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1999年第六期數學年刊的正式發行,比常浩南預期的11月末還要稍微早一些。
剛過月中,他就收到了一封郵件,表示他的論文已經見刊,並且被選為本期期刊的封底內容。
隨郵件一起發過來的,還有一封來自米凱爾·拉格斯泰特、主題跟上次基本一樣的邀請函。
不過內容倒是豐富了很多。
對方表示,下個月末的這場數學年會,因為正好趕在千禧年交界處,被視為「對上一個千年的總結,和對下一個千年的展望」,因此會匯集很多上個時代和這個時代的知名數學家。
其中自然也包括理查德·漢密爾頓、伊薩多·辛格、邁克爾·阿蒂亞、丘成桐等微分幾何領域的大佬。
並且,拉格斯泰特還表示,年會過程中不會涉及獎項評選和項目贊助之類的話題,只涉及單純的學術交流,還有吃吃喝喝。
這基本上是在暗示,雖然年會由普林斯頓主辦,但並不會涉及到不同學派利益的爭端——
國外的學術圈,也是有山頭的。
而且因為學術水平高加上歷史更加悠久,山頭之間的關係相比國內還要更加錯綜複雜。
很多抓馬的愛恨情仇甚至能單獨寫本書出來。
只不過,不到一定段位的人,根本連人家的圈子都進不去,從外面看當然感覺不到。
當然,任何山頭,說到底也是為了名和錢。
所以,不涉及評獎和贊助,也就少了很多麻煩。
看着這封甚至有些長篇大論的邀請函,常浩南無奈地笑了笑。
對方估計是把他當成了佩雷爾曼那樣超然物外的奇人。
以為上次不回郵件是因為不想參與到複雜的學派鬥爭之中。
應該說,作為高級編輯,水平還是有的。
只可惜完全猜錯了方向。
自己不去參會,單純是因為他現在的身份出國不方便,跟什麼淡泊名利沒半毛錢關係。
要是把年會放在華夏開,他保證去的比誰都積極
一邊這麼想着,常浩南一邊把郵件中附帶着的鏈接複製到瀏覽器的地址欄裏面——
這個年代,把文字格式的鏈接直接識別出來的技術還是不存在的。
毫不意外,是當期期刊的閱覽頁面。
數學年刊在最開始發行數字版的幾年,是提供免費閱覽和下載的,後來發現這樣一搞大家都不去買實體版本了,才又變成了付費訂閱。
不得不說,作為理論數學界影響力最大的期刊,很可能沒有之一,除了普林斯頓大學在數學領域本身的名望以外,出版社在排版校對這塊的功底也確實了得。
哪怕是常浩南這個作者,看着都比自己在Word上面寫出來的原稿要舒適不少。
順便,他也連帶着看了眼跟自己同期發表的其它文章。
「一對正交的不完全拉丁方完備大集」
「在超平面上波動方程的唯一延拓」
「通過階次參數公式、漸近分析對剪切作用下的多相流進行數學研究」
「」
必須承認,在理論科學這塊,華夏確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除了常浩南以外,就再沒有第二篇來自華夏本土的作者了。
哪怕其中有一些華夏名字,一看機構,也是來自美國或者歐洲的。
不過,就這一期期刊的內容來說,除了常浩南這篇以外,亮點不多。
一方面是本來也不可能有那麼多驚天動地的成果,哪怕是世界頂級期刊,其中的不少文章也免不了灌水之嫌。
另一方面,作為1999年的最後一期,差不多有一半的篇幅都留給了各種大佬署名的綜述類型文章。
也算是契合了下個月那場宴會「對下一個千年的展望」的slogan。
其中甚至有一篇提到了他的成果。
作者正是理查德·漢密爾頓
考慮到二者其實是同時發表的,因此很明顯,對方也是審稿人之一
常浩南搖了搖頭,關掉網頁,然後看向了這些天一直被他放在旁邊的那份報紙。
南城報。
之前,他之所以讓唐林天按兵不動,就是在等這個機會。
現在,時機顯然已經成熟了。
而就在這個時候,他的郵箱界面突然響起了提示音。
一封新郵件。
從網址來看,應該是來自燕京大學。
「田綱?」
常浩南愣了一下,隨即想起自己和對方在國慶之後的晚宴上有過一面之緣。
是物理意義上的一面之緣。
總共就說了幾句話而已,甚至連熟人都算不上。
在正文裏面,田綱先是祝賀了常浩南的文章發表在數學年刊上,並表示他的「常氏引理」,或者叫「千禧年引理」可以列為最近5年中微分幾何領域最重要的成果,而如果把視角放到國內,那更是可以算作整個數學領域90年代以來的最重要成果
一番彩虹屁寫了兩個大段,隨後才進入正題,表示,燕京大學有計劃建立一個數學研究中心,目前正在廣泛邀請全球知名數學領域學者去開報告會,希望常浩南能夠應邀,去做一次關於微分幾何領域的報告。
對於這一類邀請,常浩南倒是並不意外。
尤其是對方在郵件中提到了「常氏引理」,說明這個稱呼至少在國際數學界內部已經得到了一定的認同。
華夏本土數學界已經很久沒有過這樣有代表性的成果出現了。
再考慮到作者並非數學,甚至不是理科出身,因此這篇文章無疑相當於一顆重磅炸彈。
但是,論文才剛剛見刊沒幾個小時,當天就能把文章看完、再寫這麼大一段郵件,再給他發過來
可能性實在不大。
因此,常浩南猜測,田綱估計也是審稿人之一,這些東西也是早就準備好了。
就等着這一天呢。
這也可以解釋,國慶晚宴那次,對方為什麼頗為生硬地想要上來跟他搭話。
不過,關於郵件裏面的的邀請,常浩南還是準備婉拒。
這個燕京大學數學中心,如果還是按照原來的時間線發展,會牽扯到一系列沒什麼營養的嘴炮裏面。
沒必要摻和進去。
思索片刻之後,他也回復了一封郵件。
先是按照谷歌出來的詞條原樣吹捧了一波對方,緊接着表示自己並非職業數學家,身上還有項目要做,那篇論文只是研究過程中的一些「意外發現」,因此短時間內實在沒有精力顧及其它事情,但保證會在「合適的時機」登台介紹自己的研究成果
然後,點擊發送。
與此同時,京航大學的校長辦公室。
唐林天接起了一個來自華夏科學院的電話。
「唐校長,恭喜你啊,喜得一員良才!」
電話那邊響起了袁相埡的聲音:
「這才不到半年功夫,就不聲不響地搞出這麼大一個成果來,讓我們這些專門搞數學的人,都有點汗顏吶。」
上來就是一輪吹捧,直接把唐林天給整懵了。
他稍稍抬起頭,花費幾秒鐘回憶了一下,非常確定自己沒聽說學校里最近出了什麼非常驚天動地的成果。
「袁教授,您說的是什麼事?」
唐林天有些費解地問道。
倆人顯然不在同一個頻道上。
「唐校長,跟我您就不用藏着掖着了吧?」
袁相埡用半開玩笑的語氣說道:
「給他博士答辯那會,我不還是評審委員會的成員來着?」
「是常浩南,常教授?」
他試探着問道。
直到這時候,唐林天才隱約猜到,對方說的應該是常浩南。
畢竟後者上個星期才跟他保證過,最近會有個大成果出來。
只不過,沒想到這個「最近」竟然會是這麼近。
「不然還能是誰?」
到這,袁相埡也大概意識到唐林天好像是真不知道情況,因此解釋道:
「常教授的一篇論文,發表在了剛剛發行的1999年12月數學年刊上面,而且,在同一期的一篇綜述裏面,微分幾何學的領軍人物,理查德·漢密爾頓教授,還直接用了『常氏引理』來命名被他證明的兩條猜想。」
「老唐,你雖然不是數學界的人,但應該也能想到,一個直接用他本人名字命名的成果有什麼意義吧」
聽完這句話,唐林天拿着聽筒的手微微顫抖,張了張嘴,但好長時間都沒說出話來。
常氏引理
要知道,袁相埡也有以他名字命名的「袁氏引理」。
而後者能以39歲的年齡躋身「半步院士」,也就是二級教授,也正是因為這項成果。
而常浩南踏入數學界的第一步,竟然就達到了這個高度
(本章完)
一筆閣 www.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