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福北伐了。
這對於其他人來說,或許不覺得有什麼。
畢竟丘福可是靖難功臣排名第一的武勛,驍勇善戰,功勳卓著。
而且這一次,還有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這四位靖難名將輔佐,以及率十萬大明精騎。
所以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大明都沒有戰敗的道理,更不可能會戰敗。
但是,偏偏大明就這麼敗了!
主要原因,還是丘福耄耋失律,生出了驕橫之心。
丘福兵至韃靼,卻撇下大軍主力,率千餘騎兵先行,並在臚朐河以南擊敗韃靼游騎。
他趁勝渡河,又俘獲韃靼尚書一人,向其飲勞詢問本雅失里的去向。
韃靼尚書詐道:「本雅失里聞大軍北上,惶恐北逃,離此地不過三十里。」丘福深信不疑,決定疾馳前往,以免本雅失里逃脫。
軍中諸將紛紛反對,建議等候主力大軍到達,探清敵軍虛實後再出兵追擊。丘福卻拒不採納,堅持以韃靼尚書為鄉導,直搗敵營。
結果就是丘福中計,韃靼軍每戰都詐敗退去設下陷阱,丘福遂決定繼續趁勝追擊,李遠和王聰都竭力勸諫,丘福厲聲而言道:「違命者斬!」而後當先率軍疾馳,麾士卒行控馬者皆泣下,諸將無奈,只得被迫隨行。
不久,韃靼大軍突然殺至,將丘福等人重重包圍。安平侯李遠、武城侯王聰率五百騎突虜陣,斬賊數百人,王聰戰死,安平侯李遠馬蹶被執,罵不絕口而死,丘福與王忠、火真盡皆被俘遇害,麾下全軍覆沒。
而事實也正如歷史上的那般,當丘福耄耋失律致使全軍大敗的消息傳來,永樂皇帝勃然大怒,他怎麼都沒有想到自己一向倚重的將領,竟然會在關鍵時刻耄耋失律,白白葬送了十萬精騎!
一想到這兒,永樂帝就恨得咬牙切齒,下令廢除丘福所有官爵,全家流放瓊州!
另,永樂帝決心御駕親征,消息傳出天下譁然。
朱高爔也得知了消息,眉頭忍不住一皺。
自從當年藍玉屠滅北元王廷之後,偌大一個蒙古草原,瞬間就陷入了分裂之中,明顯分裂為三大部分,即西部衛拉特蒙古(瓦剌)和東部蒙古本部(韃靼),以及左右逢源的兀良哈三衛。
建文末年,東部蒙古的鬼力赤(窩闊台後裔)被擁立為蒙古大汗,鬼力赤稱汗後,阿魯台為其部下,任太保樞密院知院。
但鬼力赤乃是自稱大汗,而且不是忽必烈系元裔,雖然說鬼力赤也勉強可以算是黃金家族成員,但多出了那麼一點旁支別脈的意味,因此並未贏得各大小蒙古部落的認可。
尤其是西部衛拉特蒙古,也就是瓦剌部落,不但不予認可,甚至還為了爭奪牧場駐地,出兵攻打鬼力赤的韃靼部落,雙方交戰至今已有近三年之久!
自丘福兵敗身亡以後,永樂皇帝御駕親征,率大軍五十萬北伐韃靼。
當然,說是五十萬,實則能戰之士不到十萬。
剛經過大戰的本雅失里和阿魯台根本沒有力量再次迎接一場寡眾懸殊的戰爭,他們只得撤退,卻在撤退途中君臣二人發生分歧。
名義上的大汗本雅失里希望向西撤退,聯絡西域帖木兒帝國徐圖發展,畢竟那帖木兒國一直都有東進的野心,而阿魯台的根據地在呼倫貝爾草原,執意東撤回老巢隱忍蟄伏。
君臣爭執不下,最後二人各領所部分道揚鑣。
然而韃靼部落關鍵時刻的分裂,卻給了已經有着絕對優勢的永樂帝絕佳的各個擊破的機會。
本雅失里所部首先被擊潰,只得孤身一人逃亡到衛拉特馬哈木處,淪為了喪家之犬。
然而衛拉特梟雄馬哈木卻選擇將韃靼大汗本雅失里處死,以此向大明朝廷表示恭順,本雅失里敗亡後,阿魯台也隨之被打敗,無奈之下遣使向大明稱臣,韃靼部落就此衰敗了下去。
按下葫蘆浮起瓢!
當韃靼阿魯台在大明的刻意打擊下一蹶不振的時候,衛拉特瓦剌部落則迅速取得了草原上的優勢。
衛拉特首領們擁立阿里不哥後裔答里巴為汗,馬哈木自任太師,率軍東進,佔領了大片土地,隱隱有一統草原的架勢。
當初朱棣扶持瓦剌北伐韃靼,是為了讓草原上不再出現足以統一的勢力,可當阿魯台歸附之後,衛拉特所主導的新汗廷又成了大明巨大的威脅,為了保持均勢,永樂皇帝又開始扶持阿魯台,封其為大明王朝的「和寧王」。
阿魯台在受到大明的扶持後,迅速重新崛起,為了表示對衛拉特人擁立的大汗不承認,自己也擁立成吉思汗二弟哈撒兒七世孫阿岱台吉為汗,這就在蒙古形成了東、西兩個汗廷對峙的局面。
後面朱棣再次御駕親征,這一次目標變成了趁勢崛起的瓦剌衛拉特,在阿魯台的韃靼部落配合之下,衛拉特幾萬人戰死,這對於一個部落而言幾乎是滅頂之災!
尤其是大汗答里巴、太師馬哈木先後戰死,更是給了瓦剌致命一擊,畢竟馬哈木是衛拉特的靈魂人物,他的死更讓西汗廷元氣大傷,自此瓦剌走向了衰敗。
但接下來同樣的問題又出現了。
瓦剌衰敗之後,韃靼又趁機崛起。
這阿魯台是一個思維十分縝密的梟雄人物,本來向大明稱臣就只是一個權宜之計。
他作為堂堂的蒙古汗廷太師,一旦有了實力和機會,絕不會安心臣服明朝,於是阿魯台開始頻頻騷擾明邊,彰顯着自己的實力。
於是乎永樂帝又不得不三次御駕親征,攻打韃靼東汗廷。
阿魯台自然是第一次被朱棣給打怕了,所以直接避而不戰。
雖然以避而不戰的方針儘量保存實力,讓永樂皇帝直到病死都沒能和他交上手,但這樣一來,阿魯台自己也不好受,物資、人口特別是作為太師的威望損失巨大,在避戰轉移中迅速衰落。
這就是永樂皇帝的六飛五渡,五次御駕親征,先打韃靼阿魯台,再打瓦剌馬哈木,然後又反過來繼續打,按下葫蘆浮起瓢!
從結果來看,收效甚微,除了一戰打崩了瓦剌殺了馬哈木外,其餘四次都沒能真正完成作戰目標,將阿魯台這個狡詐的梟雄給宰了。
永樂王朝中後期,全部都是在針對性地打擊韃靼東汗廷。
然而瓦剌又趁機再次崛起,馬哈木之子脫歡比之馬哈木更加優秀。
在恢復了本部的元氣後,這脫歡不再滿足於三位首領共治瓦剌的局面,先後吞併了瓦剌另外兩大部落,結束了衛拉特三巨頭的歷史,真正將西部蒙古瓦剌部落擰成了一股繩。
重整之後的瓦剌猶如脫胎換骨,隨即開始瘋狂進攻東部韃靼部落,最終阿魯台被脫歡擊潰並且親手斬殺!
阿魯台這位影響了蒙古歷史三十多年的人物從此走下歷史舞台!
而脫歡率領瓦剌部落也走向了巔峰期,他將瓦剌帶到了極盛時期,而且還生了一個優秀的兒子,在土木之變中俘虜了大明戰神朱祁鎮,給如日中天的大明王朝沉重一擊。
沒錯,那個人就是也先,瓦剌太師,馬哈木之孫,脫歡之子!
現在永樂北伐即將拉開帷幕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