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竊聽系統正文卷904看誰狠唐國南部的一個小城,阿巴斯二世就站在城頭,看着他的手下在城內燒殺劫掠,補充軍需,振奮士氣。可以說,他是有點意氣風發的。
相對於上一次而言,這一次是完全放開了手腳,一路過來,明軍節節敗退,甚至聞風而逃,真得有種報仇的感覺,洗掉了當初被明國皇帝追得拋棄步軍落荒而逃的恥辱。
他手下的頭目快馬到達城下,快步上了城頭向他稟告道:「陛下,這城裏的明軍逃得太快,追之不及!」
阿巴斯二世聽了,不以為意地揮了下手道:「朕知道了!」
這已經是第三座聞風而逃的明國城池守軍了,這種能讓敵人聞風而逃的感覺真得很不錯。
不過在他的心中,卻是記掛着明軍真正的主力,就問手下道:「那個叫李定國的明軍,跟上來了沒有?」
沒錯,他是準備着一份大禮的。只要李定國所部敢跟上來,就絕對要殺一個回馬槍!
他的手下這邊,互相看看,最終都是稟告說,暫時沒有消息。
對此,阿巴斯二世也不在意,冷笑一聲道:「看來倒是個謹慎的性子,既然如此,那就繼續攻打其他城池,就不信他能熬得下去!」
「陛下英明!」他的手下頭目聽了,紛紛恭維了起來。
然而,如果他知道,他所攻佔的地方是大明的藩國,和明國並不等同的話,說不定就不會這麼肯定了。
等到傍晚時分,小城已經成了廢墟,阿巴斯二世回到自己的中軍大帳時,急匆匆而至的探馬就帶來了有關李定國所部的消息。
「什麼?」阿巴斯二世一聽,頓時驚得一下站了起來,厲聲確認道,「你再說一次?」
「回陛下,明軍李定國所部非但沒有追來,反而直往西而去,打敗了我軍一萬後路軍,繼續往西而去了。」
波斯帝國的後路軍,兵力不是很多,主要是為了衛護糧道。
阿巴斯二世領軍轉而向北之後,對於後路的防護能力就弱了一點。但是,那後路軍離得很遠,差不多才剛進入明國境內不久的。沒想到那李定國所部竟然跑那麼遠去偷襲了後路軍!
此時的阿巴斯二世,倒也沒有特意在意軍中糧草問題,因為他隨軍攜帶的糧草就是足夠多的。另外,在明國境內勢如破竹,每到一地,都是燒殺劫掠以補充軍資,可以說,糧草的消耗並不是特別多。
如果說,李定國所部只是為了截斷大軍糧道,那他恐怕是會失望的。但是,李定國真得只是想截斷大軍糧道麼?阿巴斯二世想着這個,一時之間,還真沒法確認李定國的真正目的。
阿巴斯二世的擔心,其實是非常有道理的。
李定國作為從小就在軍中長大的將領來說,對於阿巴斯二世的打算看的很清楚。因此,對於如何應對阿巴斯二世突然殺向北方的問題,他並沒有猶豫很久,很快就做出了決定:就是不管阿巴斯二世所領的大軍,哪怕知道他們一直殺向德里,他也不追擊什麼的,只是派人去報了個信而已。
而李定國自己挑選了精銳出來,向西殺去,殺向阿巴斯大軍的後路。如果不能調動阿巴斯大軍的話,他選擇一直向西,殺向波斯帝國境內。
他這個對策,和當初沙皇阿列克謝攻入波蘭有異曲同工之妙。就是互相殺,看誰先受不了。
不過相對來說,阿列克謝還是要比李定國更狠一點。
要知道,波蘭人是在阿列克謝的領土燒殺,而如今的波斯軍隊,卻是在大明藩國領地燒殺,而不是大明本土。另外,這個藩國是剛被明軍打下來的,認同感方面來說,又要小了一層。因此,相對來說,李定國的心理負擔就要小很多了。
另外,李定國是流賊出身,最拿手的就是流動作戰。他採用這個戰術,可以說也是駕輕就熟的。
就這麼的,李定國就沒管阿巴斯二世所領的大軍,想斷他們的後路,一路往西殺去。擊潰波斯軍隊的後路軍不說,還頭也不回,就扎進了波斯帝國境內去了。
………………
相對於李定國的毫不猶豫,阿巴斯二世就糾結多了。繼續北上還是回師掉頭?
一開始的時候,阿巴斯二世感覺在接近明國的邊界地區,都已經被自己清理過,李定國所部就算殺進去,自己那邊也不會損失慘重。反倒是自己領大軍再北上,兵鋒直指德里的話,損失肯定是明國更為慘重!如此一來,肯定是李定國所部會堅持不住,掉頭回來。
這麼想着,阿巴斯二世就領着大軍繼續北上了。但是,探馬不斷地回報,說李定國所部壓根沒有掉頭的跡象,已經殺入波斯帝國境內了。
阿巴斯二世終於不淡定了,此時的他,已經感受到了李定國所部的決然。可是,要馬上掉頭回援,他也是非常不甘心的。
十萬大軍,來回奔波,那耗掉的錢糧怎麼辦?這絕對會是帝國財政的一個大窟窿!
而且,堂堂波斯帝國的皇帝,竟然這樣被一個明將牽着鼻子走,別人會怎麼看?
原本就已經敗過一會,要是這一次的最後,又是無功而返,阿巴斯二世都會擔心自己的皇位還能不能坐得安穩了。
這麼想着,阿巴斯二世最終一咬牙,心中寄希望國內的城池能守住。而他自己,則領着大軍加快了北上速度,殺奔德里而去。
……………………
李定國和阿巴斯二世的較量,最倒霉的就是唐王了。對於李定國,他是恨死了。不過這個時候,他卻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唐國的物資兵力,都在往拉合爾那邊輸送,從南方攻過來的十萬波斯帝國軍隊,唐王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眼看着波斯帝國軍隊越來越逼近德里,唐王最終宣佈東遊。說白了,就是往東逃,往福王的藩國跑。
他不敢往拉合爾跑,因為那邊還有奧斯曼帝國的軍隊,萬一跑過去,吳三桂打不過的話,那是會被包餃子的。反而往東逃,就算守不住,都可以一路逃下去,最終逃回大明本土都沒問題。
崇禎三十年四月二十三,就在奧斯曼帝國首相柯普律呂領大軍到達明威堡的這個時間點內,阿巴斯二世領着大軍攻下了德里。
普通的波斯帝國軍卒是不知道李定國所部的事情,看到打下了德里,完成了上一次沒有完成的攻城,那是一個個都是狂歡了。
但他們的皇帝,阿巴斯二世卻發愁了。
眼下離本國已經太遠,都不知道李定國所部禍害有多大。對於他來說,領軍繼續往東追擊的話,那就離本國更遠。最為關鍵的是,這個時候,天氣已經越來越炎熱,也限制了行軍打仗的效率。
還有,這個打下的德里,到底要不要一直佔領?如果不佔領的話,這次和奧斯曼帝國的聯盟中,是說好了誰打下的領土歸誰的,放棄了被奧斯曼帝國給佔了,那不吐血?
可是,要是佔着德里不放,那必然是要分兵了。兵少還不行,兵多了,那機動兵力就少了。
這個時候,阿巴斯二世也已經獲悉,明軍堅守拉合爾,和奧斯曼帝國正在僵持中。那要不要領兵西進,和奧斯曼帝國一起打下拉合爾呢?
冒出這個念頭之後,他很快就想起當初和奧朗則布的合作,勾心鬥角之下,兩軍還要互相提防,反而發揮不出戰力。這麼想着,他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猶豫了好久之後,阿巴斯二世最終還是決定,以德里為中心,攻略周邊。與此同時,派人快馬趕回國內去看情況。當然,也少不了軍隊打通德里和坎大哈的聯繫。
………………
阿巴斯二世是不知道李定國所部的情況,但是,一路趕來中亞增援的崇禎皇帝,卻是了解得清清楚楚。他通過洪承疇、吳三桂、唐王、李定國,甚至鄭成功他們身上的甲級竊聽種子那,全盤了解整個戰局的情況。
不得不說,不管是李定國還是李來亨,真得是繼承了當年當流賊時候的經驗教訓。他們領兵亂竄,引得他們的對手團團轉,時不時還咬他們一口。
李來亨這邊不說,李定國那邊,已經把波斯帝國的東部地區,攪得天翻地覆了。每打一次,他用得就是當初崇禎皇帝的那一招。殺當地權貴富人,分一半補充軍用,另外一半散於貧民。並且還帶着他們,一路再西進,隱隱有指向波斯帝國都城的態勢。
通盤了解了整個局勢之後,崇禎皇帝也有了決定:先收拾了奧斯曼帝國的北路軍,然後攜大勝之威南下,把另外兩路也給收拾了。
另外,從北往南打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冬天到了,還能避開西伯利亞凍死人的寒風。
至於唐國那邊,都被波斯帝國給禍害了,說真的,崇禎皇帝還真沒怎麼在意。回頭要是唐王告李定國的狀,就訓斥幾句好了。至於李定國的軍功,那必須是賞罰分明,要給予獎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