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劉樂的話可不是說說就完了,向各諸侯通報了趙國將在各地開辦商店和銀行的消息後,準備已久的趙國商賈開往了各地,商店的建設幾乎是同時開始了。
經商最重要的是名聲和信譽。在一個國家要想擁有響亮的名聲,在都城造勢無疑是最好的辦法。
為此趙王張敖和公主劉樂決定在長安城建立魯元商店的總部和魯元銀行總部。
這兩項工程在打敗吳王劉濞之後就已經開工了,只是為了給民眾以更大的衝擊力,前期並未向外公佈,長安的百姓只知道市政中心有塊地方正在建造房屋,如今公主劉樂在長安城內修城牆建住宅,長安城中多了一塊建築工地很難引起人們的注意。
只是到了後來,百姓發現城中心的建築越建越高,其他地方雖然也在建造讓人驚嘆的樓房,可最高的也只有三層,而城中心的樓房已經有三層高了,還在往高處建。
「這是要建什麼?」百姓紛紛猜測。
「我去問了,人家不說。」這世上總少不了好事者。
「能夠使用會建樓房的工匠,這個建築八成與公主或皇家有關。」人群中還是有聰明人的。
「真想知道這是什麼建築,弄好了我們這些鄰居也可以粘個光。」這幾年趙王張敖以公主劉樂的名義幹了許多事,百姓都得到了好處。聽說是公主建造的,百姓很自然的想到自己能不能從中受益。
百姓就是這樣,越顯得神秘,越想知道其中的秘密,一時間這兩棟樓的用途成了人們的話題。
在眾人的各種猜測下,兩棟五層高的鋼筋水泥的樓房出現在了長安城的中心,它們那高大的樣子十分引人注目。人們更好奇這兩棟樓將用來幹什麼。
在趙王張敖戰勝匈奴人之後,趙王和公主的聲譽達到了新的高峰,公主劉樂乘機宣佈為了方便百姓生活,將在長安城中人們都關心的那兩棟樓房開設商店和銀行。
為了解決大家的疑惑《邯鄲時報》連續發表文章對商店和銀行進行了報道。
講解《邯鄲時報》的人又成了人們追捧的對象。
這個年代識字的人不多。當眾給他人講解報紙上的內容令人很有成就感。
「快說說,報紙上怎麼講。」現在人們已經養成了從報紙上獲得消息的習慣,有事發生,總會去到《邯鄲時報》上找確切的信息。
「報紙上說了,公主將在大家都關心的那兩棟樓中的一棟設立一個長安城最大的商店,商店內將擺放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商品,想買東西的可以進到商店裏邊,自己挑選商品,在出門的時候算賬。這樣大家買的東西都是自己親手挑的,而且店越大,商品的種類越多,挑選的餘地也越大。保證大家都能買到好東西。」
「讓大家自己去挑,會不會有人進去故意損壞東西,或者拿了東西不給錢。」這位對長安百姓的素質有點兒擔心。
「在別人商店也許可能,但在公主開的商店中搗亂八成是不想活了。」讀報紙的人提醒大家。
大家一想確實也是那麼回事,公主開商店安全問題應該不用發愁,現在大家都認可了趙王張敖對商店重視程度,上次吳王劉濞封了趙王張敖的商店,最後弄的人都沒了,一般的惡人絕對沒有膽子在公主的商店中搞事。
「這下好了,大家買東西更方便了,只是希望不要太貴。」高高的樓房在那裏擺着,光建造這棟樓就要花不少錢,在裏邊賣東西還會便宜了。
「報紙上說了,裏邊所賣的東西,要比市面上的還要便宜。按公主的說法叫作薄利多銷。買東西的人越多會越便宜。大家最好都去買。」
「那就好了,不是還有一棟樓呢,那棟樓用來幹什麼?「
「報紙上說那棟樓將建成魯元銀行總部。將來裏邊全都是金銀和錢幣。」讀報紙的人說到這裏望向樓房的方向,兩眼放着光,跟看到了金山一樣。
現在百姓對銀行已經有所了解,不過還是很激動。
「這下大家可以放心的把錢存在銀行了,以前生怕銀行卷了錢跑路,現在兩棟大樓豎在那裏,公主想搬走都搬不走。大家存的錢也就夠給大樓買幾塊磚。」
趙王張敖和公主劉樂通過建造大樓充分說明了什麼叫財大氣粗。
底層的百姓對於新鮮事物都是本着看鬧的心態,如果還能給自己帶來些好處,自會十分高興。
長安城中的一些地位較高的讀書人,看着報紙,心中感到有點兒酸,覺得這世道變了,人們都在追捧趙王張敖這樣的有錢人。如果趙王張敖只是有錢,這些讀書人早就開罵了,但是趙王張敖不但錢多,而且勢力還大。這就沒辦法了。讀書人都很聰明,不會跟自己的腦袋過不去。對於趙王張敖這種有錢有勢的人不但不能罵,而且還要使勁的吹捧,很快公主劉樂和趙王張敖都快被吹成了大漢未來的希望了。
趙王張敖和公主劉樂的聲望升高,一些想要做反向作,搏一搏名聲的讀書人想到趙王張敖往往不按常理出牌,也就算了,公主建造的商店和銀行比皇宮的大還要高大這事就沒人提了。
長安城內的商店和銀行開張,大漢國各地的魯元商店以及銀行相繼的開工建設。
開始的時候,其他商人們感到十分擔心,生怕公主開的商店會搶了他們的生意。
等到商店開張商人們才發現,商店多了非但不會搶生意,而且還能吸引更多的人來購物,而且魯元商店還會收購其他商人的商品在商店中銷售,其他商人也可以從魯元商店進貨,趙國的商隊已經有了規模,運送貨物的成本在不斷降低。
其他商人很愉快的與魯元商店形成了合作關係。
而銀行的設立更給商人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在感覺趙國的武力已經可以對各諸侯形成威懾的前提下,趙王張敖讓銀行開設了匯兌業務。商人們拿着一指文書就可以在任意一個銀行獲取銀錢,一下子讓長途運輸貨物變得安全,方便了許多。
在開完票據匯兌後,趙王張敖讓銀行加大了宣傳力度,着重培養漢國人使用紙幣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