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最好再優化一下。」
「把手機時間隱藏掉,不只是時間,讓用戶看不到手機頂部的所有信息。」
「做到一進軟件界面,短視頻直接霸屏整個手機。」
「取消條框相當於隱蔽窗口,採用黑色背景,近似於電影院熄燈後的密閉空間。」
「排除其他干擾,儘可能讓用戶沉浸。」
冗長的假期里,雖然說呂總大部分時間都在休息,可他關注的核心業務完全沒有落下。
比如一直在籌備過程中,處於優化疊代階段的短視頻app。
看重投資回報率、偏實用主義的呂錦程,不會為一個名字的寓意殫精竭慮,數據漲得好就行了。
所以他的短視頻app,名字並沒有起源於a/b測試和大師算命,還是一如既往的簡潔。
即使人在家鄉,他也會按時以視頻方式出席公司的周例會,會議人數並不多,只有中層及以上參與。
大多數時候,他用手托着下巴,一邊聽會議、一邊打字,很少說話。
一位在場中層人士回憶,在呂錦程留下的稀疏話語中,只有一句至今縈繞在他的腦海。
自打草創團隊成立初期,他就問過大家一個問題。
15秒鐘可以做些什麼?
打10個字,步行20米,閱讀100個單詞。
或者,刷一條短視頻。
頭部短視頻app,在2018年的橫空出世,讓15秒的短視頻成為人們了解世界的另一個窗口。
呂總重生前,頭部app國內日活用戶規模超過七億,相當於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是它的忠實用戶。
海外版tiktok覆蓋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登頂許多主流國家的應用商店榜首。
外界或許想不到,如此亮眼的成績背後,他們初創團隊的配置並不強悍。
他們中,有第一次當產品經理的產品經理,第一次負責整體設計的設計師,第一次從頭開始寫程序的研發應屆生,第一次接觸互聯網行業的運營實習生。
——「年輕了不起」。
這是研發團隊leader對這群人的評價。
「一個心血來潮的小公司,不到十個人的創業團隊,看着不行的話,隨時就可以走。」
頭部app是這樣跌跌撞撞起步的。
而具有先知優勢的呂錦程,用同樣的話告訴他的團隊。
他決定搶佔先機。
憑一股始終創業的韌勁,一支臨時搭建的年輕團隊,年輕人們在江城正式啟程。
2014年,黃明遠正式接手名為【點金視頻】的新項目。
作為新項目的產品負責人,搭建運營團隊是黃明遠的首要任務。
做視頻,是公司計劃之中的事。
早在創業伊始,呂總和幾位程序員促膝長談的時候,就曾經說過,視頻未來必定是產品體裁的重要一項。
但2014年,4g流量資費成本尚高,相比於正在快速增長的圖文類移動消費,短視頻的爆發還需要等待時機。
到了準備入場的2015年,ugc短視頻的賽道上,已經有了幾款主流產品。
騰訊投入大量資源推廣微視,微博推出秒拍,小咖秀、美拍主打城市年輕人市場,已經擁有了幾十萬dau。
快手勢頭初顯,在三四線市場獲得了幾千萬日活用戶。
滬城創業團隊打造的y「牆裏開花牆外香」,登頂國外app store榜首,在北美年輕人中頗為流行。
然而,這些熱鬧都是別人的。
點金視頻在多媒體技術方面的積累非常薄弱,一切都還是初始的狀態。
他們似乎已經失去先機。
「公司高層最開始也沒有太看好這個項目,就只是嘗試,所以只有我出來了。」
羅紹欽是點金視頻的第一位產品經理。
他從點金傳媒前端歷練了一番後,出來搞人事工作。
剛有點起色,又要一切歸零做新項目。
2015年是移動直播的風口,彼時短視頻還未風靡。
此時的呂錦程,帶領項目組盤點了市面上幾十款短視頻產品之後,總結了兩個痛點。
一是沒有15秒左右的視頻。
二是缺乏一二線城市年輕人的專屬產品。
於是,這個試圖擁有年輕人潮酷元素,時長只有15秒鐘的短視頻項目,開始緊鑼密鼓地開發。
市面上已有的短視頻產品,大多為橫屏。
少部分豎屏產品,採用一屏展示多個視頻的方式,點進去才能全屏觀看。
而點金視頻卻是全屏顯示,一個視頻一打開就自動播放,很多測試者看到時都被嚇了一跳。
「一個大屏跳出來,視頻自己開始播,我想這是什麼鬼,從來沒見過。」
回憶起和點金視頻的初見,作為測試者的紀舒至今心有餘悸。
「看起來太奇怪了,當時是不太看好。」
第一次測試的時候,呂錦程拉着開發團隊和測試團隊一起吃飯。
在江漢路附近一家燒烤店。
她從此認識了團隊其他成員。
產品經理羅紹欽,典型技術宅男,卻喜歡極限運動,每周末要去郊區山里騎摩托車,在點金傳媒算是老資格了,沒有產品經理的經驗。
內容運營吳翔龍,熟悉各種類型的小眾音樂,對即將開展的內容運營工作幾乎沒有認識。
而目前還空缺着的用戶運營,基本上是由紀舒等測試者客串,可她們此前從未接觸過互聯網行業。
幾位年輕人正吃着串兒,背景音樂切到一首小眾的英文搖滾歌曲,歌路很廣的呂錦程,隨口把歌名說了出來。
「我就覺得.哇。」
紀舒仿佛被一瞬間擊中。
「不光是呂總有意思,就感覺這是很年輕的一個團隊,好像能在裏面玩起來。」
無論理性上認為這個項目多不靠譜,紀舒在感情上同樣被這件事所吸引。
一支臨時拼湊起來過於年輕的團隊,一種尚未被成功驗證過的產品形態,再加上創業本來九死一生。
有越多互聯網經驗和常識的人,就能舉出越多不看好他們的理由。
不過這一次,紀舒決定繼續把大塊大塊的時間拿出來。
發動自己的粉絲群體,幫助他們。
既然大家都喜歡新鮮事物,為什麼不把這件事做成一項事業,讓更多人和他們一樣玩起來,找到分享同好的快樂?????沒有什麼儀式性的開工時刻,從老闆那裏申請到費用後,黃明遠把辦公地點同樣搬到了南湖產業園d區。
一間租賃的寫字樓。
做產品,對他們來說是第一次。
興奮之餘,他們更多感到緊張。
為了迎合目標用戶的需求,除了呂錦程的意見之外,運營還邀請附近學校的學生到會議室,聽他們你一眼我一語地討論喜歡什麼樣的產品。
視覺上,有人喜歡糖果色的二次元風,有人喜歡冷靜低調的扁平風。
統籌設計方向的崔思進發現,用戶只能基於市面上已有的產品做判斷,想像力很難超出日常經驗範圍。
正如喬布斯所言:「大多數時候,你沒有把設計給用戶看之前,用戶根本不知道他們想要什麼。」
崔思進第一次負責總體設計。
「可能每個設計師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就是我能不能做出不一樣的東西,呂總也跟我說,『做這種產品不用太拘束,膽子放開一些,找一個產品的亮點』。」
當時市面上競品的logo大多是亮色的,崔思進試着做了一版重色調的。
加上亮色輔助,既酷又有張力的風格,得到團隊的一致認同。
風格確定後,點金視頻技術團隊立刻緊鑼密鼓,進入新項目的封閉開發。
其中最資深的黃明遠,算是有工作經驗,另有四位剛畢業的應屆和實習同學。
設計每天拿出一個大的模塊,凌晨兩三點上傳標註好,研發第二天來上班時就能介入開發。
這麼幹到年底,點金視頻的第一版,終於開發完成。
然而大力並沒有出奇蹟。
充滿bug的第一版,一度讓崔思進改到崩潰。
「自己都不相信這是我做的,每天那麼辛苦趕出來的東西老闆不滿意,太難受了。」
從頭做一款全新產品,大家都沒有經驗。
設計師眼中常識到不能更常識的通用佈局,只要不標註,研發部門可能就不會實現。
除此以外,設計師和產品經理,還要面對每次向老闆助理賀盈打報告時,對方深入靈魂的日常拷問。
「這事有什麼收益嗎?」
「對用戶體驗有幫助的事,就是有收益。」
無論是黃明遠,還是羅紹欽,都堅持自己對產品的想法。
作為一款ugc內容產品,除了面對功能體驗上的困難,測試用戶和投稿不足,才是點金視頻真正難以逾越的高山。
冷啟動從寒假時期開始。
點金視頻團隊每早群發dau郵件,後來統計了所有內部工作人員的賬號並剔除後,第二天郵件的dau掉了一半。
甚至投稿也可以靠運營喊出來。
投稿率跌了,運營在測試達人用戶群里活躍下氣氛,問一句「大家最近怎麼不發視頻了呀」,視頻投稿率馬上增長10%。
慘澹如此,被臨時叫去負責用戶運營的紀舒特別懷疑自己。
「不知道每天自己在幹嘛。」
當然,她也懷疑產品經理。
「做的產品功能這麼差,我去粉絲群里拉新,人家根本不理你。」
測試階段,有位在國外留學的技術流kol【何同學】是紀舒的粉絲。
他在體驗點金視頻後,毫不客氣地回絕了入駐邀請。
「這款產品太簡陋了,就這破車還想上高速?」
不過紀舒沒有氣餒。
「我沒因為他說這些話就不搭理他了,而是覺得你說得很對啊,你給我們提提意見吧。」
當時國內的同類產品,普遍存在音畫不同步的問題。
這兩三百毫秒的延遲,普通用戶覺察不出來,【何同學】給很多同類產品提過意見,都沒能改過來。
點金視頻團隊,在一開始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呂錦程牽頭,運營、產品、技術和測試嘉賓共同拉視頻會。
一個版本一個版本地調,經常改了這個,影響那個。
這時候只能安慰大家先用着,再去想怎麼解決新的問題。
為了提高需求反應速度,技術團隊主動要求取消提需求的流程,高優和bug追查可隨時插入,保證了每周發一個小版本的疊代速度。
在缺乏a/b數據的情況下,為了讓技術了解問題,點金視頻運營專門拉了一個技術答疑群,讓技術和用戶直接溝通。
遇到線上說不清楚的問題,測試用戶會被邀請來辦公室當面聊。
南湖產業園附近美食好吃的傳說,逐漸在早期用戶圈子裏傳開來。
「用戶就是這麼多,我真的對你好,每天跟你聊天,你反饋的東西我聽進去,最終體現在產品上。」
早期用戶,在一點一點積累着。
點金傳媒在線上建立的影響力,同樣延展到了新的產品。
不僅僅是點金傳媒這些主播,以點帶面慢慢輻射,越來越多的新用戶給產品提了許多意見。
參與其中的貢獻感,支持他們和點金視頻一起成長。
當時點金視頻團隊的工位,在產業園d區3號樓頂層的高台上。
運營和產品坐前面,技術坐後面。
夜裏兩三點更新是常事,能量桶里logo的燈滅了,大家還在繼續幹活。
「這個事兒如果我們不成,就沒有人能幹成了。」
羅紹欽有次看着走空的頂樓嘆了口氣,發出這樣的感慨。
發版測試到2015年,【何同學】終於覺得滿意,不再搬運自己曾發在其他產品上的視頻,而是開始用點金視頻發原創內容。
像【何同學】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早期用戶幾乎都是這樣一個個死磕下來的。
用戶留言普遍認為,點金視頻在同類產品里很有新意。
其實所謂的「新意」回歸到現實工作中,無非靠着呂錦程站在先知先覺層面的巨大優勢,以及工作人員一遍又一遍的打包、測試和溝通。
「還是要感謝呂總的耐心,儘管產品沒有什麼流量,但是他看到我們還願意為細節去摳東西,就一直孜孜不倦地去提醒我們朝着哪些方向前進。」
黃明遠不止一次這麼說道。
公司此前在多媒體方面沒有技術積累,在起步晚的情況下想要贏得用戶,只有一個笨辦法。
——把功能體驗打磨到極致,拿出超用戶預期的產品來。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