的,可以用粘豆包蘸白糖吃。
八怪不吃鮮菜吃酸菜。那個時侯不是不吃鮮菜,是吃不上鮮菜。冬天,人們為備足越冬蔬菜,除了在地窖里貯藏白菜、蘿蔔外,家家都漬酸菜。
漬制方法是:把鮮菜洗乾淨後,用熱水浸燙後放到大缸當中,一層菜一層鹽,灌上一些水,上面再用大石頭壓起來,一段時間過後,大白菜就發酵了。這樣漬制的酸菜一直可以保存到第二年開春。酸菜可做湯、填火鍋、做餡等食用。雖然現在人們四季都可以吃上鮮菜了,但是冬天吃酸菜這個習慣一直延續下來,甚至夏天也漬酸菜吃。
九怪捉妖降魔神仙舞。農村偏遠落後,孩子們又很少上學,人們常常對科學的認識不夠。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懶于田間勞動,就利用這一點以及對妖魔鬼怪的懼怕心理,自己裝神弄鬼,愚弄百姓,榨取錢財。
因此,人們在生病時,就以為是妖魔鬼怪附體,招了沒臉的,於是,就請這樣的巫醫神漢,大神二神或幫兵等一班人馬,連唱帶跳地給病人跳大神兒來驅魔降妖。
降妖除魔這東西就算了,其餘的風俗張雨冰他們很快就學會了,東北的吃食就是好吃,關里的人到了這裏很快就適應了,東北的蔬菜也是比關里的好吃。
東北的長茄子,油豆角,關里人一見就喜歡上了。
事實上跳大神實際是薩滿的舞蹈,薩滿舞是巫師在祈神、祭禮、祛邪、治病等活動中所表演的舞蹈。滿族稱薩滿舞為跳家神或燒旗香,在表演的時候,薩滿腰間繫着長鈴,手持抓鼓或單鼓,在擊鼓擺鈴聲中,請各路神靈。
請來神靈後俗稱神附體,就要模擬所請之神的主要特徵,作為各路神靈的表演。比如:請來虎神要竄跳、撲抓。請來鷹神要擬鷹飛舞,啄食供品,或者在黑暗神秘的氣氛中舞耍點燃的香火,這就表示已請來金蒼之神。
十怪,煙囪砌在山牆外。有兩個說法,有的說是過去蓋房子砌磚的技術不夠高,如果煙囪從屋頂出去,下雨時雨水會沿着煙囪流進屋子裏,造成濕牆根等現象。於是人們為了避免這個麻煩,建造房屋時,把煙囪建在房山頭兒一側。另一種說法是,秋天收穫糧食的時候,為了貯存糧食而在房山頭建的糧食囤子,因為糧食囤子高,象個煙囪一樣。
窗戶紙糊在外,大姑娘叼煙袋,養活孩子吊起來,這三個原本是滿族人的三大怪,後來延伸到了整個東北。總之,這十大怪的出現或形成,主要原因是過去東北農村比較貧窮落後造成的。
學了這些就夠受用的,吃的好,睡得着,生活在這裏讓安平宇兩個人很滿足,來到這裏就對了。
子多,花費多,給他們的少了,他們會吃虧。
兩個人到了三十五歲可就該結婚了。張雨冰在農場教書,還考上了師範大學,畢業了繼續教書,安平宇退伍上了大學,聽張雨冰的在農場紮根,結婚三年,他們有了一個小女兒,就沒有生二胎,好好地培養女兒是張雨冰心愿,重男輕女的婆家人對張雨冰不要二胎意見不小。
張雨冰可不重男輕女。
可是誰也不能跟計劃生育對抗,安家的父母也沒有辦法。
張家的父母是不會怕安家斷子絕孫的,對張雨冰沒有男孩,可是沒有指指點點,就怕張雨冰孩子多,花費多,給他們的少了,他們會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