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三世死了?就這麼死了……」哈吉縣政府內,華夏東岸共和國駐歐全權特使盛德鴻放下了手裏的情報,有些意外地感嘆道。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威廉三世是英格蘭國王,對法國充滿仇恨,一直以來都在矢志不渝地針對路易十四,為此不惜與東岸人和解,不再記掛當年東岸人力挺共和派,讓他無法身兼英、荷兩國元首的舊恨。前次的反法同盟戰爭,這次的第二次反法同盟戰爭,可以說威廉三世在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每次都是他力排眾議,說服了自己的妻子及大臣們,然後在國會裏慷慨陳詞,最終讓議員老爺們認同他的觀點,認為這對英格蘭有利,最終促成了英國參戰。
現在威廉三世病逝,英格蘭國內會不會出現什麼變化呢?這是其所有盟友都在擔心的事情。比如,丹麥人就已經將海軍撤回了挪威卑爾根港,他們本小力弱,實在經不起外界風雨的劇烈變化。即便是實力強大的聯合省也對威廉三世的去世深感疑慮,他們在第一時間派了一個高級別的使團前往英國,借參加威廉三世葬禮的機會,探聽一下該國的政策是否有所轉向。另外,有意思的是,路易十四也很關心英國局勢可能會出現的變化,他砸下了大筆資金,重金收買情報,同時試圖與英國方面暗中接洽,但未獲成功。
盛德鴻接到消息時已經是威廉三世去世一半個月以後了。雖然鐵公館方面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無奈路途遙遠,傳遞消息費時,盛德鴻最終得到消息竟然比但澤、里加那邊更晚。
雖然得到消息晚,但盛德鴻仍然對其進行了分析。首先,他並不認為英國會退出戰爭,因為這樣得不到任何好處,是一筆虧本生意。只有繼續參加戰爭,並堅持到最後,取得勝利,才有可能讓前期的投資得到回報——無論是政治上的還是經濟上的。
其次,他也不認為英國會被法國拉攏過去,相信路易十四也不會如此天真。英國人對待歐洲大陸的政策是一貫的、是連續的,這源於島國心理,又加入了經貿因素。當年西班牙鼎盛時期,英國人就敢頂着其壓力搶劫西班牙商船,以至於引來了無敵艦隊。後面三十年戰爭時期,英國人加入了新教一方打擊歐陸實力最強的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法國崛起後,又迅速調整了與荷蘭的關係,全力懟法國。未來如果法國衰落,德意志地區有哪個強權崛起的話,他們還能聯合法國去打德意志人。總之,即便威廉三世去世,繼任者也會堅定打擊法國的決心,以免其稱霸歐陸,吞併更多的土地和人口。
第三,這些年英國工商業發展迅猛,國內各類工業品的產量逐年遞增。他們現在迫切需要一個可以穩定銷售工業品的市場,這個法國人給不了,但荷蘭人可以給,在德意志地區極具影響力的奧地利人也可以給。從這個角度來說,英國人真的沒理由跳到法國一邊,未來利益不明確,風險太大。
綜合這幾個方面的因素,盛德鴻認為事情不會有什麼實際性的變化,目前正在進行的戰爭會一切照舊。南尼德蘭的英國陸軍不會走,正在大海上游弋的英國艦隊也不會返回軍港。好吧,或許有的人會先回去!在這份情報的末尾,提到了馬爾巴勒公爵丘吉爾已經離開了南尼德蘭前線,火速返回倫敦,這讓盛德鴻想起了很多事情。
丘吉爾這個人,其家族原本是鐵杆的保王黨。在國王被送上年斷頭台後,因為種種打擊,家業開始慢慢衰敗,這是當時殘存的各路保王黨人或者說傳統保守貴族的正常軌跡,即政治上受打壓,經濟上又與時代嚴重脫節,偏偏社會上物價飛漲,很多貴族甚至都無法維持自家的體面生活。
丘吉爾17歲參軍時,家業並不好,父親賣掉了很多地產維持生活,供他接受教育。但他對學習沒有太大興趣,於是便參軍去了,不過在軍中名聲也不咋地,生活放蕩,花天酒地。但幸運的是,因為裙帶關係,他得到了國王查理二世的賞識,成了他的近臣。而且查理二世個性隨和,為人寬容,是個很好相處的君王。有一次,貪花好色的丘吉爾摸上了查理二世情婦的床,而且還倒霉地被國王給堵在了臥室里,不得不跳窗逃走。查理二世知道後並沒有怪罪丘吉爾,反而對左右笑着說道:「我並不怪他,他找情人恐怕也是生活需要。」
丘吉爾當時對王室比較忠心。而且他作戰勇猛,足智多謀,屢建功勳,很快就獲得連續提升,國王詹姆斯二世對他也十分器重——能不器重麼,一起流亡國外的情分在那擺着呢。法軍元帥蒂雷納子爵也對他很是欣賞,認為他必成大器,但路易十四認為此人雖然勇敢,但過於沉湎宮廷社交生活,是個小白臉一般的人物,日後難成大器。
1678年,丘吉爾被與在貴婦圈子裏人脈深厚的薩拉·詹寧斯結婚,1682年被封為埃蒙斯男爵。光榮革命時期,這廝狠狠捅了國王詹姆斯二世一刀,宣佈站在奧蘭治親王威廉三世一邊。詹姆斯二世怎麼也想不到丘吉爾會背叛他,且還帶着部隊投降對方,當起了帶路黨。威廉三世坐穩王位後酬功,丘吉爾被封為馬爾巴勒伯爵。
但丘吉爾的好運也就到此為止了。因為在上一次反法同盟戰爭中的愛爾蘭戰場上損人利己,坑害友軍,同時殘酷對待愛爾蘭的貴族們,引起了威廉三世的警惕,從而解除了他的職務,甚至一度被囚禁在倫敦塔中,後來靠他妻子去向威廉三世求情才得以釋放,但此時他仍然沒有任何職務。
1694年,威廉三世的妻子瑪麗女王去世,丘吉爾夫婦二人因為參與調解安妮公主與威廉三世之間的矛盾而再度得寵。尤其是丘吉爾的妻子詹寧斯,與安妮公主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性格軟弱的安妮受詹寧斯影響很大,甚至一度被她暗中影響和操縱。
可以想像,現在威廉三世死了,安妮女王即將登基為王,素來沒什麼主見的她會在丘吉爾這個仇恨法國的戰爭瘋子——當年流亡國外時,此君曾參加過法軍,但因為外國人的身份而一直不得升遷,且多遭法國人奚落——的影響下,肯定會繼續堅持戰爭的,英格蘭的海陸軍,仍然將和法國人繼續戰鬥!
盛德鴻丟下了手裏的情報,沒什麼看頭了,一切都將照舊。與其把精力花費在那上面,還不如多思考下如今奧斯曼帝國在東線搞出的事情會對歐陸局勢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艾芬迪這個宗教狂人,不管他是有意還是無意,但他主動挑起的「聖戰」客觀上幫助了法國人,是得好好合計一下了。
其實前任特使蔡盛國在職期間就對費祖拉赫·艾芬迪此人非常厭惡,認為這人不可理喻,滿腦子聖戰思想。為此,他動用了在奧斯曼帝國的不少資源,消耗了大量人情,與名門科普魯盧家族合作,打算把這個人搞下去,恢復帝國的正常秩序。
彼時已經開始明顯衰落跡象的科普魯盧家族推出的候選人是阿姆卡·扎德·侯賽因·科普魯盧帕夏。此君1655年出生,是科普魯盧家族這一代剩餘成員中的佼佼者。年輕時在匈牙利與奧地利人廝殺過,至今家裏還保留着德意志某位倒霉貴族的家徽和旗幟,後來所在部隊被歐根親王的奧軍擊潰,指揮官被處死,身居中層的侯賽因也遭到牽連,被解職後回到保加利亞擔任地方官員,開始走政務路線。
東岸人與科普魯盧家族的合力一開始起到了奇效,逼迫大教長費祖拉赫·艾芬迪放棄了大維齊的職務,侯賽因得以走馬上任,成為帝國宰相。隨後,侯賽因大維齊便開始整頓被艾芬迪搞得一團糟的軍隊和地方——艾芬迪在任期間只管打仗,對下面人各種讓利和許諾,不管合理不合理,同時為了籌集軍費對地方上的經濟破壞也很大,東岸顧問火冒三丈,紛紛辭職不干。
侯賽因秉政後,第一步就降低了包括煙草、咖啡、肥皂等數百種商品的消費稅。戰爭期間,這些商品稅收漲了兩倍,老百姓苦不堪言,已經到了不得不廢除的時候了。隨後,他又與東岸人合作,在哈吉鑄幣局提供的新一筆四百萬第納爾貸款的幫助下,穩定了國內千瘡百孔的金融局勢。
侯賽因大維齊還減免了戰爭期間人民拖欠的苛捐雜稅,使得農民敢於重返土地,商人敢於重返市場,整個國家的經濟開始慢慢恢復,與艾芬迪主持大局時那種涸澤而漁的方式完全不一樣,許多人都交口稱讚。
經濟方面的改革固然困難重重,但只要有決心,有能力,說實話還是可以進行下去的。但針對軍隊的改革可就不同了,這裏是改革的深水區、死亡區,一着不慎就有可能出大事!但科普魯盧家族的人比較夠膽,歷史上多次改革軍事系統,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但依然我行我素地進行下去,這次侯賽因也不例外。
此君首先拿著名的加尼沙里軍團開刀!他核查各部的工資名冊,遣散了不能履行戰鬥職責的人,然後從貧窮的安納托利亞高原招募了大批能吃苦耐勞的農民取代這些人。此外,原先徵召工匠到部隊臨時服役的制度也取消了,因為這其中存在大量的舞弊行為,很多所謂的工匠基本啥也不會。
通過這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上次戰爭中曾一度膨脹到七萬人的加尼沙里軍團總人數飛速下降,目前已不足三萬四千人,且還是在包含了不少東部貧苦農民新兵的情況下。但戰鬥力卻不減反增,因為原來的七萬人里,據說真正能戰鬥廝殺的不過就一萬多,其他都是搖旗吶喊湊數的。
斯帕西騎兵也得到了整頓,大量不合格人員被剔除,吃空餉的軍官被處死或流放。侯賽因請求蘇丹免除了斯帕西騎兵的許多稅收,讓他們有一定的經濟能力招募家臣和侍從。招募來的家臣和侍從集中起來,交由桑賈克貝伊訓練,訓練期間費用由政府支付。侯賽因還特別要求,斯帕西騎兵的各級軍官不得因為尋賄無果而開除屬下,這在過去一個世紀裏是非常普遍的行為,屢次遭整頓,但過後總是又死灰復燃。
侯賽因帕夏還改革了海軍。這是個比較現代化的兵種,與東岸人的聯繫非常緊密,大量軍官都有過東岸留學經歷,總體而言比暮氣沉沉的陸軍要強太多了。但其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侯賽因以克里米亞半島的卡法城(含城外的卡法鐵礦)為抵押,從東岸的新大陸友好互助銀行貸款兩百五十萬第納爾,定製了大量適合地中海實際海況的風帆戰艦,以取代那些越來越不合時宜的以槳為動力的戰船。
海軍艦隊被分成若干個支隊,每個支隊由一個貝伊管理,他負責指揮每一艘船隻,確保每個人都能領到軍餉並接受訓練,每艘船有充足的軍火和物資供應,一舉解決了幾十年來困擾海軍的幾個難題。
在東岸人的強烈建議下,侯賽因決定在海軍總司令和艦長之間設立總參謀部,總司令的三個主要助手海軍少將、海軍中將和參謀長都進入了這個機構。在他們之下,海軍事務由多層級的指揮系統來安排,買賣官職的行為被嚴厲禁止,所有空缺的職位都必須憑能力和經驗從低職銜人員中選拔,以前那種從其他系統空降一個外行人過來擔任高級軍官的行為再也不被允許了。海軍是專業兵種,不能亂來!
最後,侯賽因大維齊還改革了宮廷的文書們。對於無能、愚蠢的文書(他們的出身往往很好),政府支付他們一半俸祿,讓他們退休回家養老,年輕的經過嚴格訓練的文書被增補進來。他要求這些文書,以後每一份政府文件或法令,都要簽署日期(這是奧斯曼史上第一次),並保存起來,以改變以往政府那種散漫、拖拉的辦事效率。
從這裏我們就可以看出,侯賽因大維齊的改革力度還是比較大的,東岸顧問也比較欣賞(獲得了大量利益,當然欣賞了……),但盛德鴻擔任過駐伊斯坦布爾大使,對此其實是持保留意見的,認為這可能會引起舊勢力的極大反彈,最終導致改革失敗,人亡政息——科普魯盧家族前輩們的改革,如今還剩下的有多少?
但侯賽因大維齊卻信心滿滿,他認為國內的商人、農民和知識分子是支持他的,領到了足額軍餉和退休金的官兵們也支持自己,那麼就沒什麼可怕的。但他卻忘了,被觸動了利益的守舊階層、腐敗軍官及貴族官員們卻反對他。最重要的,艾芬迪大教長甚至蘇丹陛下也反對他。要知道,蘇丹之所以允許他改革,只是在強敵面前挽救帝國的需要,外加一點東岸人施加的壓力。一旦危機過去,改革就會被破壞!
1701年,在蘇丹的默許下,費祖拉赫·艾芬迪跳了出來,插手政府各項事務。他不論對錯,只要侯賽因支持的,他就反對,侯賽因反對的,他就支持。與此同時,軍隊中的反對派也在艾芬迪的慫恿之下冒了出來,他們陽奉陰違,拖拖拉拉,極大影響了改革的效率,很多地方甚至開起了倒車。
1701年7月,在經歷了心力交瘁的幾個月的生活後,侯賽因大維齊最終病倒了,蘇丹順勢解除了他的職務(可見之前同意改革並非出自真心)。東岸人強烈抗議,並且暫停了對奧斯曼帝國的貸款發放,但蘇丹不為所動,繼續任命費祖拉赫·艾芬迪為大維齊,費蘇拉赫(fethullah)·艾芬迪——費祖拉赫(feyzullah)之子——繼任教長。
侯賽因離開後,費祖拉赫·艾芬迪把持了朝政。達官貴人、地方軍閥、包稅商、領主們紛紛向他和他的黨羽行賄,蘇丹無心朝政,到埃迪爾內的行宮中打獵去了。艾芬迪大維齊將「受賄」得來的資金全部拿出來,充作軍費,為發動聖戰做準備——公允地說,這個人收禮受賄得到的錢都沒用在自己身上,而是用來推動自己的「理想」,這種人其實是最可怕的。
聖戰在今年(1702年)上半年發動,十五萬土耳其軍隊如潮水般湧入空虛的匈牙利、特蘭西瓦尼亞,奧地利人大驚失色,不得不抽調西線部隊軍隊東調,同時在國內緊急徵兵,又得到了部分德意志諸侯的援助,這才堪堪在匈牙利擋住了土耳其人的攻勢。但不管這邊佔據如何,其實都客觀上幫助了西線的法國人,他們的壓力為之一輕,面對的阻力大大減少。法王路易十四甚至都在策劃一個驚人大膽的計劃,那就是法軍藉助盟友巴伐利亞的地盤,直趨維也納,一舉打掉敵人的核心。
法國人打生打死的事情東岸人不是特別關心,但奧斯曼這邊卻不得不上心。東岸在這個國家擁有大量的利益,實在無法割捨。但艾芬迪這個辣雞當權,胡搞亂搞,奧斯曼這條大船都要被他搞沉了——因為戰爭,奧斯曼經濟再度惡化,國內破產的小手工業者、小商販、農民數量激增,士兵們也因為拖欠軍餉非常不滿,四處禍害地方,造成了極大的混亂,這勢必會影響到東岸的利益。
前陣子,剛剛因病去世的前任侯賽因大維齊的女婿赫拉伯里·艾哈邁德,深夜秘密來到一處東岸人的地下聯絡點,將一封密信留在了那邊,並對聯絡點負責人明言,請儘快通知全權特使閣下。這封信非常重要,請一定要儘速做出決定,這對奧斯曼帝國的未來以及東岸共和國的長期利益都非常關鍵!
聽他這麼說,而且又是親身來此,聯絡點負責人立刻就信了,知道這次的事恐怕非常大。他不敢怠慢,當晚就從密道離開了聯絡點,然後按規定送往哈吉縣的情報總局辦公室內,等待盛特使過來查閱。
盛德鴻一開始還不以為意,覺得侯賽因的這個女婿是不是混不下去了要跑路,請求東岸人接應?結果,燈等他打開信件後立刻就驚了,這個赫拉伯里竟然邀請東岸人協助他,一起發動一場針對蘇丹和艾芬迪父子的兵變!
這是什麼節奏?!