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田制。
這並不是重點。
不管是王莽,還是方孝孺,目的都不是真的要恢復井田制。
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以井田制為基礎,禁止土地買賣,山川河流收歸國有,從而緩和社會矛盾,讓老百姓可以耕田種地,這樣他們才不會痛恨朝廷反抗朝廷。
然而這樣做,會得罪整個王朝所有勢力,王莽得罪了世家門閥,所以他的新朝存在不過十五年就轟然崩塌了;而方孝孺這樣做,同樣得罪了天下士紳縉紳,朱允炆本就不得軍心,經過方孝孺這麼一折騰,結果江南士紳齊發力,建文帝連軍餉都湊不夠!
這就是事實!
朱高希這番話,猶如醍醐灌頂,直接給永樂帝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朱棣忍不住追問道:「所以,不管是王莽,還是方孝孺,他們其實都沒錯嗎?」
「思想主張沒有錯,他們都只是踐行儒學思想,試圖打造一個大同之治罷了。」
朱高希嘆了口氣,道:「可惜他們能力不足,而且還觸碰到了很多人的利益,所以註定就會失敗!」
「方孝孺當真可恨嗎?他遠沒有黃子澄可恨,至少方孝孺是當真為了百姓在做出努力,而黃子澄呢?純粹就是為了一己私利,仗着建文寵信胡作非為,結黨營私罷了!」
論及「建文三傻」,方孝孺是學問最深、格局最大之人;齊泰表面上長於軍事,實則不過只是紙上談兵,他連戰場都沒上過,卻做了兵部尚書;至於黃子澄,純粹就是逢迎巴結,靠着揣摩建文心意而上位的奸佞小人。
朱棣深深地吸了口氣。
「爔兒,你覺得永樂新朝,可以這樣做嗎?」
「怎麼做?」朱高希笑着反問道,「繼續方孝孺未完成的事業,以井田制為基礎,禁止土地買賣,山川河流收歸國有?」
朱棣點了點頭,這正是他想要做的。
王莽這樣做,是為了給大漢續命。
而方孝孺這樣做,則是順勢削藩,解決藩王擁兵自重的問題。
同樣的困境,現在也擺在朱棣面前。
因為他這個新帝,現在是坐穩了龍椅,可藩王勢大這個難題,卻沒有解決!
換句話說,朱棣現在面臨跟建文一樣的困境,那就是如何解決藩王擁兵的難題,從他們手中收回兵權!
而且更麻煩的是,朱棣靖難之時曾經打出旗號,指責朱允炆「奸臣用事,跳梁左右,欲秉操縱之權,潛有動搖之志,包蓄禍心,其機實深。乃構陷諸王,以撤藩屏,然後大行無忌,而予奪生殺,盡歸其手,異日吞噬,有如反掌」。
換句話說,朱棣不可能武力削藩,因為這樣做無異於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那麼,該如何削藩呢?
方才朱高希這番話,無疑給了朱棣一個嶄新的思路。
禁止土地買賣!
山川河流收歸國有!
諸王的土地就成了天子的土地!
諸王擁兵的經濟基礎就被剝奪!
沒錢沒糧,他們沒辦法養兵,這個難題自然就解決了。
將士又不是傻子,你連俸祿軍餉都發不起,人家憑什麼給你賣命呢?
更何況還是造反這種可能誅九族的生死大事,那就更加不可能了!
因此,朱棣很難不心動。
先前他有多恨方孝孺,現在就有多愛方孝孺。
這個傳說中的「天下讀書種子」,終究還是有幾分才華的。
然而朱高希卻笑着搖了搖頭。
「不可能的。」
「陛下要是敢這麼做,南臣縉紳勢必會作亂!」
「方孝孺可是在建文三年才受到重用,齊泰黃子澄當朝的時候他可是被壓製得死死的,建文三年燕軍都已經得了天下半壁江山了,想來建文也是沒辦法,才會選擇方孝孺的主意,試圖先收攏一批錢財,以充軍餉。」
朱棣聽後大為失望。
雖然他很想這樣做,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認,爔兒說的都是實情。
當年朱棣起兵之時,喊出的口號乃是「奉天靖難」!
靖難靖難,「靖」指平息,掃平,清除,所以「靖難」就是指平定禍亂,平息戰亂,掃平奸臣的意思。
當年太祖皇帝當國時,發生過宰相胡惟庸擅權專政的事情,即便胡惟庸一黨被太祖高皇帝及時剿滅,可太祖爺仍擔心日後會有權臣篡權,所以他在《皇明祖訓》中留下了一條「靖難遺訓」: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
毫無疑問,這條靖難遺訓等同於給予了藩王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舉兵清君側的權利!
因此燕王朱棣以靖難之名起兵,那就不是造反,而是藩王遵從祖訓舉兵討伐奸佞。
這「奸佞」,正是一手策劃削藩的齊泰和黃子澄。
朱允炆信任黃子澄與齊泰,聚事削藩,兩人本是書生,兵事非其所長,所以朱棣起兵之後越戰越勇,麾下將士也越來越多。
到了建文三年,燕軍已經奪下了北疆之地,準備飲馬長江,殺入金陵。
這時朱允炆才開始慌了,急忙將這兩個心腹貶謫出京試圖穩住燕軍,暗地裏卻密令二人募兵。
而齊泰黃子澄被貶後,方孝孺才正式進入朝堂執掌大權。
但局勢都到了這一步,方孝孺再進行復古井田制改革,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這也是朱允炆會任由方孝孺改革的真正原因!
暫時得罪江南士紳,籌措出一筆軍餉,還有希望保住江山社稷。
恐怕這才是朱允炆的真實想法!
可朱棣現在,並不能這樣貿然改革,他也不敢這樣做。
為了穩住南臣縉紳,讓他們接受並且認可永樂新朝,朱棣可以說是做出了很多讓步,還提拔了七個南臣縉紳做內閣大學士,清一色的南方人。
若是現在突然搞什麼復古井田制,南臣縉紳絕對不會答應,最終結果就是江山不穩,社稷動盪!
「乾爹放心。」
「現在不可以,不代表以後不可以!」
朱高希眼中閃過了一道精光。
「等到陛下言出法隨、口含天憲的那一天,自然可以進行改革。」
「不過復古井田制並不是唯一選擇,咱們還有很多選擇的國策,效果相比起來也不算差!」
此話一出,朱棣渾身劇震。
這個朱高希,當真是我的兒子嗎?
他明明如此年輕,卻有如此廣闊見識,遠非尋常人可比!
一時間,朱棣有些驚駭交加。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