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佳閒王 第七二二章:禪位,傳承,永遠…… 大結局

    測試廣告1

    過去的事情,怎麼去評判它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

    辦法很簡單,從將來來看。道友閣  www.daoyouge.com

    如果將來證明這件事情是正確的,那他就是對的,哪怕當時全世界都是反對的聲音,也不影響將來的事情,反而會給人一種牛逼哄哄的感覺。

    現在的李元吉就是這樣的,從宣武門開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然後一路走到現在。

    整個大唐都是恐怖的,甚至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大唐的明天會怎樣?

    壞倒是不至於,他們只是不知道明天科學院那幫怪物會研究出什麼更高科技的東西,遠洋的艦隊會不會帶回來一座又一座的金山銀山。

    房玄齡心裏一直都有着李世民的位置,因為他是在李世民的重用之下才成長起來的,他不會忘記自己的恩人。

    但房玄齡同樣也對李世民的心頭之恨李元吉很是敬重,因為他為大唐帶來了新生,他吸取了以往所有的教訓,雖然不知道效果怎樣,但至少現在,他做出了改變。

    「臣最佩服陛下的一點,便是當年陛下頒佈皇子律的時候。」房玄齡繼續感嘆着,自己已經老了,李元吉也在漸漸的變老,而且在他的人生中,也有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想法。

    作為一個皇帝而言,沒有人可以做到這一點。

    皇子律,歸屬於大唐律之下,也就是說,這部律法是正規的大唐律法,任何人都不可違背的。

    而皇子律的內容是什麼?

    即確定太子之後,餘下皇子需從教育等全方位開始轉換自身的心態,其實就是明擺着告訴天下人,一旦確定了太子,其他皇子都沒戲了。

    雖然以前也是這樣的,但這一次做的更絕,直接從培養上就切斷了,以前是可以競爭,從而就有了良性的,惡性的,玄武門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而歷史上大唐總共經歷了四次玄武門,太子被弄死,其他皇子上位的例子比比皆是。

    所以大唐的太子,成了歷朝歷代最悲劇的太子,很少能夠善始善終的,很少能夠登上皇位的。

    但是李元吉卻給了他最大的保護,這部律法確保了太子的地位不受任何形式的衝擊,同時也限制了太子不得以任何形式去迫害其餘皇子,一切皆要以律法為主。

    這是一個限制太子與其他皇子的一部律法,從律法上斷絕他們的這種危險想法。

    違反的,後果也很嚴重,直接廢黜太子,或者將皇子貶為庶人,這其中包含了私學**。

    所謂的**,指的就是一切關於政治類的書籍,治國類的書籍。

    對於其他皇子而言這或許並不是什麼好的結果,可換一個思路去想這個問題,這個結果其實並不差。

    至少在他們不動反心的同時,他們可以安安穩穩的度過這一生。

    而且確立了太子之後,也並不意味着他們真的就沒有了任何的機會,只要太子沒有登基,他們就有機會,前提是等着太子自己犯錯,讓皇帝不高興了,或者失望了。

    機會雖然渺茫,但也並非沒有。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個辦法可以最大限度的確保了玄武門事件不會再發生一次了。

    因為從源頭上杜絕了這種可能,他們沒有治國的理念,沒有接觸到實權的可能,軍隊不會聽他們的,他們只剩下了皇族的榮耀,不會餓死的月錢,以及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由。

    房玄齡佩服的,是李元吉的這種氣概,他能夠下定狠心來做這個決定,換做其他人,怕是很難,至少李世民就做不到這一點。

    而今日,房玄齡佩服李元吉的又多了一點。

    原本他們都以為之前的皇子律已經算是對太子最大的保護了,可是現在才知道,那僅僅只是一個前奏而已,真正的好戲,其實現在才剛剛開始而已。

    ……

    神元十九年,是屬於李承光的一年。

    所有的政事,都要經過他的手去處理,所有的大臣,也開始習慣了太子執政的方法與習慣。

    習慣是相互的,隨着日子的推移,雙方間的磨合也是越來越融洽。

    不融洽也不行,李元吉就在長安呢,雖然一副不問世事的樣子,但大臣們要是敢暗中作對的話,以李元吉的性格,肯定會站出來為太子撐腰,甚至直接擼了某位大佬也說不準。

    所以,沒人敢作死,沒人敢不聽太子的話。

    而這也就意味着,在這個適應期內,李承光整個人可以不用承受太大的壓力,皇帝老爹在身後站台,他可以很輕鬆的去應對這一切,就算應對不來,身後的皇帝老爹也會幫忙的。

    但是有李元吉之前的提醒,李承光也意識到了他現在所面臨的是什麼,所以,請示的事情是常有的,但每次請示之前,他都會做出自己的決定。

    他不是去問皇帝老爹要主意的,而是已經有了自己的主意,去讓皇帝老爹評價的。

    很不湊巧的是,李元吉配合的次數並不多,一年到頭,也僅僅指點了一次而已,餘下的全部重新推給了李承光。

    李元吉這一年過的很輕鬆,皇后也很開心,丈夫終於有時間天天陪着自己了,雖然也會抽時間去陪其他嬪妃,但是一個月總有半數的時間是在自己這裏的,夫妻二人過的很是恩愛,而皇后的臉上也是赤果果的掛着滿臉的幸福。

    而李元吉,已經消失在朝廷視線中太久太久了。

    神元二十年,正旦朝會,身為皇帝的李元吉這才露了一面,精神頭看起來比之前更加好了,身體似乎也更壯了。

    本以為鍛煉了一年的太子,將會在這次的朝會過後被收回監國的權力,但是結果讓大臣們失望了。

    很多事情,都是太子在做的,說是皇帝主持的朝會,實際上說是太子在操作也不為過,李元吉就像是個吉娃娃一樣的出現在大殿中,然後走着流程,對於這些政事,顯然沒有之前上心了。

    朝會結束了,李元吉並沒有收回李承光監國的權力,太子監國依舊還要持續下去,還要多久?沒人知道,或許還要幾年,或許還要很久,或許要一直這樣到太子登基。

    大臣們摸不准,也想不明白,但唯一在眾人心中敞亮的一件事情就是,太子在登基之前,完全可以無縫對接。

    而在這一年內,太子也提拔了一些自己人,雖然這些人現在還不夠資格登上高位,但那不是早晚的事嗎?

    皇帝並沒有制止,這也就意味着,這些事情是皇帝允許的。

    而這最大的結果是什麼?還是那句話,無縫對接。

    有太子罩着,有皇帝的默許,他們可以提前進入一些重要部門,接觸到重要的職位,去適應,去習慣,他們有時間,也有資本,他們沒有什麼好怕的,他們所缺的,只是資歷,只是等太子登基,然後等他們在官場混了一二十年,就可以名正言順的進入內閣了。

    另一方面,太子也在朝中收割着自己的人脈,一些有能力的,又有人品的,都是李承光拉攏的對象。

    面對太子如此明目張胆的拉幫結派,皇帝同樣沒有任何的表示,難道皇帝已經被架空了嗎?

    顯然不是,至少內閣大臣們很清楚李元吉的計劃,所以架空是不存在的,他們甚至經常跑去跟李元吉匯報太子的所作所為,以及官員中的議論。

    只要皇帝開口說上一句話,這些內閣大臣們絕對會第一個站出來支持皇帝,太子?沒登基之前,你又是誰?

    現在有皇帝罩着,所以大臣們聽你的,可皇帝若是不罩你了,你又算哪根蔥?

    好在這種事情並沒有真的發生,李元吉沒有為難大臣,李承光同樣也能理解這些大臣,也並未將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因為對於李承光來說,父皇對於內閣大臣們的這一番安排,同樣也是他需要學習的地方,因為將來的某一天,他也會用到同樣的方法。

    過去的事情,怎麼去評判它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

    辦法很簡單,從將來來看。

    如果將來證明這件事情是正確的,那他就是對的,哪怕當時全世界都是反對的聲音,也不影響將來的事情,反而會給人一種牛逼哄哄的感覺。

    現在的李元吉就是這樣的,從宣武門開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然後一路走到現在。

    整個大唐都是恐怖的,甚至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大唐的明天會怎樣?

    壞倒是不至於,他們只是不知道明天科學院那幫怪物會研究出什麼更高科技的東西,遠洋的艦隊會不會帶回來一座又一座的金山銀山。

    房玄齡心裏一直都有着李世民的位置,因為他是在李世民的重用之下才成長起來的,他不會忘記自己的恩人。

    但房玄齡同樣也對李世民的心頭之恨李元吉很是敬重,因為他為大唐帶來了新生,他吸取了以往所有的教訓,雖然不知道效果怎樣,但至少現在,他做出了改變。

    「臣最佩服陛下的一點,便是當年陛下頒佈皇子律的時候。」房玄齡繼續感嘆着,自己已經老了,李元吉也在漸漸的變老,而且在他的人生中,也有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想法。

    作為一個皇帝而言,沒有人可以做到這一點。

    皇子律,歸屬於大唐律之下,也就是說,這部律法是正規的大唐律法,任何人都不可違背的。

    而皇子律的內容是什麼?

    即確定太子之後,餘下皇子需從教育等全方位開始轉換自身的心態,其實就是明擺着告訴天下人,一旦確定了太子,其他皇子都沒戲了。

    雖然以前也是這樣的,但這一次做的更絕,直接從培養上就切斷了,以前是可以競爭,從而就有了良性的,惡性的,玄武門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而歷史上大唐總共經歷了四次玄武門,太子被弄死,其他皇子上位的例子比比皆是。

    所以大唐的太子,成了歷朝歷代最悲劇的太子,很少能夠善始善終的,很少能夠登上皇位的。

    但是李元吉卻給了他最大的保護,這部律法確保了太子的地位不受任何形式的衝擊,同時也限制了太子不得以任何形式去迫害其餘皇子,一切皆要以律法為主。

    這是一個限制太子與其他皇子的一部律法,從律法上斷絕他們的這種危險想法。

    違反的,後果也很嚴重,直接廢黜太子,或者將皇子貶為庶人,這其中包含了私學**。

    所謂的**,指的就是一切關於政治類的書籍,治國類的書籍。

    對於其他皇子而言這或許並不是什麼好的結果,可換一個思路去想這個問題,這個結果其實並不差。

    至少在他們不動反心的同時,他們可以安安穩穩的度過這一生。

    而且確立了太子之後,也並不意味着他們真的就沒有了任何的機會,只要太子沒有登基,他們就有機會,前提是等着太子自己犯錯,讓皇帝不高興了,或者失望了。

    機會雖然渺茫,但也並非沒有。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個辦法可以最大限度的確保了玄武門事件不會再發生一次了。

    因為從源頭上杜絕了這種可能,他們沒有治國的理念,沒有接觸到實權的可能,軍隊不會聽他們的,他們只剩下了皇族的榮耀,不會餓死的月錢,以及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由。

    房玄齡佩服的,是李元吉的這種氣概,他能夠下定狠心來做這個決定,換做其他人,怕是很難,至少李世民就做不到這一點。

    而今日,房玄齡佩服李元吉的又多了一點。

    原本他們都以為之前的皇子律已經算是對太子最大的保護了,可是現在才知道,那僅僅只是一個前奏而已,真正的好戲,其實現在才剛剛開始而已。

    ……

    神元十九年,是屬於李承光的一年。

    所有的政事,都要經過他的手去處理,所有的大臣,也開始習慣了太子執政的方法與習慣。

    習慣是相互的,隨着日子的推移,雙方間的磨合也是越來越融洽。

    不融洽也不行,李元吉就在長安呢,雖然一副不問世事的樣子,但大臣們要是敢暗中作對的話,以李元吉的性格,肯定會站出來為太子撐腰,甚至直接擼了某位大佬也說不準。

    所以,沒人敢作死,沒人敢不聽太子的話。

    而這也就意味着,在這個適應期內,李承光整個人可以不用承受太大的壓力,皇帝老爹在身後站台,他可以很輕鬆的去應對這一切,就算應對不來,身後的皇帝老爹也會幫忙的。

    但是有李元吉之前的提醒,李承光也意識到了他現在所面臨的是什麼,所以,請示的事情是常有的,但每次請示之前,他都會做出自己的決定。

    他不是去問皇帝老爹要主意的,而是已經有了自己的主意,去讓皇帝老爹評價的。

    很不湊巧的是,李元吉配合的次數並不多,一年到頭,也僅僅指點了一次而已,餘下的全部重新推給了李承光。

    李元吉這一年過的很輕鬆,皇后也很開心,丈夫終於有時間天天陪着自己了,雖然也會抽時間去陪其他嬪妃,但是一個月總有半數的時間是在自己這裏的,夫妻二人過的很是恩愛,而皇后的臉上也是赤果果的掛着滿臉的幸福。

    而李元吉,已經消失在朝廷視線中太久太久了。

    神元二十年,正旦朝會,身為皇帝的李元吉這才露了一面,精神頭看起來比之前更加好了,身體似乎也更壯了。

    本以為鍛煉了一年的太子,將會在這次的朝會過後被收回監國的權力,但是結果讓大臣們失望了。

    很多事情,都是太子在做的,說是皇帝主持的朝會,實際上說是太子在操作也不為過,李元吉就像是個吉娃娃一樣的出現在大殿中,然後走着流程,對於這些政事,顯然沒有之前上心了。

    朝會結束了,李元吉並沒有收回李承光監國的權力,太子監國依舊還要持續下去,還要多久?沒人知道,或許還要幾年,或許還要很久,或許要一直這樣到太子登基。

    大臣們摸不准,也想不明白,但唯一在眾人心中敞亮的一件事情就是,太子在登基之前,完全可以無縫對接。

    而在這一年內,太子也提拔了一些自己人,雖然這些人現在還不夠資格登上高位,但那不是早晚的事嗎?

    皇帝並沒有制止,這也就意味着,這些事情是皇帝允許的。

    而這最大的結果是什麼?還是那句話,無縫對接。

    有太子罩着,有皇帝的默許,他們可以提前進入一些重要部門,接觸到重要的職位,去適應,去習慣,他們有時間,也有資本,他們沒有什麼好怕的,他們所缺的,只是資歷,只是等太子登基,然後等他們在官場混了一二十年,就可以名正言順的進入內閣了。

    另一方面,太子也在朝中收割着自己的人脈,一些有能力的,又有人品的,都是李承光拉攏的對象。

    面對太子如此明目張胆的拉幫結派,皇帝同樣沒有任何的表示,難道皇帝已經被架空了嗎?

    顯然不是,至少內閣大臣們很清楚李元吉的計劃,所以架空是不存在的,他們甚至經常跑去跟李元吉匯報太子的所作所為,以及官員中的議論。

    只要皇帝開口說上一句話,這些內閣大臣們絕對會第一個站出來支持皇帝,太子?沒登基之前,你又是誰?

    現在有皇帝罩着,所以大臣們聽你的,可皇帝若是不罩你了,你又算哪根蔥?

    好在這種事情並沒有真的發生,李元吉沒有為難大臣,李承光同樣也能理解這些大臣,也並未將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因為對於李承光來說,父皇對於內閣大臣們的這一番安排,同樣也是他需要學習的地方,因為將來的某一天,他也會用到同樣的方法。

    過去的事情,怎麼去評判它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

    辦法很簡單,從將來來看。

    如果將來證明這件事情是正確的,那他就是對的,哪怕當時全世界都是反對的聲音,也不影響將來的事情,反而會給人一種牛逼哄哄的感覺。

    現在的李元吉就是這樣的,從宣武門開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然後一路走到現在。

    整個大唐都是恐怖的,甚至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大唐的明天會怎樣?

    壞倒是不至於,他們只是不知道明天科學院那幫怪物會研究出什麼更高科技的東西,遠洋的艦隊會不會帶回來一座又一座的金山銀山。

    房玄齡心裏一直都有着李世民的位置,因為他是在李世民的重用之下才成長起來的,他不會忘記自己的恩人。

    但房玄齡同樣也對李世民的心頭之恨李元吉很是敬重,因為他為大唐帶來了新生,他吸取了以往所有的教訓,雖然不知道效果怎樣,但至少現在,他做出了改變。

    「臣最佩服陛下的一點,便是當年陛下頒佈皇子律的時候。」房玄齡繼續感嘆着,自己已經老了,李元吉也在漸漸的變老,而且在他的人生中,也有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想法。

    作為一個皇帝而言,沒有人可以做到這一點。

    皇子律,歸屬於大唐律之下,也就是說,這部律法是正規的大唐律法,任何人都不可違背的。

    而皇子律的內容是什麼?

    即確定太子之後,餘下皇子需從教育等全方位開始轉換自身的心態,其實就是明擺着告訴天下人,一旦確定了太子,其他皇子都沒戲了。

    雖然以前也是這樣的,但這一次做的更絕,直接從培養上就切斷了,以前是可以競爭,從而就有了良性的,惡性的,玄武門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而歷史上大唐總共經歷了四次玄武門,太子被弄死,其他皇子上位的例子比比皆是。

    所以大唐的太子,成了歷朝歷代最悲劇的太子,很少能夠善始善終的,很少能夠登上皇位的。

    但是李元吉卻給了他最大的保護,這部律法確保了太子的地位不受任何形式的衝擊,同時也限制了太子不得以任何形式去迫害其餘皇子,一切皆要以律法為主。

    這是一個限制太子與其他皇子的一部律法,從律法上斷絕他們的這種危險想法。

    違反的,後果也很嚴重,直接廢黜太子,或者將皇子貶為庶人,這其中包含了私學**。

    所謂的**,指的就是一切關於政治類的書籍,治國類的書籍。

    對於其他皇子而言這或許並不是什麼好的結果,可換一個思路去想這個問題,這個結果其實並不差。

    至少在他們不動反心的同時,他們可以安安穩穩的度過這一生。

    而且確立了太子之後,也並不意味着他們真的就沒有了任何的機會,只要太子沒有登基,他們就有機會,前提是等着太子自己犯錯,讓皇帝不高興了,或者失望了。

    機會雖然渺茫,但也並非沒有。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個辦法可以最大限度的確保了玄武門事件不會再發生一次了。

    因為從源頭上杜絕了這種可能,他們沒有治國的理念,沒有接觸到實權的可能,軍隊不會聽他們的,他們只剩下了皇族的榮耀,不會餓死的月錢,以及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由。

    房玄齡佩服的,是李元吉的這種氣概,他能夠下定狠心來做這個決定,換做其他人,怕是很難,至少李世民就做不到這一點。

    而今日,房玄齡佩服李元吉的又多了一點。

    原本他們都以為之前的皇子律已經算是對太子最大的保護了,可是現在才知道,那僅僅只是一個前奏而已,真正的好戲,其實現在才剛剛開始而已。

    ……

    神元十九年,是屬於李承光的一年。

    所有的政事,都要經過他的手去處理,所有的大臣,也開始習慣了太子執政的方法與習慣。

    習慣是相互的,隨着日子的推移,雙方間的磨合也是越來越融洽。

    不融洽也不行,李元吉就在長安呢,雖然一副不問世事的樣子,但大臣們要是敢暗中作對的話,以李元吉的性格,肯定會站出來為太子撐腰,甚至直接擼了某位大佬也說不準。

    所以,沒人敢作死,沒人敢不聽太子的話。

    而這也就意味着,在這個適應期內,李承光整個人可以不用承受太大的壓力,皇帝老爹在身後站台,他可以很輕鬆的去應對這一切,就算應對不來,身後的皇帝老爹也會幫忙的。

    但是有李元吉之前的提醒,李承光也意識到了他現在所面臨的是什麼,所以,請示的事情是常有的,但每次請示之前,他都會做出自己的決定。

    他不是去問皇帝老爹要主意的,而是已經有了自己的主意,去讓皇帝老爹評價的。

    很不湊巧的是,李元吉配合的次數並不多,一年到頭,也僅僅指點了一次而已,餘下的全部重新推給了李承光。

    李元吉這一年過的很輕鬆,皇后也很開心,丈夫終於有時間天天陪着自己了,雖然也會抽時間去陪其他嬪妃,但是一個月總有半數的時間是在自己這裏的,夫妻二人過的很是恩愛,而皇后的臉上也是赤果果的掛着滿臉的幸福。

    而李元吉,已經消失在朝廷視線中太久太久了。

    神元二十年,正旦朝會,身為皇帝的李元吉這才露了一面,精神頭看起來比之前更加好了,身體似乎也更壯了。

    本以為鍛煉了一年的太子,將會在這次的朝會過後被收回監國的權力,但是結果讓大臣們失望了。

    很多事情,都是太子在做的,說是皇帝主持的朝會,實際上說是太子在操作也不為過,李元吉就像是個吉娃娃一樣的出現在大殿中,然後走着流程,對於這些政事,顯然沒有之前上心了。

    朝會結束了,李元吉並沒有收回李承光監國的權力,太子監國依舊還要持續下去,還要多久?沒人知道,或許還要幾年,或許還要很久,或許要一直這樣到太子登基。

    大臣們摸不准,也想不明白,但唯一在眾人心中敞亮的一件事情就是,太子在登基之前,完全可以無縫對接。

    而在這一年內,太子也提拔了一些自己人,雖然這些人現在還不夠資格登上高位,但那不是早晚的事嗎?

    皇帝並沒有制止,這也就意味着,這些事情是皇帝允許的。

    而這最大的結果是什麼?還是那句話,無縫對接。

    有太子罩着,有皇帝的默許,他們可以提前進入一些重要部門,接觸到重要的職位,去適應,去習慣,他們有時間,也有資本,他們沒有什麼好怕的,他們所缺的,只是資歷,只是等太子登基,然後等他們在官場混了一二十年,就可以名正言順的進入內閣了。

    另一方面,太子也在朝中收割着自己的人脈,一些有能力的,又有人品的,都是李承光拉攏的對象。

    面對太子如此明目張胆的拉幫結派,皇帝同樣沒有任何的表示,難道皇帝已經被架空了嗎?

    顯然不是,至少內閣大臣們很清楚李元吉的計劃,所以架空是不存在的,他們甚至經常跑去跟李元吉匯報太子的所作所為,以及官員中的議論。

    只要皇帝開口說上一句話,這些內閣大臣們絕對會第一個站出來支持皇帝,太子?沒登基之前,你又是誰?

    現在有皇帝罩着,所以大臣們聽你的,可皇帝若是不罩你了,你又算哪根蔥?

    好在這種事情並沒有真的發生,李元吉沒有為難大臣,李承光同樣也能理解這些大臣,也並未將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因為對於李承光來說,父皇對於內閣大臣們的這一番安排,同樣也是他需要學習的地方,因為將來的某一天,他也會用到同樣的方法。

    過去的事情,怎麼去評判它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

    辦法很簡單,從將來來看。

    如果將來證明這件事情是正確的,那他就是對的,哪怕當時全世界都是反對的聲音,也不影響將來的事情,反而會給人一種牛逼哄哄的感覺。

    現在的李元吉就是這樣的,從宣武門開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然後一路走到現在。

    整個大唐都是恐怖的,甚至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大唐的明天會怎樣?

    壞倒是不至於,他們只是不知道明天科學院那幫怪物會研究出什麼更高科技的東西,遠洋的艦隊會不會帶回來一座又一座的金山銀山。

    房玄齡心裏一直都有着李世民的位置,因為他是在李世民的重用之下才成長起來的,他不會忘記自己的恩人。

    但房玄齡同樣也對李世民的心頭之恨李元吉很是敬重,因為他為大唐帶來了新生,他吸取了以往所有的教訓,雖然不知道效果怎樣,但至少現在,他做出了改變。

    「臣最佩服陛下的一點,便是當年陛下頒佈皇子律的時候。」房玄齡繼續感嘆着,自己已經老了,李元吉也在漸漸的變老,而且在他的人生中,也有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想法。

    作為一個皇帝而言,沒有人可以做到這一點。

    皇子律,歸屬於大唐律之下,也就是說,這部律法是正規的大唐律法,任何人都不可違背的。

    而皇子律的內容是什麼?

    即確定太子之後,餘下皇子需從教育等全方位開始轉換自身的心態,其實就是明擺着告訴天下人,一旦確定了太子,其他皇子都沒戲了。

    雖然以前也是這樣的,但這一次做的更絕,直接從培養上就切斷了,以前是可以競爭,從而就有了良性的,惡性的,玄武門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而歷史上大唐總共經歷了四次玄武門,太子被弄死,其他皇子上位的例子比比皆是。

    所以大唐的太子,成了歷朝歷代最悲劇的太子,很少能夠善始善終的,很少能夠登上皇位的。

    但是李元吉卻給了他最大的保護,這部律法確保了太子的地位不受任何形式的衝擊,同時也限制了太子不得以任何形式去迫害其餘皇子,一切皆要以律法為主。

    這是一個限制太子與其他皇子的一部律法,從律法上斷絕他們的這種危險想法。

    違反的,後果也很嚴重,直接廢黜太子,或者將皇子貶為庶人,這其中包含了私學**。

    所謂的**,指的就是一切關於政治類的書籍,治國類的書籍。

    對於其他皇子而言這或許並不是什麼好的結果,可換一個思路去想這個問題,這個結果其實並不差。

    至少在他們不動反心的同時,他們可以安安穩穩的度過這一生。

    而且確立了太子之後,也並不意味着他們真的就沒有了任何的機會,只要太子沒有登基,他們就有機會,前提是等着太子自己犯錯,讓皇帝不高興了,或者失望了。

    機會雖然渺茫,但也並非沒有。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個辦法可以最大限度的確保了玄武門事件不會再發生一次了。

    因為從源頭上杜絕了這種可能,他們沒有治國的理念,沒有接觸到實權的可能,軍隊不會聽他們的,他們只剩下了皇族的榮耀,不會餓死的月錢,以及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由。

    房玄齡佩服的,是李元吉的這種氣概,他能夠下定狠心來做這個決定,換做其他人,怕是很難,至少李世民就做不到這一點。

    而今日,房玄齡佩服李元吉的又多了一點。

    原本他們都以為之前的皇子律已經算是對太子最大的保護了,可是現在才知道,那僅僅只是一個前奏而已,真正的好戲,其實現在才剛剛開始而已。

    ……

    神元十九年,是屬於李承光的一年。

    所有的政事,都要經過他的手去處理,所有的大臣,也開始習慣了太子執政的方法與習慣。

    習慣是相互的,隨着日子的推移,雙方間的磨合也是越來越融洽。

    不融洽也不行,李元吉就在長安呢,雖然一副不問世事的樣子,但大臣們要是敢暗中作對的話,以李元吉的性格,肯定會站出來為太子撐腰,甚至直接擼了某位大佬也說不準。

    所以,沒人敢作死,沒人敢不聽太子的話。

    而這也就意味着,在這個適應期內,李承光整個人可以不用承受太大的壓力,皇帝老爹在身後站台,他可以很輕鬆的去應對這一切,就算應對不來,身後的皇帝老爹也會幫忙的。

    但是有李元吉之前的提醒,李承光也意識到了他現在所面臨的是什麼,所以,請示的事情是常有的,但每次請示之前,他都會做出自己的決定。

    他不是去問皇帝老爹要主意的,而是已經有了自己的主意,去讓皇帝老爹評價的。

    很不湊巧的是,李元吉配合的次數並不多,一年到頭,也僅僅指點了一次而已,餘下的全部重新推給了李承光。

    李元吉這一年過的很輕鬆,皇后也很開心,丈夫終於有時間天天陪着自己了,雖然也會抽時間去陪其他嬪妃,但是一個月總有半數的時間是在自己這裏的,夫妻二人過的很是恩愛,而皇后的臉上也是赤果果的掛着滿臉的幸福。

    而李元吉,已經消失在朝廷視線中太久太久了。

    神元二十年,正旦朝會,身為皇帝的李元吉這才露了一面,精神頭看起來比之前更加好了,身體似乎也更壯了。

    本以為鍛煉了一年的太子,將會在這次的朝會過後被收回監國的權力,但是結果讓大臣們失望了。

    很多事情,都是太子在做的,說是皇帝主持的朝會,實際上說是太子在操作也不為過,李元吉就像是個吉娃娃一樣的出現在大殿中,然後走着流程,對於這些政事,顯然沒有之前上心了。

    朝會結束了,李元吉並沒有收回李承光監國的權力,太子監國依舊還要持續下去,還要多久?沒人知道,或許還要幾年,或許還要很久,或許要一直這樣到太子登基。

    大臣們摸不准,也想不明白,但唯一在眾人心中敞亮的一件事情就是,太子在登基之前,完全可以無縫對接。

    而在這一年內,太子也提拔了一些自己人,雖然這些人現在還不夠資格登上高位,但那不是早晚的事嗎?

    皇帝並沒有制止,這也就意味着,這些事情是皇帝允許的。

    而這最大的結果是什麼?還是那句話,無縫對接。

    有太子罩着,有皇帝的默許,他們可以提前進入一些重要部門,接觸到重要的職位,去適應,去習慣,他們有時間,也有資本,他們沒有什麼好怕的,他們所缺的,只是資歷,只是等太子登基,然後等他們在官場混了一二十年,就可以名正言順的進入內閣了。

    另一方面,太子也在朝中收割着自己的人脈,一些有能力的,又有人品的,都是李承光拉攏的對象。

    面對太子如此明目張胆的拉幫結派,皇帝同樣沒有任何的表示,難道皇帝已經被架空了嗎?

    顯然不是,至少內閣大臣們很清楚李元吉的計劃,所以架空是不存在的,他們甚至經常跑去跟李元吉匯報太子的所作所為,以及官員中的議論。

    只要皇帝開口說上一句話,這些內閣大臣們絕對會第一個站出來支持皇帝,太子?沒登基之前,你又是誰?

    現在有皇帝罩着,所以大臣們聽你的,可皇帝若是不罩你了,你又算哪根蔥?

    好在這種事情並沒有真的發生,李元吉沒有為難大臣,李承光同樣也能理解這些大臣,也並未將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因為對於李承光來說,父皇對於內閣大臣們的這一番安排,同樣也是他需要學習的地方,因為將來的某一天,他也會用到同樣的方法。

    過去的事情,怎麼去評判它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

    辦法很簡單,從將來來看。

    如果將來證明這件事情是正確的,那他就是對的,哪怕當時全世界都是反對的聲音,也不影響將來的事情,反而會給人一種牛逼哄哄的感覺。

    現在的李元吉就是這樣的,從宣武門開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然後一路走到現在。

    整個大唐都是恐怖的,甚至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大唐的明天會怎樣?

    壞倒是不至於,他們只是不知道明天科學院那幫怪物會研究出什麼更高科技的東西,遠洋的艦隊會不會帶回來一座又一座的金山銀山。

    房玄齡心裏一直都有着李世民的位置,因為他是在李世民的重用之下才成長起來的,他不會忘記自己的恩人。

    但房玄齡同樣也對李世民的心頭之恨李元吉很是敬重,因為他為大唐帶來了新生,他吸取了以往所有的教訓,雖然不知道效果怎樣,但至少現在,他做出了改變。

    「臣最佩服陛下的一點,便是當年陛下頒佈皇子律的時候。」房玄齡繼續感嘆着,自己已經老了,李元吉也在漸漸的變老,而且在他的人生中,也有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想法。

    作為一個皇帝而言,沒有人可以做到這一點。

    皇子律,歸屬於大唐律之下,也就是說,這部律法是正規的大唐律法,任何人都不可違背的。

    而皇子律的內容是什麼?

    即確定太子之後,餘下皇子需從教育等全方位開始轉換自身的心態,其實就是明擺着告訴天下人,一旦確定了太子,其他皇子都沒戲了。

    雖然以前也是這樣的,但這一次做的更絕,直接從培養上就切斷了,以前是可以競爭,從而就有了良性的,惡性的,玄武門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而歷史上大唐總共經歷了四次玄武門,太子被弄死,其他皇子上位的例子比比皆是。

    所以大唐的太子,成了歷朝歷代最悲劇的太子,很少能夠善始善終的,很少能夠登上皇位的。

    但是李元吉卻給了他最大的保護,這部律法確保了太子的地位不受任何形式的衝擊,同時也限制了太子不得以任何形式去迫害其餘皇子,一切皆要以律法為主。

    這是一個限制太子與其他皇子的一部律法,從律法上斷絕他們的這種危險想法。

    違反的,後果也很嚴重,直接廢黜太子,或者將皇子貶為庶人,這其中包含了私學**。

    所謂的**,指的就是一切關於政治類的書籍,治國類的書籍。

    對於其他皇子而言這或許並不是什麼好的結果,可換一個思路去想這個問題,這個結果其實並不差。

    至少在他們不動反心的同時,他們可以安安穩穩的度過這一生。

    而且確立了太子之後,也並不意味着他們真的就沒有了任何的機會,只要太子沒有登基,他們就有機會,前提是等着太子自己犯錯,讓皇帝不高興了,或者失望了。

    機會雖然渺茫,但也並非沒有。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個辦法可以最大限度的確保了玄武門事件不會再發生一次了。

    因為從源頭上杜絕了這種可能,他們沒有治國的理念,沒有接觸到實權的可能,軍隊不會聽他們的,他們只剩下了皇族的榮耀,不會餓死的月錢,以及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由。

    房玄齡佩服的,是李元吉的這種氣概,他能夠下定狠心來做這個決定,換做其他人,怕是很難,至少李世民就做不到這一點。

    而今日,房玄齡佩服李元吉的又多了一點。

    原本他們都以為之前的皇子律已經算是對太子最大的保護了,可是現在才知道,那僅僅只是一個前奏而已,真正的好戲,其實現在才剛剛開始而已。

    ……

    神元十九年,是屬於李承光的一年。

    所有的政事,都要經過他的手去處理,所有的大臣,也開始習慣了太子執政的方法與習慣。

    習慣是相互的,隨着日子的推移,雙方間的磨合也是越來越融洽。

    不融洽也不行,李元吉就在長安呢,雖然一副不問世事的樣子,但大臣們要是敢暗中作對的話,以李元吉的性格,肯定會站出來為太子撐腰,甚至直接擼了某位大佬也說不準。

    所以,沒人敢作死,沒人敢不聽太子的話。

    而這也就意味着,在這個適應期內,李承光整個人可以不用承受太大的壓力,皇帝老爹在身後站台,他可以很輕鬆的去應對這一切,就算應對不來,身後的皇帝老爹也會幫忙的。

    但是有李元吉之前的提醒,李承光也意識到了他現在所面臨的是什麼,所以,請示的事情是常有的,但每次請示之前,他都會做出自己的決定。

    他不是去問皇帝老爹要主意的,而是已經有了自己的主意,去讓皇帝老爹評價的。

    很不湊巧的是,李元吉配合的次數並不多,一年到頭,也僅僅指點了一次而已,餘下的全部重新推給了李承光。

    李元吉這一年過的很輕鬆,皇后也很開心,丈夫終於有時間天天陪着自己了,雖然也會抽時間去陪其他嬪妃,但是一個月總有半數的時間是在自己這裏的,夫妻二人過的很是恩愛,而皇后的臉上也是赤果果的掛着滿臉的幸福。

    而李元吉,已經消失在朝廷視線中太久太久了。

    神元二十年,正旦朝會,身為皇帝的李元吉這才露了一面,精神頭看起來比之前更加好了,身體似乎也更壯了。

    本以為鍛煉了一年的太子,將會在這次的朝會過後被收回監國的權力,但是結果讓大臣們失望了。

    很多事情,都是太子在做的,說是皇帝主持的朝會,實際上說是太子在操作也不為過,李元吉就像是個吉娃娃一樣的出現在大殿中,然後走着流程,對於這些政事,顯然沒有之前上心了。

    朝會結束了,李元吉並沒有收回李承光監國的權力,太子監國依舊還要持續下去,還要多久?沒人知道,或許還要幾年,或許還要很久,或許要一直這樣到太子登基。

    大臣們摸不准,也想不明白,但唯一在眾人心中敞亮的一件事情就是,太子在登基之前,完全可以無縫對接。

    而在這一年內,太子也提拔了一些自己人,雖然這些人現在還不夠資格登上高位,但那不是早晚的事嗎?

    皇帝並沒有制止,這也就意味着,這些事情是皇帝允許的。

    而這最大的結果是什麼?還是那句話,無縫對接。

    有太子罩着,有皇帝的默許,他們可以提前進入一些重要部門,接觸到重要的職位,去適應,去習慣,他們有時間,也有資本,他們沒有什麼好怕的,他們所缺的,只是資歷,只是等太子登基,然後等他們在官場混了一二十年,就可以名正言順的進入內閣了。

    另一方面,太子也在朝中收割着自己的人脈,一些有能力的,又有人品的,都是李承光拉攏的對象。

    面對太子如此明目張胆的拉幫結派,皇帝同樣沒有任何的表示,難道皇帝已經被架空了嗎?

    顯然不是,至少內閣大臣們很清楚李元吉的計劃,所以架空是不存在的,他們甚至經常跑去跟李元吉匯報太子的所作所為,以及官員中的議論。

    只要皇帝開口說上一句話,這些內閣大臣們絕對會第一個站出來支持皇帝,太子?沒登基之前,你又是誰?

    現在有皇帝罩着,所以大臣們聽你的,可皇帝若是不罩你了,你又算哪根蔥?

    好在這種事情並沒有真的發生,李元吉沒有為難大臣,李承光同樣也能理解這些大臣,也並未將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因為對於李承光來說,父皇對於內閣大臣們的這一番安排,同樣也是他需要學習的地方,因為將來的某一天,他也會用到同樣的方法。

    過去的事情,怎麼去評判它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

    辦法很簡單,從將來來看。

    如果將來證明這件事情是正確的,那他就是對的,哪怕當時全世界都是反對的聲音,也不影響將來的事情,反而會給人一種牛逼哄哄的感覺。

    現在的李元吉就是這樣的,從宣武門開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然後一路走到現在。

    整個大唐都是恐怖的,甚至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大唐的明天會怎樣?

    壞倒是不至於,他們只是不知道明天科學院那幫怪物會研究出什麼更高科技的東西,遠洋的艦隊會不會帶回來一座又一座的金山銀山。

    房玄齡心裏一直都有着李世民的位置,因為他是在李世民的重用之下才成長起來的,他不會忘記自己的恩人。

    但房玄齡同樣也對李世民的心頭之恨李元吉很是敬重,因為他為大唐帶來了新生,他吸取了以往所有的教訓,雖然不知道效果怎樣,但至少現在,他做出了改變。

    「臣最佩服陛下的一點,便是當年陛下頒佈皇子律的時候。」房玄齡繼續感嘆着,自己已經老了,李元吉也在漸漸的變老,而且在他的人生中,也有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想法。

    作為一個皇帝而言,沒有人可以做到這一點。

    皇子律,歸屬於大唐律之下,也就是說,這部律法是正規的大唐律法,任何人都不可違背的。

    而皇子律的內容是什麼?

    即確定太子之後,餘下皇子需從教育等全方位開始轉換自身的心態,其實就是明擺着告訴天下人,一旦確定了太子,其他皇子都沒戲了。

    雖然以前也是這樣的,但這一次做的更絕,直接從培養上就切斷了,以前是可以競爭,從而就有了良性的,惡性的,玄武門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而歷史上大唐總共經歷了四次玄武門,太子被弄死,其他皇子上位的例子比比皆是。

    所以大唐的太子,成了歷朝歷代最悲劇的太子,很少能夠善始善終的,很少能夠登上皇位的。

    但是李元吉卻給了他最大的保護,這部律法確保了太子的地位不受任何形式的衝擊,同時也限制了太子不得以任何形式去迫害其餘皇子,一切皆要以律法為主。

    這是一個限制太子與其他皇子的一部律法,從律法上斷絕他們的這種危險想法。

    違反的,後果也很嚴重,直接廢黜太子,或者將皇子貶為庶人,這其中包含了私學**。

    所謂的**,指的就是一切關於政治類的書籍,治國類的書籍。

    對於其他皇子而言這或許並不是什麼好的結果,可換一個思路去想這個問題,這個結果其實並不差。

    至少在他們不動反心的同時,他們可以安安穩穩的度過這一生。

    而且確立了太子之後,也並不意味着他們真的就沒有了任何的機會,只要太子沒有登基,他們就有機會,前提是等着太子自己犯錯,讓皇帝不高興了,或者失望了。

    機會雖然渺茫,但也並非沒有。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個辦法可以最大限度的確保了玄武門事件不會再發生一次了。

    因為從源頭上杜絕了這種可能,他們沒有治國的理念,沒有接觸到實權的可能,軍隊不會聽他們的,他們只剩下了皇族的榮耀,不會餓死的月錢,以及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由。

    房玄齡佩服的,是李元吉的這種氣概,他能夠下定狠心來做這個決定,換做其他人,怕是很難,至少李世民就做不到這一點。

    而今日,房玄齡佩服李元吉的又多了一點。

    原本他們都以為之前的皇子律已經算是對太子最大的保護了,可是現在才知道,那僅僅只是一個前奏而已,真正的好戲,其實現在才剛剛開始而已。

    ……

    神元十九年,是屬於李承光的一年。

    所有的政事,都要經過他的手去處理,所有的大臣,也開始習慣了太子執政的方法與習慣。

    習慣是相互的,隨着日子的推移,雙方間的磨合也是越來越融洽。

    不融洽也不行,李元吉就在長安呢,雖然一副不問世事的樣子,但大臣們要是敢暗中作對的話,以李元吉的性格,肯定會站出來為太子撐腰,甚至直接擼了某位大佬也說不準。

    所以,沒人敢作死,沒人敢不聽太子的話。

    而這也就意味着,在這個適應期內,李承光整個人可以不用承受太大的壓力,皇帝老爹在身後站台,他可以很輕鬆的去應對這一切,就算應對不來,身後的皇帝老爹也會幫忙的。

    但是有李元吉之前的提醒,李承光也意識到了他現在所面臨的是什麼,所以,請示的事情是常有的,但每次請示之前,他都會做出自己的決定。

    他不是去問皇帝老爹要主意的,而是已經有了自己的主意,去讓皇帝老爹評價的。

    很不湊巧的是,李元吉配合的次數並不多,一年到頭,也僅僅指點了一次而已,餘下的全部重新推給了李承光。

    李元吉這一年過的很輕鬆,皇后也很開心,丈夫終於有時間天天陪着自己了,雖然也會抽時間去陪其他嬪妃,但是一個月總有半數的時間是在自己這裏的,夫妻二人過的很是恩愛,而皇后的臉上也是赤果果的掛着滿臉的幸福。

    而李元吉,已經消失在朝廷視線中太久太久了。

    神元二十年,正旦朝會,身為皇帝的李元吉這才露了一面,精神頭看起來比之前更加好了,身體似乎也更壯了。

    本以為鍛煉了一年的太子,將會在這次的朝會過後被收回監國的權力,但是結果讓大臣們失望了。

    很多事情,都是太子在做的,說是皇帝主持的朝會,實際上說是太子在操作也不為過,李元吉就像是個吉娃娃一樣的出現在大殿中,然後走着流程,對於這些政事,顯然沒有之前上心了。

    朝會結束了,李元吉並沒有收回李承光監國的權力,太子監國依舊還要持續下去,還要多久?沒人知道,或許還要幾年,或許還要很久,或許要一直這樣到太子登基。

    大臣們摸不准,也想不明白,但唯一在眾人心中敞亮的一件事情就是,太子在登基之前,完全可以無縫對接。

    而在這一年內,太子也提拔了一些自己人,雖然這些人現在還不夠資格登上高位,但那不是早晚的事嗎?

    皇帝並沒有制止,這也就意味着,這些事情是皇帝允許的。

    而這最大的結果是什麼?還是那句話,無縫對接。

    有太子罩着,有皇帝的默許,他們可以提前進入一些重要部門,接觸到重要的職位,去適應,去習慣,他們有時間,也有資本,他們沒有什麼好怕的,他們所缺的,只是資歷,只是等太子登基,然後等他們在官場混了一二十年,就可以名正言順的進入內閣了。

    另一方面,太子也在朝中收割着自己的人脈,一些有能力的,又有人品的,都是李承光拉攏的對象。

    面對太子如此明目張胆的拉幫結派,皇帝同樣沒有任何的表示,難道皇帝已經被架空了嗎?

    顯然不是,至少內閣大臣們很清楚李元吉的計劃,所以架空是不存在的,他們甚至經常跑去跟李元吉匯報太子的所作所為,以及官員中的議論。

    只要皇帝開口說上一句話,這些內閣大臣們絕對會第一個站出來支持皇帝,太子?沒登基之前,你又是誰?

    現在有皇帝罩着,所以大臣們聽你的,可皇帝若是不罩你了,你又算哪根蔥?

    好在這種事情並沒有真的發生,李元吉沒有為難大臣,李承光同樣也能理解這些大臣,也並未將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因為對於李承光來說,父皇對於內閣大臣們的這一番安排,同樣也是他需要學習的地方,因為將來的某一天,他也會用到同樣的方法。

    過去的事情,怎麼去評判它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

    辦法很簡單,從將來來看。

    如果將來證明這件事情是正確的,那他就是對的,哪怕當時全世界都是反對的聲音,也不影響將來的事情,反而會給人一種牛逼哄哄的感覺。

    現在的李元吉就是這樣的,從宣武門開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然後一路走到現在。

    整個大唐都是恐怖的,甚至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大唐的明天會怎樣?

    壞倒是不至於,他們只是不知道明天科學院那幫怪物會研究出什麼更高科技的東西,遠洋的艦隊會不會帶回來一座又一座的金山銀山。

    房玄齡心裏一直都有着李世民的位置,因為他是在李世民的重用之下才成長起來的,他不會忘記自己的恩人。

    但房玄齡同樣也對李世民的心頭之恨李元吉很是敬重,因為他為大唐帶來了新生,他吸取了以往所有的教訓,雖然不知道效果怎樣,但至少現在,他做出了改變。

    「臣最佩服陛下的一點,便是當年陛下頒佈皇子律的時候。」房玄齡繼續感嘆着,自己已經老了,李元吉也在漸漸的變老,而且在他的人生中,也有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想法。

    作為一個皇帝而言,沒有人可以做到這一點。

    皇子律,歸屬於大唐律之下,也就是說,這部律法是正規的大唐律法,任何人都不可違背的。

    而皇子律的內容是什麼?

    即確定太子之後,餘下皇子需從教育等全方位開始轉換自身的心態,其實就是明擺着告訴天下人,一旦確定了太子,其他皇子都沒戲了。

    雖然以前也是這樣的,但這一次做的更絕,直接從培養上就切斷了,以前是可以競爭,從而就有了良性的,惡性的,玄武門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而歷史上大唐總共經歷了四次玄武門,太子被弄死,其他皇子上位的例子比比皆是。

    所以大唐的太子,成了歷朝歷代最悲劇的太子,很少能夠善始善終的,很少能夠登上皇位的。

    但是李元吉卻給了他最大的保護,這部律法確保了太子的地位不受任何形式的衝擊,同時也限制了太子不得以任何形式去迫害其餘皇子,一切皆要以律法為主。

    這是一個限制太子與其他皇子的一部律法,從律法上斷絕他們的這種危險想法。

    違反的,後果也很嚴重,直接廢黜太子,或者將皇子貶為庶人,這其中包含了私學**。

    所謂的**,指的就是一切關於政治類的書籍,治國類的書籍。

    對於其他皇子而言這或許並不是什麼好的結果,可換一個思路去想這個問題,這個結果其實並不差。

    至少在他們不動反心的同時,他們可以安安穩穩的度過這一生。

    而且確立了太子之後,也並不意味着他們真的就沒有了任何的機會,只要太子沒有登基,他們就有機會,前提是等着太子自己犯錯,讓皇帝不高興了,或者失望了。

    機會雖然渺茫,但也並非沒有。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個辦法可以最大限度的確保了玄武門事件不會再發生一次了。

    因為從源頭上杜絕了這種可能,他們沒有治國的理念,沒有接觸到實權的可能,軍隊不會聽他們的,他們只剩下了皇族的榮耀,不會餓死的月錢,以及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由。

    房玄齡佩服的,是李元吉的這種氣概,他能夠下定狠心來做這個決定,換做其他人,怕是很難,至少李世民就做不到這一點。

    而今日,房玄齡佩服李元吉的又多了一點。

    原本他們都以為之前的皇子律已經算是對太子最大的保護了,可是現在才知道,那僅僅只是一個前奏而已,真正的好戲,其實現在才剛剛開始而已。

    ……

    神元十九年,是屬於李承光的一年。

    所有的政事,都要經過他的手去處理,所有的大臣,也開始習慣了太子執政的方法與習慣。

    習慣是相互的,隨着日子的推移,雙方間的磨合也是越來越融洽。

    不融洽也不行,李元吉就在長安呢,雖然一副不問世事的樣子,但大臣們要是敢暗中作對的話,以李元吉的性格,肯定會站出來為太子撐腰,甚至直接擼了某位大佬也說不準。

    所以,沒人敢作死,沒人敢不聽太子的話。

    而這也就意味着,在這個適應期內,李承光整個人可以不用承受太大的壓力,皇帝老爹在身後站台,他可以很輕鬆的去應對這一切,就算應對不來,身後的皇帝老爹也會幫忙的。

    但是有李元吉之前的提醒,李承光也意識到了他現在所面臨的是什麼,所以,請示的事情是常有的,但每次請示之前,他都會做出自己的決定。

    他不是去問皇帝老爹要主意的,而是已經有了自己的主意,去讓皇帝老爹評價的。

    很不湊巧的是,李元吉配合的次數並不多,一年到頭,也僅僅指點了一次而已,餘下的全部重新推給了李承光。

    李元吉這一年過的很輕鬆,皇后也很開心,丈夫終於有時間天天陪着自己了,雖然也會抽時間去陪其他嬪妃,但是一個月總有半數的時間是在自己這裏的,夫妻二人過的很是恩愛,而皇后的臉上也是赤果果的掛着滿臉的幸福。

    而李元吉,已經消失在朝廷視線中太久太久了。

    神元二十年,正旦朝會,身為皇帝的李元吉這才露了一面,精神頭看起來比之前更加好了,身體似乎也更壯了。

    本以為鍛煉了一年的太子,將會在這次的朝會過後被收回監國的權力,但是結果讓大臣們失望了。

    很多事情,都是太子在做的,說是皇帝主持的朝會,實際上說是太子在操作也不為過,李元吉就像是個吉娃娃一樣的出現在大殿中,然後走着流程,對於這些政事,顯然沒有之前上心了。

    朝會結束了,李元吉並沒有收回李承光監國的權力,太子監國依舊還要持續下去,還要多久?沒人知道,或許還要幾年,或許還要很久,或許要一直這樣到太子登基。

    大臣們摸不准,也想不明白,但唯一在眾人心中敞亮的一件事情就是,太子在登基之前,完全可以無縫對接。

    而在這一年內,太子也提拔了一些自己人,雖然這些人現在還不夠資格登上高位,但那不是早晚的事嗎?

    皇帝並沒有制止,這也就意味着,這些事情是皇帝允許的。

    而這最大的結果是什麼?還是那句話,無縫對接。

    有太子罩着,有皇帝的默許,他們可以提前進入一些重要部門,接觸到重要的職位,去適應,去習慣,他們有時間,也有資本,他們沒有什麼好怕的,他們所缺的,只是資歷,只是等太子登基,然後等他們在官場混了一二十年,就可以名正言順的進入內閣了。

    另一方面,太子也在朝中收割着自己的人脈,一些有能力的,又有人品的,都是李承光拉攏的對象。

    面對太子如此明目張胆的拉幫結派,皇帝同樣沒有任何的表示,難道皇帝已經被架空了嗎?

    顯然不是,至少內閣大臣們很清楚李元吉的計劃,所以架空是不存在的,他們甚至經常跑去跟李元吉匯報太子的所作所為,以及官員中的議論。

    只要皇帝開口說上一句話,這些內閣大臣們絕對會第一個站出來支持皇帝,太子?沒登基之前,你又是誰?

    現在有皇帝罩着,所以大臣們聽你的,可皇帝若是不罩你了,你又算哪根蔥?

    好在這種事情並沒有真的發生,李元吉沒有為難大臣,李承光同樣也能理解這些大臣,也並未將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因為對於李承光來說,父皇對於內閣大臣們的這一番安排,同樣也是他需要學習的地方,因為將來的某一天,他也會用到同樣的方法。

    過去的事情,怎麼去評判它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

    辦法很簡單,從將來來看。

    如果將來證明這件事情是正確的,那他就是對的,哪怕當時全世界都是反對的聲音,也不影響將來的事情,反而會給人一種牛逼哄哄的感覺。

    現在的李元吉就是這樣的,從宣武門開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然後一路走到現在。

    整個大唐都是恐怖的,甚至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大唐的明天會怎樣?

    壞倒是不至於,他們只是不知道明天科學院那幫怪物會研究出什麼更高科技的東西,遠洋的艦隊會不會帶回來一座又一座的金山銀山。

    房玄齡心裏一直都有着李世民的位置,因為他是在李世民的重用之下才成長起來的,他不會忘記自己的恩人。

    但房玄齡同樣也對李世民的心頭之恨李元吉很是敬重,因為他為大唐帶來了新生,他吸取了以往所有的教訓,雖然不知道效果怎樣,但至少現在,他做出了改變。

    「臣最佩服陛下的一點,便是當年陛下頒佈皇子律的時候。」房玄齡繼續感嘆着,自己已經老了,李元吉也在漸漸的變老,而且在他的人生中,也有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想法。

    作為一個皇帝而言,沒有人可以做到這一點。

    皇子律,歸屬於大唐律之下,也就是說,這部律法是正規的大唐律法,任何人都不可違背的。

    而皇子律的內容是什麼?

    即確定太子之後,餘下皇子需從教育等全方位開始轉換自身的心態,其實就是明擺着告訴天下人,一旦確定了太子,其他皇子都沒戲了。

    雖然以前也是這樣的,但這一次做的更絕,直接從培養上就切斷了,以前是可以競爭,從而就有了良性的,惡性的,玄武門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而歷史上大唐總共經歷了四次玄武門,太子被弄死,其他皇子上位的例子比比皆是。

    所以大唐的太子,成了歷朝歷代最悲劇的太子,很少能夠善始善終的,很少能夠登上皇位的。

    但是李元吉卻給了他最大的保護,這部律法確保了太子的地位不受任何形式的衝擊,同時也限制了太子不得以任何形式去迫害其餘皇子,一切皆要以律法為主。

    這是一個限制太子與其他皇子的一部律法,從律法上斷絕他們的這種危險想法。

    違反的,後果也很嚴重,直接廢黜太子,或者將皇子貶為庶人,這其中包含了私學**。

    所謂的**,指的就是一切關於政治類的書籍,治國類的書籍。

    對於其他皇子而言這或許並不是什麼好的結果,可換一個思路去想這個問題,這個結果其實並不差。

    至少在他們不動反心的同時,他們可以安安穩穩的度過這一生。

    而且確立了太子之後,也並不意味着他們真的就沒有了任何的機會,只要太子沒有登基,他們就有機會,前提是等着太子自己犯錯,讓皇帝不高興了,或者失望了。

    機會雖然渺茫,但也並非沒有。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個辦法可以最大限度的確保了玄武門事件不會再發生一次了。

    因為從源頭上杜絕了這種可能,他們沒有治國的理念,沒有接觸到實權的可能,軍隊不會聽他們的,他們只剩下了皇族的榮耀,不會餓死的月錢,以及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由。

    房玄齡佩服的,是李元吉的這種氣概,他能夠下定狠心來做這個決定,換做其他人,怕是很難,至少李世民就做不到這一點。

    而今日,房玄齡佩服李元吉的又多了一點。

    原本他們都以為之前的皇子律已經算是對太子最大的保護了,可是現在才知道,那僅僅只是一個前奏而已,真正的好戲,其實現在才剛剛開始而已。

    ……

    神元十九年,是屬於李承光的一年。

    所有的政事,都要經過他的手去處理,所有的大臣,也開始習慣了太子執政的方法與習慣。

    習慣是相互的,隨着日子的推移,雙方間的磨合也是越來越融洽。

    不融洽也不行,李元吉就在長安呢,雖然一副不問世事的樣子,但大臣們要是敢暗中作對的話,以李元吉的性格,肯定會站出來為太子撐腰,甚至直接擼了某位大佬也說不準。

    所以,沒人敢作死,沒人敢不聽太子的話。

    而這也就意味着,在這個適應期內,李承光整個人可以不用承受太大的壓力,皇帝老爹在身後站台,他可以很輕鬆的去應對這一切,就算應對不來,身後的皇帝老爹也會幫忙的。

    但是有李元吉之前的提醒,李承光也意識到了他現在所面臨的是什麼,所以,請示的事情是常有的,但每次請示之前,他都會做出自己的決定。

    他不是去問皇帝老爹要主意的,而是已經有了自己的主意,去讓皇帝老爹評價的。

    很不湊巧的是,李元吉配合的次數並不多,一年到頭,也僅僅指點了一次而已,餘下的全部重新推給了李承光。

    李元吉這一年過的很輕鬆,皇后也很開心,丈夫終於有時間天天陪着自己了,雖然也會抽時間去陪其他嬪妃,但是一個月總有半數的時間是在自己這裏的,夫妻二人過的很是恩愛,而皇后的臉上也是赤果果的掛着滿臉的幸福。

    而李元吉,已經消失在朝廷視線中太久太久了。

    神元二十年,正旦朝會,身為皇帝的李元吉這才露了一面,精神頭看起來比之前更加好了,身體似乎也更壯了。

    本以為鍛煉了一年的太子,將會在這次的朝會過後被收回監國的權力,但是結果讓大臣們失望了。

    很多事情,都是太子在做的,說是皇帝主持的朝會,實際上說是太子在操作也不為過,李元吉就像是個吉娃娃一樣的出現在大殿中,然後走着流程,對於這些政事,顯然沒有之前上心了。

    朝會結束了,李元吉並沒有收回李承光監國的權力,太子監國依舊還要持續下去,還要多久?沒人知道,或許還要幾年,或許還要很久,或許要一直這樣到太子登基。

    大臣們摸不准,也想不明白,但唯一在眾人心中敞亮的一件事情就是,太子在登基之前,完全可以無縫對接。

    而在這一年內,太子也提拔了一些自己人,雖然這些人現在還不夠資格登上高位,但那不是早晚的事嗎?

    皇帝並沒有制止,這也就意味着,這些事情是皇帝允許的。

    而這最大的結果是什麼?還是那句話,無縫對接。

    有太子罩着,有皇帝的默許,他們可以提前進入一些重要部門,接觸到重要的職位,去適應,去習慣,他們有時間,也有資本,他們沒有什麼好怕的,他們所缺的,只是資歷,只是等太子登基,然後等他們在官場混了一二十年,就可以名正言順的進入內閣了。

    另一方面,太子也在朝中收割着自己的人脈,一些有能力的,又有人品的,都是李承光拉攏的對象。

    面對太子如此明目張胆的拉幫結派,皇帝同樣沒有任何的表示,難道皇帝已經被架空了嗎?

    顯然不是,至少內閣大臣們很清楚李元吉的計劃,所以架空是不存在的,他們甚至經常跑去跟李元吉匯報太子的所作所為,以及官員中的議論。

    只要皇帝開口說上一句話,這些內閣大臣們絕對會第一個站出來支持皇帝,太子?沒登基之前,你又是誰?

    現在有皇帝罩着,所以大臣們聽你的,可皇帝若是不罩你了,你又算哪根蔥?

    好在這種事情並沒有真的發生,李元吉沒有為難大臣,李承光同樣也能理解這些大臣,也並未將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因為對於李承光來說,父皇對於內閣大臣們的這一番安排,同樣也是他需要學習的地方,因為將來的某一天,他也會用到同樣的方法。

    測試廣告2



  
相關:  明朝大奸臣  大唐第一閒王  偽清  中華第一帝國  唐朝好相公  戰末為王  我真的想重生啊    都市夜戰魔法少男  超級基因獵場  末日崛起  玄塵道途  扶明錄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唐朝最佳閒王第七二二章:禪位,傳承,永遠…… 大結局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44s 4.1107MB

搜"唐朝最佳閒王"
360搜"唐朝最佳閒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