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陰高塬上的薛氏塢,原本薛氏的族人並部曲早已經悉數遣出,南下安置在蒲坂周邊,或是直接渡河前往河洛。
王師駐入此中,也並不顯得空曠,尤其此境已經有了物貨雲集的跡象,原本薛氏部曲居住的屋舍也都被打通或推倒,用於安置即將入境的來自馮翊的眾多胡卒役力。
薛濤此刻站在塢壁城頭,心中倒是沒有多少鄉業易主的悲涼感,只是滿心焦灼,望向北方蒼茫的原野。在他身後,除了幾名河東軍府的部將之外,還有李炳麾下的幾名將官。
李炳渡汾北上已經過去了好幾天的時間,但卻仍未有聲訊傳來。特別具其部屬所言,其人所率不過三百餘眾,若僅僅只是打探觀望,這些人數倒也足夠,但是由於李炳親自前往,稍有閃失便難以收場,不免讓薛濤憂愁不已。
眼下他還未離境遠行,李炳還算是他的上司,就算心中有什麼困擾感想,薛濤也不便宣之於口,只能按捺於心底。
「府兵北行入營事宜,安排妥當沒有?」
夕陽再次西垂,不知不覺一天的時間又過去了,薛濤眉頭緊鎖,一邊步下城頭一邊轉首望向身後的薛良沉聲問道。
眼下他也實在難以評價李炳大肆宣揚軍事的行為到底是莽撞還是急智,但眼下既然自己還在郡中,河東又是他鄉土所系,自然也不能側身事外、坐視不理,所以便又將剛剛撤離各境、集結整編的河東府兵再次投用於戰線,用於充實河東王師所兼顧不到的地方。
平陽賊寇本身並不強大,否則石生不至於在河東漸穩的情況下怯於勢力傾斜而繼續北撤,但是這些匪寇的流動性極高,才是最讓人頭疼的地方。
早前邊線換防、漏洞難免,這些匪寇已經騷動不只,頻頻為亂,活躍得很,如今得知王師將要大動的消息,可以想見必然已經有了將要集結的跡象。
這幾天的思量權衡,薛濤也能大體想明白李炳的行事邏輯,相對於河東府兵深諳鄉境各邊虛實,來自潼關的王師是沒有這些優勢的,兼之兵力本就不足分散到漫長的防線上將境域守護得水潑不透。
但潼關王師的戰鬥力要遠遠強過河東的府兵,分戍剿防大材小用,不如抓住核心、一舉擊破,先幹掉平陽賊寇的根基核心所在,剩下那些余寇再配合郡兵鄉勇繼續掃蕩剿撫。
這思路不能說是錯,但原本存在的問題卻還依然存在,汾水積淤泛濫,大部軍隊難以通行,這是制約王師北進的重要原因。想要大舉用兵,最穩妥的做法還是穿過稷山,從汾水東側北上攻入平陽。
兵力不足,是制約這一戰法的重要原因。此前薛濤所以不用,還是因為一旦大舉出兵,則就難免汾陰會受到侵擾,甚至於危及河東腹心,即便傾巢而出,一舉收復了平陽,功過未必能夠相抵。
更何況平陽之後還有太原,太原的石生經過這幾年的休養,實力也恢復許多,勢必不會坐望南面的平陽藩籬失守,一旦河東王師有大規模的舉動,其人肯定會遣部南來助戰,戰事很有可能就此一路持續下去,不知何時能夠結束。
薛良上前一步,將府兵歸營的情況詳細交代一番,眼見薛濤眉宇之間愁色縈繞,便又說道:「李將軍乃是司州西域督將,他既然用兵施略,肯定也是得於大將軍首肯。咱們河東府兵在境,本就有輔助為戰的職責,即便因此貽誤早前調令,也是情有可原……」
不同於薛濤的憂愁,河東府兵的兵長們對於李炳如此大動干戈的舉動反而多有樂見,平陽賊跡如何,他們最清楚,一旦開啟全面戰端,戰線會很快擴大開來,短期之內未必能夠從容剿定,河東府兵填入戰線是必然的。
如果河東本境發生戰事,府兵們就地留戍是一個必然的選擇,那也就不必急於奔赴陝北。如果戰事再有什麼拖延、反覆,陝北作戰已經有了一個結果,那麼之後可能都不必再離境遠征。能夠留在鄉土,對於他們這些河東府兵而言自然是一個讓他們滿意的結果。
對於薛良的勸告,薛濤並不答話,只是繼續叮囑道:「部伍雖然散出,但整編事宜也不可停頓,趁此稍作磨合,不可廢於前功。」
他之所以憂愁,還是在於心知河東府兵離境作戰已成定局,即便眼下不往陝北,之後也可能調往山東。相對於陝北南來的塞胡,山東的羯國石虎才是真正的強敵。
薛濤倒不是怯戰,從決定率領鄉徒歸化入治那一刻,他便一直有着血戰沙場、回報大將軍知遇之恩的覺悟,可是之後外用的地點如果從陝北改到了山東,對手也從塞胡改成了羯國石虎之後,難度自然不同,河東府兵少於大戰磨礪,驟然負此重任,禍福如何實在難測。
更何況太行山東的河北之地,一旦大規模開戰,必定是王師各路精銳雲集,他們河東府兵在其中非但沒有什麼存在感,真正的攻堅用險也輪不到他們,哪怕全員沒盡都有可能!
另一側的薛強也是一身的戎裝,他性格好武厭文,也就被直接編入軍府準備跟隨父親沙場搏勛,見到父親仍是憂愁不已,便忍不住笑語道:「李將軍乃是大將軍府下精強戰將,率徒北上一行,說不定直接斬落賊首都未可知,阿爺實在不必擔心我部長久困頓在此,貽誤軍機。」
對於兒子能夠洞悉他的憂慮,薛濤倒是比較欣慰,但是聽到其人如此樂觀看法,還是忍不住笑起來,先頓足輕斥道:「行伍之內,正需端莊,不作俗稱。」
之後他又嘆息道:「哪有那麼多萬軍之中直取賊將的威武事跡,平陽賊情本就陌生,賊首蹤跡也是飄忽不定。如今南面操戈,訊息早就傳於汾上,即便是賊首頓足,身邊肯定也是群賊環繞,豈會輕易為敵所趁。」
說話間,一行人便返回塢壁內的中軍大帳。這裏本就是薛氏世居的屋舍,李炳入駐未久,倒也沒有做什麼大的改觀。
目下李炳不在塢中,其部眾也還在忙於調度安置各方物貨、力役,招呼難免不周,不過薛濤也沒有心情計較這些,處理了一些軍府本身的人事調度事宜,便直接入睡休息。
第二天,仍然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況發生。也不知是李炳大動干戈的姿態令得平陽群賊驚悸,還是河東府兵復歸陣線發生了效果,就連此前幾日各邊頻頻發生的賊寇侵擾都少了許多。
午後時分,薛濤尚在營內處理軍務,突然李炳的部將前來匯報言是將軍已經返回,正從汾水河畔向塢壁返回。
薛濤得知此事,當即便按捺不住,甚至不及披上甲具,便直接帶領十幾名親兵縱馬衝出塢壁,直往相迎。
一行人在塬上奔行不久,便看到前方行來數百人的隊伍,為首者正是李炳。看到這一路人馬衣袍散亂、械具也是雜亂,完全沒有王師整齊可觀的軍容,薛濤自然也是瞭然,肯定是刻意如此偽裝,避免在汾水北境的平陽過於扎眼。
「李將軍總算回來了……」
薛濤迎了上去,積攢幾日的心思愁緒不知該從何處說起,特別是看到李炳其人也是渾身髒污、鬚髮凌亂,根本看不出一州將主該有的威榮姿態,他心中也感慨於李炳這種身先士卒的作風,便將諸多話語按捺不表,示意隨員上前牽引戰馬,說道:「軍務種種,還是歸營細敘吧。」
李炳臉上也是疲態難掩,接過兵眾遞上來的水囊痛飲一番,而後便笑道:「有勞薛將軍為我鎮後,今次北行也實在是疲累難當,我就不再拘禮了。」
同行跟隨迎出的薛強眼見李炳並其身後部眾身上多有廝殺痕跡殘留,便忍不住發問道:「李將軍親自過江,虎窺賊境,想必是大有所獲,不知可曾遭遇賊首?」
薛濤不悅的瞪了兒子一眼,擔心這小子貿然發問會令李炳窘迫羞澀,可是目光還來不及收回,便聽到李炳略顯沙啞的笑語聲:「的確是見到了,已經被收斬。」
什……什麼?
薛濤聽到這話,險些從戰馬上跌落下來,一臉難以置信的望向李炳。
至於另一側的薛強也是瞪大了眼眸,一副不敢相信的模樣,他本是隨口一問,卻沒想到李炳卻給出如此驚人的回答,便又忍不住問道:「真的收斬賊首?平陽賊首、丁零胡酋翟龜?」
李炳聞言後笑笑,向後方擺了擺手,自有兵眾從馬背上馱着的浸滿血水、污垢的麻包中取出一物送來,赫然是一個蓬頭垢面、血水滿浸的頭顱,李炳將之接在手中,隨手便甩給了一臉好奇的薛強:「我終究入境未久,對於平陽賊事少於洞悉,賊首倒是殺了,是否翟龜卻是不能篤定。」
薛強手忙腳亂將那血肉模糊的首級借住,臉上的好奇也便成了少年人該有的惶恐,不敢低頭細辨,但另一側的薛濤卻直接縱馬衝進,劈手搶過那一枚頭顱,有些粗暴的抹去那首級上的亂發並血漬污垢,而後才語調有些乾澀的說道:「確是翟龜……」
「沒有誤中副車,這倒是好,省了再奔行一遭。這種事情,一次還倒罷了,若再做一遭,敵眾有了提防,反倒不好得手。」
李炳的語氣很明顯輕鬆下來,然而聽在薛濤口中,卻仍引起了翻江倒海的動盪。
一次還倒罷了?還要再做一遭?
薛濤滿臉不平靜的望向李炳,順便打量其身後一眾兵士,卻見他們只是一臉的尋常,並不因此而有什麼激動或是傲慢之色,仿佛這一切,不過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說話間,一眾人便徑直返回了塢壁中,李炳告罪一聲後便直接退出沐浴更衣,而一路相隨的兵眾們也都各自散去,饗食休養。至於那個賊首翟龜的首級,還有其他的斬首,則就如尋常物件一樣,直接拋給了軍中司職計功的參軍。
薛濤強忍住心中的震盪,好不容易拉住一名跟隨李炳過河的兵士,詳細詢問過河之後事跡種種,聽完之後才明白李炳北進這幾日究竟做了什麼。
他們一眾人過河之後,便扮作遊蕩這一片境域中的匪徒,適逢南面王師將要跨境而攻的消息在平陽境域中傳揚開,那個賊首翟龜也是如臨大敵,便通告境中群賊集結於平陽某地,打算憑着眾勢稍作支撐。李炳他們入境之後,便也循着那些賊眾們集結的方向,直接就去到了他們集結的地點。
那個賊首翟龜自然沒有號令群賊的威望,尤其是王師強攻在即,更令人心驚悸難安。但群賊所以還要蟻附其外,也不是沒有原因。王師治軍威嚴,他們即便想要歸附從軍,也是要被拒絕納入的。而且平陽一片廢土,沒有什麼油水,反觀河東鄉勢蒸蒸日上,犯境劫掠稍有所得,便足夠他們消耗享用。
聚嘯郊野,取用河東,這種日子雖然動盪不安穩,但對於他們這些生性兇悍難馴的兇徒們而言,反倒比困在一地被繩令約束得死死的要愜意得多。
如今得知王師將要過境,他們這些零散匪寇根本不用想也知不會是王師的對手,雖然流竄潰逃也是保命的手段之一,但危機臨頭,許多人還是傾向於抱團取暖。
但如此一群烏合之眾,想也不想便知根本沒有軍令旗號可言,彼此之間也根本就乏於認知。因是李炳一眾人竟然得以不着痕跡的直接潛入到平陽腹心之地中,而且由於數百丁壯俱是悍卒,根本無需展露實力,在一眾雲集的匪寇中也是一股不弱的勢力。
大概那個賊首翟龜也想像不到南面王師主將竟然膽大至斯,率領區區幾百卒眾便直接潛入到他的老巢,還一副勤修武事、以待大敵的模樣。
之後事態發展便順理成章,李炳等人潛進丁零人營地,雜在一眾匪寇之中,抓住機會直接衝殺進敵軍中軍,收斬賊首,而後便趁亂殺出重圍,一路返回了汾陰。
兵士乏甚飾詞表達,講述起來也乏味得很,可是薛濤在聽完之後,卻是久久無語,更覺得非常之人乃成非常之事,跟這些王師內中堅力量、膽大包天的戰將們相比,他無論才力心志實在差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